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8850U -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8850U
CN211898850U CN202020402710.8U CN202020402710U CN211898850U CN 211898850 U CN211898850 U CN 211898850U CN 202020402710 U CN202020402710 U CN 202020402710U CN 211898850 U CN211898850 U CN 211898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epting
tank
purifying
water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27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虎德
马彦
冯丹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OIL FERTILIZER AN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OIL FERTILIZER AN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OIL FERTILIZER AN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OIL FERTILIZER AN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04027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8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8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88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属于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排污净化方式不彻底,不能充分回收利用水资源,难以适应恶劣天气的技术问题。包括截流净化池,截流净化池外设有植被层、沉淀池和防旱储水池,截流净化池内设有土壤填料层和淤泥层,沉淀池外固定有截留池,截留池内设有沙砾层,截留池上端固定有截留管,截留管内设有垃圾截留网和吸附棒;本实用新型植被层能吸收无机污染物,淤泥层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分解有机污染物,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农业灌溉,回收利用水资源,节能环保;防旱储水池内可储水,干旱时能反哺截流净化池,沉淀池和防旱储水池能缓解蓄水压力,对暴雨干旱等恶劣气候适应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背景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多指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潜伏性、累积性和模糊性等特点,不易监测,难以量化,防控难度大。现有治理方式排污净化不彻底,不能充分回收利用水资源,且在干旱或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治理系统易崩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农业面源污染截流装置【申请号:CN201820262046.4;公开号:CN208883585U】。这种高效农业面源污染截流装置包括面源污染池,面源污染池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截流格栅和除污池,截流格栅的上端固定有污水进口管,污水进口管上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截流格栅上固定有滑条,滑条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侧固定有拦污耙,除污池内壁设置有过滤网。该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能对污染物截流、收集,但通过电机驱动,能源消耗大,采用机械排污方式,仅做简单的收集和排走,效果并不明显,对其中的可回收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且不能有效应对暴雨、干旱等恶劣气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利用生态环境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节能环保,回收利用水资源,有效应对恶劣天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包括截流净化池,所述截流净化池埋于地面下,截流净化池外铺设有植被层,截流净化池内由下往上依次设有土壤填料层和淤泥层,截流净化池四周设有若干均布的沉淀池和防旱储水池,沉淀池外固定有截留池,截留池内设有沙砾层,截留池上端固定有截留管,截留管内设有若干垃圾截留网和吸附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截流净化池可对受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农业灌溉或直接引流入河流中,植被层能巩固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土壤填料层能为截流净化池内的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淤泥层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从而使水体内有机污染物矿化分解,为植被层保肥供肥,设有若干沉淀池和防旱储水池能缓解截流净化池的蓄水压力,沉淀池能预处理污水,使污水内的悬浮颗粒沉淀,防旱储水池可储蓄截流净化池内多余的水,在干旱天气时,反哺截流净化池,防止生态崩溃,垃圾截留网可拦截污水中的较大垃圾,吸附棒能初步吸附污水的的固体颗粒,截留池内设有沙砾层,能对水体进行简单过滤,沙砾层使用沙石原料制成,可就地取材,方便廉价。
所述截留管与外部污水排放系统的排污口相连,截流净化池内种植有净水植物,植被层上种植有植被。
采用以上结构,截留管与外部污水排放系统的排污口相连,能使受污染的水体通过截留管进入本装置中,净水植物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净化水质,且其花果落入截流净化池中能使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一步沉淀,植被层上的植物能保持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
所述截留池的端部开设有截留池出口,沉淀池的端部开设有沉淀池入口,沉淀池内设有挡块,截留池出口与沉淀池入口直接相连通,且截留池出口与沉淀池入口的尺寸形状形同,挡块高度高于沉淀池入口高度。
采用以上结构,挡块高度高于沉淀池入口高度能防止截留池内的沙石进入沉淀池中。
所述截流净化池与沉淀池通过管道相连,且截流净化池高度低于沉淀池高度。
采用以上结构,截流净化池高度低于沉淀池高度,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沉淀池内的污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流入截流净化池内。
所述防旱储水池上端开设有通气口,防旱储水池侧面开设有输水管和溢流管,输水管和溢流管与截流净化池相连,且溢流管位于输水管上方,输水管通过阀门控制开闭。
采用以上结构,截流净化池中多余的水可通过溢流管进入防旱储水池内储存,在干旱时,可通过阀门打开输水管反哺截流净化池,通气口能平衡内外气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具有以下优点:
1、植被层能巩固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土壤填料层能为截流净化池内的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净水植物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净化水质,且其花果落入截流净化池中能使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一步沉淀,淤泥层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从而使水体内有机污染物矿化分解,为植被层保肥供肥,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农业灌溉或直接引流入河流中,能较好的回收利用水资源,采用生态净化方式,节能环保;
2、截流净化池中多余的水可通过溢流管进入防旱储水池内储存,在干旱时,可通过阀门打开输水管反哺截流净化池,若干沉淀池和防旱储水池能在暴雨时缓解截流净化池的蓄水压力,本装置对暴雨干旱等恶劣气候适应性强;
3、通过垃圾截留网、吸附棒、沙砾层和沉淀池对污水多级过滤沉淀,能除去大部分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减轻截流净化池的净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截流净化池、2-土壤填料层、3-淤泥层、4-截留管、5-垃圾截留网、6-截留池、6a-截留池出口、7-沙砾层、8-沉淀池、8a-沉淀池入口、8b-挡块、9-防旱储水池、9a-通气口、9b-输水管、9c-溢流管、10-植被层、11-吸附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包括截流净化池1,截流净化池1埋于地面下,截流净化池1外铺设有植被层10,截流净化池1内由下往上依次设有土壤填料层2和淤泥层3,截流净化池1四周设有若干均布的沉淀池8和防旱储水池9,沉淀池8外固定有截留池6,截留池6内设有沙砾层7,截留池6上端固定有截留管4,截留管4内设有若干垃圾截留网5和吸附棒1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方式采用螺栓连接;通过截流净化池1可对受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农业灌溉或直接引流入河流中,植被层10能巩固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土壤填料层2能为截流净化池1内的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淤泥层3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从而使水体内有机污染物矿化分解,为植被层10保肥供肥,设有若干沉淀池8和防旱储水池9能缓解截流净化池1的蓄水压力,沉淀池8能预处理污水,使污水内的悬浮颗粒沉淀,防旱储水池9可储蓄截流净化池1内多余的水,在干旱天气时,反哺截流净化池1,防止生态崩溃,垃圾截留网5可拦截污水中的较大垃圾,吸附棒11能初步吸附污水的的固体颗粒,截留池6内设有沙砾层7,能对水体进行简单过滤,沙砾层7使用沙石原料制成,可就地取材,方便廉价。
截留管4与外部污水排放系统的排污口相连,截流净化池1内种植有净水植物,在本实施例中,净水植物为芦苇、浮萍和金鱼藻,植被层10上种植有植被;截留管4与外部污水排放系统的排污口相连,能使受污染的水体通过截留管4进入本装置中,净水植物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净化水质,且其花果落入截流净化池1中能使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一步沉淀,植被层10上的植物能保持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
截留池6的端部开设有截留池出口6a,沉淀池8的端部开设有沉淀池入口8a,沉淀池8内设有挡块8b,截留池出口6a与沉淀池入口8a直接相连通,且截留池出口6a与沉淀池入口8a的尺寸形状形同,挡块8b高度高于沉淀池入口8a高度;挡块8b高度高于沉淀池入口8a高度能防止截留池6内的沙石进入沉淀池8中。
截流净化池1与沉淀池8通过管道相连,且截流净化池1高度低于沉淀池8高度;截流净化池1高度低于沉淀池8高度,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沉淀池8内的污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流入截流净化池1内。
防旱储水池9上端开设有通气口9a,防旱储水池9侧面开设有输水管9b和溢流管9c,输水管9b和溢流管9c与截流净化池1相连,且溢流管9c位于输水管9b上方,输水管9b通过阀门控制开闭;截流净化池1中多余的水可通过溢流管9c进入防旱储水池9内储存,在干旱时,可通过阀门打开输水管9b反哺截流净化池1,通气口9a能平衡内外气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截留管4与外部污水排放系统的排污口相连,能使受污染的水体通过截留管4进入本装置中,垃圾截留网5可拦截污水中的较大垃圾,吸附棒11能初步吸附污水的的固体颗粒,截留池6内设有沙砾层7,能对水体进行简单过滤,沙砾层7使用沙石原料制成,可就地取材,方便廉价。截留池出口6a与沉淀池入口8a直接相连通,污水在经沙砾层7过滤后进入沉淀池8,沉淀池8能预处理污水,使污水内的悬浮颗粒沉淀。挡块8b高度高于沉淀池入口8a高度能防止截留池6内的沙石进入沉淀池8中。截流净化池1高度低于沉淀池8高度,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沉淀池8内的污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流入截流净化池1内。通过截流净化池1可对受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农业灌溉或直接引流入河流中。植被层10能巩固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土壤填料层2能为截流净化池1内的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净水植物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净化水质,且其花果落入截流净化池1中能使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一步沉淀。淤泥层3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从而使水体内有机污染物矿化分解,为植被层10保肥供肥。截流净化池1中多余的水可通过溢流管9c进入防旱储水池9内储存,在干旱时,可通过阀门打开输水管9b反哺截流净化池1,通气口9a能平衡内外气压。若干沉淀池8和防旱储水池9能在暴雨时缓解截流净化池1的蓄水压力。
综上,植被层10能巩固水土,吸收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物,土壤填料层2能为截流净化池1内的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净水植物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净化水质,且其花果落入截流净化池1中能使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一步沉淀,淤泥层3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从而使水体内有机污染物矿化分解,为植被层10保肥供肥,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农业灌溉或直接引流入河流中,能较好的回收利用水资源,采用生态净化方式,节能环保;截流净化池1中多余的水可通过溢流管9c进入防旱储水池9内储存,在干旱时,可通过阀门打开输水管9b反哺截流净化池1,若干沉淀池8和防旱储水池9能在暴雨时缓解截流净化池1的蓄水压力,本装置对暴雨干旱等恶劣气候适应性强;通过垃圾截留网5、吸附棒11、沙砾层7和沉淀池8对污水多级过滤沉淀,能除去大部分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减轻截流净化池1的净水压力。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包括截流净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净化池(1)埋于地面下,截流净化池(1)外铺设有植被层(10),截流净化池(1)内由下往上依次设有土壤填料层(2)和淤泥层(3),截流净化池(1)四周设有若干均布的沉淀池(8)和防旱储水池(9),沉淀池(8)外固定有截留池(6),截留池(6)内设有沙砾层(7),截留池(6)上端固定有截留管(4),截留管(4)内设有若干垃圾截留网(5)和吸附棒(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管(4)与外部污水排放系统的排污口相连,截流净化池(1)内种植有净水植物,植被层(10)上种植有植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池(6)的端部开设有截留池出口(6a),沉淀池(8)的端部开设有沉淀池入口(8a),沉淀池(8)内设有挡块(8b),截留池出口(6a)与沉淀池入口(8a)直接相连通,且截留池出口(6a)与沉淀池入口(8a)的尺寸形状形同,挡块(8b)高度高于沉淀池入口(8a)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净化池(1)与沉淀池(8)通过管道相连,且截流净化池(1)高度低于沉淀池(8)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旱储水池(9)上端开设有通气口(9a),防旱储水池(9)侧面开设有输水管(9b)和溢流管(9c),输水管(9b)和溢流管(9c)与截流净化池(1)相连,且溢流管(9c)位于输水管(9b)上方,输水管(9b)通过阀门控制开闭。
CN202020402710.8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8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2710.8U CN211898850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2710.8U CN211898850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8850U true CN211898850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27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8850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88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501A (zh) * 2021-11-16 2022-02-08 苏州瑞科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法净水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501A (zh) * 2021-11-16 2022-02-08 苏州瑞科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法净水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1736B (zh) 一种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污水处理系统及应用
CN105084643B (zh) 一种水源地水质原位预处理方法
CN106698813A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社区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CN104003574B (zh) 一种适用于农田排水沟渠的迷宫式生态净化池
CN104230100A (zh) 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
CN104986860A (zh)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04185336U (zh) 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
KR101239389B1 (ko) 자연형 침투도랑형 재이용수 활용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KR101484891B1 (ko) 초기 비점 오염 우수 처리 시스템
CN211898850U (zh) 一种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蓄水池
CN207760992U (zh) 一种海绵城市小区雨水收集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KR101404215B1 (ko) 빗물저장시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생식물을 이용한 정화시스템
CN102951736B (zh) 一种花园湿地净化工艺及其花园湿地
CN110330112B (zh) 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
KR100968552B1 (ko) 생태도랑 및 인공수초섬을 이용한 질소 및 색도 저감시스템
CN207671885U (zh) 一种用于处理农村污水的生态联合修复净化系统
CN205348113U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107354990A (zh) 一种用于路旁的蓄渗净排型雨水回用装置
CN210419449U (zh) 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
CN207108762U (zh) 一种面源污染型河、湖(库)岸坡污染拦截净化系统
CN207845434U (zh) 一种具有削峰和净化功能的雨水排出口预处理系统
CN206447730U (zh)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