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6584U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96584U CN211896584U CN202020461283.0U CN202020461283U CN211896584U CN 211896584 U CN211896584 U CN 211896584U CN 202020461283 U CN202020461283 U CN 202020461283U CN 211896584 U CN211896584 U CN 2118965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eration
- piece
- spring
- air passage
- elev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设置在墙体的气道中,所述装置包括支撑件、曝气件和升降组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所述气道中,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气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曝气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道连通的进气结构,并且所述曝气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气道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曝气件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曝气件沿着所述气道上升或下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升降组件的移动带动曝气件升降,从而疏松并清除聚集在发酵槽底部的物料,同时,还可以导入气体使物料与其充分接触,使得发酵工作顺利进行,由此保证了物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料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的供应是污泥好氧发酵处理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
污泥好氧发酵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原位静态的翻抛物料以进行好氧发酵,即,物料的翻抛工作基本在原地进行,发酵工作完成后统一将物料转运至下一工位。在工作过程中,须腾出发酵槽空间以便进行透气盖板的清理,从而保证后续的发酵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由于发酵槽环境恶劣,人工操作极为不便,增加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另一种方式是移位动态翻抛物料以进行好氧发酵。在工作过程中,物料从发酵装置的进料端进入,通过翻抛机机械地翻动物料,然后将物料从发酵装置的出料端导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翻抛机械难以完全清除发酵槽底部的物料,因此会有物料残留在发酵槽底部,长此以往,残留的物料不断增加,形成物料堵塞层,严重影响曝气效率,降低了物料的发酵质量和发酵效率。由于物料在进行发酵时,不仅会产生的大量臭气,还会使槽内的温度和湿度不断上升,致使槽内环境十分恶劣,工人难以进入发酵槽,不能及时有效地清理透气板,使得当前在进行动态翻抛物料的曝气环节面临着巨大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透气板清理不便的问题,需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保证物料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以解决透气板清理不便,且物料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设置在墙体的气道中,所述装置包括支撑件、曝气件和升降组件;
所述支撑件设置所述气道中,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气道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曝气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道连通的进气结构,并且所述曝气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气道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所述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曝气件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曝气件沿着所述气道上升或下降。
可选择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弹簧和用于限定所述弹簧移动范围的约束件,所述约束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曝气件;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约束件外周,其中,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曝气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
可选择地,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上设有与所述弹簧钢丝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弹簧的钢丝伸入通孔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
可选择地,所述挡圈由橡胶材料制成。
可选择地,所述墙体的内壁面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曝气件移动范围的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气道的周向方向环绕。
可选择地,所述凸缘顶面至所述墙体顶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曝气件的厚度。
可选择地,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朝向所述墙体的顶面延伸的限位件,以限定所述曝气件移动范围。
可选择地,所述限位件配置为套筒并且套设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外周。
可选择地,所述限位件顶面至所述墙体顶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曝气件的厚度。
可选择地,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孔和与所进气孔连通的曝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曝气件的底面,所述曝气孔设置在所述曝气件的侧面,并且所述进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曝气孔的孔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升降组件的移动带动曝气件升降,从而疏松并清除聚集在发酵槽底部的物料,同时,还可以导入气体使物料与其充分接触,使得发酵工作顺利进行,由此保证了物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由此,通过该曝气装置可以自动地清除透气板及其周围的物料,无须再配置专门的人员进入发酵槽进行清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弹簧处于复原状态;
图3为本公开提供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弹簧处于复原状态;
图5为本公开提供的升降式曝气装置中曝气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公开提供的升降式曝气装置中曝气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墙体,12-气道,2-支撑件,3-曝气件,41-弹簧,42-约束件,51-进气孔,52-曝气孔,6-挡圈,71-凸缘,72-限位件,8-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设置在墙体11的气道12中,用于清除堆积在发酵装置底部的物料8。其中,图1至图6示出了其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支撑件2、曝气件3和升降组件。其中,所述支撑件2设置所述气道12中,且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气道12之间设有间隙,从而使气体能够从外界引入。所述曝气件3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道12连通的进气结构,所述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件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曝气件3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曝气件3沿着所述气道12上升或下降。并且所述曝气件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气道1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这样,使得曝气件3能够贴合于气道12上下移动,从而避免物料8挤入至气道12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升降组件的移动带动曝气件3升降,从而疏松并清除聚集在发酵槽底部的物料8,同时,还可以导入气体使物料8与其充分接触,使得发酵工作顺利进行,由此保证了物料8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由此,通过该曝气装置可以自动地清除透气板及其周围的物料8,无须再配置专门的人员进入发酵槽进行清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发酵槽设置在墙体11的顶部,气道12与发酵槽连通,这样,使得曝气件3在升降组件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发酵槽上下移动,从而疏松堆积的物料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曝气件3可以配置为方形,这样,可以适应发酵槽的长条形结构,从而尽可能多的增大曝气件3的体积,从而较好的清除残留物料8,同时,增大空气的导出量,提高发酵效率。在其它实施例中,曝气件3也可以配置为六边形、椭圆形、菱形、圆形或者梯形等任意合适的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发酵槽的构造灵活配置,故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升降组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升降组件可以包括弹簧41和用于限定所述弹簧41移动范围的约束件42,所述约束件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和所述曝气件3。所述弹簧41套设在所述约束件42外周,其中,所述弹簧41一端连接于所述曝气件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其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当曝气件3上堆满物料8时,物料8的重力使曝气件3下降,弹簧41被压缩;当曝气件3上物料8逐渐减少时,弹簧41伸长并复位,使得使曝气件3上升并顶破物料8堵塞层。
通过设置约束件42可以限制弹簧41的移动范围,由此间接限定了曝气件3的移动范围,使得曝气件3能够在相应的行程内移动。这样一来,曝气件3能够随着发酵槽内物料8的变化而相应的升降,从而及时清理曝气件3及其周围的物料8,使得气体能够顺畅地导出,从而有效提高好氧发酵时曝气的效率。并且该过程主要是通过物料8的重力来使曝气件3上下运动,即,通过弹簧41的压缩和复原带动曝气件3上下移动,无须耗费电力或者其它能源,节能环保,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在本公开中,该弹簧配置为柱形螺旋弹簧,约束件配置为钢丝绳,并且该钢丝绳分别绑接曝气件3和支撑件2。此外,弹簧还可以配置为锥形螺旋弹簧、弹簧片等任意合适的弹性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升降组件还可以配置气缸、液压缸或者直线模组等任意合适的驱动器,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减少弹簧41与支撑件2之间的磨损,所述支撑件2的顶部可以设置挡圈6,并且所述挡圈6上设有与所述弹簧41钢丝直径相适配的通孔。这样,弹簧41钢丝可以穿过该挡圈6并连接支撑件2,由此,使弹簧41的底盘能够抵接在挡圈6上,减少支撑件2和弹簧41这两者的相互磨损。
其中,支撑件2固定设置在气道12中,由此给升降组件提供支撑。支撑件2可以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也可以由火砖和水泥制成,当然,也可以是配置为例如钢柱等任意合适的支撑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故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所述挡圈6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弹簧41在压缩和复位过程中产生的颤动,由此减少曝气件3与墙体11内壁之间的摩擦。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挡圈6还可以配置与该弹簧41相适配的弹簧盘,由此使弹簧41能够在工作范程中平稳地工作。其中,弹簧盘的结构可以参考汽车减震器中所配置的弹簧盘结构,故在此不做详述。
作为一种选择,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墙体11的内壁面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曝气件3移动范围的凸缘71,即,限定升降组件的移动范围,从而使得曝气件3在升降组件的带动下能够顺着气道12平稳的移动。所述凸缘71沿所述气道12的周向方向环绕,从而增大曝气件3与凸缘71的接触面积,减少对曝气件3局部位置的磨损。
此外,当升降组件配置为弹簧41的情况下,还可以防止物料8过多而将弹簧41压缩至极限位置,降低弹簧41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为防止物料8堆积至气道12中,所述凸缘71顶面至所述墙体11顶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曝气件3的厚度。这样,可以彻底地清除堆积在曝气件3及其周围的物料8,并使得气体能够较多的溢出,从而保证曝气量。在本公开中,参阅图3所示,凸缘71顶面至墙体11顶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曝气件3的厚度。
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件2上可以设有朝向所述墙体11的顶面延伸的限位件72,以限定所述曝气件3移动范围,即,通过曝气件3来限定升降组件的移动范围,从而在升降组件的带动下使曝气件3能够顺着气道12平稳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位件72配置为套筒并且套设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外周,这样可以增大曝气件3与凸缘71的接触面积,减少对曝气件3局部位置的磨损。当然,所述限位件72也可以是为限位柱,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所述限位件72顶面至所述墙体11顶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曝气件3的厚度。这样,可以彻底地清除堆积在曝气件3及其周围的物料8,并使得气体能够较多的溢出,从而保证曝气量。在本公开中,参阅图1所示,限位件72顶面至墙体11顶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曝气件3的厚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曝气件3的厚度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灵活设置的,故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5和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气结构可以包括进气孔51和曝气孔52,所述进气孔51设置在所述曝气件3的底面,以便于气体从气道12导入。所述曝气孔52设置在所述曝气件3的侧面,可以使曝气件3伴随升降组件移动时,刮除沾附在曝气件3侧面的物料8,以便于气体能够顺畅地导出。其中,所述进气孔51孔径大于所述曝气孔52的孔径,能够使得大量的气体从进气孔51快速地导入,由于曝气孔52孔径较小,可以提高气体从曝气孔52导出时的压力,增大气体的扩散范围,从而保证物料8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曝气孔52的孔径应当小于物料8的粒径,从而防止物料8堵塞曝气孔52,影响曝气量。在实际运用时,曝气孔52的孔径可以参考物料8的粒径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详述。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曝气件3可以由例如聚丙烯树脂、聚缩醛、聚四氟乙烯或聚酰胺等任意合适的硬质塑料材料制成,以通过硬质塑料材料较好的耐腐耐潮能力保证曝气件3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硬质塑料材料的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可以避免其污染物料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设置在墙体(11)的气道(1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件(2)、曝气件(3)和升降组件;
所述支撑件(2)设置所述气道(12)中,且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气道(12)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曝气件(3)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道(12)连通的进气结构,并且所述曝气件(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气道(1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曝气件(3)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曝气件(3)沿着所述气道(12)上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弹簧(41)和用于限定所述弹簧(41)移动范围的约束件(42),所述约束件(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和所述曝气件(3);所述弹簧(41)套设在所述约束件(42)外周,其中,所述弹簧(41)一端连接于所述曝气件(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的顶部设有挡圈(6),所述挡圈(6)上设有与所述弹簧(41)钢丝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弹簧(41)的钢丝伸入通孔并与所述支撑件(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6)由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1)的内壁面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曝气件(3)移动范围的凸缘(71),所述凸缘(71)沿所述气道(12)的周向方向环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71)顶面至所述墙体(11)顶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曝气件(3)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上设有朝向所述墙体(11)的顶面延伸的限位件(72),以限定所述曝气件(3)移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72)配置为套筒并且套设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72)顶面至所述墙体(11)顶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曝气件(3)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孔(51)和与所进气孔(51)连通的曝气孔(52),所述进气孔(51)设置在所述曝气件(3)的底面,所述曝气孔(52)设置在所述曝气件(3)的侧面,并且所述进气孔(51)的孔径大于所述曝气孔(52)的孔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61283.0U CN211896584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61283.0U CN211896584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96584U true CN211896584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61283.0U Active CN211896584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965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8877A (zh) * | 2020-04-01 | 2020-06-12 |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
2020
- 2020-04-01 CN CN202020461283.0U patent/CN2118965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8877A (zh) * | 2020-04-01 | 2020-06-12 |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96584U (zh)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
CN111268877A (zh) | 一种升降式曝气装置 | |
CN110270450A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内设过滤网的加工设备 | |
CN211254480U (zh) | 一种升降式物料装载设备 | |
CN111911542B (zh) | 一种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安装检测一体装置 | |
CN219750601U (zh) | 一种粉料储存装置 | |
CN207385051U (zh) | 玻璃钢布袋除尘器 | |
CN108671649B (zh) | 一种耐磨除尘滤袋 | |
CN214457087U (zh) | 一种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效率的高级催化氧化设备 | |
CN210854893U (zh) | 一种吊笼底板结构及吊笼 | |
CN210761771U (zh) | 一种脱硫脱硝催化剂放置架 | |
CN113979553A (zh) | 一种气压式污水溶氧曝气装置 | |
CN113275376A (zh) | 一种修复污染软黏土的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 |
CN208815004U (zh) | 一种鱼缸过滤用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 | |
CN210187564U (zh) | 一种炭炭坩埚浸渍炉用工装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吊具 | |
CN213506745U (zh) | 一种用于垃圾碳化的提篮 | |
CN112497821B (zh) | 一种液压机 | |
CN217698427U (zh) | 用于吸引压送车的除尘过滤装置 | |
CN208878176U (zh) | 中央除尘装置 | |
CN220978319U (zh) | 一种污水池观察孔的密封盖 | |
CN215783791U (zh) | 一种球磨机卸球装置 | |
CN210457686U (zh) | 一种涂料生产用净水处理装置 | |
CN217416935U (zh) | 一种密闭效果好的桶装垃圾车 | |
CN215049643U (zh) | 一种利用工业固废协同污泥脱水装置 | |
CN220907201U (zh) | 一种重金属吸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