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2478U -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2478U
CN211912478U CN202020079193.5U CN202020079193U CN211912478U CN 211912478 U CN211912478 U CN 211912478U CN 202020079193 U CN202020079193 U CN 202020079193U CN 211912478 U CN211912478 U CN 211912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xygen
respirator
breath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91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新国
刘晓伟
张龙
李智
王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sttar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sttar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sttar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sttar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91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2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2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2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包括背部壳体,还包括固定于背部壳体内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上方,且两者相互独立;所述上壳体呈密封结构,所述下壳体设有排气格栅,所述排气格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通过将呼吸器壳体分为上壳体及下壳体的设计,确保了电气部分的密封,同时,有利于人们对呼吸器壳体进行维修保养;通过在下壳体上增加排气格栅的设计,使得下壳体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有利于提高下壳体内生氧药罐的散热率。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呼吸保护器是由口具组、生氧药罐组和气囊组组成,其中生氧药罐组包括生氧药罐、生氧剂、散热片等,是呼吸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佩戴者呼出的气体经过口具组进入生氧药罐,呼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与生氧药罐内的超氧化钾生氧剂反应,水汽及二氧化碳被吸收同时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进入气囊,供佩戴者呼吸。
在国内及国外的呼吸器产品中,大多数呼吸器壳体采用一体式结构,当呼吸器壳体内部的某个部件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需要将整个呼吸器壳体拆卸来进行维修,操作复杂,维修保养工作难度大,且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呼吸器壳体整体的密封性能;此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KO2反应释放出大量热量,生氧药罐外壳温度较高,现有的呼吸器壳体无法帮助生氧罐体进行快速地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呼吸器壳体,包括背部壳体,还包括固定于背部壳体内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上方,且两者相互独立;所述上壳体呈密封结构,所述下壳体设有排气格栅,所述排气格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背部壳体内设有一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将下壳体中生氧药罐生成的氧气送入上壳体中的呼吸气囊供人体呼吸。
进一步,所述生氧药罐的上方设有与上壳体相接的上接口,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粉尘过滤器的下接口,所述下接口经粉尘过滤器、冷却送风管通过气体管道将氧气送入上壳体中的呼吸气囊供人体呼吸。
进一步,所述生氧药罐呈椭圆状,且内部安装有用于分隔生氧剂的散热网架。
进一步,所述散热网架包括多个第一带孔网板,多个所述第一带孔网板依次相接围成多边形散热体,所述多边形散热体的中心与椭圆状生氧药罐的中心相重合。
进一步,所述多边形散热体的顶点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带孔网板,所述第二带孔网板的一端与多边形散热体的顶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椭圆状生氧药罐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每个第一带孔网板还连接有一组由多个第三带孔网板围成的网板支架,每组网板支架与第二带孔网板形成多边形透气区域。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连接有呼吸软管,所述呼吸软管与上壳体中的呼吸气囊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内还设置有气体缓存囊,所述气体缓存囊位于呼吸气囊的下方,所述呼吸气囊的出气口经送风机、控制阀将气体送入气体缓存囊,气体缓存囊中的待反应气体进入下壳体内的生氧药罐中并与生氧药罐中的生氧剂反应生成氧气及热量,所述氧气经过气体缓存囊底部的粉尘过滤器、冷却送风管将过滤及冷却后的氧气经气体管道送入呼吸气囊中,再通过呼吸软管进入人体。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呼吸器壳体,上壳体内用于设置电气密封组件,所述电气密封组件包括呼吸气囊、气体缓存囊、送风机、控制阀及电源;所述下壳体用于设置生氧组件,包括生氧药罐、粉尘过滤器及冷却送风管;人体呼出的气体由呼吸软管进入呼吸气囊,所述呼吸气囊上设有排气阀,多余的气体经排气阀排出;所述呼吸气囊的出气口经送风机、控制阀将气体送入气体缓存囊,所述气体缓存囊中的待反应气体进入生氧药罐中并与生氧药罐中的生氧剂反应生成氧气及热量;所述氧气经过气体缓存囊底部的粉尘过滤器、冷却送风管将过滤及冷却后的氧气经呼吸气囊的进气口送入呼吸气囊中,再通过呼吸软管进入人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呼吸器壳体分为上壳体及下壳体的设计,确保了电气部分的密封,同时,有利于人们对呼吸器壳体进行维修保养;通过在下壳体上增加排气格栅的设计,使得下壳体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有利于提高下壳体内生氧药罐的散热率。
此外,通过在背部壳体内设置气体管道,将下壳体中生氧药罐生成的氧气送入上壳体中的呼吸气囊供人体呼吸;通过在下壳体内的生氧药罐内安装用于分隔生氧剂的散热网架,将生氧药罐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生氧剂的容纳空腔,保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生氧剂均匀反应,同时配合下壳体设置的排气格栅,有利于提高整个生氧药罐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氧药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生氧式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背部壳体;2、上壳体;3、下壳体;4、排气格栅;5、气体管道;6、生氧药罐;7、呼吸气囊;8、粉尘过滤器;9、冷却送风管;10、呼吸软管;11、气体缓存囊;12、送风机;13、控制阀;14、第一带孔网板;15、第二带孔网板;16、第三带孔网板;17、透气区域;18、数据采集传感器;19、控制器;2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背部壳体1,还包括固定于背部壳体1内的上壳体2及下壳体3,上壳体2位于下壳体3的上方,且两者相互独立;上壳体2呈密封结构,下壳体3设有排气格栅4,排气格栅4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进一步,背部壳体1内设有一气体管道5,气体管道5将下壳体3中生氧药罐6生成的氧气送入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供人体呼吸。
进一步,生氧药罐6的顶部设有与上壳体2相接的上接口,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粉尘过滤器8的下接口;下接口经粉尘过滤器8、冷却送风管9通过气体管道5将氧气送入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供人体呼吸。
优选地,生氧药罐6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承板及过滤层、药罐腔体、下承板及过滤层,药罐腔体的内壁连接有散热网架,散热网架将药罐腔体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生氧剂的容纳空间。上承板及其下方的过滤层叠放于生氧药罐6的顶部,下承板及其上方的过滤层叠放于生氧药罐6的底部,过滤层用于阻挡KO2生氧药剂中的粉尘。
进一步,上壳体2连接有呼吸软管10,所述呼吸软管10与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相连通。
进一步,上壳体2内还设置有气体缓存囊11,气体缓存囊11位于呼吸气囊7的下方,呼吸气囊7的出气口经送风机12、控制阀13将气体送入气体缓存囊11,气体缓存囊11中的待反应气体进入下壳体3内的生氧药罐6中并与生氧药罐6中的生氧剂反应生成氧气及热量,氧气经过气体缓存囊11底部的粉尘过滤器8、冷却送风管9将过滤及冷却后的氧气经气体管道5送入呼吸气囊7中,再通过呼吸软管10进入人体。
进一步,生氧药罐6呈椭圆状,有利于增大反应面积从而增加生氧量,且生氧药罐6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分隔生氧剂的散热网架,利于散热。
优选地,生氧剂采用KO2,KO2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菌作用,使用过后管道清洁干燥,无需清洗;其中,KO2生氧剂可以为椭圆形药片状,还可以为蜂窝块状,且与生氧药罐6的内径相一致。
进一步,散热网架包括多个第一带孔网板14,多个第一带孔网板14依次相接围成多边形散热体,多边形散热体的中心与椭圆状生氧药罐6的中心相重合。
进一步,多边形散热体的顶点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带孔网板15,第二带孔网板15的一端与多边形散热体的顶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椭圆状生氧药罐6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每个第一带孔网板14还连接有一组由多个第三带孔网板16围成的网板支架,每组网板支架与第二带孔网板15形成多边形透气区域17。
优选地,第一带孔网板14、第二带孔网板15、第三带孔网板16均设置有散热圆孔。
优选地,多边形散热体为六边形散热体,每组网板支架由三个第三带孔网板16连接组成,并与第二带孔网板15形成呈等腰梯形的透气区域17,以保证药品反应均匀,且吸气阻力极低。
优选地,呈等腰梯形的透气区域处于同一平面,并沿椭圆状生氧药罐6的圆周呈逆时针和/或顺时针方向分布。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呼吸器壳体,上壳体2内用于设置电气密封组件,电气密封组件包括呼吸气囊7、气体缓存囊11、送风机12、控制阀13及电源;下壳体3用于设置生氧组件,包括生氧药罐6、粉尘过滤器8及冷却送风管9。人体呼出的气体由呼吸软管10进入呼吸气囊7,呼吸气囊7上设有排气阀,多余的气体经排气阀排出;呼吸气囊7的出气口经送风机12、控制阀13将气体送入气体缓存囊11,气体缓存囊11中的待反应气体进入生氧药罐6中并与生氧药罐6中的生氧剂反应生成氧气及热量;所述氧气经过气体缓存囊11底部的粉尘过滤器8、冷却送风管9将过滤及冷却后的氧气经呼吸气囊7的进气口送入呼吸气囊7中,再通过呼吸软管10进入人体。
呼吸软管10与呼吸气囊7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且呼吸软管10与呼吸气囊7的接口处设置有数据采集传感器18,数据采集传感器18与控制器19连接;控制器19位于呼吸器壳体的外部,控制器19还分别与送风机12、控制阀13连接,用于控制送风机12的送风量、控制阀13的开启及闭合,并将数据采集传感器18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反馈到控制器19的显示屏20上,方便工作人员直观监测。
综上,这种呼吸器壳体,通过将呼吸器壳体分为上壳体2及下壳体3的设计,确保了电气部分的密封,同时,有利于人们对呼吸器壳体进行维修保养;通过在下壳体3上增加排气格栅4的设计,使得下壳体3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有利于提高下壳体3内生氧药罐6的散热率。通过在背部壳体1内设置气体管道5,将下壳体3中生氧药罐6生成的氧气送入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供人体呼吸;通过在下壳体3内的生氧药罐6内安装用于分隔生氧剂的散热网架,将生氧药罐6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生氧剂的容纳空腔,保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生氧剂均匀反应,同时配合下壳体3设置的排气格栅4,有利于提高整个生氧药罐6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已经描述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呼吸器壳体,包括背部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背部壳体(1)内的上壳体(2)及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位于下壳体(3)的上方,且两者相互独立;所述上壳体(2)呈密封结构,所述下壳体(3)设有排气格栅(4),所述排气格栅(4)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壳体(1)内设有一气体管道(5),所述气体管道(5)将下壳体(3)中生氧药罐(6)生成的氧气送入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供人体呼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氧药罐(6)的顶部设有与上壳体(2)相接的上接口,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粉尘过滤器(8)的下接口,所述下接口经粉尘过滤器(8)、冷却送风管(9)通过气体管道(5)将氧气送入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供人体呼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氧药罐(6)呈椭圆状,且内部安装有用于分隔生氧剂的散热网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网架包括多个第一带孔网板(14),多个所述第一带孔网板(14)依次相接围成多边形散热体,所述多边形散热体的中心与椭圆状生氧药罐的中心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散热体的顶点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带孔网板(15),所述第二带孔网板(15)的一端与多边形散热体的顶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椭圆状生氧药罐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带孔网板(14)还连接有一组由多个第三带孔网板(16)围成的网板支架,每组网板支架与第二带孔网板(15)形成多边形透气区域(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连接有呼吸软管(10),所述呼吸软管(10)与上壳体(2)中的呼吸气囊(7)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内还设置有气体缓存囊(11),所述气体缓存囊(11)位于呼吸气囊(7)的下方,所述呼吸气囊(7)的出气口经送风机(12)、控制阀(13)将气体送入气体缓存囊(11),气体缓存囊(11)中的待反应气体进入下壳体(3)内的生氧药罐(6)中并与生氧药罐(6)中的生氧剂反应生成氧气及热量,所述氧气经过气体缓存囊(11)底部的粉尘过滤器(8)、冷却送风管(9)将过滤及冷却后的氧气经气体管道(5)送入呼吸气囊(7)中,再通过呼吸软管(10)进入人体。
10.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壳体,上壳体(2)内用于设置电气密封组件,所述电气密封组件包括呼吸气囊(7)、气体缓存囊(11)、送风机(12)、控制阀(13)及电源;所述下壳体(3)用于设置生氧组件,包括生氧药罐(6)、粉尘过滤器(8)及冷却送风管(9)。
CN202020079193.5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Active CN211912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9193.5U CN211912478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9193.5U CN211912478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2478U true CN211912478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3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9193.5U Active CN211912478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24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972A (zh) * 2021-07-29 2021-11-23 江苏海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式化学氧呼吸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972A (zh) * 2021-07-29 2021-11-23 江苏海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式化学氧呼吸器
CN113679972B (zh) * 2021-07-29 2022-04-05 江苏海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式化学氧呼吸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3981A (zh) 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
CN103301584A (zh) 一种具有导流强化传热和降温性能的化学氧自救器
CN211912478U (zh) 一种呼吸器壳体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CN113007852A (zh) 一种病床用气体隔离装置
CN105288691A (zh) 一种用于传染病隔离灭菌设备
CN206151742U (zh) 室内增压增氧系统
CN211962829U (zh) 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
CN211912477U (zh) 一种生氧药罐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CN214860675U (zh) 一种可快接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N110025900A (zh) 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
CN108653894A (zh) 一种用于手术室内的麻醉废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CN201500391U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
CN211486283U (zh) 一种化学氧生氧装置
CN2375332Y (zh) 化学生氧式呼吸器
CN207980194U (zh) 一种散热组件、生氧药罐及化学氧自救器
CN207422539U (zh) 柜式净化型新风换气机
CN205994831U (zh) 一种呼吸机
CN212439749U (zh) 用于呼吸器的生氧罐和呼吸器
CN213554526U (zh) 一种加热型气溶胶发生器
CN210020259U (zh)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CN215995336U (zh) 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
JPH02118555U (zh)
CN107497023A (zh) 吊顶式家用吸氧器
CN215260382U (zh) 一种病床用气体隔离装置
CN219462365U (zh) 便携式个人空气负离子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