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1964U - 电池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1964U
CN218241964U CN202221720656.7U CN202221720656U CN218241964U CN 218241964 U CN218241964 U CN 218241964U CN 202221720656 U CN202221720656 U CN 202221720656U CN 218241964 U CN218241964 U CN 218241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heat conduction
bottom plate
battery devic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06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涛
郭冠南
张露露
张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06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1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1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1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车辆,电池装置包括:电芯,所述电芯上设有极耳;壳体,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引出件,所述引出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引出件与所述极耳连接;隔圈,所述隔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隔圈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分隔腔,所述极耳伸入所述分隔腔,所述隔圈设有导热孔;导热绝缘填块,所述导热绝缘填块设于所述分隔腔中,所述极耳嵌入所述导热绝缘填块,所述导热绝缘填块穿过所述导热孔,以与所述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导热绝缘填块将极耳与壳体连接,在电池装置充放电的过程中,能够将极耳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填块传递到壳体,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以降低极耳的温度,提高了电池装置的充放电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通过电池为车辆提供动力等能量供给。为了满足电池的使用需求,需要电池具有快速充放电的能力。例如,需要电池能够进行快速充电,以满足用户对电池使用的需求。相关技术中,受到电池自身结构的限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散热效果较差,影响电池充放电的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上设有极耳;
壳体,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
引出件,所述引出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引出件与所述极耳连接;
隔圈,所述隔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隔圈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分隔腔,所述极耳伸入所述分隔腔,所述隔圈设有导热孔;
导热绝缘填块,所述导热绝缘填块设于所述分隔腔中,所述极耳嵌入所述导热绝缘填块,所述导热绝缘填块穿过所述导热孔,以与所述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热绝缘填块包括填充部和延伸部,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分隔腔,所述延伸部嵌设于所述导热孔,所述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填充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侧伸出至所述隔圈的外侧,以与所述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延伸部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导热孔为条形孔,在所述条形孔的长径方向上,所述条形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尺寸,所述延伸部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具有扩张部,所述扩张部呈片状,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壳体贴合,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扩张部在所述隔圈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导热孔的孔口面积。
可选地,所述隔圈包括底板、两个第一侧壁和两个第二侧壁,所述底板具有四个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于其中的两个侧边,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于其中的另外两个侧边;
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和所述两个第二侧壁均与所述壳体相抵,以形成所述分隔腔,所述第一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导热孔,所述底板设有引入孔,所述极耳穿设于所述引入孔,以伸入所述分隔腔。
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子底板和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和第二子侧壁;
两个所述第一子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底板,其中一个第一侧壁设于所述第一子底板,以形成第一隔圈;
两个所述第二子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底板,其中另一个第一侧壁设于所述第二子底板,以形成第二隔圈;
所述第一隔圈与所述第二隔圈相对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底板与所述第二子底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以形成所述引入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筒状结构的侧板和扣设于所述筒状结构两端开口的两个盖板;
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与其中一个盖板相抵,所述底板与该盖板相对设置,以使所述隔圈扣设于所述盖板,以形成所述分隔腔;
所述盖板上嵌设有极柱,所述极柱的一端位于所述分隔腔且与所述引出件连接,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导热绝缘填块的材料为PU聚氨酯体系、导热灌封胶、硅橡胶复合材料、导热填充胶、改性导热绝缘树脂和导热电绝缘填料颗粒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导热绝缘填块将极耳与壳体连接,在电池装置充放电的过程中,能够将极耳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填块传递到壳体,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以降低极耳的温度,提高了电池装置的充放电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隔圈的第一侧壁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隔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11、极耳;2、壳体;21、侧板;22、盖板;3、引出件;
4、隔圈;40、导热孔;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21、第一子侧壁;43、底板;431、第一子底板;
5、导热绝缘填块;51、延伸部;6、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如图1-图4所示,电池装置包括:
电芯1,所述电芯1上设有极耳11;
壳体2,所述电芯1设于所述壳体2内;
引出件3,所述引出件3设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引出件3与所述极耳11连接;
隔圈4,所述隔圈4设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隔圈4与所述壳体2之间形成分隔腔,所述极耳11伸入所述分隔腔,所述隔圈4设有导热孔40;
导热绝缘填块5,所述导热绝缘填块5设于所述分隔腔中,所述极耳11嵌入所述导热绝缘填块5,所述导热绝缘填块5穿过所述导热孔40,以与所述壳体2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导热绝缘填块5将极耳11与壳体2连接,在电池装置充放电的过程中,能够将极耳11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填块5传递到壳体2,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以降低极耳11的温度,提高了电池装置的充放电效率。
电池装置的极耳11与对应的引出件3焊接,在电池装置充放电的过程中极耳11会产生热量。极耳11的热量能够通过引出件3与极耳11焊接的焊缝进行散热。极耳11嵌入导热绝缘填块5,极耳11的热量还能够通过导热绝缘填块5将热量传递至壳体2,以通过壳体2进行散热。当极耳11在充放电过程中承载电流产生热量时,隔圈4内设置的导热绝缘填块5能够提升极耳11的散热能力,以提高充放电效率。例如,在对电池装置进行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导热绝缘填块5能够提升极耳11的散热能力,以提升电池装置的快充能力。
例如,电芯1为可充电二次电芯,具体可以是磷酸电芯或三元锂电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电芯1为叠片或者卷绕电芯结构。
导热绝缘填块5具有导热和绝缘的性能。例如,导热绝缘填块5固化于分隔腔并呈块状结构,该快状结构包括了导热绝缘填块5沿导热孔40伸出至壳体2的部分。
可选地,导热绝缘填块5的材料为PU聚氨酯体系、导热灌封胶、硅橡胶复合材料、导热填充胶、改性导热绝缘树脂和导热电绝缘填料颗粒中的一种。
上述材料均能够成型为导热绝缘填块5。例如,将材料填入分隔腔内,并使材料沿导热孔40延伸至隔圈4的外侧,以与壳体2连接。导热绝缘填块5与壳体2连接可以是接触挤压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通过导热胶粘接的连接关系,还可以是通过导热绝缘填块5自身材料性质与壳体2形成连接。
例如,将导热绝缘填块5的材料注入分隔腔内固化。形成导热绝缘填块5的材料可以从隔圈4的导热孔40注入至分隔腔内。
导热灌封胶固化后的导热性好,绝缘性优,粘接性好。
导热填充胶具有高导热性和电器绝缘性,它能够在室温下硫化凝固,起到粘接、密封、成型的作用,同时能将发热体的热量迅速传导出来,起到冷却发热体的作用,对极耳11能够形成更优的导热效果。导热填充胶凝固后有更优的韧性,可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较大,同时在潮湿环境下也有更优的绝缘性,在化学腐蚀比较强的环境下也能够保持导热和绝缘的效果。
通过极耳11将电芯1的集流体与引出件3连接,使电芯1能够通过引出件3与电池装置的极柱6导通。
可选地,电池装置具有多个极耳11,其中正极极耳的材料为铝,负极极耳的材料为铜,极耳11与对应的引出件通过焊接连接。
可选地,极耳11为弯折结构,导热绝缘填块5设于分隔腔内并将极耳11的弯折空间填充,从而使极耳11嵌入导热绝缘填块5中,以提高极耳11与导热绝缘填块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导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导热绝缘填块5包括填充部和延伸部51,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分隔腔,所述延伸部51嵌设于所述导热孔40,所述延伸部51的一侧与所述填充部连接,所述延伸部51的另一侧伸出至所述隔圈4的外侧,以与所述壳体2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填充部填充在分隔腔内,使极耳11嵌入填充部。延伸部51由填充部延伸至导热孔40并伸出隔圈4,以与壳体2连接。极耳11的热量能够通过填充部传递至延伸部51,再传递至壳体2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延伸部51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保障了填充部与延伸部51的热量传递效率,避免了填充部与延伸部51分离或接触不良造成的导热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导热孔40为条形孔,在所述条形孔的长径方向上,所述条形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11的尺寸,所述延伸部5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11的尺寸。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导热孔40呈条形孔的结构,条形孔的长径方向与隔圈4的长度方向相同。例如,隔圈4的长度方向沿着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
条形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极耳11的尺寸,以能够提供足够的引出延伸部51的空间。延伸部5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极耳11的尺寸,以能够使延伸部51从极耳11上形成更大面积的导热结构。这样能够提高导热绝缘填块5将极耳11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的传递面积,以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51具有扩张部,所述扩张部呈片状,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壳体2贴合,所述延伸部51通过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壳体2连接,所述扩张部在所述隔圈4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导热孔40的孔口面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扩张部在隔圈4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孔40的孔口面积,使扩张部能够相对于延伸部51的从导热孔40伸出的部分与壳体2形成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通过设置扩张部增加了延伸部51与壳体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热效果。
例如,扩张部与侧板21贴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隔圈4包括底板43、两个第一侧壁41和两个第二侧壁42,所述底板43具有四个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壁41相对设置于其中的两个侧边,两个所述第二侧壁42相对设置于其中的另外两个侧边;
所述两个第一侧壁41和所述两个第二侧壁42均与所述壳体2相抵,以形成所述分隔腔,所述第一侧壁41上均设有所述导热孔40,所述底板43设有引入孔,所述极耳11穿设于所述引入孔,以伸入所述分隔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隔圈4的两侧的第一侧壁41上均形成导热孔40,使导热绝缘填块5通过两侧的导热孔40均与壳体2连接,以形成更大的热量传递面积。
极耳11伸入引入孔,以通过引入孔的内壁对极耳11形成夹持,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43包括第一子底板431和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侧壁42包括第一子侧壁421和第二子侧壁;
两个所述第一子侧壁42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底板431,其中一个第一侧壁41设于所述第一子底板431,以形成第一隔圈;
两个所述第二子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底板,其中另一个第一侧壁41设于所述第二子底板,以形成第二隔圈;
所述第一隔圈与所述第二隔圈相对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第一侧壁4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底板431与所述第二子底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以形成所述引入孔。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组合形成隔圈4,以简化隔圈4的成型难度。例如,第一隔圈与第二隔圈的结构对称,便于隔圈4的装配。第一子底板431与第二子底板对极耳11形成夹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2包括筒状结构的侧板21和扣设于所述筒状结构两端开口的两个盖板22;
两个所述第一侧壁41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42与其中一个盖板22相抵,所述底板43与该盖板2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隔圈4扣设于所述盖板22,以形成所述分隔腔;
所述盖板22上嵌设有极柱6,所述极柱6的一端位于所述分隔腔且与所述引出件3连接,所述极柱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盖板22的外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盖板22扣设于侧板21的两端形成密封的壳体2。隔圈4扣设于其中一个盖板22上形成分隔腔,以使导热绝缘填块5填充至分隔腔内形成导热结构。
极柱6与外部电路连接,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极柱6、引出件3和极耳11在外部电路与电芯1之间形成通路。
可选地,两个盖板22对应的侧面均设置有隔圈4,电芯1对应盖板22的侧面均设置极耳11、引出件3和极柱6,并形成本公开中的极耳11、引出件3、极柱6以及隔圈4的装配方案。在盖板22对应的两侧,导热绝缘填块5均对极耳11形成散热效果。如图4所示,电池装置的两侧盖板22均引出有极柱6。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
该车辆的电池装置能够进行快速充放电,在快速充放电的过程中,通过导热绝缘填块5在极耳11与壳体2之间形成热量传递,以进行有效的散热,避免热量影响充放电速率。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上设有极耳;
壳体,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
引出件,所述引出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引出件与所述极耳连接;
隔圈,所述隔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隔圈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分隔腔,所述极耳伸入所述分隔腔,所述隔圈设有导热孔;
导热绝缘填块,所述导热绝缘填块设于所述分隔腔中,所述极耳嵌入所述导热绝缘填块,所述导热绝缘填块穿过所述导热孔,以与所述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填块包括填充部和延伸部,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分隔腔,所述延伸部嵌设于所述导热孔,所述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填充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侧伸出至所述隔圈的外侧,以与所述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延伸部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孔为条形孔,在所述条形孔的长径方向上,所述条形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尺寸,所述延伸部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有扩张部,所述扩张部呈片状,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壳体贴合,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扩张部在所述隔圈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导热孔的孔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包括底板、两个第一侧壁和两个第二侧壁,所述底板具有四个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于其中的两个侧边,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于其中的另外两个侧边;
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和所述两个第二侧壁均与所述壳体相抵,以形成所述分隔腔,所述第一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导热孔,所述底板设有引入孔,所述极耳穿设于所述引入孔,以伸入所述分隔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子底板和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和第二子侧壁;
两个所述第一子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底板,其中一个第一侧壁设于所述第一子底板,以形成第一隔圈;
两个所述第二子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底板,其中另一个第一侧壁设于所述第二子底板,以形成第二隔圈;
所述第一隔圈与所述第二隔圈相对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底板与所述第二子底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以形成所述引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状结构的侧板和扣设于所述筒状结构两端开口的两个盖板;
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与其中一个盖板相抵,所述底板与该盖板相对设置,以使所述隔圈扣设于所述盖板,以形成所述分隔腔;
所述盖板上嵌设有极柱,所述极柱的一端位于所述分隔腔且与所述引出件连接,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填块的材料为PU聚氨酯体系、导热灌封胶、硅橡胶复合材料、导热填充胶、改性导热绝缘树脂和导热电绝缘填料颗粒中的一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
CN202221720656.7U 2022-06-27 2022-06-27 电池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8241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0656.7U CN218241964U (zh) 2022-06-27 2022-06-27 电池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0656.7U CN218241964U (zh) 2022-06-27 2022-06-27 电池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1964U true CN218241964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0656.7U Active CN218241964U (zh) 2022-06-27 2022-06-27 电池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1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87000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WO2021143514A1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JP4790732B2 (ja) 金属ケーシングを有する高容量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0199405B (zh) 包括两步密封工艺的密封袋形电池的侧部的方法
TWI773004B (zh) 一種電池包和電動車
KR101252944B1 (ko) 방열 특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US9240575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O2021143560A1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09860115U (zh) 电池模块
KR20160016550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170034560A (ko) 배터리 모듈
EP2659540B1 (en) Battery
KR20120006974A (ko) 외장 덮개를 구비한 갈바니 전지
CN111600061A (zh) 一种带加热膜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4396049A (zh) 电池组
KR20190065077A (ko) 열전도성 수지로 채워진 중공을 가지는 이차전지
KR102028330B1 (ko) 이차전지 모듈
CN218241964U (zh) 电池装置及车辆
CN218414770U (zh) 电池包及电池舱
CN217507398U (zh) 锂电池
CN209948006U (zh) 软包电池模组和具有该软包电池模组的电动车辆
CN214505609U (zh)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6648390U (zh) 电池结构
CN22120129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18975576U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