CN211921146U -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1146U
CN211921146U CN202020487935.8U CN202020487935U CN211921146U CN 211921146 U CN211921146 U CN 211921146U CN 202020487935 U CN202020487935 U CN 202020487935U CN 211921146 U CN211921146 U CN 211921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face
water pump
box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79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国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879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1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1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11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箱、回收箱、PLC控制器和絮凝箱,过滤箱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十连接管,第十连接管通过第三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回收箱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四连接管,第四连接管通过第一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回收箱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外螺纹柱,外螺纹柱通过第四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外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回收箱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PLC控制器、第四连接管、第十连接管和外螺纹柱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过大而导致不便存放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以及不便于工作者操作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及其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矿山隧道。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水,为降低废水污染环境,进而需要使用污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在将处理后废水排出,现有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的面积大,而导致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在安装后,占用了隧道大量的地面,进而给工作者在隧道内的通行造成困难,同时,由于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面积大,而导致使用者需要来回跑动操作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这样大大地加大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过大而导致不便存放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以及不便于工作者操作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箱、回收箱、PLC控制器和絮凝箱,所述过滤箱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十连接管,所述第十连接管通过第三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所述回收箱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通过第一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所述回收箱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外螺纹柱,所述外螺纹柱通过第四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所述外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回收箱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絮凝箱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八连接管,所述第八连接管通过第二通孔贯穿第一支撑板,所述第八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水泵的输入端、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二水泵的输入端、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三水泵的输入端和第四电磁阀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安装盒的内部,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安装盒的下端面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焊接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端面前后对称焊接有连接耳。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的左端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水泵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水泵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端面连接有连接夹套,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夹套与过滤箱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过滤箱的上端面,所述过滤箱的左右两端面对称焊接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二水泵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六连接管,所述第二水泵的左端面焊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五连接管通过连接夹套与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通过连接夹套与絮凝箱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絮凝箱的右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泵的左端面连接有第九连接管,所述第三水泵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三水泵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九连接管通过连接夹套与第十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九连接管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七连接管通过连接夹套与絮凝箱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絮凝箱的上端面,所述絮凝箱的左右两端面对称焊接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絮凝箱的内部右下角设置有过滤网。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PLC控制器、第四连接管、第八连接管、第十连接管和外螺纹柱结构,将过滤箱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且使得第十连接管通过第三通孔,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二安装块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进而使得过滤箱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将回收箱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且使得第四连接管通过第一通孔,同时使得外螺纹柱通过第四通孔,然后将螺母安装在外螺纹柱上,且使得螺母的上端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面接触为止,进而使得回收箱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将絮凝箱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且使得第八连接管通过第二通孔,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安装块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进而使得絮凝箱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通过支撑柱使得第二支撑板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正上方,进而使得过滤箱和回收箱位于絮凝箱的正上方,进而可减小本实用新型所占用的地面面积,且使用者可通过PLC控制器可控制第一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水泵、第三电磁阀、第三水泵和第四电磁阀,进而可通过PLC控制器操作本实用新型,进而便于使用者操作本实用新型,进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过大而导致不便存放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以及不便于工作者操作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水泵;2、过滤箱;3、回收箱;4、螺母;5、第一电磁阀;6、第一通孔;7、第二电磁阀;8、第二水泵;9、过滤网;10、第二通孔;11、万向轮;12、第一支撑板;13、第三电磁阀;14、第三水泵;15、蓄电池;16、连接耳;17、PLC控制器;18、第四电磁阀;19、第三通孔;20、连接夹套;21、第一连接管;22、第一安装座;23、第二连接管;24、螺栓;25、第二支撑板;26、第三连接管;27、第四连接管;28、第五连接管;29、第二安装座;30、第六连接管;31、支撑柱;32、第四通孔;33、第七连接管;34、第八连接管;35、第一安装块;36、支撑杆;37、安装盒;38、第三安装座;39、第九连接管;40、第十连接管;41、第二安装块;42、外螺纹柱;43、絮凝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箱2、回收箱3、PLC控制器17和絮凝箱43,过滤箱2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十连接管40,第十连接管40通过第三通孔19贯穿第二支撑板25,这样便于第十连接管40穿过第二支撑板25,回收箱3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7,第四连接管27通过第一通孔6贯穿第二支撑板25,这样便于第四连接管27穿过第二支撑板25,回收箱3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外螺纹柱42,这样使得外螺纹柱42稳定的固定在回收箱3上,进而提升了外螺纹柱42在回收箱3上的稳定性,外螺纹柱42通过第四通孔32贯穿第二支撑板25,这样便于外螺纹柱42穿过第二支撑板25,外螺纹柱4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4,对螺母4施加顺时针的外力,可使得螺母4顺时针转动,且使得螺母4向下移动,进而可将螺母4从外螺纹柱42上拆卸下来,对螺母4施加逆时针的外力,可使得螺母4逆时针转动,且使得螺母4向上移动,进而可将螺母4连接在外螺纹柱42上,回收箱3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三连接管26,第三连接管26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5,打开第一电磁阀5,可使得回收箱3内部的水经过第三连接管26排出,关闭第一电磁阀5,可阻止回收箱3内部的水经过第三连接管26排出,絮凝箱43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八连接管34,第八连接管34通过第二通孔10贯穿第一支撑板12,这样便于第八连接管34穿过第一支撑板12,第八连接管34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三电磁阀13,可使得絮凝箱43内部的沉淀的污泥经过第八连接管34排出,关闭第三电磁阀13,可阻止絮凝箱43内部的沉淀的污泥经过第八连接管34排出,PLC控制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水泵1的输入端、第一电磁阀5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7的输入端、第二水泵8的输入端、第三电磁阀13的输入端、第三水泵14的输入端和第四电磁阀18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一水泵1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一电磁阀5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二电磁阀7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二水泵8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三电磁阀13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三水泵14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使得PLC控制器17可控制第四电磁阀18的开启和关闭,该第一水泵1的型号为ISGD,该第一电磁阀5的型号为SLDF,该第二电磁阀7的型号为SLDF,该第二水泵8的型号为ISGD,该第三电磁阀13的型号为SLDF,该第三水泵14的型号为ISGD,该蓄电池15的型号为4D1400,该PLC控制器17的型号为S7-400,该第四电磁阀18的型号为SLDF,均为已知并公开的现有技术,在专利公告号为CN208933185U的专利文献中记载有“过滤箱的内侧表面设有两个过滤网,用于过滤较大的不溶物,絮凝箱的上表面设有絮凝剂加入管,絮凝剂加入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絮凝箱中的絮凝剂用于使污水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絮凝箱的上表面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絮凝箱上表面的电机,电机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穿入絮凝箱内并通过联轴器与搅拌的两侧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叶,搅拌叶的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故在此不再对过滤箱2和絮凝箱43进行赘述。
PLC控制器17设置在安装盒37的内部,安装盒37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15,这样可防止蓄电池15和PLC控制器17受到外界物体的直接撞击,而导致蓄电池15和PLC控制器17受损,进而可通过安装盒37对蓄电池15和PLC控制器17进行防护,安装盒37的下端面焊接有支撑杆36,支撑杆36焊接在第一支撑板12上,这样使得支撑杆36稳定的固定在安装盒37上,使得支撑杆36与第一支撑板12稳定的连接,进而使得安装盒37稳定的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上,第一支撑板12的左端面前后对称焊接有连接耳16,这样使得连接耳16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上。
第一支撑板12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万向轮11,当万向轮11受到外力时,万向轮11可转动,进而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移动,第一支撑板12的上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支撑柱31,支撑柱31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板25,这样使得支撑柱31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上,使得支撑柱31稳定的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上,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板25与第一支撑板12稳定的连接。
第一水泵1的左端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1,第一水泵1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3,第一水泵1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一安装座22,这样使得第一安装座22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水泵1上,第一连接管21的左端面连接有连接夹套20,第二连接管23通过连接夹套20与过滤箱2连接,第一安装座22通过螺栓24固定在过滤箱2的上端面,这样使得第一安装座22稳定的连接在过滤箱2上,进而使得第一水泵1稳定的连接在过滤箱2上,过滤箱2的左右两端面对称焊接有第二安装块41,第二安装块41通过螺栓24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5的上端面,这样使得第二安装块41稳定的固定在过滤箱2上,使得第二安装块41稳定的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上,进而使得过滤箱2稳定的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上。
第二水泵8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五连接管28,第二水泵8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六连接管30,第二水泵8的左端面焊接有第二安装座29,这样使得第二安装座29稳定的固定在第二水泵8上,第五连接管28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7,第五连接管28通过连接夹套20与第四连接管27连接,第六连接管30通过连接夹套20与絮凝箱43连接,打开第二电磁阀7,可使得絮凝箱43内部的水经过第六连接管30、第五连接管28和第四连接管27进入回收箱3的内部,关闭第二电磁阀7,可阻止絮凝箱43内部的水经过第六连接管30、第五连接管28和第四连接管27进入回收箱3的内部,第二安装座29通过螺栓24固定在絮凝箱43的右端面,这样使得第二安装座29稳定的固定在絮凝箱43上,进而使得第二水泵8稳定的连接在絮凝箱43上。
第三水泵14的左端面连接有第九连接管39,第三水泵14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七连接管33,第三水泵14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三安装座38,这样使得第三安装座38稳定的固定在第三水泵14上,第九连接管39通过连接夹套20与第十连接管40连接,第九连接管39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8,第七连接管33通过连接夹套20与絮凝箱43连接,打开第四电磁阀18,可使得过滤箱2内部的水经过第十连接管40、第九连接管39和第七连接管33进入絮凝箱43的内部,关闭第四电磁阀18,可阻止过滤箱2内部的水经过第十连接管40、第九连接管39和第七连接管33进入絮凝箱43的内部,第三安装座38通过螺栓24固定在絮凝箱43的上端面,这样使得第三安装座38稳定的连接在絮凝箱43上,进而使得第三水泵14稳定的固定在絮凝箱43上,絮凝箱43的左右两端面对称焊接有第一安装块35,第一安装块35通过螺栓24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的上端面,这样使得第一安装块35稳定的固定在絮凝箱43上,使得第一安装块35稳定的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上,进而使得絮凝箱43稳定的连接在第一安装块35上,絮凝箱43的内部右下角设置有过滤网9,这样可防止絮凝箱43内部沉淀的污泥进入第六连接管30的内部。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施加外力,使得万向轮11滚动,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移动,直至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指定位置为止,本实用新型移动的指定位置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然后,使用者通过连接夹套20将第一连接管21与污水箱接通,然后,使用者通过PLC控制器17依次打开第一水泵1、第四电磁阀18、第三水泵14、第二水泵8和第二电磁阀7,然后,使得污水箱内部的水经过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3进入过滤箱2的内部,使得经过过滤箱2处理后的水经过第十连接管40、第九连接管39和第七连接管33进入絮凝箱43的内部,使得经过絮凝箱43处理后的水经过第六连接管30、第五连接管28和第四连接管27进入回收箱3的内部,当需要排出絮凝箱43内部沉淀的污泥时,使用者通过PLC控制器17打开第三电磁阀13即可,当需要排放回收箱3内部的水时,使用者通过PLC控制器17打开第一电磁阀5即可。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8、第三水泵14、PLC控制器17、第四连接管27、第八连接管34、第十连接管40和外螺纹柱42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过大而导致不便存放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以及不便于工作者操作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箱(2)、回收箱(3)、PLC控制器(17)和絮凝箱(4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2)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十连接管(40),所述第十连接管(40)通过第三通孔(19)贯穿第二支撑板(25),所述回收箱(3)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7),所述第四连接管(27)通过第一通孔(6)贯穿第二支撑板(25),所述回收箱(3)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外螺纹柱(42),所述外螺纹柱(42)通过第四通孔(32)贯穿第二支撑板(25),所述外螺纹柱(4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4),所述回收箱(3)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三连接管(26),所述第三连接管(26)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5),所述絮凝箱(43)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八连接管(34),所述第八连接管(34)通过第二通孔(10)贯穿第一支撑板(12),所述第八连接管(34)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3),所述PLC控制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水泵(1)的输入端、第一电磁阀(5)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7)的输入端、第二水泵(8)的输入端、第三电磁阀(13)的输入端、第三水泵(14)的输入端和第四电磁阀(18)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17)设置在安装盒(37)的内部,所述安装盒(37)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15),所述安装盒(37)的下端面焊接有支撑杆(36),所述支撑杆(36)焊接在第一支撑板(12)上,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左端面前后对称焊接有连接耳(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下端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万向轮(11),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上端面四个角落均焊接有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的左端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1),所述第一水泵(1)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3),所述第一水泵(1)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一安装座(22),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左端面连接有连接夹套(20),所述第二连接管(23)通过连接夹套(20)与过滤箱(2)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22)通过螺栓(24)固定在过滤箱(2)的上端面,所述过滤箱(2)的左右两端面对称焊接有第二安装块(41),所述第二安装块(41)通过螺栓(24)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5)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8)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五连接管(28),所述第二水泵(8)的下端面连接有第六连接管(30),所述第二水泵(8)的左端面焊接有第二安装座(29),所述第五连接管(28)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7),所述第五连接管(28)通过连接夹套(20)与第四连接管(27)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30)通过连接夹套(20)与絮凝箱(43)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29)通过螺栓(24)固定在絮凝箱(43)的右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泵(14)的左端面连接有第九连接管(39),所述第三水泵(14)的右端面连接有第七连接管(33),所述第三水泵(14)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三安装座(38),所述第九连接管(39)通过连接夹套(20)与第十连接管(40)连接,所述第九连接管(39)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8),所述第七连接管(33)通过连接夹套(20)与絮凝箱(43)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38)通过螺栓(24)固定在絮凝箱(43)的上端面,所述絮凝箱(43)的左右两端面对称焊接有第一安装块(35),所述第一安装块(35)通过螺栓(24)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的上端面,所述絮凝箱(43)的内部右下角设置有过滤网(9)。
CN202020487935.8U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1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7935.8U CN211921146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7935.8U CN211921146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1146U true CN211921146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74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793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1146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1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06708A1 (zh) 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化学淋洗修复和洗出液回用装置及方法
CN105107835A (zh) 一种污染土淋洗处理设备
CN211679280U (zh) 一种重金属土壤修复一体机
CN205183317U (zh) 一种污染土淋洗处理设备
CN207655629U (zh) 一种自带预先控水机构的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CN211921146U (zh)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CN111346726A (zh) 移动式洗砂站
CN215388017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设备
CN204769857U (zh) 去除土壤重金属的淋洗装置
CN217141397U (zh) 一种碎石筛分清洗回收系统
CN217377412U (zh) 一种含重金属的污染建筑废物淋洗处理系统
CN214734864U (zh) 一种便于取出杂质的煤矿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1614137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CN209778503U (zh) 一种住宅水资源再利用装置
CN214032067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12960422U (zh) 一种带有防堵塞结构的污水排放管网
CN213643395U (zh) 一种混泥土搅拌站废水处理设备
CN212069009U (zh) 一种高效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再生细骨料除杂设备
CN213912513U (zh) 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液处理的金属回收装置
CN114472299B (zh) 一种碎石筛分清洗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13978571U (zh) 一种市政道桥用排水装置
CN211813799U (zh) 一种石油钻井污水处理设备
CN217811330U (zh) 一种矿山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矿山开采系统
CN213537489U (zh) 一种便于取出固体垃圾的污水治理装置
CN21369911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积水综合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