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7790U -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7790U
CN211907790U CN202020771785.3U CN202020771785U CN211907790U CN 211907790 U CN211907790 U CN 211907790U CN 202020771785 U CN202020771785 U CN 202020771785U CN 211907790 U CN211907790 U CN 211907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verload protection
protection device
side wall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17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剑波
衡亮亮
游远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l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17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7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7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7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包括过载保护装置、线缆和用于固定线缆的压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压线板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线缆夹持在压线板和固定支架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固定结构一体化,能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开关、插座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和品种都不断扩大。插座是电力基础设施,为终端用电设备的取电接口。目前的电力插座均采用直插式结构,即用电器的插头伸入插孔后,直接与插座内的、连接零火线的金属簧片相接。
当将功率过大的用电器接入插座,插座中的电路内的电流会产生过载现象,从而使插座内的电器元件瞬间产生大量热量,插座内温度急剧升高,导致插座内部电器元件被损坏,插座无法正常使用,情况更严重时会导致插座内电器元件着火,插座发生自燃现象,从而引发火灾和触电险情,对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巨大威胁。
为此,现有的插座内通常会设置过载保护器,如申请号为201320123580.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组合式连体结构插座,以及申请号为201720614649.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装配方便的插排。现有技术的过载保护器和线缆(电源线)通常通过独立的结构进行固定,且线缆采用水平方向的布置方式,过载保护器采用上下式压制的方式直接固定在插座外壳内,由此导致所需空间较大,布线连接不紧凑不美观,部件较多,使得产品外形需要做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节省结构布局空间,优化内部排线,使得排线更加整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包括过载保护装置、线缆和用于固定线缆的压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压线板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线缆夹持在压线板和固定支架之间。
为便于将过载保护装置与固定支架固定,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中空的支架主体和卡扣,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呈环状而使得支架主体在这一侧呈敞口的结构,所述卡扣设置在第一侧壁上,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至少部分能从第一侧壁中间嵌入支架主体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与卡扣卡接、所述壳体相对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侧壁朝向支架主体内的一侧,从而使得过载保护装置和固定支架相对固定。
优选的,为便于过载保护装置与外部结构连接,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固定管,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固定管适配,以便固定管从穿孔穿过而延伸出固定支架之外,所述过载保护装置的壳体位于固定管外周的部分则与第二侧壁抵接。
优选的,为便于与过载保护装置卡接,所述卡扣至少设置在第一侧壁相对的两侧,每个卡扣包括由第一侧壁向远离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的卡扣体、以及在卡扣体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形成的与过载保护装置的壳体配合的扣合部。
优选的,为节约空间,同时优化排线结构,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形成有线缆夹持部,所述线缆夹持在线缆夹持部和压线板之间。
优选的,为便于线缆夹持部和压线板配合而夹持线缆,所述线缆夹持部由远离第三侧壁的一侧向第三侧壁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第一夹持凹槽,所述压线板朝向线缆夹持部的一侧向远离线缆夹持部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第二夹持凹槽,所述第一夹持凹槽和第二夹持凹槽共同构成供线缆穿过并夹持住的夹持凹槽。
优选的,为便于压线板和线缆夹持部之间的连接,所述线缆夹持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压线板通过螺钉与安装孔连接而实现与固定支架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固定结构一体化,能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卡扣固定过载保护装置,简单可靠,同时使得拆装更为便捷;通过将线缆夹持在支架本体的侧面,使得线缆纵向延伸,节省了结构布局空间,优化内部排线,使得排线更加整洁,方便其他零件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隐藏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图4,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包括过载保护装置1、线缆2、固定支架3和压线板4。上述结构可用于移动式或嵌入式插座。
过载保护装置1包括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一端的固定管12以及从固定管12穿设而出的推杆13,固定管1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121,以便与插座的其他部件、如面板连接。
固定支架3包括支架主体31和卡扣32。支架主体31呈中空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呈中空的长方体。支架主体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其中,第一侧壁311呈环状而使得支架主体31在这一侧构成敞口的结构,以便供过载保护装置1穿过。第二侧壁312上开设有穿孔313,穿孔313的形状和尺寸均与过载保护装置1的固定管12适配,以便固定管12从穿孔313穿过而延伸出固定支架3之外,同时过载保护装置1的壳体11位于固定管12外周的部分可以与第二侧壁312朝向支架主体31内侧的一面抵接,避免过载保护装置1从支架主体31脱落。卡扣32设置在支架主体31的第一侧壁31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卡扣32具有三个,其中两个卡扣32位于第一侧壁311的同一侧边缘,另一个卡扣32位于相对的一侧边缘。每个卡扣32包括由第一侧壁311向远离第二侧壁312的方向延伸的卡扣体321和在卡扣体321远离第一侧壁311的一端形成的扣合部322,扣合部322与卡扣体321成角度设置。卡扣32的扣合部322能够扣在过载保护装置1的壳体11远离固定管12一端的端面上,从而使得过载保护装置1与固定支架3位置固定。也就是说,壳体11至少部分嵌入支架主体31内,壳体11的一端与支架主体31的第二侧壁312抵接而限位,相对的另一端则由卡扣32卡接而限位,使得过载保护装置1和固定支架3相对固定。
支架主体3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之间的第三侧壁314,本实施中,第三侧壁314为连接在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之间,可替代的,也可以在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之间设置有其他与第三侧壁314连接的侧壁。第三侧壁314上形成有线缆夹持部33,线缆夹持部33由第三侧壁314向支架主体31外、远离第三侧壁314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支架主体31、卡扣32和线缆夹持部33可一体成型,而形成一体化结构。
线缆夹持部33远离第三侧壁314的一侧向第三侧壁314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第一夹持凹槽331,线缆夹持部33位于第一夹持凹槽331两侧设置有安装孔332。压线板4用于与线缆夹持部33配合而将线缆2固定。压线板4朝向线缆夹持部33的一侧向远离线缆夹持部33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第二夹持凹槽41,第一夹持凹槽331和第二夹持凹槽41均优选的呈半圆形,从而在连接后第一夹持凹槽331和第二夹持凹槽41构成的整体呈大致的圆形,以便与线缆2的形状适配。线缆2从第一夹持凹槽331和第二夹持凹槽41构成的夹持凹槽内穿过。在图1中,线缆2在纵向上延伸,而安装孔332位于第一夹持凹槽331的横向上的两侧。
压线板4上、位于第二夹持凹槽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钉42。安装时,可先将螺钉42部分穿入线缆夹持部33的安装孔332内,待线缆2穿过夹持凹槽后,再将螺钉42与线缆夹持部33拧紧,以将线缆2夹持固定。

Claims (7)

1.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包括过载保护装置(1)、线缆(2)和用于固定线缆(2)的压线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3),所述过载保护装置(1)设置在固定支架(3)上,所述压线板(4)与固定支架(3)连接,所述线缆(2)夹持在压线板(4)和固定支架(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中空的支架主体(31)和卡扣(32),所述支架主体(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所述第一侧壁(311)呈环状而使得支架主体(31)在这一侧呈敞口的结构,所述卡扣(32)设置在第一侧壁(311)上,所述过载保护装置(1)包括至少部分能从第一侧壁(311)中间嵌入支架主体(31)内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的一端与卡扣(32)卡接、所述壳体(11)相对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侧壁(312)朝向支架主体(31)内的一侧,从而使得过载保护装置(1)和固定支架(3)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一端的固定管(12),所述第二侧壁(312)上开设有穿孔(313),所述穿孔(313)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固定管(12)适配,以便固定管(12)从穿孔(313)穿过而延伸出固定支架(3)之外,所述过载保护装置(1)的壳体(11)位于固定管(12)外周的部分则与第二侧壁(31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2)至少设置在第一侧壁(311)相对的两侧,每个卡扣(32)包括由第一侧壁(311)向远离第二侧壁(312)的方向延伸的卡扣体(321)、以及在卡扣体(321)远离第一侧壁(311)的一端形成的与过载保护装置(1)的壳体(11)配合的扣合部(322)。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3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之间的第三侧壁(314),所述第三侧壁(314)上形成有线缆夹持部(33),所述线缆(2)夹持在线缆夹持部(33)和压线板(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夹持部(33)由远离第三侧壁(314)的一侧向第三侧壁(314)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第一夹持凹槽(331),所述压线板(4)朝向线缆夹持部(33)的一侧向远离线缆夹持部(33)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第二夹持凹槽(41),所述第一夹持凹槽(331)和第二夹持凹槽(41)共同构成供线缆(2)穿过并夹持住的夹持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夹持部(33)上设置有安装孔(332),所述压线板(4)通过螺钉(42)与安装孔(332)连接而实现与固定支架(3)的连接。
CN202020771785.3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11907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1785.3U CN211907790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1785.3U CN211907790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7790U true CN211907790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1785.3U Active CN211907790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7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6194B1 (en) Universal electrical plug
US5772473A (en) Fuse holder
CN106207506A (zh)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接线端子及开关插座
CN201075421Y (zh) 快速插线式公插连接器
US10141701B2 (en) Lamp socket adapter
CN114243399A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和电源连接组件
CN211907790U (zh)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和线缆的安装结构
CN201075425Y (zh) 快速插线式母插连接器
CN211126094U (zh) 一种机电控制用接线端子
US6743031B2 (en) Plug connector with a switch
CN210430312U (zh) 滑动式插座导轨安装结构
CN209993780U (zh) 连接母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09169550U (zh) 电源插座和电子装置
CN203242787U (zh) 电力线复合光纤的连接装置
CN219892535U (zh) 一种线对线连接器及储能设备
CN216436327U (zh) 一种隐藏式插座的走线结构及隐藏式插座
CN204966877U (zh) 温控型快速接线端子排
CN212783893U (zh) 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
CN105958274A (zh) 电子接插件
CN213093486U (zh) 一种插头不易脱落的电源线
CN213066020U (zh) 一种新型灯头
CN216624630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插头
CN219591669U (zh) 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
CN216145818U (zh)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CN210404182U (zh) 一种快速拔插防水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