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8152U -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8152U
CN211898152U CN202020161853.4U CN202020161853U CN211898152U CN 211898152 U CN211898152 U CN 211898152U CN 202020161853 U CN202020161853 U CN 202020161853U CN 211898152 U CN211898152 U CN 211898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layer
road
ecological structure
stor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18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炜
禹超瑾
何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ut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ut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ut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ut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18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8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8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8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堤岸内侧水面上的水体净化单元和设置于堤岸外侧的回填区域和海绵道路;其中,海绵道路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沥青路面层、过滤层、土工布、雨水储存模块和底基层,过滤层内水平埋设有盲管,盲管的一端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连接雨水汇总分流井,雨水汇总分流井和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分别设置于回填区域内;雨水储存模块的一侧设有反渗透膜和粗砂渗透层,粗砂渗透层下端设置有暗渠,暗渠通过管道与堤岸内的河水连接。该生态化结构,可有效改善河流景观空间,并在外界处于高温干燥气候时,雨水储存模块内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雨水利用装置反馈于地表,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河道修建改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承载能力变弱的原因,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使得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市内涝严重,雨洪管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城市缺水严重,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随之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中心城区的大量河段提防,即城市河段,多采用挡墙防御潮、洪的威胁。虽然挡墙提供了宽阔平坦的堤顶道路作为市民活动的空间,但是堤岸两边一般是刚硬的混凝土面,植被难以生长,生态景观效果差,路面雨水直接流入河道,造成生态系统不稳定。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提防对两侧的河道堤岸进行改造升级,在提高雨水利用率的同时实现生态修复和景观升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堤岸内侧水面上的水体净化单元和设置于所述堤岸外侧的回填区域和海绵道路;其中,所述海绵道路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沥青路面层、过滤层、土工布、雨水储存模块和底基层,所述过滤层内水平埋设有盲管,所述盲管的一端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连接雨水汇总分流井,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和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所述回填区域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雨水利用装置,另一侧设有反渗透膜和粗砂渗透层,所述粗砂渗透层下端靠近所述堤岸的一侧设置有暗渠,所述暗渠通过管道与所述堤岸内的河水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沥青路面层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格栅,所述排水格栅与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沥青路面层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透水沥青铺设而成。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过滤层为砂石层,其孔隙率较大于所述所述沥青路面层的的孔隙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盲管位于所述过滤层的中上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雨水储存模块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一体吹塑而成。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mm×900mm×550mm,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通过所述溢流管与所述堤岸内侧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底部通过排污管连接所述暗渠。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上,所述述沥青路面层的厚度为20-40mm;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40-6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通过堤岸内侧的水面设置水体净化单元,并在该水体净化单元上种植盆栽植物,可有效改善河流景观空间;通过在堤岸外侧设置回填区域和海绵道路,并海绵道路底部设置沥青路面层和过滤层,在回填区域设置雨水汇总分流井和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采用排水格栅将路面的雨水横向收集于雨水汇总分流井内,雨水汇总分流井内收集的雨水或路面直接渗透的雨水经滤层过滤后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内,该雨水储存模块内的水可以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也可以通过雨水利用装置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当雨水储存模块储满水后,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汇总分流井反流经溢流管排放至河道内;该生态化结构在外界处于高温干燥气候时,雨水储存模块内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雨水利用装置反馈于地表,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沥青路面层,2-过滤层,3-土工布,4-雨水储存模块,5-底基层,6-雨水利用装置,7-盲管,8-雨水弃流过滤装置,9-雨水汇总分流井,10-溢流管,11-排污管,12-堤岸,13-反渗透膜,14-粗砂渗透层,15-暗渠,16-管道,17-水体净化单元,18-排水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堤岸12内侧水面上的水体净化单元17和设置于所述堤岸12外侧的回填区域和海绵道路;其中,所述海绵道路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沥青路面层1、过滤层2、土工布3、雨水储存模块4和底基层5,所述过滤层2内水平埋设有盲管7,所述盲管7的一端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连接雨水汇总分流井9,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和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分别设置于所述所述回填区域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4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雨水利用装置6,另一侧设有反渗透膜13和粗砂渗透层14,所述粗砂渗透层14下端靠近所述堤岸12的一侧设置有暗渠15,所述暗渠15通过管道16与所述堤岸12内的河水连接。该生态化结构,可有效改善河流景观空间,并在外界处于高温干燥气候时,雨水储存模块内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雨水利用装置反馈于地表,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沥青路面层1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格栅18,所述排水格栅18与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连通。采用排水格栅18将路面的雨水横向收集于雨水汇总分流井9内,雨水汇总分流井9内收集的雨水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初步过滤后再经过滤层3再次过滤后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4内。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沥青路面层1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透水沥青铺设而成。所述过滤层2为砂石层,其孔隙率较大于所述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的孔隙率。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盲管7位于所述过滤层2的中上部,该盲管7呈横向布置,其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连接雨水汇总分流井9。该盲管7一方面可用于接收雨水汇总分流井9收集的雨水,并将所收集的雨水经经过滤层3再次过滤后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4内;另一方面,当雨水储存模块4储满水后,过滤层3内所渗透的多余的雨水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反流至雨水汇总分流井9,再经溢流管10排放至河道内。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雨水储存模块4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一体吹塑而成。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mm×900mm×550mm,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上设置有溢流管10,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通过所述溢流管10与所述堤岸12内侧连通。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底部通过排污管11连接所述暗渠15,用于将雨水汇总分流井9底部沉积的污泥排放至暗渠15内,继而再通过管道16排放如河流的底部,避免直接排放河流表面时,污染水面环境。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厚度为20-40mm,优选地,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厚度为25-35mm;较为优选地,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厚度为35mm。所述过滤层2的厚度为40-60mm;优选地,所述过滤层2的厚度为45-55mm;较为优选地,所述过滤层2的厚度为50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堤岸(12)内侧水面上的水体净化单元(17)和设置于所述堤岸(12)外侧的回填区域和海绵道路;其中,所述海绵道路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沥青路面层(1)、过滤层(2)、土工布(3)、雨水储存模块(4)和底基层(5),所述过滤层(2)内水平埋设有盲管(7),所述盲管(7)的一端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连接雨水汇总分流井(9),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和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8)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填区域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4)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雨水利用装置(6),另一侧设有反渗透膜(13)和粗砂渗透层(14),所述粗砂渗透层(14)下端靠近所述堤岸(12)的一侧设置有暗渠(15),所述暗渠(15)通过管道(16)与所述堤岸(12)内的河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层(1)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格栅(18),所述排水格栅(18)与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层(1)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透水沥青铺设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2)为砂石层,其孔隙率较大于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孔隙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7)位于所述过滤层(2)的中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4)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一体吹塑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mm×900mm×550mm,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上设置有溢流管(10),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通过所述溢流管(10)与所述堤岸(12)内侧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汇总分流井(9)底部通过排污管(11)连接所述暗渠(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厚度为20-40mm;所述过滤层(2)的厚度为40-60mm。
CN202020161853.4U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Active CN211898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1853.4U CN211898152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1853.4U CN211898152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8152U true CN211898152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1853.4U Active CN211898152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8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2484A (zh) * 2023-03-16 2023-09-15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2484A (zh) * 2023-03-16 2023-09-15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CN116752484B (zh) * 2023-03-16 2024-05-24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4972B (zh) 集路面径流收集、净化、蓄水并为植物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3603320B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9024833B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32485A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106284588A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与储存系统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110042724B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8218120B (zh) 一种河湖滨岸带径流污染物复合拦截系统
CN110016886B (zh)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112854405B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98152U (zh) 一种城市河道堤岸道路的生态化结构
CN211339192U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湖泊外源污染控制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0627313A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过滤系统
CN213868148U (zh)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雨水花园
CN215329163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N206189552U (zh) 一种具有蓄水调蓄功能的下沉式绿地
CN215053454U (zh) 一种用于高架市政雨水管网的收集净化浇灌利用系统
CN21350790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11816750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
CN213014550U (zh) 一种用于清污分流的装置
CN20589385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N110565578A (zh) 一种适用于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双层生态河道结构
CN211447206U (zh) 一种地铁停车场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