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3953U -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3953U
CN211873953U CN201922317603.5U CN201922317603U CN211873953U CN 211873953 U CN211873953 U CN 211873953U CN 201922317603 U CN201922317603 U CN 201922317603U CN 211873953 U CN211873953 U CN 211873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ivil engineering
supporting device
support
universal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76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培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 Xinyao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176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3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3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3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支撑体,支撑杆开设有两个通孔,支撑杆套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上开设有若干和支撑杆相匹配的通孔,伸缩杆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与支撑杆上的通孔对应,再通过插销和螺母固定连接,伸缩杆顶端焊接支撑体,支撑体为两端平面中间圆弧型结构,既能够支撑平面物体同时弧形结构可以契合柱形结构,从而使柱形结构在支撑时不易滑动,底座底端安装有万向轮,底座底端开设有凹槽,万向轮方便支撑装置移动,当不需要移动是可将万向轮收缩进底座的凹槽中,底座四角安装有调节柱,地面不平整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柱使底座能够平稳的支撑在地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一些支撑装置,用于对顶部的一些结构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撑装置多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不便于支撑装置位置的移动,且土木工程的支撑装置在固定时,需要将固定面进行平整处理,使用不够方便且支撑时只能够对水平面进行作业,使用存在局限性,另外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对顶部的柱形结构进行支撑,平面的支撑体对柱形结构可能会产生滑动,不够稳定,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支撑装置多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不便于移动且支撑时只能进行水平面作业,存在局限性,同时现有的支撑体大多为平面结构,对柱形结构的支撑容易发生滑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座中心部分和所述支撑杆焊接,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杆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撑杆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开设有若干和所述支撑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伸缩杆顶端焊接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由弧面和平面构成,所述底座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四角安装有调节柱。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母和插销配合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销为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端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联动轴通过铰链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轴的一端安装有卡扣,所述固定块下端设有和卡扣相适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调节柱的高度低于所述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调节柱穿过底座,所述调节柱和所述底座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柱上端设有调节钮,调节钮位于底座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体为两端平面中间圆弧型结构,不仅能够对平面物体进行有效稳固的支撑,同时对于柱形结构的物体也能够稳定支撑。
2、该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所述底座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方便移动,所述万向轮和固定块铰接,不使用时可以收缩进所述凹槽内,收缩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调节柱支撑,所述调节柱和所述底座螺纹连接,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柱的高度,使该支撑装置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也做够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万向轮和底座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轮细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凹槽;2、支撑杆;21、螺母;22插销;3、伸缩杆;4、支撑体;41、弧面;42、平面;5万向轮;51、联动轴;511、卡扣;52、铰链;53、固定块;6、调节柱;61、调节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中心线”、“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深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支撑装置多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不便于移动且支撑时只能进行水平面作业,存在局限性,同时现有的支撑体大多为平面结构,在对柱形结构的支撑容易发生滑动的问题。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座1、支撑杆2和支撑体4,底座1底端开设有凹槽11,底座1中心部分和支撑杆2焊接,支撑杆2为中空结构,支撑杆开设有两个通孔,支撑杆2套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上开设有若干和支撑杆2相匹配的通孔,伸缩杆3顶端焊接支撑体4,支撑体4由弧面41和平面42构成,底座1底端安装有万向轮5,底座1四角安装有调节柱6。
本实例中,支撑杆2、伸缩杆3,通过螺母21和插销22配合连接,插销22和螺母21穿过支撑杆2和伸缩杆3的通孔,使得伸缩杆3调整到所需长度后能够与支撑杆2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插销22为螺纹结构,使得螺母21能够和插销22螺纹连接。
具体的为,底座1下端焊接有固定块53,固定块53和底座1紧密连接,固定块53和联动轴51通过铰链52紧密连接,铰链52带动联动轴51转动,从而实现打开和收缩万向轮5。
除此之外,联动轴51的一端安装有卡扣511,固定块53下端设有和卡扣511相适配的卡槽,避免万向轮5向铰链52收缩方向运动时导致铰链52收缩,从而使得万向轮5不稳定的问题。
进一步的,调节柱6的高度低于万向轮5,使得万向轮5工作时调节柱6不会刮到地面导致移动不便。
具体的,调节柱6穿过底座1,调节柱6和所述底座1螺纹连接,使调节柱6和底座1连接紧密。
进一步的,调节柱6上端设有调节钮61,调节钮61位于底座1上表面,使得调节高度时可以直接从底座1上端进行调节,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伸缩杆3调节到所需高度后,使用插销22穿过伸缩杆3和支撑杆2连通的通孔,然后用螺母21拧紧固定,使支撑杆2和伸缩杆3紧密连接,在对平面物体进行支撑操作时,支撑体4两端的平面接触支撑面达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在对柱形结构进行支撑操作时,将柱形结构和支撑柱4中间的弧形结构接触,达到对柱形结构稳定支撑的作用,需要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移动时,通过铰链52打开万向轮5,并将联动轴51的卡扣511扣接进固定块53中,防止因为力的作用使得万向轮5收缩进底座1内导致移动过程不稳定,需要固定该实用新型时,将卡扣511打开,铰链52向底座1内转动,使得万向轮5收缩进底座1内,此时旋转调节钮61即可调节四角的调节柱6和地面的距离,使底座1更加平稳的固定在地面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和支撑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开设有凹槽(11),所述底座(1)中心部分和所述支撑杆(2)焊接,所述支撑杆(2)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杆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撑杆(2)套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上开设有若干和所述支撑杆(2)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伸缩杆(3)顶端焊接所述支撑体(4),所述支撑体(4)由弧面(41)和平面(42)构成,所述底座(1)底端安装有万向轮(5),所述底座(1)四角安装有调节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所述伸缩杆(3)通过螺母(21)和插销(22)配合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22)为螺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焊接有固定块(53),所述固定块(53)和联动轴(51)通过铰链(52)紧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51)的一端安装有卡扣(511),所述固定块(53)下端设有和卡扣(511)相适配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6)的高度低于所述万向轮(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6)穿过底座(1),所述调节柱(6)和所述底座(1)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6)上端设有调节钮(61),调节钮(61)位于底座(1)上表面。
CN201922317603.5U 2019-12-22 2019-12-22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1873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7603.5U CN211873953U (zh) 2019-12-22 2019-12-22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7603.5U CN211873953U (zh) 2019-12-22 2019-12-22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3953U true CN211873953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7603.5U Active CN211873953U (zh) 2019-12-22 2019-12-22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39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317A (zh) * 2021-12-08 2022-01-28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钢结构工程支架
CN114743451A (zh) * 2022-03-29 2022-07-12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室内模型实验槽用土面平整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317A (zh) * 2021-12-08 2022-01-28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钢结构工程支架
CN114743451A (zh) * 2022-03-29 2022-07-12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室内模型实验槽用土面平整装置
CN114743451B (zh) * 2022-03-29 2023-10-03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室内模型实验槽用土面平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395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US3951233A (en) Collapsible sawhorse
CN112855232B (zh) 一种公路隧道施工用抗变形应急支撑装置
CN210089699U (zh) 强制归心装置及强制归心组件
CN211463224U (zh) 一种基于机械用试验平台
CN211475308U (zh) 一种多功能显示器支架
CN209568741U (zh) 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N208030715U (zh) 一种货架的底部调节结构
CN213897086U (zh) 一种工地用建筑方桩抗弯稳定装置
US20090095877A1 (en) Adjustable supporting device with movable telescopic leg units
CN217137139U (zh) 一种办公桌钢脚及办公桌
CN107598871B (zh) 移动式断路器检修调试平台
CN208610233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画架
CN217390198U (zh) 电动升降翻转工作平台
CN220196746U (zh) 一种汽车生产用冲压部件焊接设备
CN214246740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支撑结构
CN216553025U (zh) 一种住宅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CN208134371U (zh) 一种物料搬运车装置
CN220993322U (zh) 一种地脚螺栓辅助焊接装置
CN210400370U (zh) 高度可调的水平仪
CN210756152U (zh) 一种管子焊接支架
CN211380054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拆卸的茶几支撑脚
CN116321880B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机柜的滚轮组合装置
CN220445440U (zh) 一种焊钉自动装夹装置
JP3101610U (ja) レーザー墨出し器用支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 Xinyao

Inventor after: Xu Peirong

Inventor before: Xu Peir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5

Address after: 2nd Floor, North Gate Commercial Street, Tianma Community, Fubuhe Road, Juzizhou Street,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Yan Xinyao

Address before: No. 7 Jindong Road, Zhanggong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Patentee before: Xu Pe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