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7483U -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7483U
CN211907483U CN202020434289.9U CN202020434289U CN211907483U CN 211907483 U CN211907483 U CN 211907483U CN 202020434289 U CN202020434289 U CN 202020434289U CN 211907483 U CN211907483 U CN 211907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inner support
shell
mounting hol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42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巍
李开波
黄利明
舒宽金
刘金成
袁中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42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7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7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7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括芯包和与芯包电连接的极柱,还包括内支架和能够与内支架熔融的外壳,内支架设置有与极柱配合的安装孔,外壳设置有容纳腔,芯包和内支架放置于容纳腔内,内支架与外壳的内壁熔融为一体,极柱穿过安装孔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支架和外壳熔融固定,并将用于芯包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极柱固定在内支架上,减少芯包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过渡连接部件,以及可放宽连接处的尺寸配合要求,具有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易于质量控制的特点。

Description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以及包含该电池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动力电池发展迅速,在众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以其高电压、高容量和高功率输出的特点成为汽车新发展阶段的绿色环保驱动力。目前的动力电池主要采用大容量的电池串联组合而成,以满足电池使用的各项性能指标。电池的电能来自电池中的芯包与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极耳、极柱、顶盖、连接片等零部件的连接,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电导通。现有技术中,多通过在顶盖上设置极柱,极柱与芯包上的极耳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再通过密封件、固定件等对各部件进行固定、密封以及绝缘处理。此类结构较为复杂,工序繁多、加工成本高,频繁的过渡连接造成较大的质量控制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其可将内支架与外壳熔融为一体,具有结构简单、简化生产工艺、易于质量控制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括芯包和与所述芯包电连接的极柱,还包括内支架和外壳,所述内支架设置有与所述极柱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芯包和所述内支架均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熔融为一体,所述极柱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朝向所述极柱的伸出端的一侧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安装孔的深度H>5mm。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朝向所述极柱的伸出端的一侧面和/或所述凸台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熔融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内支架分布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扣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面上均设置有加强板,沿所述连接面的垂直方向,两个所述加强板层叠设置,且两个所述加强板熔融或焊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沿所述安装孔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与所述内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芯包包括极耳,所述极柱与所述芯包通过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的连接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内支架与所述绝缘层熔融为一体。
还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电池,所述电池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通过设置内支架和外壳熔融固定,并将用于芯包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极柱固定在内支架上,减少芯包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过渡连接部件,以及可放宽连接处的尺寸配合要求,具有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易于质量控制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该电池,具有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易于质量控制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图(未示极柱)。
图3是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中:
1、内支架;10、凸台;11、安装孔;2、外壳;21、第一外壳;210、第一翻边;22、第二外壳;23、加强板;3、芯包;4、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括芯包3和与芯包3电连接的极柱4,还包括内支架1和外壳2,内支架1设置有与极柱4配合的安装孔11,外壳2设置有容纳腔,芯包3和内支架1均放置于容纳腔内,内支架1与外壳2的内壁熔融为一体,极柱4穿过安装孔11并延伸至外壳2的外部。本实施例中,芯包3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极柱4的一端与芯包3电连接,极柱4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2的外部,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内支架1的作用在于对芯包3以及极柱4进行支撑固定,外壳2与内支架1的周部通过熔融的方式连接固定,可放宽对各连接件的尺寸偏差的要求,便于装配作业和质量控制。同时,直接通过内支架1和外壳2熔融连接,以替代传统的多个连接部件焊接或者铆接,有利于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内支架1为高分子材料制成,外壳2为金属材料制成,外壳2的内壁设置有与内支架1相同的高分子材料。装配时,将内支架1和芯包3安装在外壳2内,并使内支架1与外壳2的内壁抵接,通过对外壳2的外侧施加压力,并对两者的抵接位置加热,使得内支架1与外壳2融为一体,实现两者的密封连接。极柱4嵌设在内支架1上,极柱4与外壳2之间通过内支架1实现绝缘隔离和密封连接。
具体地,内支架1朝向极柱4的伸出端的一侧面设置有凸台10,安装孔11设置于凸台10上,安装孔11的深度H大于5mm。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凸台10,有利用增大安装孔11的深度,进而增大极柱4与安装孔11的接触面,提高极柱4与安装孔11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作为优选方案,内支架1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采用注塑成型,有利用对极柱4进行的固定,使极柱4与内支架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具体地,内支架1朝向极柱4的伸出端的一侧面和/或凸台10的侧壁与外壳2熔融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外壳2与内支架1面向极柱4的伸出端的一侧面和凸台10的侧壁配合设置。装配时,内支架1面向极柱4的伸出端的侧面和凸台10的侧面与外壳2的内壁相应位置抵接,并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该连接方式只需一道工序,可完成极柱4和芯包3与外壳2之间的固定,同时也完成对外壳2的密封处理。
具体地,内支架1为两个,两个内支架1分布在外壳2相对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极柱4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置于芯包3的相对的两端,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与两个内支架1连接固定。内支架1设置在外壳2相对的两侧,以便在内支架1与外壳2热熔连接时,沿两个内支架1远离芯包3的一侧同时向芯包3的一侧施加压力,以使内支架1与外壳2熔融为一体。
一实施例中,外壳2包括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扣合形成容纳腔。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扣合形成容纳腔,便于加工和装配。
具体地,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加强板23,沿连接面的垂直方向,两个加强板23层叠设置,且两个加强板23熔融或焊接为一体。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面上设置加强板23的作用在于增大连接面的面积,提高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可为塑料材质制成,两个加强板23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或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为金属材质制成,两个外壳的内壁和加强板23上均设置有塑料层,两个加强板23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或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为金属材质制成,两个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塑料层,两个加强板未设置塑料层,两个加强板2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具体地,沿安装孔11的延伸方向,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对应设置,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向容纳腔的外侧延伸,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均与内支架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与加强板23连为一体,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扣合后,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围设在内支架1的凸台10的周部。并且,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与凸台10热熔连接。
一实施例中,芯包3包括极耳,极耳与极柱4连接,极柱4与芯包3通过所述极耳电连接,极耳与极柱4的连接端固定于安装孔11内。可以理解的是,极柱4与极耳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将极耳与极柱4的连接端以及部分极耳和部分极柱4均固定于安装孔11内,有助于对连接处进行保护,保证其连接良性。
一实施例中,芯包3包括极耳,极柱4由极耳形成。可以理解的是,芯包3由多个极片组成,每个极片上设置有极耳,将多个极耳焊接成一体,并直接固定在安装孔11内,极耳远离芯包3的一端伸出外壳2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直接利用极耳作极柱4使用,可减少芯包3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过渡连接,减少结构中的零部件数量,简化该电池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内支架1和外壳2可同为一种材质,也可以为不同材质。内支架1和外壳2的作用在于对芯包3、极柱4进行固定、绝缘隔离和对容纳腔进行密封,内支架1和外壳2需具备良好的绝缘性、热塑性、抗腐蚀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作为优选方案,内支架1和外壳2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AB塑料中的一种。
一实施例中,外壳2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内支架1与绝缘层熔融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外壳2为金属材质制成,外壳2的内壁设置有可与内支架1熔融为一体的绝缘层,绝缘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AB塑料中的一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支架1与外壳2之间的热熔压力为0.2-0.4MPa,温度为150-250℃。
具体地,外壳2上还设置有注液口。注液口在对该电池填充完毕后注塑封闭。
本实施例的显著效果为:通过设置内支架1和外壳2熔融固定,并将用于芯包3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极柱4固定在内支架1上,减少芯包3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过渡连接部件,以及可放宽连接处的尺寸配合要求,具有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易于质量控制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电池为多个,多个电池电连接。电池的数量以及连接方式根据产品的功率输出、电压、电流等指标作相应的设置。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括芯包和与所述芯包电连接的极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架和外壳,所述内支架设置有与所述极柱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芯包和所述内支架均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熔融为一体,所述极柱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朝向所述极柱的伸出端的一侧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安装孔的深度H>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朝向所述极柱的伸出端的一侧面和/或所述凸台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熔融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内支架分布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扣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面上均设置有加强板,沿所述连接面的垂直方向,两个所述加强板层叠设置,且两个所述加强板熔融或焊接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安装孔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与所述内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包包括极耳,所述极柱与所述芯包通过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的连接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内支架与所述绝缘层熔融为一体。
10.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电连接。
CN202020434289.9U 2020-03-30 2020-03-30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1907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4289.9U CN211907483U (zh) 2020-03-30 2020-03-30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4289.9U CN211907483U (zh) 2020-03-30 2020-03-30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7483U true CN211907483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5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4289.9U Active CN211907483U (zh) 2020-03-30 2020-03-30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7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6722B2 (ja) 二次電池
WO2022036836A1 (zh) 一种阵列电芯及其装配方法
CN209804717U (zh) 一种纽扣电池
CN113131083B (zh) 电芯、密封塞以及用电装置
CN113161597A (zh) 组合式电池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1682131A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的装配方法
CN211980803U (zh) 一种带有透明外壳的锂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13692203U (zh) 一种锂电池顶盖组件及锂电池
CN211907483U (zh)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17544765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606926U (zh) 二次电池顶盖和二次电池
CN216818421U (zh) 一种长条形锂电池顶盖结构
CN111276647A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KR101709563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를 적용한 교체형 전지팩 및 전지팩 제조 방법
CN112259795B (zh) 电芯的组装方法以及电芯
KR101120431B1 (ko) 제조 공정성이 향상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CN220341370U (zh) 电池包结构及使用电池包的装置
CN217214989U (zh) 电池
CN219811635U (zh) 锂离子电池
CN214313452U (zh) 一种电芯并联的电池结构及电池包
CN219642967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246809U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8241964U (zh) 电池装置及车辆
CN219553752U (zh) 圆柱电池
CN219591462U (zh) 一种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