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8323U - 一种智能vr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vr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8323U
CN211878323U CN201921791266.7U CN201921791266U CN211878323U CN 211878323 U CN211878323 U CN 211878323U CN 201921791266 U CN201921791266 U CN 201921791266U CN 211878323 U CN211878323 U CN 211878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nector
intelligence
nylon rope
small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12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妙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unuo Exhibi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912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8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8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83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VR设备,涉及智能VR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VR设备,包括VR体和便携机构,所述VR体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扣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扣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体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过渡体的外表面顶部与尼龙绳的外表面底部连接,尼龙绳的外表面顶部与布片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VR体外表面左侧顶部与活动扣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VR体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连接体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外表面右侧与松紧带的外表面左侧卡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渡体和连接扣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在平整地面上的移动,从而避免在认为使其滑动时被摩擦被损坏,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VR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VR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VR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VR设备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所以随着人们的科技的提高,VR设备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现有的VR设备大多数体积比较大,而且因为vr 眼镜自身形状,导致携带的时候不方便,所以在携带的时候容易磕着碰着,所以可能会导致vr眼镜的损坏,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方便使用者携带的智能vr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VR设备,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有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VR设备,包括VR体和便携机构,所述便携机构包括把手、伸缩杆、连接体、松紧带、衔接体、安装体、小移动轮、荧光条、支架、活动壳、活动扣、尼龙绳、过渡体和连接扣,所述VR体的外表面底部右侧与衔接体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衔接体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体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安装体的外表面底部与小移动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VR体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扣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扣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体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过渡体的外表面顶部与尼龙绳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尼龙绳的外表面顶部与布片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VR体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活动扣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活动扣的外表面左侧与活动壳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VR体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连接体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外表面右侧与松紧带的外表面左侧卡接。
优选的,所述VR体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伸缩杆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且伸缩杆的外表面顶部与把手的外表面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VR体的外表面一侧与荧光条的外表面背部连接,且荧光条的数量为六个。
优选的,所述活动壳的外表面左侧中部设置有方口,且方口的内表面与透明壳的外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壳的外表面右侧与支架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且支架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小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小移动轮的规格相同。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VR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伸缩杆、尼龙绳、过渡体和连接扣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在平整地面上的移动,从而避免在认为使其滑动时被摩擦被损坏,而且如果需要携带时可以提着或者挎着VR体即可,从而使使用者使用方便,而且便于携带,从而避免携带时碰着磕着,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荧光条、支架、活动壳、活动扣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夜晚看清其位置,并且方便对内部的零件的检查和维修,并且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左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VR体、2布片、3便携机构、301把手、302伸缩杆、303连接体、304松紧带、305衔接体、306安装体、307小移动轮、308荧光条、309 支架、310活动壳、311活动扣、312尼龙绳、313过渡体、314连接扣、4透明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一种智能VR设备,包括VR体1和便携机构3,便携机构 3包括把手301、伸缩杆302、连接体303、松紧带304、衔接体305、安装体 306、小移动轮307、荧光条308、支架309、活动壳310、活动扣311、尼龙绳312、过渡体313和连接扣314,VR体1的外表面底部右侧与衔接体305的外表面顶部焊接,衔接体305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体306的外表面顶部焊接,安装体306的外表面底部与小移动轮307的外表面活动连接,VR体1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扣314的外表面底部焊接,连接扣314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体 313的外表面底部活动连接,过渡体313的外表面顶部与尼龙绳312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尼龙绳312的外表面顶部与布片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 VR体1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活动扣311的外表面右侧焊接,活动扣311的外表面左侧与活动壳310的外表面右侧活动连接,VR体1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连接体303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连接体303的外表面右侧与松紧带304 的外表面左侧卡接,VR体1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伸缩杆302的外表面左侧焊接,且伸缩杆302的外表面顶部与把手301的外表面底部焊接,VR体1的外表面一侧与荧光条308的外表面背部粘接,且荧光条308的数量为六个,活动壳310的外表面左侧中部设置有方口,且方口的内表面与透明壳4的外表面卡接,活动壳310的外表面右侧与支架309的外表面左侧焊接,且支架309 的数量为两个,小移动轮30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小移动轮307的规格相同,该智能VR设备,通过把手301、伸缩杆302、尼龙绳312、过渡体313和连接扣31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在平整地面上的移动,从而避免在认为使其滑动时被摩擦被损坏,而且如果需要携带时可以提着或者挎着VR体1即可,从而使使用者使用方便,而且便于携带,从而避免携带时碰着磕着,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通过荧光条308、支架309、活动壳310、活动扣311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夜晚看清其位置,并且方便对内部的零件的检查和维修,并且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
在使用时,需要携带时则手握布片2提着或者挎着便可,而且平面移动时,则推动VR体1即可,而需要维修检查时,则打开活动盖310即可,而把手301和伸缩杆302则可以推着走,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在平整地面上的移动,从而避免在认为使其滑动时被摩擦被损坏,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
综上所述,该智能VR设备,通过把手301、伸缩杆302、尼龙绳312、过渡体313和连接扣31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在平整地面上的移动,从而避免在认为使其滑动时被摩擦被损坏,而且如果需要携带时可以提着或者挎着VR体1即可,从而使使用者使用方便,而且便于携带,从而避免携带时碰着磕着,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通过荧光条308、支架309、活动壳310、活动扣311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夜晚看清其位置,并且方便对内部的零件的检查和维修,并且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智能VR设备,包括VR体(1)和便携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机构(3)包括把手(301)、伸缩杆(302)、连接体(303)、松紧带(304)、衔接体(305)、安装体(306)、小移动轮(307)、荧光条(308)、支架(309)、活动壳(310)、活动扣(311)、尼龙绳(312)、过渡体(313)和连接扣(314),所述VR体(1)的外表面底部右侧与衔接体(305)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衔接体(305)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体(306)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安装体(306)的外表面底部与小移动轮(307)的外表面连接,所述VR体(1)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扣(314)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扣(314)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体(313)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过渡体(313)的外表面顶部与尼龙绳(312)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尼龙绳(312)的外表面顶部与布片(2)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VR体(1)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活动扣(311)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活动扣(311)的外表面左侧与活动壳(310)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VR体(1)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连接体(303)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连接体(303)的外表面右侧与松紧带(304)的外表面左侧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体(1)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伸缩杆(30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且伸缩杆(302)的外表面顶部与把手(301)的外表面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体(1)的外表面一侧与荧光条(308)的外表面背部连接,且荧光条(308)的数量为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310)的外表面左侧中部设置有方口,且方口的内表面与透明壳(4)的外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310)的外表面右侧与支架(309)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且支架(309)的数量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移动轮(30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小移动轮(307)的规格相同。
CN201921791266.7U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智能vr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78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1266.7U CN211878323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智能vr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1266.7U CN211878323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智能vr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8323U true CN211878323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126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78323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智能vr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8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5921U (zh) 一种无人机充电装置
CN211878323U (zh) 一种智能vr设备
CN206572289U (zh) 一种组合led落地灯具
CN207381162U (zh) 一种狭小空间用轻型柔软综合电缆
CN202522306U (zh) 手提式便携电子显示秤
CN205098732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物品盒
CN204860671U (zh) 一种可自动充电的钓箱
CN205880749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计算机显示器
CN209345265U (zh) 一种视频通话拓展无线摄像头
CN213650533U (zh) 一种新型防护式保护筒
CN109658811A (zh) 一种儿童教学用ar地球仪
CN207993180U (zh) 一种电力维修用人群疏散装置
CN205567453U (zh) 一种新型鸡蛋拾取装置
CN205345171U (zh) 一种自行车车筐
CN204707273U (zh) 一种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便携式讲解器
CN204930059U (zh) 一种具有夜视功能的钓鱼箱
CN207855444U (zh) 一种经济管理专业用多功能展柜
CN220985677U (zh) 一种手持通信故障检测装置
CN206523497U (zh) 治具
CN207852166U (zh) 一种人体触电教学模拟装置
CN213040500U (zh) 一种可发多种光色的动态灯装雕塑
CN108109499A (zh) 一种手动造震面波模拟演示装置
CN208908118U (zh) 一种带有无线游戏手柄的教学机器人
CN204428395U (zh) 眼肌训练装置
CN113380085B (zh) 一种智能教育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7

Address after: 430000 Dongyue Village, Dongshan Street Office, Dongshan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No. 161 (16)

Patentee after: Wuhan Punuo Exhibi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5549 Long Bin nine Lane six, tin Dong village, Jiedong Town, Jieyang,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in Miaoxu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