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5650U - 一种手扶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扶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5650U
CN211895650U CN202020429357.2U CN202020429357U CN211895650U CN 211895650 U CN211895650 U CN 211895650U CN 202020429357 U CN202020429357 U CN 202020429357U CN 211895650 U CN211895650 U CN 211895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ower output
elevator
block
outpu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93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延见
程紫良
柯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lpha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Shangyu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Shangyu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Shangyu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93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5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5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5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扶电梯,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其包括梯级组件、动力单元、梯级传动机构、电梯扶手架、电梯扶手带、下压头、下压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同步传动机构。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电梯扶手带上设有T形槽,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下压头连接于下压机构,下压机构用于带动下压头下压至T形槽内,以将电梯扶手带绷紧。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下压头,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下压头将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第一齿形部啮合。动力输入齿轮与动力单元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电梯扶手带与下压头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效的避免了电梯扶手的滞后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手扶电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扶电梯。
背景技术
为保证乘坐者安全,手扶电梯的电梯扶手带的运动速度需要快于或等于梯级的运动速度。目前,电梯扶手带的运动一般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带轮转动,带轮转动带动电梯扶手带运动,但电梯扶手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将逐渐磨损,电梯扶手与带轮之间将出现打滑现象,使得电梯扶手带的速度逐渐减慢,出现电梯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比梯级的运动速度慢的现象,电梯扶手带滞后容易使乘坐者后仰而发生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扶电梯,以改善现有的手扶电梯的电梯扶手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容易出现滞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扶电梯,包括梯级组件、动力单元、梯级传动机构、电梯扶手架、电梯扶手带、下压头、下压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同步传动机构;
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梯级组件通过所述梯级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
所述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梯扶手带上设有供所述T形导轨卡入的T形槽,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
所述下压头连接于所述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至所述T形槽内,以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头,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所述下压头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
所述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下压机构带动下压头下压可将电梯扶手带绷紧,保证电梯扶手在环绕T形导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下压头进入电梯扶手带的T形槽内,并将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下压头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将与第一齿形部啮合,动力单元的动力依次通过同步传动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传递给电梯扶手带,从而驱动电梯扶手带运动。由于电梯扶手带与下压头之间通过第一齿形部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啮合实现力的传递,电梯扶手带与下压头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效的避免了电梯扶手的滞后现象,这种结构可保证电梯扶手带的运动速度始终等于或大于梯级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头包括基体、第一侧移块和下压块;
所述基体与所述下压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
所述第一侧移块和所述下压块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移块;
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机构带动下压头下压的过程中,下压块与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下压块将相对基体向上移动,下压块驱动第一侧移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在T形槽内侧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第一齿形部的啮合。这种结构使得下压头在进入电梯扶手带的T形槽的过程中,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不会与电梯扶手带发生干涉,使得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更方便地与电梯扶手带内部的第一齿形部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
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基体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侧移块与所述基体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块与基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弹性复位件可使在下压头抬起的过程中,下压块自动向下伸出。第一测一块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可使下压块向下伸出的过程中,第一侧移块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块具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侧移块侧向移动的第一引导斜面;
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块上的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一侧移块上的第二引导斜面的设置,便于下压块与第一侧移块之间力的传递,使得第一侧移块侧向移动所需要下压块对其施加的力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抵接的下压面;
当所述下压面抵接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头在下压过程中,第一侧移块的下压面与T形槽的底壁接触时,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第一齿形部啮合,此时,T形槽的槽底壁则无法继续推动下压块向上移动,第一侧移块不再侧移。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形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
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二侧移块,所述第二侧移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下压块位于所述第一侧移块和第二侧移块之间;
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和第二侧移块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向相反的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和所述第二齿形部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形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分别第一齿形部和第二齿形部啮合后,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的动力可通过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传递给电梯扶手带的两侧,使得电梯扶手带移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侧移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通过同一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侧移块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形部啮合时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动力输入齿轮的动力可依次通过第三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传递给电梯扶手带的第一齿形部;动力输入齿轮的动力还可依次通过第七齿轮、第六齿轮、第五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传递给电梯扶手带的第二齿形部。即动力输入齿轮转动则可使电梯扶手带两侧均受到牵引力,从而使电梯扶手带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驱动件;
所述机架、第一连杆、下压头和第二连杆依次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相对机架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机架、第一连杆、下压头和第二连杆依次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连杆相对机架转动则可将下压头下压或抬起,结构简单,下压头在下压过程中,下压头做平面运动,其与机架始终保持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的驱动手柄;
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机架锁紧的锁紧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件为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的驱动手柄,操作者可摇动驱动手柄来使第一连杆相对支架转动,从而将下压头下压或抬起。下压头进入电梯扶手带的T形槽内并将电梯扶手带绷紧后,通过锁紧装置将驱动手柄和机架锁紧则可将电梯扶手带保持在绷紧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扶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A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压头绷紧电梯扶手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压头与电梯扶手带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步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电梯扶手带三者的传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与下压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标:手扶电梯200;梯级组件10;梯级11;动力单元20;梯级传动机构30;第一小链轮31;第二小链轮32;第一大链轮33;第二大链轮34;第一同步轮35;第二同步轮36;第一链条37;第二链条38;第一同步带39;电梯扶手架40;T形导轨41;电梯扶手带50;T形槽51;第一齿形部511;第二齿形部512;下压头60;基体61;凸出部611;第一端面612;第二端面613;第一侧移块62;第二引导斜面621;下压面622;下压块63;第一引导斜面631;第三引导斜面632;第二侧移块64;第四引导斜面641;第一导杆65;第二导杆66;第一弹性复位件67;第二弹性复位件68;第三弹性复位件69;第三导杆71;限位部711;下压机构80;机架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驱动件84;锁紧装置85;齿轮传动机构90;动力输入齿轮91;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第一齿轮94;第二齿轮95;第三齿轮96;第四齿轮97;第五齿轮98;第六齿轮99;第七齿轮101;第一转轴102;第二转轴103;同步传动机构110;第三同步轮111;第四同步轮112;第一圆锥齿轮113;第二圆锥齿轮114;第二同步带1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扶电梯200,包括梯级组件10、动力单元20、梯级传动机构30、电梯扶手架40、电梯扶手带50、下压头60、下压机构80(图1和图2均未示出)、齿轮传动机构90(图1和图2均未示出)和同步传动机构110。
动力单元20与梯级组件10通过梯级传动机构30传动连接。电梯扶手架40具有T形导轨41。电梯扶手带50套设于T形导轨41的外侧,电梯扶手带50上设有供T形导轨41卡入的T形槽51,T形槽51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511。下压头60连接于下压机构80,下压机构80用于带动下压头60下压至T形槽51内,以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齿轮传动机构90设置于下压头60,齿轮传动机构90包括动力输入齿轮91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用于在下压头60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时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动力输入齿轮91与动力单元20通过同步传动机构110传动连接。
通过下压机构80带动下压头60下压可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保证电梯扶手在环绕T形导轨41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下压头60进入电梯扶手带50的T形槽51内,并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时,下压头60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将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动力单元20的动力依次通过同步传动机构110和齿轮传动机构90传递给电梯扶手带50,从而驱动电梯扶手带50运动。由于电梯扶手带50与下压头60之间通过第一齿形部511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啮合实现力的传递,电梯扶手带50与下压头60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效的避免了电梯扶手的滞后现象,这种结构可保证电梯扶手带50的运动速度始终等于或大于梯级11的运动速度。
示例性的,动力单元20为电机。
如图1所示,电机和梯级传动机构30均安装于机架81(图1未示出)上。继续参照图1,梯级传动机构30包括第一小链轮31、第二小链轮32、第一大链轮33、第二大链轮34、第一同步轮35、第二同步轮36、第一链条37、第二链条38和第一同步带39。第一同步轮35设于电机的输出轴,第一小链轮31、第二小链轮32、第一大链轮33、第二大链轮34和第二同步轮36均与机架81转动连接,第一小链轮31、第二同步轮36和第一大链轮33同轴设置,第二小链轮32和第二大链轮34同轴设置,第一同步轮35和第二同步轮36通过第一同步带39传动连接,第一小链轮31和第二小链轮32通过第一链条37传动连接,第一大链轮33和第二大链轮34通过第二链条38传动连接。梯级组件10包括多个梯级11,第一链条37和第二链条38均与梯级11连接。当电机转动时,第一同步带39将带动第二同步轮36和第一小链轮31一同转动,从而使第一链条37运动,从而带动各个梯级11运动,当然,第二链条38也将同第一链条37一起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下压头60包括基体61、第一侧移块62和下压块63。基体61与下压机构80连接,动力输入齿轮91可转动地设置于基体61。第一侧移块62和下压块63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基体61,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侧移块62。当下压机构80带动下压头60下压时,下压块63能够与T形槽51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基体61向上移动,以驱动第一侧移块62带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在T形槽51内侧向移动,以使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
下压机构80带动下压头60下压的过程中,下压块63与T形槽51的槽底壁接触后,下压块63将相对基体61向上移动,下压块63驱动第一侧移块62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在T形槽51内侧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与第一齿形部511的啮合。这种结构使得下压头60在进入电梯扶手带50的T形槽51的过程中,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不会与电梯扶手带50发生干涉,使得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更方便地与电梯扶手带50内部的第一齿形部511啮合。
进一步地,齿轮传动机构90还包括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T形槽51的槽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形部511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512;
下压头60还包括第二侧移块64,第二侧移块64可移动地设置于基体61,下压块63位于第一侧移块62和第二侧移块64之间;
当下压机构80带动下压头60下压时,下压块63能够与T形槽51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基体61向上移动,以驱动第一侧移块62和第二侧移块64分别带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在T形槽51内向相反的侧向移动,以使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分别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和第二齿形部512啮合。
T形槽51的槽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形部511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512,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分别第一齿形部511和第二齿形部512啮合后,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的动力可通过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传递给电梯扶手带50的两侧,使得电梯扶手带50移动更加平稳。
基体61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基体61具有用于插入电梯扶手带50的T形槽51的凸出部611,凸出部611具有平行布置的第一端面612和第二端面613,第一端面612与第二端面613之间的距离略小于T形槽51的开口的宽度,即凸出部611可以顺利插入T形槽51内。
第一侧移块62可移动地设置于凸出部611,凸出部611上设有供第一侧移块62侧向移动的第一导杆65。第一侧移块62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面612。第二侧移块64可移动地设置于凸出部611,凸出部611上设有供第二侧移块64侧向移动的第二导杆66。第二侧移块64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二端面613。
第一侧移块62和第二侧移块64均为呈L形结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通过一转轴与第一侧移块62转动连接,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通过另一转轴与第二侧移块64连接。
此外,下压块63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67、第二弹性复位件68和第三弹性复位件69。第一弹性复位件67设于下压块63与基体61之间,第一弹性复位件67可使在下压头60抬起的过程中,下压块63自动向下伸出;第二弹性复位件68设于第一侧移块62与基体61之间,第二弹性复位件68可使下压块63向下伸出的过程中,第一侧移块62自动复位;第三弹性复位件69设于第二移动块与基体61之间,第三弹性复位件69可使下压块63向下伸出的过程中,第二侧移块64自动复位。
下压块63连接有第三导杆71,基体61上设有供第三导杆71移动的孔道,第三导杆71远离下压块63的一段设有限位部711,限位部711位于基体61的上表面以上,下压块63位于基体61的下表面以下。第三导杆71位于第一侧移块62和第二侧移块64之间。
示例性的,第一弹性复位件67、第二弹性复位件68和第三弹性复位件69均为弹簧,第一弹性复位件67套设于第三导杆71的外侧,第二弹性复位件68套设于第一导杆65的外侧,第三弹性复位件69套设于第二导杆66的外侧。如图4所示,在自然条件下,在第二弹性复位件68的作用下,第三导杆71上的限位部711抵靠于基体61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下压块63和第三导杆71可向上移动,但无法向下移动。在自然条件下,第一侧移块62和第二侧移块64均处于回退状态,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未超出凸出部611的第一端面612,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未超出凸出部611的第二端面61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不会对凸出部611进入电梯扶手带50的T形槽51造成阻碍。
进一步地,下压块63具有用于推动第一侧移块62侧向移动的第一引导斜面631;第一侧移块62具有用于与第一引导斜面631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621。下压块63具有用于推动第二侧移块64侧向移动的第三引导斜面632;第二侧移块64具有用于与第三引导斜面632接触的第四引导斜面641。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块63上的第一引导斜面631和第一侧移块62上的第二引导斜面621的设置,便于下压块63与第一侧移块62之间力的传递,使得第一侧移块62侧向移动所需要下压块63对其施加的力更小。同样,下压块63上的第三引导斜面632和第二侧移块64上的第四引导斜面641的设置,便于下压块63与第二侧移块64之间力的传递,使得第二侧移块64侧向移动所需要下压块63对其施加的力更小。
此外,第一侧移块62具有用于与T形槽51的槽底壁抵接的下压面622;当下压面622抵接于所述T形槽51的槽底壁时,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
下压头60在下压过程中,第一侧移块62的下压面622与T形槽51的底壁接触时,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此时,T形槽51的槽底壁则无法继续推动下压块63向上移动,第一侧移块62不再侧移。下压机构80向基体61施加的下压力可通过第一侧移块62传递给电梯扶手带50,从而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
第一侧移块62的下表面即为下压面622。另外,第二侧移块64的下表面与第一侧移块62的下压面622共面。
如图3所示,下压机构80带动下压头60逐渐下压至电梯扶手带50的T形槽51内时,第一侧移块62的下表面(下压面622)和第二侧移块64的下表面最终与T形槽51的底壁抵接,此时,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超出凸出部611的第一端面612并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超出凸出部611的第二端面613并与第二齿形部512啮合。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齿轮传动机构90还包括第一齿轮94、第二齿轮95、第三齿轮96、第四齿轮97、第五齿轮98、第六齿轮99和第七齿轮101。
第一齿轮94和第二齿轮95通过同一第一转轴102与第一侧移块62转动连接,第一齿轮94与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啮合。第三齿轮96可转动地设置于基体61,第三齿轮96与动力输入齿轮91啮合,第二齿轮95用于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与第一齿形部511啮合时与第三齿轮96啮合。第四齿轮97和第五齿轮98通过同一第二转轴103与第二侧移块64转动连接,第四齿轮97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啮合。第六齿轮99和第七齿轮101均可转动设置于基体61,第六齿轮99与动力输入齿轮91啮合,第七齿轮101与第六齿轮99啮合,第五齿轮98用于在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与第二齿形部512啮合时与第七齿轮101啮合。
动力输入齿轮91的动力可依次通过第三齿轮96、第二齿轮95、第一齿轮94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传递给电梯扶手带50的第一齿形部511;动力输入齿轮91的动力还可依次通过第六齿轮99、第七齿轮101、第五齿轮98、第四齿轮97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传递给电梯扶手带50的第二齿形部512。即动力输入齿轮91转动则可使电梯扶手带50两侧均受到牵引力,从而使电梯扶手带50移动。
其中,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两者的半径与模数均相等;第二齿轮95和第五齿轮98两者的半径与模数均相等;第一齿轮94与第四齿轮97两者的半径与模数均相等;第三齿轮96、第六齿轮99和第七齿轮101三者的半径与模数均相等。
结合图1和图4,同步传动机构110包括第三同步轮111、第四同步轮112、第一圆锥齿轮113、第二圆锥齿轮114和第二同步带115,第三同步轮111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第四同步轮112与第一圆锥齿轮113通过同一转轴与基体61转动连接,第三同步轮111与第四同步轮112通过第二同步带115连接,第二圆锥齿轮114与动力输入齿轮91通过同一转轴与基体61转动连接,第二圆锥齿轮114与第一圆锥齿轮113啮合。电机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的动力将通过上述的同步传动机构110传递给齿轮传动机构90的动力输入齿轮91,使得第一动力输出齿轮92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最终使电梯扶手带50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梯扶手带50只具有第一齿形部511,在这种情况下,则可将上述齿轮传动机构90中的第二动力输出齿轮93、第四齿轮97、第五齿轮98、第六齿轮99和第七齿轮101去除。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下压机构80包括机架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和驱动件84。机架81、第一连杆82、下压头60和第二连杆83依次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驱动件84用于驱动第一连杆82相对机架81转动。
通过驱动件84驱动第一连杆82相对机架81转动则可将下压头60下压或抬起,结构简单,下压头60在下压过程中,下压头60做平面运动,其与机架81始终保持平行。
其中,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3均与下压头60的基体61铰接。
可选地,驱动件84为与第一连杆82固定连接的驱动手柄,下压机构80还包括用于将驱动手柄与机架81锁紧的锁紧装置85。
操作者可摇动驱动手柄来使第一连杆82相对支架转动,从而将下压头60下压或抬起。下压头60进入电梯扶手带50的T形槽51内并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后,通过锁紧装置85将驱动手柄和机架81锁紧则可将电梯扶手带50保持在绷紧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示例性的,锁紧装置85为锁紧螺钉,锁紧螺钉螺接于驱动手柄上。拧紧锁紧螺钉使锁定螺钉挤压机架81,则将驱动手柄锁紧;拧松锁紧螺钉使锁紧螺钉与机架81分离,则将驱动手柄放松,此时,则可通过驱动手柄驱动第一连杆8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84也可以是电动元件,比如,驱动件84包括驱动电机和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82与机架81的铰接轴连接,该铰接轴与第一连杆82固定并能够相对机架81转动。驱动电机转动将带动第一连杆82转动,驱动电机停止后,由于蜗轮蜗杆减速器具有动力不可逆传递的特性,即使下压头60受到电梯扶手带50的绷紧力的作用,也无法带动第一连杆82转动。也就是说,驱动电机工作使第一连杆82转动,并使下压头60绷紧电梯扶手带50后,驱动电机停止,下压头60将被保持在将电梯扶手带50绷紧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3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82分别位于基体61的两侧(图3和图4中示出),两个第二连杆83分别位于基体61的两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级组件;
动力单元;
梯级传动机构,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梯级组件通过所述梯级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电梯扶手架,所述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
电梯扶手带,所述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梯扶手带上设有供所述T形导轨卡入的T形槽,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
下压头;
下压机构,所述下压头连接于所述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至所述T形槽内,以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
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头,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所述下压头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以及
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包括基体、第一侧移块和下压块;
所述基体与所述下压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
所述第一侧移块和所述下压块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移块;
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
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基体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侧移块与所述基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具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侧移块侧向移动的第一引导斜面;
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抵接的下压面;
当所述下压面抵接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形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
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二侧移块,所述第二侧移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下压块位于所述第一侧移块和第二侧移块之间;
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和第二侧移块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向相反的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和所述第二齿形部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侧移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通过同一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侧移块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形部啮合时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驱动件;
所述机架、第一连杆、下压头和第二连杆依次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相对机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的驱动手柄;
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机架锁紧的锁紧装置。
CN202020429357.2U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手扶电梯 Active CN211895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9357.2U CN211895650U (zh)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手扶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9357.2U CN211895650U (zh)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手扶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5650U true CN211895650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4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9357.2U Active CN211895650U (zh)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手扶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5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3087B (zh) 一种压制件批量生产设备
CN211895650U (zh) 一种手扶电梯
CN111268544A (zh) 一种手扶电梯
CN210866744U (zh) 一种线缆加工端子机的送线装置
US5176038A (en) Motion converting mechanism and rotary tool
CN211087390U (zh) 一种售货机齿轮同步带及售货机
CN110712953B (zh) 一种货物防滞留输送装置
CN112811106A (zh) 条带产品拨料齿轮离合机构及应用其的送料装置
CN117416894B (zh) 一种双伸夹抱式货叉
CN208648335U (zh) 一种打印机的双面打印换向结构
CN111970581A (zh) 一种通信基站的布线装置
CN218113915U (zh) 一种酒瓶无压力输送装置
CN210170908U (zh) 一种压滤机拉板系统
CN219216704U (zh) 搬运设备
CN115231196B (zh) 一种多流道倍速线移载联合机构及移载连接方法
CN213816931U (zh) 一种变送器电流输入隔离安全栅
CN214693215U (zh) 一种液体调味品灌装压盖机
CN21875952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玻璃的铝合金门窗
CN219360356U (zh) 应用于手扣压合机上的交替送料组件及压扣机
CN213503286U (zh) 一种罐头用自动化高效贴标机
CN117416894A (zh) 一种双伸夹抱式货叉
CN213677285U (zh) 封口机
CN109094906A (zh) 一种稳定打码的糖果包装机
CN218440456U (zh) 磨板机链条张紧器
CN220863250U (zh) 一种适用动力推杆驱动的移动杆锁止及退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7

Address after: No. 283 Huayi Village, Huaxin Town,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99

Patentee after: Zhao Weihua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7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402, Building A1, Zhejiang University Network New Technology Park, No. 2288 Jiangxi Road, Cao'e Street,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before: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SHANGYU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Room 2761, No. 58 Fumin Branch Road, Hengsha Township,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50 (Heng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lpha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3 Huayi Village, Huaxin Town,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99

Patentee before: Zhao Wei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