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0259U -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0259U
CN210020259U CN201920198105.0U CN201920198105U CN210020259U CN 210020259 U CN210020259 U CN 210020259U CN 201920198105 U CN201920198105 U CN 201920198105U CN 210020259 U CN210020259 U CN 210020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ffle
baffle
oxygen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81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龙国
郭启敏
张熙红
刘泰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981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0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0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02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包括底座、蓄电池、空气压缩机、氧气瓶、空氧混合器和T‑组合复苏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数个支撑腿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腿内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支撑台的下端四角通过螺纹固定;所述蓄电池、空气压缩机、氧气瓶、空氧混合器和T‑组合复苏器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空气压缩机和T‑组合复苏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用于解决基层医院在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时,劳动强度较大,抢救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院内院外转院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并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发生后,需要争分夺秒,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窒息复苏方法主要方法是正压通气,目前许多医院主要是用复苏囊正压通气,上述方法需要根据医护人员的熟练度进行操作,并且,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用力不均、动作强弱不等、劳动强度大、抢救效率低,同时,危重病人院内院外转院均需呼吸支持,转科转院难。对于国内的偏远地区而言,专业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水平与大城市相比,较为滞后,部分基层医院不具有中心压缩空气和氧气,没有T-组合复苏器,导致基层医院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效率低,危重病人院内院外转院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用于解决基层医院在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时,劳动强度较大,抢救效率低以及危重病人院内院外转院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包括底座、蓄电池、空气压缩机、氧气瓶、空氧混合器和T组合复苏器;
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数个滚轮,底座的上方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数个支撑腿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腿内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支撑台的下端四角通过螺纹固定;
所述蓄电池、空气压缩机、氧气瓶、空氧混合器和T-组合复苏器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空气压缩机和T组合复苏器电性连接;
所述空氧混合器包括盒体、第一挡气板和第二挡气板,所述第一挡气板和第二挡气板均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第一挡气板与第二挡气板均呈C形板,第一挡气板与第二挡气板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第一挡气板上设有进气口,第二挡气板上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呈交错相间排列,第一挡气板的后端部向第一挡气板的中心处弯折并靠近第二挡气板形成第一气流挤压口,第二挡气板的前端部向第二挡气板的中心处弯折并靠近第一挡气板形成第二气流挤压口,同时,第一挡气板的后端部与第二挡气板的前端部围合形成气流扩张区,所述气流扩张区位于第一气流挤压口和第二气流挤压口之间;
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盒体的一进气端连通,所述氧气瓶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盒体的另一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调节阀;
所述T-组合复苏器的进气端与盒体的出气端通过第三导气管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盖板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蜂窝状活性炭网层,所述蜂窝状活性炭网层位于所述第一挡气板的进气方向或者第二挡气板的出气方向。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杀菌灯,所述杀菌灯位于第二挡气板的出风方向。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湿化器,所述空氧混合器的出气端和T-组合复苏器的进气端通过湿化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气板的后端部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挡气板的前端部相匹配,并且第一弯折部与第二挡气板的前端部形成第一气流挤压通道。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气板的前端部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挡气板的后端部相匹配,并且第二弯折部与第一挡气板的后端部形成第二气流挤压通道。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凹槽,所述氧气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的上端内侧壁环设有数个压缩弹簧,每个压缩弹簧远离凹槽的一端设有橡胶头。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和支撑腿的数量均为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蓄电池、空气压缩机、氧气瓶、空氧混合器和T-组合复苏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空气压缩机输入空气,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氧气和空气在空氧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再通过T-组合复苏器输入给新生儿,本申请中空气压缩机和氧气瓶组合可以给新生儿提供需要的氧浓度(21-100%),保证了新生儿的抢救效率,并且整个装置移动方便,高度可调节,使用过程中十分方便,适合在基层医院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
1、底座;11、支撑腿;12、电动推杆;13、支撑台;131、凹槽;132、压缩弹簧;133、橡胶头;2、蓄电池;3、空气压缩机;4、氧气瓶;5、空氧混合器;51、盒体;52、第一挡气板;521、第一弯折部;53、第二挡气板;54、活性炭网层;55、杀菌灯;6、T-组合复苏器;7湿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包括底座1、蓄电池2、空气压缩机3、氧气瓶4、空氧混合器5和T-组合复苏器 6;
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有四个滚轮,底座1的上方设有支撑台13,所述支撑台13与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四个支撑腿11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腿11内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12,所述电动推杆12与所述支撑台13的下端四角通过螺纹固定;
所述蓄电池2、空气压缩机3、氧气瓶4、空氧混合器5和T-组合复苏器6 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3上,蓄电池2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12、空气压缩机3 和T组合复苏器6电性连接;
所述空氧混合器5包括盒体51、第一挡气板52和第二挡气板53,所述第一挡气板52和第二挡气板53均设置在所述盒体51内,第一挡气板52与第二挡气板53均呈C形板,第一挡气板52与第二挡气板53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第一挡气板52上设有进气口,第二挡气板53上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呈交错相间排列,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向第一挡气板52的中心处弯折并靠近第二挡气板53形成第一气流挤压口,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向第二挡气板53的中心处弯折并靠近第一挡气板52形成第二气流挤压口,同时,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与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围合形成气流扩张区,所述气流扩张区位于第一气流挤压口和第二气流挤压口之间;
所述空气压缩机3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盒体51的一进气端连通,所述氧气瓶4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盒体51的另一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调节阀;
所述T组合复苏器6的进气端与盒体51的出气端通过第三导气管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底座1、蓄电池2、空气压缩机3、氧气瓶4、空氧混合器5和T-组合复苏器6,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开启空气压缩机3和氧气瓶4,空气压缩机3将压缩空气通过第一导气管输入到空氧混合器5内,而氧气瓶4将氧气通过第二导气管输入到空氧混合器5内,为了保证空气和氧气的充分混合,在氧气和空气输入到空压混合器内后,氧气和空气沿着进气口→第一气流挤压口→第二气流挤压口→出气口时,由于进气口、第一气流挤压口、第二气流挤压口和出气口的宽度都较窄,使得氧气和空气可以更多的与第一挡气板51和第二挡气板52接触,另外每一次的挤压都无形中把无形的氧气和空气挤压成有型的薄板;而每一次的挤压都像宽阔水流经过相对较狭窄处一样水的流速都会明显加快;每次第一挡气板51或者第二挡气板52对氧气和空气的挤压后都有一个相对开阔空间;当经过挤压后形成的流速较快较劲的薄板状氧气和空气进入到开阔空间时就像一汪激流注入开阔的池塘必然会形成漩涡从而带动整个池塘里的水跟着急速旋转流动,保证氧气和空气的充分混合,需氧浓度可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在21-100%之间),再通过第三导气管输入到T-组合复苏器6内,然后T-组合复苏器6的输气管与新生儿口鼻接触,送出混合气体。
本实施例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支撑台13,由于底座1和支撑台13之间设有电动推杆12,通过开启四个电动推杆12,可以使支撑台13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可以适应多种环境场合。
另外,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用于调节气流大小,保证新生儿的呼吸安全,本实施例的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均优选调节为0.4MPA,空气压缩机3的输出气流范围为6-20L/min。
在盒体51中,进气方向表示前方向,出气方向表示后方向。
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盒体51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盖板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通过设置观察窗,观察窗用于用户让医护人员观察盒体51的内部的工作情况。
请参阅图4,所述底壳内设有蜂窝状活性炭网层54,所述蜂窝状活性炭网层54位于所述第一挡气板51的进气方向。
设置的活性炭网层54用于吸附混合气体中的异味和杂质。
请参阅图4,所述底壳内设有杀菌灯55,所述杀菌灯55位于第二挡气板 52的出风方向。
设置的杀菌灯55用于对混合气体进行杀菌。
请参阅图4,所述底座上设有湿化器7,所述空氧混合器5的出气端和T- 组合复苏器6的进气端通过湿化器7连接。
设置的湿化器7用于对混合气体进行加湿加热,避免在寒冷时间,新生儿呼入过多冷空气,其中湿化器7的进气端与空氧混合器5的出气端连接,湿化器的出气端与T-组合复苏器6的进气端连接,湿化器5可以外连水箱,湿化器 5加水。
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设有第一弯折部521,所述第一弯折部521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相匹配,并且第一弯折部521 与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形成第一气流挤压通道。
通过设置第一气流挤压通道,第一气流挤压通道可以对进入气流扩张区混合气体加强挤压,增强混合效果。
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相匹配,并且第二弯折部与第一挡气板 52的后端部形成第二气流挤压通道。
通过设置第二气流挤压通道,第二气流挤压通道可以对进入气流扩张区混合气体加强挤压,增强混合效果。
请参阅图2,所述支撑台13上设有凹槽131,所述氧气瓶4安装在所述凹槽131内。
由于氧气瓶4的下部一般呈弧面状,设置的凹槽131使氧气瓶4可以稳固放置。
请参阅图2和图3,每个所述凹槽131的上端内侧壁环设有三个压缩弹簧 132,每个压缩弹簧132远离凹槽131的一端设有橡胶头133。
在氧气瓶4的下部放入到凹槽131内后,橡胶头133在压缩弹簧132的作用下挤压氧气瓶4,防止氧气瓶4从凹槽131内掉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蓄电池(2)、空气压缩机(3)、氧气瓶(4)、空氧混合器(5)和T-组合复苏器(6);
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有数个滚轮,底座(1)的上方设有支撑台(13),所述支撑台(13)与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数个支撑腿(11)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腿(11)内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12),所述电动推杆(12)与所述支撑台(13)的下端四角通过螺纹固定;
所述蓄电池(2)、空气压缩机(3)、氧气瓶(4)、空氧混合器(5)和T-组合复苏器(6)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3)上,蓄电池(2)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12)、空气压缩机(3)和T-组合复苏器(6)电性连接;
所述空氧混合器(5)包括盒体(51)、第一挡气板(52)和第二挡气板(53),所述第一挡气板(52)和第二挡气板(53)均设置在所述盒体(51)内,第一挡气板(52)与第二挡气板(53)均呈C形板,第一挡气板(52)与第二挡气板(53)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第一挡气板(52)上设有进气口,第二挡气板(53)上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呈交错相间排列,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向第一挡气板(52)的中心处弯折并靠近第二挡气板(53)形成第一气流挤压口,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向第二挡气板(53)的中心处弯折并靠近第一挡气板(52)形成第二气流挤压口,同时,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与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围合形成气流扩张区,所述气流扩张区位于第一气流挤压口和第二气流挤压口之间;
所述空气压缩机(3)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盒体(51)的一进气端连通,所述氧气瓶(4)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盒体(51)的另一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调节阀;
所述T-组合复苏器(6)的进气端与盒体(51)的出气端通过第三导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51)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盖板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蜂窝状活性炭网层(54),所述蜂窝状活性炭网层(54)位于所述第一挡气板(52)的进气方向或者第二挡气板(53)的出气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杀菌灯(55),所述杀菌灯(55)位于第二挡气板(53)的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湿化器(7),所述空氧混合器(5)的出气端和T-组合复苏器(6)的进气端通过湿化器(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设有第一弯折部(521),所述第一弯折部(521)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相匹配,并且第一弯折部(521)与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形成第一气流挤压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气板(53)的前端部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相匹配,并且第二弯折部与第一挡气板(52)的后端部形成第二气流挤压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3)上设有凹槽(131),所述氧气瓶(4)安装在所述凹槽(1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131)的上端内侧壁环设有数个压缩弹簧(132),每个压缩弹簧(132)远离凹槽(131)的一端设有橡胶头(1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和支撑腿(11)的数量均为四个。
CN201920198105.0U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20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105.0U CN210020259U (zh)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105.0U CN210020259U (zh)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0259U true CN210020259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810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20259U (zh)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0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0587U (zh) 一种便携式呼吸机
CN111053981A (zh) 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
CN106422011A (zh) 一种可移动自动调节呼吸机
CN109394455A (zh) 氢氧舱
CN101804233A (zh) 新型内窥镜面罩
CN210020259U (zh) 一种低压移动式t-组合复苏装置
CN206315349U (zh) 一种ho抗氧化呼吸机
CN205964729U (zh) 一种重复利用的防病毒口罩
CN209490339U (zh) 一种呼吸机用组合式过滤装置
CN204563186U (zh) 肺科药物雾化吸入器
CN204017066U (zh) 新型呼吸内科供氧装置
CN113975564B (zh) 一种重症呼吸恢复器
CN106139342A (zh) 有自主呼吸动态监视功能的人工呼吸器
CN211962829U (zh) 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
CN207152861U (zh) 一种结核内科用呼吸机
CN204798532U (zh) 有自主呼吸动态监视功能的人工呼吸器
CN214912274U (zh) 一种便携式急救呼吸机加温系统
CN214129816U (zh) 一种生物医学器械
CN107929909A (zh) 一种急诊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27649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CN211912477U (zh) 一种生氧药罐及自生氧式呼吸器
CN210170615U (zh) 一种急诊icu用增氧装置
CN205460287U (zh) 一种用于呼吸科的新型呼吸机
CN212973793U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
CN207666953U (zh) 便携式呼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