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1769U -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1769U
CN211911769U CN202020115804.7U CN202020115804U CN211911769U CN 211911769 U CN211911769 U CN 211911769U CN 202020115804 U CN202020115804 U CN 202020115804U CN 211911769 U CN211911769 U CN 211911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lamping
support
ro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58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向阳
马浩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0201158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1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1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1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支撑臂,用于对椎骨推进复位;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夹手臂,用于夹紧寰椎后弓;本实用新型复位操作简单,提供了额外的复位力量,且可以准确的控制复位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除寰枢椎脱位外其它椎骨脱位的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背景技术
在寰枢椎、颈椎、腰椎等,由于脱位或滑脱需要进行复位时,通常会采用到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棒复位系统,然而,以上这种通过钉棒固定进行椎体复位,主要依靠钉棒的提拉作用实现复位,由于钉棒系统的提拉复位力量有限,往往需要增加固定棒的预弯弧度以增加复位力量,但需要反复的换棒操作以实现满意的复位,但此方法很难精准控制复位距离。此外,即便反复弯棒和换棒,提高了的复位力量可能仍不足以克服复位阻力,造成复位不佳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若能在钉棒固定系统固有的复位力量之外,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将有助于寰枢椎脱位等的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可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支撑臂,用于对枢椎前推产生复位力量;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夹手臂,用于夹紧寰椎后弓;支撑臂包括固定管、活动杆及起推进复位作用的支撑杆,固定管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活动杆贯穿固定管,并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夹手臂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架首端的手臂,位于手臂端部用于夹住寰椎后弓的夹手,以及套设在手臂上并用于调节夹手松紧度的调节件。
优选的,第一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第二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第一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相同;优选地,α或β的取值范围为45°-180°;优选地,α=β。
优选的,支撑杆包括起推进复位作用的支撑部及用于连接活动杆的连接杆,支撑部与连接杆首端连接,活动杆与连接杆末端连接;固定管套设在活动杆和连接杆上,用于限制活动杆与连接杆的活动方向;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支撑部前推产生复位力量,实现椎骨后路复位。
优选的,支撑部设有用于避开枢椎棘突的弧形凹面,使支撑部可以避免枢椎棘突的干扰,在关节突或侧块上进行支撑前推。
优选的,连接杆末端设有凹腔;活动杆包括用于拧入固定管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首端设有与凹腔相适配且用于卡入凹腔的卡入端,通过卡入端与凹腔的配合,将第一螺杆首端与连接杆末端活动连接;第一螺杆末端设有用于旋转活动杆的螺帽;通过螺帽带动第一螺杆旋转,使活动杆在固定管内作旋进或旋出的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支撑部作前推动作。
优选的,连接杆与固定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防止连接杆在固定管内发生转动;
限位结构为:连接杆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带螺纹通孔,螺丝通过可视区域拧入螺纹通孔后,通过可视区域对螺丝的卡位限制连接杆在固定管内转动。
优选的,夹手包括两个张开的夹手,两个夹手的根部连接端与夹手臂中手臂的端部固定连接,夹手的前端设有若干个锯齿,锯齿的高度由夹手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
优选的,夹手臂中手臂与夹手的连接处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调节件固定于夹手臂不同位置,以此调节两夹手的张开度;
固定部为外螺纹结构,调节件包括旋转端和用于卡入夹手的卡位端,旋转端设有内螺纹可拧入外螺纹结构,调节旋转端可使调节件与夹手臂相对移动;卡位端为中空设计,调节件在夹手臂上移动时,卡位端对夹手进行挤压,以此调节两夹手的张开度。
优选的,固定管上还设有用于观测活动杆移动距离的可视区域和刻度。
优选的,第一支架手柄端与第二支架手柄端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和两个限位螺母,第二螺杆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二支架手柄端上,对应地,第一支架手柄端上设有通孔,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螺母、通孔和第二限位螺母,通过两个限位螺母限定第一支架手柄端在第二螺杆上的位置,从而对两个手柄端之间的距离起到限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进行复位时,根据脱位椎骨之间的距离,调节手柄端带动夹手臂和支撑臂适配脱位的寰椎与正常的枢椎之间的距离,夹手部置于脱位的寰椎后弓处后,通过调节件使夹手夹紧后弓固定,支撑部置于枢椎的关节突或侧块处,调节活动杆可以利用支撑部对枢椎进行前推产生复位力量,使寰枢椎产生相对运动,即向前推移枢椎,向后提拉寰椎实现复位,且因为固定管上设有刻度,可以准确的观测和控制复位距离;使用本实用新型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复位操作简单,可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且可以准确的控制复位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杆、活动杆及固定管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夹手臂和支撑臂对脱位的椎骨进行复位时,固定和位移示意图。
1支撑臂;11支撑杆;111连接杆;112支撑部;113弧形凹面;114凹腔;115螺纹通孔;12活动杆;121卡入端;122第一螺杆;123螺帽;13固定管;131可视区域;132刻度;2 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夹手臂;41调节件;411旋转端;412卡位端;42夹手;421锯齿; 43固定部;5手柄端;6第二螺杆;7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述,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尾端作为手柄端5,第一支架2的首端安装支撑臂1,用于对椎骨推进复位;第二支架3的首端安装夹手臂4,用于夹紧寰椎后弓;
第一支架2手柄端5与第二支架3手柄端5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 6和两个限位螺母7,第二螺杆6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二支架3手柄端5上,对应地,第一支架2手柄端5上设有通孔,第二螺杆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螺母7、通孔和第二限位螺母7,通过两个限位螺母7限定第一支架2手柄端5在第二螺杆6上的位置,从而对两个手柄端5之间的距离起到限位效果。
进一步的,手柄端5为使用过程中的手持部分,通过手柄端5调节支撑臂1与夹手臂4 的间隔距离,然后再旋转两个限位螺母7至第一支架2手柄端5的两侧,对第一支架2的位置进行固定,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支撑臂1与夹手臂4之前的间隔距离是固定的,由于每个人的每块椎骨之间的距离都不是固定的,所以这样可以调节臂手间距离的方式,适用性广,可以适用多种不同的手术情况。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2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2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第二支架3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3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第一支架2首端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支架3首端的弯折方向相同;优选地,α或β的取值范围为45°-180°;优选地,α=β;由于每个医生的手术习惯不同或者是手术场景不同等因素,不同的支架弯折角度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支撑臂1包括固定管13、活动杆12及起推进复位作用的支撑杆11,固定管13安装在第一支架2的首端,活动杆12贯穿固定管13,并与支撑杆11活动连接;夹手臂4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架3首端的手臂,位于手臂端部用于夹住后弓的夹手42,以及套设在手臂上并用于调节夹手42松紧度的调节件41。
该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第一支架2与固定管13、第二支架3与夹手臂4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受力更均匀,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2所述,支撑杆11包括起推进复位作用的支撑部112及用于连接活动杆12的连接杆111,支撑部112与连接杆111首端连接,活动杆12与连接杆111末端连接;固定管13套设在活动杆12和连接杆111上,用于限制活动杆12与连接杆111的活动方向;活动杆12通过连接杆111带动支撑部112前推,实现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
进一步的,支撑部112设有用于避开枢椎棘突的弧形凹面113,弧形凹面113的凹入深度比棘突凸出关节突或侧块的高度深,确保弧形凹面113完全的覆盖棘突,使支撑部112可以避免棘突的干扰,在关节突或侧块上进行支撑,其中支撑部112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亦或是圆弧形等;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方形的支撑部112,方形支撑部112左右两侧平行的腿部可以放置关节突或侧块处起支撑作用,接触面积较大使受力更加均衡,头尾两面做开口处理,可以更好的避开其他组织,加大了操作空间。
如图3所示,连接杆111末端设有凹腔114;活动杆12包括用于拧入固定管13的第一螺杆122,第一螺杆122首端设有与凹腔114相适配且用于卡入凹腔114的卡入端121,通过卡入端121与凹腔114的配合,将第一螺杆122首端与连接杆111末端活动连接;第一螺杆122末端设有用于旋转活动杆12的螺帽123;通过螺帽123带动第一螺杆122旋转,使活动杆12在固定管13内作旋进或旋出的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111带动支撑部112作前推动作。
进一步的,连接杆111与固定管13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防止连接杆111在固定管13内发生转动,限位结构可以是通过外形进行卡位限制转动,或者是设置槽口实现定向滑动等方式;
本实施例采用限位结构为外形进行卡位限制转动:即连接杆111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带螺纹通孔115,可以是多个螺纹通孔115,可根据不同的推进距离将螺丝拧入不同的螺纹通孔 115,螺丝通过可视区域131拧入螺纹通孔115后,通过可视区域131对螺丝的卡位限制连接杆111在固定管13内转动。
如图7所述,夹头包括两个张开的夹手42,两个夹手42的根部连接端与夹手臂4中手臂的端部固定连接,夹手42的前端设有若干个锯齿421,锯齿421的高度由夹手42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使锯齿421形成一个梯度状;若锯齿421是同一高度,因为寰椎后弓的上下缘的厚度不一,容易在后拉过程中出现滑齿的情况,而通过一个前高后低的梯度锯齿421,可以更好的咬紧寰椎后弓,防止在复位过程的后拉动作中打滑。
进一步的,夹手臂4中手臂与夹手42的连接处设有固定部43,固定部43用于将调节件 41固定于夹手臂4不同位置,以此调节两夹手42的张开度;固定部43可以采用螺纹进行固定调节件41,或者是采用卡位式的固定方法等;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螺纹固定,固定部43为外螺纹结构,调节件41包括旋转端411和用于卡入夹手42的卡位端412,旋转端411设有内螺纹可拧入外螺纹结构,调节旋转端411可使调节件41与夹手臂4相对移动;卡位端412为中空设计,调节件41在夹手臂4上移动时,卡位端412对夹手42进行挤压,以此调节两夹手42的张开度;螺纹调节可以通过调节旋转端411时感受出夹手42夹的紧度,防止夹手42夹得过紧或者太松影响手术进程;螺纹调节可以进行细微的调节,不像卡位式的固定方法,每次调节都只能调节一个卡位的距离。
如图4所示,固定管13上还设有用于观测活动杆12移动距离的可视区域131和刻度132,透过可视区域131可以观察到在固定管13内部的活动杆12移动的距离,即是支撑部112的移动距离,可以直观的看出椎骨的推进复位距离。
具体使用时:观测脱位的寰椎和枢椎的位置关系,以此调节手柄端5使夹手臂4与支撑臂1之间的距离适配寰椎与枢椎的距离,调整好夹手臂4与支撑臂1之间的距离后,将两个限位螺母7拧至第一支架2手柄端5的两侧,以此固定第一支架2,再将螺丝穿过可视区域131拧入螺纹通孔115限制连接杆111在固定管13内的转动;接着手持手柄端5将夹手臂4 深入脱位的寰椎后弓处,通过调节旋转端411缩小两夹手42之间的张开度,使两个夹手42 咬紧寰椎后弓处,然后旋转活动杆12的螺母使活动杆12在固定管13内移动,带动支撑部 112向前推进,将弧形凹面113对应于枢椎棘突处,两侧支撑腿置于枢椎关节突或侧块处进行支撑,再接着旋转螺母,可以将枢椎向前推移产生复位力量,使寰枢椎产生相对运动,即向前直接推移枢椎,向后间接提拉寰椎达到复位的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可视区域131控制复位距离;完成复位后,调节旋转端411使两夹手42间的张开度增大,便可以手持手柄端5取出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进行复位时,根据脱位椎骨的距离,调节手柄端 5带动夹手臂4和支撑部112达到脱位寰椎与正常枢椎之间的距离,夹手42部置于脱位的寰椎后弓处后,通过调节件41使夹头夹紧后弓固定,支撑部112置于需要推进的枢椎关节突或侧块处,调节活动杆12可以利用支撑部112对枢椎前推,寰椎则产生提拉后退力量并后移实现复位,且因为固定管13上设有刻度132,可以准确的观测和控制复位距离;使用本实用新型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复位操作简单,可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且可以准确的控制复位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呈夹子状限位架,所述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尾端作为手柄端(5),第一支架(2)的首端安装支撑臂(1),用于对椎骨推进复位;第二支架(3)的首端安装夹手臂(4),用于夹紧寰椎后弓;所述支撑臂(1)包括固定管(13)、活动杆(12)及起推进复位作用的支撑杆(11),所述固定管(13)安装在第一支架(2)的首端,所述活动杆贯穿所述固定管(13),并与支撑杆(11)活动连接;所述夹手臂(4)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架(3)首端的手臂,位于手臂端部用于夹住寰椎后弓的夹手(42),以及套设在手臂上并用于调节夹手(42)松紧度的调节件(41)。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2)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架(3)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3)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所述第一支架(2)首端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支架(3)首端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α或β的取值范围为45°-180°;所述α=β。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包括起推进复位作用的支撑部(112)及用于连接所述活动杆(12)的连接杆(111),所述支撑部(112)与所述连接杆(111)首端连接,所述活动杆(12)与所述连接杆(111)末端连接;所述固定管(13)套设在活动杆(12)和连接杆(111)上,用于限制活动杆(12)与连接杆(111)的活动方向;所述活动杆(12)通过连接杆(111)带动支撑部(112)前推,实现椎骨后路复位。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1)末端设有凹腔(114);所述活动杆(12)包括用于拧入所述固定管(13)的第一螺杆(122),所述第一螺杆(122)首端设有与所述凹腔(114)相适配且用于卡入凹腔(114)的卡入端(121),通过卡入端(121)与凹腔(114)的配合,将第一螺杆(122)首端与连接杆(111)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22)末端设有用于旋转活动杆(12)的螺帽(123);通过螺帽(123)带动第一螺杆(122)旋转,使活动杆(12)在所述固定管(13)内作旋进或旋出的移动,从而通过所述连接杆(111)带动支撑部(112)作前推动作。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2)设有用于避开枢椎棘突的弧形凹面(113),使支撑部(112)可以避免枢椎棘突的干扰,在关节突或侧块上进行支撑前推。
6.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3)上还设有用于观测所述活动杆移动距离的可视区域(131)和刻度(132)。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1)与所述固定管(13)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防止所述连接杆(111)在所述固定管(13)内发生转动;
所述限位结构为:所述连接杆(111)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带螺纹通孔(115),螺丝通过所述可视区域(131)拧入带螺纹通孔(115)后,通过所述可视区域(131)对螺丝进行卡位,限制所述连接杆(111)在所述固定管(13)内转动。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张开的夹手(42),两个夹手(42)的根部连接端与所述夹手臂(4)中手臂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手(42)的前端设有若干个锯齿(421),所述锯齿(421)的高度由夹手(42)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手臂(4)中手臂与夹手(42)的连接处设有固定部(43),所述固定部(43)用于将调节件(41)固定于手臂上不同位置,以此调节两夹手(42)的张开度;
所述固定部(43)为外螺纹结构,所述调节件(41)包括旋转端(411)和用于卡入夹手(42)的卡位端(412),所述旋转端(411)设有内螺纹可拧入所述外螺纹结构,调节旋转端(411)可使调节件(41)与手臂相对移动;所述卡位端(412)为中空设计,调节件(41)在手臂上移动时,所述卡位端(412)对夹手(42)进行挤压,以此调节两夹手(42)的张开度。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手柄端(5)与第二支架(3)手柄端(5)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6)和两个限位螺母(7),所述第二螺杆(6)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二支架(3)的手柄端(5)上,对应地,第一支架(2)的手柄端(5)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螺杆(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个限位螺母(7)、通孔和另一个限位螺母(7),通过两个限位螺母(7)限定第一支架(2)的手柄端(5)在第二螺杆(6)上的位置,从而对两个手柄端(5)之间的距离起到限位效果。
CN202020115804.7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Active CN211911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5804.7U CN21191176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5804.7U CN21191176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1769U true CN211911769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3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5804.7U Active CN21191176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1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33536U (zh) 一种带有活动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US20060195114A1 (en) Method of using a vertebral retainer-distracter
US20090177196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Rod Positioning
CN106725659B (zh) 一种反向螺纹撑开复位器
CN206950193U (zh) 一种反向螺纹撑开复位器
CN111134820A (zh)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11911769U (zh) 一种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109247979B (zh) 一种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11674502U (zh) 一种作用于钉棒带有双活动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111134819A (zh) 一种带有活动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108420473B (zh) 一种用于椎间内植物植入的撑开器
CN210158688U (zh) 一种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11911768U (zh) 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111134822A (zh) 一种作用于钉棒带有双活动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12118269U (zh) 一种作用于钉棒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111110338A (zh) 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KR102489379B1 (ko) 척추전방전위증 정복을 위한 수술도구 세트
CN212015744U (zh) 一种作用于钉棒带有活动钩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07979762U (zh) 寰枢椎前路复位重建内固定板及与固定板使用配套的器械
CN111329567A (zh) 一种作用于钉棒带有活动支撑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12186621U (zh) 一种骨科用固定钳
CN111134821A (zh) 一种作用于钉棒带有活动钩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WO2021143807A1 (zh) 一种带有活动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107440777B (zh) 一种颈前路旋转矫形椎体撑开器
CN210019273U (zh) 口腔拉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