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7730U -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7730U
CN206447730U CN201720012731.7U CN201720012731U CN206447730U CN 206447730 U CN206447730 U CN 206447730U CN 201720012731 U CN201720012731 U CN 201720012731U CN 206447730 U CN206447730 U CN 206447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frame
processing unit
sewage processing
river sew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127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yuan Ecological Gar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yuan Ecological Gar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yuan Ecological Gar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yuan Ecological Gard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127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7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7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7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浮框,浮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设置有生物球的吸附室、设置有活性炭纤维过滤网的滤网室、以及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室。以生物球和活性炭纤维过滤网为主的物理过滤和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整治结合,使得处理水资源能力速度提高,效果明显;浮框设计与护栏融为一体,一方面浮框起到处理污水、净化水资源的作用,一方面护栏能够固定浮框并将净化后的水与沉积物就地提供给绿化植物,培养植物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是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面临一系列的水环境危机。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涤污水和粪便,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工业污水的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够导致氮磷元素含量过高;农业污水来自于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并随着雨水冲刷流入地下最终汇入河流中,等等。这一系列都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
化学整治法速度快,效果明显,但是会产生化学污泥,从而引起另外的环境问题。生物整治法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这对于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且对于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当遇到水污染,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能够净化污水、绿化环境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净化河道中的污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浮框,所述浮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设置有生物球的吸附室、设置有活性炭纤维过滤网的滤网室、以及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道中的污水先通过吸附室与生物球接触,生物球表面吸附大颗粒杂质和未溶解化合物,对污水进行粗过滤;经粗过滤的污水进入滤网室,通过滤网室中的活性炭纤维过滤网将含氮、磷元素有机物进行过滤,实现污水的细过滤;同时,种植室中的水生植物的根系可吸收污水中悬浮物,对污水进一步净化,物理过滤和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整治结合,使得处理水资源能力速度提高,效果明显。
进一步的,所述浮框上位于种植室的下方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浮框上位于通槽的槽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收纳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游生物和鱼类能够在通槽内自由活动,收纳盒可收集河道中鱼类粪便、死亡微生物、浮动淤泥等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可作为植物的肥料,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浮框上位于通槽两侧沿着通槽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收纳盒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和滑槽的简单配合,方便将收纳盒连接在通槽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室和通槽之间设置有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鱼类在通槽中活动时,啃食种植室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从而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护栏组件,所述浮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护栏组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护栏组件将浮框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方便工作人员对浮框的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组件包括护栏本体、设置于所述护栏本体上的盆栽、连接所述盆栽和通槽的管道、以及用于连接护栏本体和地面的固定装置,所述管道内设置有吸水物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本体通过固定装置与地面固定连接;盆栽通过管道内的吸水物质从通槽中自动汲取水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收纳盒中的沉积物取出后可作为盆栽的肥料,达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物质包括煤渣或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护栏本体下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固定螺栓将护栏本体与地面连接,方便护栏本体的拆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以生物球和活性炭纤维过滤网为主的物理过滤和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整治结合,使得处理水资源能力速度提高,效果明显;浮框设计与护栏融为一体,一方面浮框起到处理污水、净化水资源的作用,一方面护栏能够固定浮框并将净化后的水与沉积物就地提供给绿化植物,培养植物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浮框;2、吸附室;3、滤网室;4、种植室;5、保护层;6、收纳盒;7、生物球;8、活性炭纤维过滤网;9、水生植物;10、通槽;11、护栏本体;12、盆栽;13、定位板;14、固定螺栓;15、管道;1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用于放置在河流内净化水质的呈方形设置的浮框1和安置在路面上保护行人且能够固定浮框1的护栏组件。浮框1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用于粗过滤的吸附室2、用于细致过滤的滤网室3、以及用于种植水生植物9进行生物净化的种植室4。其中,吸附室2内放置有若干生物球7,生物球7表面凹凸不平整,使得生物球7与污水接触表面积大,能够更大化的吸附大颗粒杂质、未溶解有机物,对污水进行粗过滤;滤网室3内固定设置有两层活性炭纤维过滤网8,能够将污水中的含氮、磷元素有机物进行过滤,实现污水的细过滤,综上,污水通过生物球7和活性炭纤维过滤网8实现了物理净化。种植室4的内壁呈网络状设置,放置有供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直接污水接触,水生植物9根系沿着种植室4中的网络生长,根系可以吸附污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水生植物9的设置与物理净化结合,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
另外,在浮框1上位于种植室4的下端位置开设了与种植室4连通的通槽10,经过净化的水大量聚集在通槽10内,使得水中的生物如鱼大量聚集在通槽10内。于是在浮框1上位于通槽10的槽口位置可拆卸设置了收纳盒6,收纳盒6可收集河道中鱼类粪便、死亡微生物、浮动淤泥等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可作为植物的肥料,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浮框1上位于通槽10两侧沿着通槽10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收纳盒6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滑槽和滑块的位置在图中未表示),方便收纳盒6的装卸。由于种植室4直接与水体接触,为了防止通槽10内的鱼类啃食水生植物9的根系影响植物的净化效果,在种植室4和通槽10之间设置了保护层5,保护层5可以为海绵。
为了防止浮框1在河道中乱飘,影响工作人员对浮框1的管理,在河道的底面上固定设置了护栏组件。护栏组件包括护栏本体11,护栏本体11的下端设置了定位板13,定位板13通过固定螺栓14与地面固定连接。浮框1和护栏组件通过连接件16固定连接,连接件16可采用固定绳或固定杆。护栏本体11的上端位置固定设置了盆栽12,盆栽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设有吸水物质的管道15,管道15的另一端连通通槽10,吸水物质采用煤渣或海绵,能够将通槽10内净化后的水输送至盆栽12;另外,收纳盒6中的沉积物取出可为盆栽12提供养料,盆栽12的水和肥料均可就地取材,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污水依次通过生物球7和活性炭纤维过滤网8进行物理过滤;同时水生植物9对污水进行生态治理,两种净化方式结合,有效提高了净水效果;并且可收集水体中的废料当做盆栽12的养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框(1),所述浮框(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设置有生物球(7)的吸附室(2)、设置有活性炭纤维过滤网(8)的滤网室(3)、以及用于种植水生植物(9)的种植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框(1)上位于种植室(4)的下方位置开设有通槽(10),所述浮框(1)上位于通槽(10)的槽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收纳盒(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框(1)上位于通槽(10)两侧沿着通槽(10)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收纳盒(6)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室(4)和通槽(10)之间设置有保护层(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护栏组件,所述浮框(1)通过连接件(16)与所述护栏组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组件包括护栏本体(11)、设置于所述护栏本体(11)上的盆栽(12)、连接所述盆栽(12)和通槽(10)的管道(15)、以及用于连接护栏本体(11)和地面的固定装置,所述管道(15)内设置有吸水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物质包括煤渣或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护栏本体(11)下端的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通过固定螺栓(14)与地面固定连接。
CN201720012731.7U 2017-01-06 2017-01-06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6447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2731.7U CN206447730U (zh) 2017-01-06 2017-01-06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2731.7U CN206447730U (zh) 2017-01-06 2017-01-06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7730U true CN206447730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12731.7U Active CN206447730U (zh) 2017-01-06 2017-01-06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77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0405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0405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5968B2 (ja) 田園景観型生態学的溝渠における窒素・リン遮断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3819004B (zh) 一种可移动组合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方法
CN103803762B (zh) 一种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系统
CN100595169C (zh) 一种水净化回用生态系统
CN103613240B (zh) 多级生态净化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4003574A (zh) 一种适用于农田排水沟渠的迷宫式生态净化池
CN105967339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生态塘净化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65389A (zh) 一种适用于城镇黑臭河道的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系统
CN102616939B (zh) 一种西北地区处理含盐水体的人工湿地
CN20603348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梯级稻田镶嵌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N104529067B (zh) 一种阻截农田初期雨水污染物流入农村沟道的生态净化系统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100513326C (zh) 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CN102351319B (zh) 用稻壳炭进行阳离子交换、吸附、过滤的生物处理污水法
CN206447730U (zh)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CN102951736B (zh) 一种花园湿地净化工艺及其花园湿地
CN105344707A (zh)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8793609A (zh)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01875513A (zh) 一种清除生活污水中Cr6+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036343B (zh) 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
CN208309770U (zh) 一种用于蓄水、净化的雨水花园
CN205313196U (zh) 一种多功能浮水式水处理设备
CN209974545U (zh) 一种农田灌溉排水净化处理循环系统
CN2090815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湿地的净污系统
CN105384252A (zh) 一种多功能浮水式水处理设备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