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9403U -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 Google Patents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9403U
CN211899403U CN201822133851.XU CN201822133851U CN211899403U CN 211899403 U CN211899403 U CN 211899403U CN 201822133851 U CN201822133851 U CN 201822133851U CN 211899403 U CN211899403 U CN 211899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stallation
mounting
keel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38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欣欣
丁泽成
王文广
周东珊
钟诚
王东
武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38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9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9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9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装角码及面板安装总成,其包括: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竖直板垂直连接,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安装龙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能够增加与安装龙骨的安装稳定性,还可降低对墙体上膨胀螺栓孔位精确度的要求,避免重复打孔,降低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家居背景墙或办公场所装饰越来越多地使用烤漆玻璃面板。现有的烤漆玻璃面板安装方法是:将烤漆玻璃面板整体背面打胶,然后粘接在墙体上,安装很不便捷,而且在需要更换烤漆玻璃面板时,较难拆卸,更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安装角码,其包括: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竖直板垂直连接,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安装龙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第一安装孔的孔心共圆;所述安装龙骨包括固定板、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一卡接臂、第二卡接臂和固定板围成卡接槽;所述固定板具有内板面和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板面,所述内板面和外板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二卡接臂包括第二侧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与内板面和第一抵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内板面和第二抵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板与第二抵接板共面,且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抵接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抵接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均垂直于内板面,所述第一翻边朝向第二翻边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翻边朝向第一翻边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安装扣条插入所述卡接槽,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突出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突出部卡接。
可选地,所述条形孔为腰型孔。
可选地,三个第一安装孔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安装孔为腰型孔,其余两个第一安装孔均为圆形孔。
可选地,所述水平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水平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条形孔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圆形孔。
可选地,所述水平板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竖直板一侧的两个边角均设置成倒角。
可选地,所述竖直板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水平板一侧的两个边角均设置成倒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板安装总成,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角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角码及面板安装总成通过设置竖直板和水平板,在竖直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安装龙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水平板上设置有与墙体连接的条形孔,不仅能够增加与安装龙骨的安装稳定性,还可降低对墙体上膨胀螺栓孔位精确度的要求,避免重复打孔,降低安装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龙骨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龙骨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扣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与安装龙骨的装配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嵌缝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安装总成,其包括:安装扣条、安装龙骨2、用于固定在墙体6上的天龙骨3和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地龙骨 4。
所述天龙骨3和地龙骨4上均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安装龙骨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天龙骨34和地龙骨4的插接槽内。
所述安装龙骨2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安装扣条安装在所述面板1 上,所述安装扣条与所述卡接槽卡接。
装配时,先将天龙骨3固定在墙体6上;将地龙骨4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安装龙骨2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天龙骨3和地龙骨4的插接槽内;可将安装龙骨2沿插接槽滑移至预定位置。
然后将安装扣条安装在面板1上;将安装扣条卡接在所述安装龙骨2 的卡接槽内,即可实现面板1的安装。
更换面板1时,只需将安装扣条从安装龙骨2的卡接槽内拔出,例如通过吸盘将将安装扣条从安装龙骨2的卡接槽内拔出。
然后,在新的面板1装配安装扣条,然后再将安装扣条卡入安装龙骨2的卡接槽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安装总成通过设置安装扣条、安装龙骨、天龙骨和地龙骨,安装龙骨通过天地龙骨固定在墙体上,面板通过安装扣条卡接在安装龙骨的卡接槽内,面板整体安装采用干发作业,所有部件均可在工厂工业化生产,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可大大节约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可极大地方便面板的更换,便于后期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天龙骨3和地龙骨4的结构一致,均为槽型结构。
如图2所示,天龙骨3和地龙骨4均包括基座31、第一插接板32 和第二插接板33。
所述基座31具有第一侧面和用于固定墙体6或者地面上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插接板32和第二插接板33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侧面上,且三者构成所述插接槽。
通过将天龙骨3和地龙骨4均设置为槽型结构,可精简天地龙骨的结构,降低重量,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31中空,以进一步地降低自重。
优选地,所述基座31内部还设置有隔板34。所述隔板34将基座31 内部间隔成第一中空区和第二中空区。
通过设置隔板34,可增加基座31的强度。
更优选地,隔板34分别与基座的两个内壁垂直,以方便隔板34的设置。
较佳地,如图2-4所示,第二中空区背离第二插接板33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一紧固件由通孔穿过,与调平角码8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区朝向第一插接板33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 35,便于第二紧固件的装配。
如图5所示,膨胀螺栓依次穿过定位槽35、第一中空区、第二侧面,将地龙骨4固定在地面上。
更进一步地,天龙骨3和地龙骨4均为铝合金型材,以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二插接板33朝向第一插接板34的板面上设置有外凸部 36,安装龙骨2的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外凸部36一一对应地内凹部,外凸部36嵌入内凹部内,不仅可增加安装龙骨2的安装牢固性,防止安装龙骨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还可使安装龙骨2更好地在天地龙骨内滑动。
如图2所示,外凸部36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相邻外凸部36之间的间距相等。
如图3所示,面板安装总成还包括调平角码8,其包括垂直连接的横板和竖板。
所述横板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孔,第一腰型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竖板。
所述竖板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横板。
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腰型孔将所述天龙骨3的基座和横板紧固,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腰型孔将竖板固定在墙体上。
通过调节第一紧固件在第一腰型孔的位置和第二紧固件在第二腰型孔的位置,实现天龙骨3的调平,保证面板1的安装平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采用螺栓。
较佳地,如图6-7所示,所述安装扣条10包括基板101、第一扣板 102和第二扣板103。
所述基板101的第一板面贴合在所述面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1粘接在面板1上,例如通过VBH胶(Very High Bond,超高粘着力胶)粘接。
所述第一扣板102和第二扣板103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基板101的与第一板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板面上,且两个扣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一扣板102背离第二扣板103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二扣板103背离第一扣板102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安装扣条10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卡接槽卡接。
通过将安装扣条10设置为基板101、第一扣板102和第二扣板103,可精简安装扣条10的结构,降低自重,方便装配。
较佳地,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龙骨2包括固定板21、第一卡接臂 22和第二卡接臂23,所述第一卡接臂22、第二卡接臂23和固定板21 围成卡接槽。
所述固定板21具有内板面和用于与墙体6连接的外板面,所述内板面和外板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卡接臂22包括第一侧板221和第一抵接板222,所述第二卡接臂23包括第二侧板231和第二抵接板232。
所述第一侧板221分别与内板面和第一抵接板222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231分别与内板面和第二抵接板232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抵接板222与第二抵接板232共面,且位于第一侧板221 和第二侧板231之间。
所述第一抵接板222远离第一侧板221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21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一翻边223。
所述第二抵接板232远离第二侧板231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21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翻边233。
所述第一翻边223与第二翻边233均垂直于内板面,所述第一翻边 223朝向第二翻边233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二翻边233朝向第一翻边223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安装扣条10插入所述卡接槽,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突出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突出部卡接。
通过将安装龙骨2设置为固定板21、第一卡接臂22和第二卡接臂 23,可精简安装龙骨2的结构,进一步地减轻自重,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基板101上设置有第三凸起部104,第三凸起部104抵靠在第一抵接板222上。如图6所示,第三凸起部104为半圆形凸起。
在面板1安装好后,可减小安装卡扣10与安装龙骨2的摩擦力,方便面板1上下移动。其中,靠近天龙骨3的方向为“上”,靠近地龙骨4 的方向为“下”。
较佳地,所述安装龙骨2的数量为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所述安装龙骨2平行设置,可增加面板1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龙骨2为两根,两根安装龙骨2分别位于面板1 相对的两侧上。
装配时,先将其中一根安装龙骨2通过安装角码固定在墙体6上,再将面板1的一侧安装在该安装龙骨2上。
然后根据面板1的宽度调节另一根安装龙骨2的位置,将面板1另一侧安装在该安装龙骨2上,再将该安装龙骨2通过安装角码固定在墙体6上。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8所示,面板安装总成还包括: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包括支撑龙骨52。
所述支撑龙骨52位于相邻安装龙骨2之间,所述支撑龙骨5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天龙骨3和地龙骨4的插接槽内,所述面板1 抵接在所述支撑龙骨52上。
通过设置支撑龙骨52,能够给面板1提供支撑力,以便更好地固定面板1。
优选地,支撑件5还包括缓冲层51,所述缓冲层51贴合在支撑龙骨 52上。通过设置缓冲层51,可避免面板1与支撑龙骨52碰撞,保护面板1不受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缓冲层51采用单贴泡棉,以降低成本。
可选地,支撑龙骨52中空,以降低自重。
更进一步地,支撑龙骨52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方形,以方便加工。
优选地,如图3所示,面板安装总成还包括安装角码9,安装角码9 包括垂直连接的竖直板91和水平板92,水平板92上设置有条形孔93,条形孔9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竖直板91。水平板9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94。
通过第三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94将安装龙骨2的第一侧板与竖直板91紧固,第四紧固件穿过条形孔93固定在墙体6上。
其中,第三紧固件可采用螺钉。第四紧固件可采用膨胀螺栓。
通过设置安装角码9,一方面可增加安装龙骨2的安装牢固性,另一方面,条形孔的设置,可降低对膨胀螺栓孔位精确度的要求,允许膨胀螺栓的孔位发生一定偏移,避免重复打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条形孔93为腰型孔,以方便加工和装配。
在图3的实施例中,竖直板91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安装孔94,三个第一安装孔94不共线,即三个第一安装孔94的孔心共圆,第三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94将第一侧板与竖直板91连接,可进一步地保证安装龙骨2的安装牢固性。
进一步地,三个第一安装孔94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安装孔94为腰型孔,另外两个第一安装孔94为圆形孔。将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94 设置为腰型孔,可使安装角码9的实现调平角码8的功能,方便调平安装龙骨2。
优选地,水平板92上还设置有与墙体6连接的第二安装孔95,以增加安装角码9与墙体6的安装牢固性。
进一步地,水平板92上还设置有与墙体6连接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95对称设置在条形孔93的两侧。不仅可进一步地增加安装角码9与墙体6的安装牢固性,还可方便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95的加工,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95均为圆形孔,以方便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92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竖直板92一侧的两个边角均设置成倒角,例如45°倒角、60°倒角,以避免装配时,边角尖锐伤人,提高作业安装系数。
同样地,所述竖直板91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水平板92一侧的两个边角也均设置成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龙骨还包括第一支撑臂25和第二支撑臂24,第一支撑臂25和第二支撑臂24将所述卡接槽分成第一子卡接槽和第二子卡接槽。
所述第一支撑臂25包括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一安装板252,所述第一支撑板251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52和内板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52位于第一侧板221和第一支撑板251之间,且与第一抵接板222 共面。
所述第一安装板252远离第一支撑板251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21 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三翻边253,所述第三翻边253朝向第一翻边223 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三突出部。
所述安装扣条10插入所述第一子卡接槽,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突出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突出部卡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24包括第二支撑板241和第二安装板242,所述第二支撑板241分别与第二安装板242和内板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242位于第二侧板231和第二支撑板241之间,且与第二抵接板232 共面。
所述第二安装板242远离第二支撑板241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21 的方向翻折,形成第四翻边243。
所述第四翻边243朝向第二翻边233的板面上设置有第四突出部,所述安装扣条10插入所述第二子卡接槽,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四突出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突出部卡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41之间嵌设有嵌缝条11。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臂25和第二支撑臂24,将卡接槽分成第一子卡接槽和第二子卡接槽,可将相邻面板1安装在同一个安装龙骨2上,减少部件的设备,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41之间缝隙内嵌设有嵌缝条11,可提高装饰效果。
可选地,第一抵接板222与第一翻边223的连接处、第二抵接板232 与第二翻边233、第三翻边253与第一安装板252的连接处、第四翻边 243与第二安装板242的连接处均做倒角处理,以增大第一子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入口的宽度,方便安装卡扣10的插入。
优选地,如图7-8所示,面板安装总成还包括调平件7,所述调平件 7包括调平板71和拉铆螺母72。
所述调平板71具有正面和用于与墙体6抵接的背面,所述正面与背面相对设置,所述拉铆螺母72垂直设置在正面上,所述安装龙骨2上具有螺孔,所述拉铆螺母72与螺孔螺接。
通过拉铆螺母72在螺孔内的旋进旋出,调节调平板71与安装龙骨2 的间距,以实现安装龙骨2的调平。
在天龙骨3和地龙骨4完成调平后,安装龙骨2可不用调平,只需将调平板71与墙体6贴合即可。
如图8所示,承载龙骨5朝向墙体6的侧面上也设置有螺孔,拉铆螺母72与该螺孔螺接。与承载龙骨5连接的调平板71为塑料材质,其通过气枪钉固定在墙体6上。
如图9所示,嵌缝条11包括本体111、夹板112、第一插板113和第二插板114。
所述本体111具有装配面和用于装饰的装饰面,所述夹板112垂直设置在装配面上,所述夹板1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面和第二夹板面。
所述第一插板113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面上,所述第二插板114 垂直设置在第二夹板面上,所述第一插板113与本体111的装配面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板114与本体111的装配面形成第二插槽。
第一支撑板251与第二支撑板241相对的两个板面上均设置有插接条部,插接条分别嵌设在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以增加嵌缝条11的安装牢固性。
进一步地,嵌缝条11还包括第三插板115,所述第三插板115垂直设置在第一夹板面上,第一插板113位于第三插板115与本体111之间。
通过设置第三插板115,第三插板115夹在夹板112与第二支撑板 241之间,可增大本体111与第二支撑板241的摩擦力,进一步地增加嵌缝条11的安装牢固性。
同样地,嵌缝条11还包括第四插板116,所述第四插板115垂直设置在第二夹板面上,第二插板114位于第四插板116与本体111之间。
可选地,第一插板113、第二插板114、第三插板115和第四插板116 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以方便加工。
优选地,第一插板113、第二插板114、第三插板115和第四插板116 朝向本体11的板面均平行于装配面,进一步地方便加工。
进一步地,第一插板113和第二插板114、第三插板115和第四插板 116均关于夹板112对称,可进一步地方便加工。
可选地,第一插板113、第二插板114、第三插板115和第四插板116 均突出于本体111,以便更好地嵌设在第一支撑板251与第二支撑板241 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11为矩形板,矩形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均设置有凹陷部117,凹陷部117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51与第一安装板252 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板241与第二安装板242的连接处配合,以提高装修效果。
可选地,嵌缝条11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嵌缝条11的材质为软硬共挤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材料,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面板安装总成,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板安装方法,其包括:
将天龙骨固定在墙体上;
将地龙骨固定在地面上;
将安装龙骨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天龙骨和地龙骨的插接槽内;
将安装扣条安装在面板上;
将安装扣条卡接在所述安装龙骨的卡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安装方法通过设置安装扣条、安装龙骨、天龙骨和地龙骨,安装龙骨通过天地龙骨固定在墙体上,面板通过安装扣条卡接在安装龙骨的卡接槽内,整体安装采用干发作业,所有部件均可在工厂工业化生产,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可大大节约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可极大地方便面板的更换,便于后期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竖直板垂直连接,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安装龙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第一安装孔的孔心共圆;
所述安装龙骨包括固定板、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一卡接臂、第二卡接臂和固定板围成卡接槽;
所述固定板具有内板面和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板面,所述内板面和外板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二卡接臂包括第二侧板和第二抵接板;
所述第一侧板分别与内板面和第一抵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内板面和第二抵接板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抵接板与第二抵接板共面,且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所述第一抵接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一翻边;
所述第二抵接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侧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翻边;
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均垂直于内板面,所述第一翻边朝向第二翻边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二翻边朝向第一翻边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安装扣条插入所述卡接槽,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突出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突出部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为腰型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三个第一安装孔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安装孔为腰型孔,其余两个第一安装孔均为圆形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条形孔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圆形孔。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竖直板一侧的两个边角均设置成倒角。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安装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水平板一侧的两个边角均设置成倒角。
9.一种面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安装角码。
CN201822133851.XU 2018-12-19 2018-12-19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Active CN211899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3851.XU CN211899403U (zh) 2018-12-19 2018-12-19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3851.XU CN211899403U (zh) 2018-12-19 2018-12-19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9403U true CN211899403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8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3851.XU Active CN211899403U (zh) 2018-12-19 2018-12-19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9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6606B2 (en) Fastening system for panels and trim
US10626601B2 (en) Angled wall connector bracket
CN210164117U (zh) 折线形玻璃幕墙
CN114033117A (zh) 一种装配式挂墙板
CN211899403U (zh) 安装角码和面板安装总成
CN211341552U (zh) 调平支撑组件及面板安装总成
CN211396411U (zh) 天龙骨及面板安装总成
CN211736162U (zh) 嵌缝条及面板安装总成
CN211396413U (zh) 面板支撑装置及面板安装总成
CN110805196B (zh) 一种无吊杆吊顶结构
CN211396412U (zh) 面板安装总成
CN109098401B (zh) 一种装修组件
CN219118531U (zh) 基于龙骨的吊顶结构
WO2015149372A1 (zh) 一种组合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10768B (zh) 面板安装总成及方法
CN213774242U (zh) 一种烤漆玻璃挂墙结构
CN213626165U (zh) 一种快装隔墙
CN211736163U (zh) 墙面板安装总成
CN210857799U (zh) 阴角总成
KR100889360B1 (ko) 커튼 월의 3차원 조립식 연결재의 시공방법
CN113417418A (zh) 一种墙板可横竖双向安装的装配式墙面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17998730U (zh) 一种专用于硅酸钙装饰板材的安装结构
RU2641338C1 (ru) Профиль каркаса навесной системы облицовки
CN218234128U (zh) 墙板安装用墙体紧固装置
CN21079799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石材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