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0741U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0741U
CN211910741U CN201821920699.3U CN201821920699U CN211910741U CN 211910741 U CN211910741 U CN 211910741U CN 201821920699 U CN201821920699 U CN 201821920699U CN 211910741 U CN211910741 U CN 211910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gear
assembly
watch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206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冠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206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0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0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0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盘主体和与表盘主体连接的表带,表盘主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组件;表带设置有传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表带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表带闭合与张开。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智能手表的驱动组件运行,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传动组件,使表带沿预定方向转动,当到达预定位置时,表带自动锁紧并停止驱动组件,完成穿戴动作。上述技术方案极大地简化穿戴步骤,使穿戴方式智能化,提高使用者实际体验。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佩戴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尤以智能手表使用更加广泛。但目前针对智能手表的改善大多集中于对手表造型、界面内容和内置功能,穿戴方式仍没有大的突破,仍在使用表带辅以表扣的方式固定在手腕;这样的穿戴方式仍需使用者将智能手表放置于手腕,然后锁紧表扣完成穿戴,但是这样的穿戴方式步骤繁琐、穿戴操作不便捷。特别地,在使用者其中一只手不方便时,如持有其他物品或受伤时,就使得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智能手表的使用或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无法自行单手完成穿戴操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穿戴的自动手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旨在解决智能手表穿戴动作无法单手完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主体和与所述表盘主体连接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主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组件;所述表带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表带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所述表带闭合与张开。
优选地,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均包括尾部表带块与多个连接表带块;所述尾部表带块、多个所述连接表带块与所述表盘主体依次铰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表带块包括连接壳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输入传动轮、中间传动轮和输出传动轮;所述输入传动轮带动所述输出传动轮,且所述输出传动轮与所述输入传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表带块中的一个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输出传动轮带动另一个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输入传动轮,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输入传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输入传动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传动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传动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第五齿轮;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与所述表盘主体铰接的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第一齿轮,同一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所述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带动相邻的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第一齿轮。
优选地,所述尾部表带块包括尾端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尾端壳内的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尾端壳远离所述表盘主体侧,两条所述表带能够通过所述磁性元件进行相互吸附。
优选地,所述表盘主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表带连接的表耳,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表耳内。
优选地,所述表盘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且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表盘主体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智能手表是否佩戴于人体,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佩戴状态来通过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蓄电模组和充电模组,所述蓄电模组和所述充电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蓄电模组分别与所述充电模组及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智能手表的驱动组件能够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表带沿预定方向转动,当到达预定位置时,表带自动锁紧并停止驱动组件,完成穿戴动作。上述技术方案极大地简化穿戴步骤,使穿戴方式智能化,提高使用者实际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手表完成穿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的表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表盘主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表盘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的连接表带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连接表带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的尾部表带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6993727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699372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智能手表,旨在解决智能手表无法单手完成穿戴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主体100和与表盘主体100连接的表带200;如图3和图5所示,表盘主体100 包括壳体110以及设置于壳体110内的驱动组件150;表带设置有传动组件 300,驱动组件150能够通过传动组件300驱动表带200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表带200闭合与张开。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智能手表的驱动组件150 运行,通过驱动组件150带动传动组件300,使表带200沿预定方向转动,当到达预定位置时,表带200自动锁紧并停止驱动组件150,完成穿戴动作。上述技术方案极大地简化穿戴步骤,使穿戴方式智能化,提高使用者实际体验。
如图4和图5所示,表盘主体100的壳体110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120,控制组件120能够控制驱动组件150的运行,包括控制驱动组件150的启动、停止和运转方向。表盘主体100还包括与控制组件150电连接的控传感器140,传感器140能够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与手腕接触,传感器140与控制组件120 电连接。且在检测到智能手表与手腕接触时,向控制组件120传递一个信号。传感器140优选为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人体相较于智能手表存放环境最大的几个区别特征就是人体皮肤的特征、人体的相对恒温状态和人的心率,所以选择识别这几种特征的传感器能避免误操作。在选用红外距离传感器或心率传感器时,在壳体110对应位置开设传感器视窗,用透明材质的壳体嵌入该位置,在不影响传感器140功能的同时,对传感器140形成保护,避免使用过程对传感器造成磨损,防止水和汗渍的浸入。
为实现智能表的基本功能,如图5所示,还应在壳体110上设置显示屏 130,显示屏130与控制组件120电连接,用于显示时间及各界面。显示屏130 可优选为触摸显示屏,可通过触控实现各功能界面的操控与切换;特别地,功能界面包括表带解绑界面,能够通过对触摸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向控制组件120传递一个解绑信号,然后控制组件120控制驱动组件150运行,实现表带200解绑。
再次参见图1与图2,表带200的数量为两条,每条表带200均包括尾部表带块220与多个连接表带块210;尾部表带块220、多个连接表带块210与表盘主体100依次铰接。采用多个块状结构铰接形成表带200,可以增减连接表带块210的数量调节表带200的长度,由此适应更多的穿戴人群;此外,当个别连接表带块210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连接表带块210,而不是更换整条表带200,由此方便维修,节省维修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表带块210包括连接壳211以及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传动组件300,传动组件300包括输入传动轮310、中间传动轮320和输出传动轮330;输入传动轮310带动中间传动轮320,中间传动轮320带动输出传动轮330,且输出传动轮330与输入传动轮310的转动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连接表带块210中一个连接表带块210的输出传动轮330 带动另一个连接表带块210的输入传动轮310。通过调节传动轮形成不同的传动比,可调整相邻两个连接表带块210形成的穿戴角度,使表带200最终的锁紧状态与穿戴者手腕形态更贴合,提高穿戴者穿戴舒适度。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输入传动轮310包括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12,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12同轴固定连接;中间传动轮320包括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第三齿轮321和第四齿轮322,第三齿轮 321和第四齿轮322同轴固定连接;输出传动轮330包括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第五齿轮331;驱动组件150带动与表盘主体100铰接的连接表带块210的第一齿轮311,同一连接表带块210的第二齿轮312与第三齿轮321通过同步带230传动,第四齿轮322与第五齿轮331啮合,连接表带块210的第五齿轮331带动相邻的连接表带块210的第一齿轮311。
以与表盘主体100铰接的连接表带块210为第一级连接表带块,与尾部表带块220铰接的连接表带块210为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初始状态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331抱死其齿轮轴,即第五齿轮331与连接壳211 完全固定,不可发生相对位移。驱动组件150启动,由于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331不能转动,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一齿轮311与连接壳也不能发生相对运动,但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一齿轮311能与前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331啮合,且带动其所属连接壳211相对于上一级连接表带块的连接壳211发生转动;到达预设位置时,控制组件120接收传动组件300发出的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位置确认信号,并控制前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331抱死其齿轮轴,此时第五齿轮331与其所属连接壳211完全固定,不可发生相对位移,与最后一级连接表带块发生转动的原理相同,直至第一级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331抱死其齿轮轴,带动第一级连接表带块的连接壳211相对表盘主体100转动到预设位置,控制组件120接收传动组件300发出的第一级连接表带块位置确认信号,并控制驱动组件150停止运行,完成穿戴动作。
上述方案采用齿轮传动可以提高传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而且齿轮传动由于其精度高的特性保证了齿轮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同步带230可以优选为齿链,连接壳内封存润滑油脂,减小齿轮的日常磨损,增加传动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该智能手表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因传动组件300磨损而需要额外的保养或定期维护。再次参照图6与图7,同一连接表带块210的输入传动轮310、中间传动轮320和输出传动轮330三者的轴线可以平行且共面,使架设在连接壳211的齿轮轴不会显得突兀,破坏整体美观。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采用无级变速结构实现连接表带块210的传动,即输入传动轮310包括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输入齿轮和第一锥轮,输入齿轮和第一锥轮同轴固定连接;中间传动轮320包括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中间齿轮和二锥轮,中间齿轮和第二锥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锥轮与第一锥轮母线平行;输出传动轮330包括设置于连接壳211内的输出齿轮;驱动组件150 带动与表盘主体100铰接的连接表带块210的输入齿轮,同一连接表带块210 的第一锥轮与第二锥轮通过皮带传动,中间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连接表带块210的输出齿轮带动相邻的连接表带块210的输入齿轮。连接第一锥轮与第二锥轮的皮带可沿输入传动轮310轴线滑动,滑动过程中可改变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传动比,在无需更换配件或拆卸表带200的情况下实现表带200锁紧时的角度,适合动手能力一般的人自己调整,找到适合使用者的穿戴的最佳配合。
其中,如图7所示,输入传动轮310的安装轴横向贯穿连接壳211且突出连接壳211表面,形成两个铰接轴;连接壳211横向两侧面向远离输入传动轮310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半圆形的片状铰接部;且在两个铰接部均有一个铰接孔,通过相邻两个连接表带块210的铰接部的铰接孔与铰接轴配和完成表带200的组装。这种组装方式结构简单,对输入传动轴充分利用,减少了在连接壳211的开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安装轴装设传动轮一侧的凸起部分为第一铰接轴,另一端凸起部分为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可弹性压缩;安装时只需将第一铰接轴与对应的铰接部配合,然后按压第二铰接轴,使其低于连接壳211外表面,另一侧的铰接部滑到预定位置,第二铰接轴自由弹出,完成表带200组装。由此,可简化表带200组装过程,利用可弹性按压的铰接轴能防止表带200组装过程中的变形。特别地,在铰接部设置半球状凸起,在连接壳211横向两侧面设置一条导向槽,导向槽与半球状凸起配合并引导半球状凸起按预定轨迹运行,使安装过程更顺畅;为避免影响表带200穿戴过程,还应在连接壳211横向两侧面设置弧形槽,弧形槽位置为表带200穿戴时半球状凸起的运动轨迹。
如图4所示,表盘主体10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表带200连接的表耳111,驱动组件150设置于表耳111内。由于控制组件120是精密的结构,而驱动组件150是运动的,为了减少驱动组件150对控制组件120的影响,驱动组件150组件与控制组件120之间设置隔板;且驱动组件150设置在表盘主体100外侧,便于更换表带200。如图所示,驱动组件150包括动力源 151和驱动轮153,动力源151设置有动力轴152,驱动轮153设置于动力轴 152上,驱动轮153能够驱动传动组件300。动力源151优选为电机,电机可与智能手表其他功能元件共用一个电源,而不用添加其他能源装置,动力轴 152即为电机上的电机主轴;电机运转带动驱动轮153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轮153带动第一齿轮311逆时针反向转,这样第一个表带200块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齿轮312通过同步带230原理带动第三齿轮321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齿轮321带动第四齿轮322顺时针方向转,第四齿轮322带动第五齿轮331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第二个表带200块也沿着逆时针方向转。依次类推,这个表带200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完成穿戴效果。电机可优选为带刹车的伺服电机,保证完成穿戴后,表带200形状保持固定不变;并且精度高、运行稳定、噪音小、响应控制指令速度快以及不会存在失步现象,也就是说,在完成穿戴后不会存在一个响应时间的延时,即不会因为马达响应不及时,导致马达在实际穿戴完成后,仍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表带200继续锁紧,造成实际锁紧时表带200角度不适应人手腕形状,使穿戴者觉得不舒适。
此外,如图9所示,尾部表带块220包括尾端壳221以及设置于尾端壳 221内的磁性元件222,磁性元件222设置于尾端壳221远离表盘主体100侧,两条表带200能够通过磁性元件222进行相互吸附。由于磁性元件222的作用,当表带200转动到一定角度,两条表带200的磁性元件222吸附完成表带200的锁紧。磁性元件222可优选为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具有高抗退磁性的特性,即具有高使用寿命,无须担心日常使用过程中磁性消退导致表带200以脱落的问题。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表带200吸附卡合部设有信号反馈元件,当表带200完成吸附锁紧时给控制组件120传递一个反馈信号,控制组件120停止驱动组件150的运转。信号反馈元件可以选用距离传感器,反射传感器或简单的按钮开关电路。同时在启动驱动组件150 后,在预设时间内控制组件120没有接收到信号反馈元件传回的反馈信号也要立即停止驱动组件150,因为此时外部可能存在物体阻碍表带200的闭合,或表带200与使用者手腕不适配,要是在这时长时间不停止驱动组件150的运行,势必会导致传动组件300的磨损或损害。
为保证智能手表的日常使用,该智能手表还包括充电模组160和蓄电模组170,充电模组160和蓄电模组170均设置于壳体110内,蓄电模组170分别与充电模组160、控制组件120、驱动组件150电连接。由蓄电模组170向各功能模块如控制组件120、驱动组件150和传感器提供电源,蓄电模组170 模组电量用完,由充电模组160向蓄电模组170充电。蓄电模组170至少保证各功能运行情况下提供该智能手表一天的使用电量,且充电模组160在晚上睡眠时间完成该蓄电模组170的充电。可充电的智能手表比需要更换电池的只能手表更具有普适性。充电环境可能会对传感器识别准确率带来影响,因此,控制组件120应有程序控制该智能手表在充电过程不允许进行穿戴操作。充电模组160可优选为无线充电模组,无线充电相较于普通充电方式减少了充电接口,充电时也不用考虑充电接口的配合,只需将手表放置在充电底座上即可,极大的简化充电时的操作,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减少智能手表的开孔,可以增强手表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盘主体和与所述表盘主体连接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主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组件;所述表带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表带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所述表带闭合与张开;
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均包括尾部表带块与多个连接表带块;所述尾部表带块、多个所述连接表带块与所述表盘主体依次铰接;所述连接表带块包括连接壳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输入传动轮、中间传动轮和输出传动轮;所述输入传动轮带动所述输出传动轮,且所述输出传动轮与所述输入传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表带块中的一个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输出传动轮带动另一个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输入传动轮,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输入传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尾部表带块包括尾端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尾端壳内的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尾端壳远离所述表盘主体侧,两条所述表带能够通过所述磁性元件进行相互吸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传动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传动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传动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的第五齿轮;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与所述表盘主体铰接的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第一齿轮,同一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所述连接表带块的第五齿轮带动相邻的所述连接表带块的所述第一齿轮。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主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表带连接的表耳,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表耳内。
4.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且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主体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智能手表是否佩戴于人体,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佩戴状态来通过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蓄电模组和充电模组,所述蓄电模组和所述充电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蓄电模组分别与所述充电模组及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CN201821920699.3U 2018-11-21 2018-11-21 智能手表 Active CN211910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0699.3U CN211910741U (zh) 2018-11-21 2018-11-21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0699.3U CN211910741U (zh) 2018-11-21 2018-11-21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0741U true CN211910741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20699.3U Active CN211910741U (zh) 2018-11-21 2018-11-21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07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5995A (zh) * 2018-11-21 2019-01-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13820943A (zh) * 2021-08-09 2021-12-21 深圳市纳晶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佩戴舒适度的智能手表
CN114217516A (zh) * 2022-02-23 2022-03-22 深圳市钟氏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内琐式智能手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5995A (zh) * 2018-11-21 2019-01-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13820943A (zh) * 2021-08-09 2021-12-21 深圳市纳晶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佩戴舒适度的智能手表
CN114217516A (zh) * 2022-02-23 2022-03-22 深圳市钟氏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内琐式智能手表
CN114217516B (zh) * 2022-02-23 2022-04-29 深圳市钟氏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内锁式智能手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10741U (zh) 智能手表
CN109275995A (zh) 智能手表
WO2016125034A1 (en) Watchband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CN111867311B (zh) 电子设备
CN104739387B (zh) 一种脉搏或血压检测装置
WO2017045606A1 (zh) 智能多功能电子装置
CN208655158U (zh) 一种显示屏以及具有该显示屏的电子装置
CN111342857A (zh) 可穿戴设备
CN106468875B (zh) 用于智能手表的能量收集模组和智能手表
CN206641471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扣环模块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4386380U (zh) 一种腕带设备
CN113055569B (zh) 电子设备
CN108366501A (zh) 防水智能穿戴设备
CN204671123U (zh) 一种脉搏或血压检测装置
CN201994974U (zh) 手机自动翻盖装置
CN208479248U (zh) 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总成
CN215837435U (zh) 自动充电的智能表扣及手表
WO2021042433A1 (zh) 智能手表
CN216733705U (zh) 一种树脂工艺品
CN219438368U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表的可翻转式摄像头模组
CN217208529U (zh) 一种智慧养老的安全定位装置
CN112244443B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20174624U (zh) 一种多功能定位传感智能手环
CN110989331B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11906003U (zh) 一种基于指针显示生理特征指标的机械手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