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母端子和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母端子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母端子是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功能的核心组成部件之一。现有的母端子结构在簧片铆压完成后很难使用工具检测扭簧组件是否安装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母端子的不合格率,导致实际使用时连接母端子的扭簧组件因为松脱而与端子主体间的接触电阻过大,造成温升过高、产品烧损等现象。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母端子,旨在提供一种可用工具检测扭簧组件安装牢固的连接母端子,从而提高连接母端子的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母端子包括:
端子主体,设有安装槽;和
扭簧组件,包括具有容腔的套筒和设于所述容腔内的簧片件,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部分伸出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套筒伸出所述安装槽槽口的一端外壁设有卡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簧片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套筒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簧片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相对的一端相抵接,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外壁设有所述卡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簧片件包括支撑壳和设于所述支撑壳内的簧片,所述簧片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外折翼片,所述外折翼片限位抵接于所述支撑壳的外壁,所述支撑壳和簧片配合形成插接腔,所述簧片件容纳于所述容腔内时,两个所述外折翼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簧片件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所述扭簧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槽段,并与所述限位台阶限位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主体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槽段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背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安装槽,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开设有压接槽,所述压接槽用于与线缆导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公端子和上述所述的连接母端子,所述连接公端子与所述簧片件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母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和扭簧组件,通过在端子主体上设置安装槽,将扭簧组件安装在端子主体的安装槽内,从而实现端子主体和扭簧组件的快速装配和装配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筒伸出安装槽槽口的一端外壁设有卡位槽,可方便使用者利用工具与卡位槽配合,并通过工具施加扭力,从而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扭簧组件与端子主体是否安装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子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子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主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簧片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连接母端子 |
2 |
扭簧组件 |
1 |
端子主体 |
21 |
套筒 |
11 |
安装部 |
21a |
容腔 |
111 |
安装槽 |
211 |
第一套筒 |
1111 |
第一槽段 |
212 |
第二套筒 |
1112 |
第二槽段 |
213 |
卡位槽 |
1113 |
限位台阶 |
22 |
簧片件 |
112 |
通孔 |
22a |
插接腔 |
12 |
连接部 |
221 |
支撑壳 |
121 |
压接槽 |
222 |
簧片 |
13 |
定位槽 |
223 |
外折翼片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母端子100。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连接母端子100包括端子主体1和扭簧组件2,其中,端子主体1设有安装槽111;扭簧组件2包括具有容腔21a的套筒21和设于容腔21a内的簧片件22,套筒21安装于安装槽111内,并部分伸出安装槽111的槽口,套筒21伸出安装槽111槽口的一端外壁设有卡位槽213。
可以理解的,连接母端子100的端子主体1起到连接和安装的作用,端子主体1一方面用于将导电线缆与连接公端子连通导电;另一方面,端子主体1既要保证与连接公端子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还要保证在与连接公端子连接的过程中,避免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主体1通过设置安装槽111,扭簧组件2装设于安装槽111内,实现连接母端子100的装配。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扭簧组件2与端子主体1的快速装配;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扭簧组件2与端子主体1装配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扭簧组件2与端子主体1的安装槽111插接配合,也即扭簧组件2的套筒21插接于安装槽111内,与安装槽111的内壁呈过盈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扭簧组件2与端子主体1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采用卡扣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扭簧组件2的套筒21起到保护和支撑簧片件22的作用,套筒21具有容腔21a,簧片件22装设于套筒21的容腔21a内,如此可有效保护簧片件22,同时实现对簧片件22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簧片件22与套筒21可采用过盈配合,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套筒21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一方面簧片件22与套筒21的装配和拆卸;另一方面,有利于套筒21保护簧片件22。
可以理解的,在扭簧组件2装配于端子主体1的安装槽111内时,为了方便利用工具对扭簧组件2的装配稳固性实现检测,套筒21的一端插入安装槽111内,一端伸出安装槽111的槽口,并在套筒21伸出安装槽111槽口的一端外壁设有卡位槽213。如此可有利于通过工具与卡位槽213配合,实现对扭簧组件2装配稳固性的检测。可选地,套筒21伸出安装槽111槽口的一端外壁设有多个卡位槽213,多个卡位槽213环绕套筒21的端部设置,并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连接母端子100与连接公端子的连接,簧片件22设置有插接腔22a,如此可方便连接公端子通过插接腔22a与连接母端子100实现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母端子100包括端子主体1和扭簧组件2,通过在端子主体1上设置安装槽111,将扭簧组件2安装在端子主体1的安装槽111内,从而实现端子主体1和扭簧组件2的快速装配和装配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筒21伸出安装槽111槽口的一端外壁设有卡位槽213,可方便使用者利用工具与卡位槽213配合,并通过工具施加扭力,从而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扭簧组件2与端子主体1是否安装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1包括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第一套筒211可拆卸地套设于簧片件22的一端,第二套筒212可拆卸地套设于簧片件22的另一端,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相对的一端相抵接,第一套筒211远离第二套筒212的一端外壁设有卡位槽213。
可以理解的,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将套筒21拆分为两段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套筒21的钢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套筒21与簧片件22的装配,在簧片件22的结构较大、较长时,采用两段或多段式的套筒21,可分别从簧片件22的两端进行装配,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以及避免对簧片件22产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分别可拆卸地套设于簧片件22的两端,且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相对的一端相抵接,如此可有效实现对簧片件22的保护。当扭簧组件2装配于端子主体1的安装槽111内时,第二套筒212位于安装槽111内,第一套筒211远离第二套筒212的一端至少部分伸入的槽口,如此可方便在第一套筒211的外壁设置卡位槽213。可选地,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与簧片件22的两端均呈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簧片件22包括支撑壳221和设于支撑壳221内的簧片222,簧片222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外折翼片223,外折翼片223限位抵接于支撑壳221的外壁,支撑壳221和簧片222配合形成插接腔22a,簧片件22容纳于容腔21a内时,两个外折翼片223分别与第一套筒211和第二套筒212的内壁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壳221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簧片222也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簧片222设于支撑壳221的内部,也即簧片件22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簧片222的两端弯折形成有外折翼片223,簧片222通过两端的外折翼片223与支撑壳221实现限位安装,也即簧片222设于支撑壳221的内部,两端的外折翼片223分别由支撑壳221两端的开口伸出,并向支撑壳221的外壁延伸,使得两端的外折翼片223朝向相对的方向延伸以限位抵接于支撑壳221的外壁。
可以理解的,簧片222的每一端设置若干间隔设置的外折翼片223,若干外折翼片223环绕簧片222端部的周缘形成弯折的限位结构,也即簧片222两端的外折翼片223配合形成有限位槽,支撑壳221套设于簧片222的外壁时,支撑壳221的两端限位于限位槽内,如此有利于提高簧片222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利用支撑壳221可对簧片222实现保护,从而有利于减小簧片22和端子主体1的接触电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连接母端子100利用扭簧组件2的簧片件22与连接公端子连接,扭簧组件2的簧片件22设有插接腔22a,如此可使得簧片件22通过插接腔22a与连接公端子连接。
可以理解的,支撑壳221和簧片222配合形成插接腔22a,有利于连接公端子插入插接腔22a内与簧片222的内壁抵接,外折翼片223与套筒21的容腔21a内壁抵接,如此使得连接公端子通过簧片222和外折翼片223与套筒21的内壁导通;进一步地,扭簧组件2通过端子主体1与线缆或其他设备导通,从而实现连接母端子100的连接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簧片件22与连接公端子连接的稳定性以及顺利实现导通,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设于支撑壳221内的簧片222呈弧形设置,如此使得插接腔22a具有弹性紧固作用,也即簧片222形成的插接腔22a呈中间小两端大的哑铃型结构,如此在连接公端子插入插接腔22a内时,插接腔22a中部的弧形能够与连接公端子紧密配合,保证连接公端子不容易与簧片件22脱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簧片22的结构为扭簧结构。当然,簧片2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簧片22的结构为线簧、片簧、表带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簧片件22还包括保护壳,支撑壳221和簧片222设于保护壳内,外折翼片223夹设于保护壳和支撑壳221之间,簧片件22容纳于容腔21a内时,保护壳与容腔21a的内壁抵接。可选地,保护壳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将支撑壳221和簧片222设于保护壳的筒状结构内,有利于保护簧片222的外折翼片223不被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槽段1111和第二槽段1112,第一槽段1111和第二槽段1112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1113,扭簧组件2容纳于第一槽段1111,并与限位台阶1113限位抵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安装槽111内形成限位台阶1113,使得安装槽111形成第一槽段1111和第二槽段1112,在扭簧组件2装设于端子主体1的安装槽111内时,扭簧组件2限位于第一槽段1111,并与限位台阶1113限位抵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利用安装槽111的第一槽段1111和限位台阶1113对扭簧组件2实现限位安装;另一方面,使得连接公端子插入插接腔22a内,避免安装槽111的底壁对连接公端子的端部造成损坏,同时,也方便该连接母端子100适用于与不同型号和长度的连接公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子主体1还开设有连通第二槽段1112的通孔112。可以理解的,通孔112的设置,有利于连接母端子100通过端子主体1上的通孔112,设置温度等传感器,从而方便检测连接母端子100内部的温度,从而有利于连接母端子100。可选地,端子主体1还开设有连通第二槽段1112的两个通孔112,两个通孔112呈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子主体1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11和连接部12,安装部11背向连接部12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11,连接部12背向安装部11的一端开设有压接槽121,压接槽121用于与线缆导体连接。
具体地,端子主体1的安装部11设置有安装槽111,用于安装扭簧组件2,端子主体1的连接部12设置有压接槽121,用于与线缆导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母端子100应用于插座或电连接器中,连接母端子100的端子主体1通过连接部12的压接槽121与线缆导体连接并电性导通。可选地,端子主体1为导电材料,也即由导电材料加工制成。端子主体1的连接部12和安装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利于端子主体1的加工成型。
可以理解的,连接母端子100的连接部12与线缆导体连接并电性导通,连接母端子100的安装部11用于与连接公端子连接并电性导通,连接公端子与另一线缆导体连接并电性导通,如此通过连接母端子100和连接公端子配合,可实现一线缆导体与另一线缆导体的电性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压接槽121的槽口的开口方向与安装槽111的槽口的开口方向可以是同向设置,可以不同向设置,具体根据连接母端子100实际应用环境决定,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压接槽121的槽口的开口方向与安装槽111的槽口的开口方向相背离设置,也即压接槽121槽口与安装槽111槽口位于端子主体1的两端。
优选的,压接槽121的槽口的开口方向与安装槽111的槽口的开口方向相反。更优选地,安装槽111与压接槽121为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和连接部12可设置在同一轴向上(也即端子主体1呈直线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11和连接部12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而改变连接形状,例如呈L型设置等,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安装部11和连接部12呈直线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和连接部1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槽13。可以理解的,定位槽13的设置,有利于连接母端子100通过定位槽13安装于其他设备,提高连接母端子100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公端子和上述的连接母端子100,连接公端子与簧片件22插接配合。该连接母端子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连接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连接公端子的一端与扭簧组件2连接,也即连接公端子的一端容纳并限位于插接腔22a内。
可以理解的,连接公端子包括一体连接的插针部和连接部,插针部与扭簧组件2的簧片件22可拆卸连接,连接部背离插针部的端部设有插槽,插槽用于容纳并限位线缆导体。具体地,线缆导体包括导体和包覆于导体外部的绝缘部。线缆导体一端的导体容纳并限位于连接公端子连接部的插槽内,如此实现线缆导体和连接公端子的电性导通。
连接公端子的插针部容纳并限位于连接母端子100簧片件22的插接腔22a内,如此实现插针部和连接母端子100的电性导通,从而实现与连接母端子100连接的线缆导体和与连接公端子连接的线缆导体的电性导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