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3082U -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3082U
CN211873082U CN201922444067.5U CN201922444067U CN211873082U CN 211873082 U CN211873082 U CN 211873082U CN 201922444067 U CN201922444067 U CN 201922444067U CN 211873082 U CN211873082 U CN 211873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reinforcing member
connection structure
foundation
indepen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40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先锋
韩宝峰
黄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40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3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3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3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独立基础以及底板,底板设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所述底板的上部和/或所述底板的下部设有加强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底板的上部和/或底板的下部设置加强部件,利用加强部件实现加强底板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并有效解决了底板与独立基础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点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岩石地基上设置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中,通常独立基础的基底面板较小,而底板的面积大且厚度薄,底板的板面受到的荷载会传递给独立基础,该荷载分别是作用于底板板面的向下的使用荷载、作用与底板底面的向上的水浮力、以及作用于底板底面的向上的人防动荷载。由于以上三种作用可能单独、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因此,在底板与独立基础的连接处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冲切力,从而可能导致底板形成局部应力集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加强底板与独立基础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
独立基础;以及
底板,设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所述底板的上部和/或所述底板的下部设有加强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下部时,所述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独立基础之间,且连接于所述独立基础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加强部件及所述独立基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时,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且所述加强部件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设于所述加强部件及所述底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上部和所述底板的下部均设有所述加强部件时,位于所述底板的上部的所述加强部件为第一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底板的下部的所述加强部件为第二加强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独立基础之间,且连接于所述独立基础的外周;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设于所述独立基础、第一加强部件、底板及第二加强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件为柱帽或加劲肋。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为三角肋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褥垫层,所述褥垫层设于所述独立基础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底板的上部和/或底板的下部设置加强部件,利用加强部件实现加强底板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并有效解决了底板与独立基础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三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四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五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六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包括独立基础和底板,独立基础可设置在岩石地基上。底板可设置在独立基础上,且底板的上部和/或底板的下部设有加强部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其中,该连接结构包括独立基础11和底板12,独立基础11可设置在岩石地基上,底板12可设置在独立基础11上,且底板12的下部设置有加强部件13。
在本实施例中,该独立基础11可为方形或矩形基础,其底部直接设置在岩石地基100上,底板12可为方形或矩形底板12,其可直接设置在独立基础11的上表面,并且底板12的厚度小于独立基础11的厚度。具体地,底板12与独立基础11可采用一体浇筑成型的方式,且,底板12的宽度实质上大于独立基础11的宽度。
进一步地,加强部件13位于底板12和独立基础11之间,且该加强部件13连接至独立基础11的外周上。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独立基础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都设置有该加强部件13(图1中用虚线示出),且同时该加强部件13固定在底板12的下表面。这样,在独立基础11的外周和底板12之间设置该加强部件13,利用加强部件13增大底板12和独立基础11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可避免底板12和独立基础11的连接处应力过于集中。
进一步地,该加强部件13可为柱帽,其可与底板12和独立基础11一体浇筑成型。具体地,该加强部件13可为方形或矩形柱帽,其厚度可介于独立基础11的厚度和底板12的厚度之间,其伸出的长度可为底板12受到的弯矩、剪力和冲切力的最大值。其中,关于底板12的厚度、独立基础1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设置,底板12受到的弯矩、剪力和冲切力的最大值可根据底板12的参数、实际受力进行计算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14,该钢筋14可穿设于底板12、加强部件13和独立基础11,以加强底板12、加强部件13和独立基础11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由上述可知,底板12、加强部件13和独立基础11均为混凝土结构,因此,该钢筋14可穿设在上述底板12、加强部件13和独立基础11的边缘,从而该钢筋14可在不同的荷载或荷载组合作用下受拉或受压。
进一步地,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15,该素混凝土层15设置在底板12的上部,并且素混凝土层15的宽度、长度优选与底板12的宽度、长度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底板12将荷载传递给独立基础11,避免在加强部件13处将荷载直接传递至岩石地基100而导致应力集中,造成剪切破坏的情况,该连接结构还包括褥垫层16,其设置在独立基础11的外周。具体地,独立基础11的两侧外周均设置有褥垫层16,该褥垫层16还位于加强部件13下方,且其宽度和长度可与独立基础11相适配。
本实施例一公开的独立基础11与底板12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底板12的下部设置加强部件13,并且加强部件13连接在独立基础11的外周,相当于加强了底板12的厚度和独立基础11的底面宽度,从而使得独立基础11的受力近似于刚性基础,有效提高底板12与独立基础1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为在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该加强部件13选用加劲肋,且该加劲肋选用三角肋板或者是其他的异形肋板。具体地,该加劲肋的肋根部的厚度可介于独立基础11的厚度和底板12的厚度之间,该加劲肋的伸出长度可为底板12受到的弯矩、剪力和冲切力的最大值。
如图2所示,该加劲肋同样设置在底板12的下部,且连接于独立基础11的外周。具体地,因独立基础11的形状不再为方形或矩形,而是其他异形形状,即,独立基础11的外周设有倾斜面,因此,为了匹配该独立基础11,该加劲肋可旋钮用与独立基础11的外周倾斜面相匹配的三角肋板。对于独立基础11两侧的加劲肋而言,其每一侧的钢筋14自底板12穿设于加劲肋和独立基础11,且两侧的钢筋14互不连接。
进一步地,因褥垫层16也设置在独立基础11的外周,因此该褥垫层16的形状也匹配该独立基础11的外周形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独立基础11与底板12的连接结构,通过选用加强部件13为加劲肋,该加劲肋可选用规则肋板或异形肋板,从而可以匹配至不同形状的独立基础11。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三的连接结构以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作为基础进一步改进,即,本实施例三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的区别在于:
加强部件13设置在底板12的上部,且位于该素混凝土层15中。
具体地,在形成该加强部件13时,可先将加强部件13浇筑在底板12上,然后再在加强部件13和底板12上设置素混凝土层15。
进一步地,在穿设钢筋14时,钢筋14可穿设于素混凝土层15、加强部件13和底板12。具体为,钢筋14穿设于素混凝土层15、加强部件13和底板12的边缘,并且该加强部件13同样选用方形或矩形柱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独立基础11与底板12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底板12的上部设置加强部件13,且加强部件13设置在素混凝土层15内,从而实现对底板12加厚的同时,还可有效隐藏该加强部件13,有效确保该连接结构的外观一致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四的连接结构是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本实施例四的连接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三的连接结构的区别在于:
该加强部件13为加劲肋,且该加劲肋可为三角形肋板或者是其他的异形肋板。
例如,如图4所示,该加劲肋为三角形肋板,则在穿设钢筋14时,钢筋14可自底板12沿着三角形肋板的边缘连接。具体地,该加劲肋可设置在底板12上的柱的两侧,钢筋14可穿过该底板12、位于柱一侧的加劲肋、柱以及位于柱另一侧的加劲肋和底板12,实现连接。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五公开的连接结构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即,本实施例五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不仅底板12的下部设置了加强部件13,在底板12的上部也同时设置了加强部件13。
具体地,以设置在底板12的下部的加强部件为第一加强部件131,而设置在底板12的上部的加强部件为第二加强部件132,则该第一加强部件131位于底板12和独立基础11之间,且连接于独立基础11的外周,而第二加强部件132设置在素混凝土层15内。
采用在底板12的上部和底板12的下部同时设置加强部件13的方式,可进一步有效增大底板12的厚度,从而使得底板12与独立基础11之间的传力更加明确可靠。
进一步地,在设置钢筋14时,钢筋14可沿着独立基础11、第一加强部件131的边缘向上穿设至底板12以及底板12上的第二加强部件132。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六的连接结构在实施例五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本实施例六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五的连接结构的区别在于:
第一加强部件131和第二加强部件132均为加劲肋。
采用本实施例的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底板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加强部件,利用加强部件实现底板的加厚,从而可使得该底板由梁板结构更改为平板结构,进而减少在岩石地基上的开挖,降低开挖难度,同时也保障了底板和独立基础之间的连接处的合理受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独立基础;以及
底板,设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所述底板的上部和/或所述底板的下部设有加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下部时,所述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独立基础之间,且连接于所述独立基础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加强部件及所述独立基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时,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且所述加强部件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设于所述加强部件及所述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部和所述底板的下部均设有所述加强部件时,位于所述底板的下部的所述加强部件为第一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底板的上部的所述加强部件为第二加强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独立基础之间,且连接于所述独立基础的外周;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设于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第一加强部件、所述底板及所述第二加强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为柱帽或加劲肋。
10.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褥垫层,所述褥垫层设于所述独立基础的外周。
CN201922444067.5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873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4067.5U CN21187308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4067.5U CN21187308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3082U true CN211873082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4067.5U Active CN21187308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3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9906U (zh) 一种带半封闭槽开孔板的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
CN204919821U (zh) 一种新型高抗剪承载力预埋件
CN208088613U (zh) 一种预制叠合楼板
CN211873082U (zh)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CN206829461U (zh) 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板
CN203701279U (zh) 一种新型箍筋剪力连接件
CN111335530A (zh) 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CN212078348U (zh) 一种装配式内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18880942U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抬柱结构及地下室结构
CN209509311U (zh) 一种矩形开孔梁结构
CN220080324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刚接连接结构
CN206625460U (zh) 三角分力架
CN206053116U (zh) 一种可用于5级人防工程的预应力槽型板
CN215630604U (zh) 一种双钢板剪力墙构件与地下室挡土墙的连接构造
CN206052961U (zh) 一种波形钢板作骨架的槽型板
CN205421712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内置槽型钢结构
CN110616851A (zh) 一种带平托柱帽的有梁楼盖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24714U (zh) 一种加强楼板结构承载强度的后补型钢梁
CN219671802U (zh) 一种用于预埋电梯吊钩的局部上翻加厚楼顶板结构
CN217531210U (zh) 一种整体式预制箱涵模板
CN205242421U (zh) 用于移动房屋的地面基础结构
CN214034355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构件
CN213926285U (zh) 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的装配式腰梁配筋结构
CN202519877U (zh) 组合梁
CN209891463U (zh) 一种墙体的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