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2119U -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 Google Patents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2119U
CN211872119U CN202020192756.1U CN202020192756U CN211872119U CN 211872119 U CN211872119 U CN 211872119U CN 202020192756 U CN202020192756 U CN 202020192756U CN 211872119 U CN211872119 U CN 211872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roller
film
conductive film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27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万财
冯俊敏
吴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h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h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h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27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2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2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211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608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474A1/zh
Priority to US17/891,164 priority patent/US1182110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属于导电性薄膜的制备技术领域。镀膜导电装置用于使导电膜与电源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辊和第一压辊。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辊和第二压辊。其中,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被配置成能够使导电膜依次穿过第一导电辊和第一压辊之间以及第二导电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用于与导电膜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第一压辊和第二导电辊被配置成等电位,第二压辊和第一导电辊被配置成等电位。可以减小导电膜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电势差,从而避免导电膜在镀膜过程中被击穿。

Description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电性薄膜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背景技术
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导电薄膜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导电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增加美观等作用。
一般导电膜,可以包括基膜(不导电高分子层)以及利用PVD和CVD等工艺附着在高分子层正反表面上的导电层,然而发明人发现随着基膜越做越薄、以及电镀金属层越做越厚的需求,在电镀过程中发生基膜被击穿的情况越来越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甚至避免导电膜在镀膜的过程中被击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镀膜导电装置,用于使导电膜与电源电连接。镀膜导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辊和第一压辊。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辊和第二压辊。其中,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被配置成能够使导电膜依次穿过第一导电辊和第一压辊之间以及第二导电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用于与导电膜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第一压辊和第二导电辊被配置成等电位,第二压辊和第一导电辊被配置成等电位。
此镀膜导电装置中,由于导电膜穿过第一导电辊和第一压辊以及第二导电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分别连接电源负极。由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用于与导电膜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所以,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接触导电膜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并对其分别施加压力,也就是说,第一压辊与导电膜的第一表面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第二压辊与导电膜的第二表面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相应地,第一导电辊与导电膜的第二表面接触,并对导电膜的第二表面通电,第二导电辊与导电膜的第一表面接触,并对导电膜的第一表面通电。第一压辊和第二导电辊为等电位,第二压辊和第一导电辊为等电位,导电膜的第一表面中与第一压辊接触的位置与导电膜的第二表面中与第一导电辊接触的位置之间电位基本相等,导电膜的第一表面中与第二导电辊接触的位置与导电膜的第二表面中与第二压辊接触的位置之间电位基本相等,可以减小导电膜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电势差,从而避免导电膜在镀膜的过程中被击穿,使导电膜的镀膜效果更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压辊电连接,第二导电辊和第一压辊电连接。
通过电连接的方式,使第一压辊和第二导电辊等电位,第二压辊和第一导电辊等电位,从而减小导电膜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电势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被配置成与导电膜的第一表面接触并施加朝向第一导电辊的压力使第一压辊和第一导电辊挤压导电膜,第二压辊被配置成与导电膜的第二表面接触并施加朝向第二导电辊的压力使第二压辊和第二导电辊挤压导电膜。
第一压辊和第一导电辊分别接触导电膜的第一位置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并相互挤压,第二压辊和第二导电辊也分别接触导电膜的第二位置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并相互挤压,通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作用,使导电膜与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更好地接触,使导电辊与导电膜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可以提高过流能力,电阻减小,从而减小发热量,以减小导电膜被击穿的可能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被配置成输送导电膜时具有包角,第一压辊位于第一导电辊上的包角的中部,第二压辊位于第二导电辊上的包角的中部。
在增大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接触面的基础上使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接触效果更好,使导电辊与导电膜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以减小导电膜被击穿的可能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均为胶辊。
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使用胶辊滚压导电膜的时候,胶辊的辊面能够形成凹凸结构,以适应导电膜表面的少量的不均匀部位,使导电膜的任意位置上的压力基本一致,以使导电膜与导电辊的接触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导电膜受热过多,减小导电膜被击穿的可能性;也能够改善导电膜的打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输送中的导电膜或/和转动的导电辊上,以使导电膜与导电辊能够通过喷淋后的导电液导电。
在导电膜与导电辊的接触效果不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导电液进行导电,使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可以使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过流能力更强,从而避免导电膜受热过多,改善导电膜被击穿的问题。同时,由于导电液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可以对发热后的导电膜进行有效降温,减小导电膜受热被击穿的可能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导电膜与第一导电辊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喷淋装置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辊之间的间隙内。
可以在第一导电辊和导电膜的第二表面形成的间隙处均喷淋有导电液以及第二导电辊与导电膜的第一表面形成的间隙处均喷淋有导电液,导电膜与导电辊接触的时候,导电膜上和导电辊上均具有导电液,从而进一步增加导电膜与导电辊的导电效果,且降温效果也更好,能够改善导电膜被击穿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沿导电膜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喷淋装置位于第一导电辊的前端,第二喷淋装置位于第一导电辊的后端且位于第二导电辊的前端。
先进行喷淋以后,然后使导电膜与导电辊接触,从而可以使导电液的作用更大可能地发挥出来,以便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并能够先对导电膜进行降温,然后使导电膜接触压辊和导电辊,避免其在压辊和导电辊的相互作用力下温度过高而被击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电液槽,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和喷淋装置均位于导电液槽内。第一导电辊的轴线和第二导电辊的轴线均基本水平设置,第一导电辊的轴线低于第二导电辊的轴线,第一导电辊的至少部分没入导电液内。或第一导电辊的轴线高于第二导电辊的轴线,第二导电辊的至少部分没入导电液内。
在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水平放置的条件下,使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一上一下交错设置,不需要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的直径过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增大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的包角,以增加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且下方的导电辊的部分没入到导电液内,由于工作过程中,导电辊不断转动,可以使与导电液接触的导电辊的下部转动至导电辊的上方,在导电膜与导电辊接触的时候,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具有一定的导电液,可以使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也可以对导电辊进行降温,从而对接触导电辊的导电膜进行冷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镀膜系统,用于在导电膜上形成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镀膜系统包括镀槽和上述镀膜导电装置。镀膜导电装置设置于镀槽外。
此镀膜系统在进行镀膜的时候,由于通过上述镀膜导电装置减小了导电膜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电势差,从而避免导电膜在镀膜的过程中被击穿,使导电膜的镀膜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槽体;20-第一导电结构;30-第二导电结构;40-喷淋装置;50-导电膜;51-第一表面;52-第二表面;11-第一镀槽;12-第一隔液槽;13-第一回液槽;14-第二隔液槽;15-导电液槽;16-第三隔液槽;17-第二回液槽;18-第四隔液槽;19-第二镀槽;61-第一挡水辊;62-第二挡水辊;63-第三挡水辊;64-第四挡水辊;65-第一压水辊;66-第二压水辊;21-第一导电辊;22-第一压辊;31-第二导电辊;32-第二压辊;41-第一喷淋装置;42-第二喷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现有技术中,导电膜为超薄膜,中间为不导电的高分子层,两表面沉积有导电层,可选地,导电膜是厚度为5-1000nm的超薄膜,导电膜的导电层的厚度为5-10nm,在镀膜过程中,导电膜会出现被击穿的问题。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中间为不导电的高分子层,导电膜的第一表面的导电层和第二表面的导电层不能够直接通过中间的高分子层进行导电。所以,导电膜的第一表面通过第一导电辊连接电源负极,导电膜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是导电膜的相对的两个表面)通过第二导电辊连接电源负极,为了使导电辊与导电膜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可以使导电膜在导电辊上形成一定的包角。如果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相对设置(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分别与导电膜的同一位置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则在第一导电辊上形成包角的情况下,不能够在第二导电辊上形成包角,或在第二导电辊上形成包角的情况下,不能够在第一导电辊上形成包角。所以,将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交错设置,既可以在第一导电辊上形成包角,又可以在第二导电辊上形成包角。
由于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连接的不同电源负极(但该负极是公地),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交错设置,所以,电源正极经过了导电膜的第一表面以后从第一导电辊处连接电源负极,电源正极经过了导电膜的第二表面以后从第二导电辊处连接电源负极,由于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与导电膜接触的位置的差异性,从而使第一表面上的电流路径和第二表面上的电流路径产生差异,电阻值会有一定的差距,使导电膜的同一位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出现电势差,从而,在镀膜的过程中出现导电膜被击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镀膜系统,用于在导电膜50上形成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其中,镀膜系统包括镀槽和镀膜导电装置,镀膜导电装置用于使导电膜50与电源的负极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1,槽体10是设置其他结构的基础,槽体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镀槽11、第一隔液槽12、第一回液槽13、第二隔液槽14、导电液槽15、第三隔液槽16、第二回液槽17、第四隔液槽18和第二镀槽19。
其中,第一镀槽11和第二镀槽19内均装放有镀液,镀膜的过程中,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以对导电膜50进行镀膜。导电液槽15内设置有导电液,导电液可以为稀硫酸或稀盐酸等,本申请不对导电液作出限定,只要能够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溶液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隔液槽12和第四隔液槽18用于将镀液隔开,避免镀液进入到导电液槽15内,第二隔液槽14和第三隔液槽16用于将导电液隔开,避免导电液进入到镀槽内,且第一隔液槽12和第二隔液槽14之间设置第一回液槽13,第三隔液槽16和第四隔液槽18之间设置第二回液槽17,以避免镀液和导电液之间的相互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将镀液限定在第一镀槽11以及第二镀槽19内,在第一镀槽11与第一隔液槽12的交界处设置有一组第一挡水辊61,一组第一挡水辊61包括两个第一挡水辊61,两个第一挡水辊61上下设置,从而将镀液限定在第一镀槽11内。相应地,在第二镀槽19与第四隔液槽18的交界处设置有一组第二挡水辊62,一组第二挡水辊62包括两个第二挡水辊62,两个第二挡水辊62上下设置,从而将镀液限定在第二镀槽19内。第一镀槽11和第二镀槽19可以为连通结构,即第一镀槽11内装放的镀液和第二镀槽19内装放的镀液可以流通。
进一步地,为了将导电液限定在导电液槽15内,在导电液槽15与第二隔液槽14的交界处设置有一组第三挡水辊63,一组第三挡水辊63包括两个第三挡水辊63,两个第三挡水辊63上下设置,还在导电液槽15与第三隔液槽16的交界处设置有一组第四挡水辊64,一组第四挡水辊64包括两个第四挡水辊64,两个第四挡水辊64上下设置,从而将导电液限定在导电液槽15内。
进一步地,第一回液槽13内设置有一组第一压水辊65,一组第一压水辊65包括两个第一压水辊65,两个第一压水辊65上下设置;第二回液槽17内设置有一组第二压水辊66,一组第二压水辊66包括两个第二压水辊66,两个第二压水辊66上下设置。通过压水辊的设置,可以将导电膜50上的导电液或导电膜50上的镀液去除,以避免导电膜50进入镀液内以后被导电液污染,或导电膜50接触导电液时被镀液污染。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第一回液槽13和第二回液槽17,相应地,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压水辊65和第二压水辊66,通过隔液槽将导电液和镀液隔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镀膜导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结构20、第二导电结构30和喷淋装置40。第一导电结构20、第二导电结构30和喷淋装置40均位于导电液槽15内。喷淋装置40用于喷淋导电液槽15内的导电液。在安装导电膜50的时候,导电膜50先进入第一镀槽11的镀液内,先穿过两个第一挡水辊61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一压水辊65之间,再穿过两个第三挡水辊63之间,然后安装在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30上,然后穿过两个第四挡水辊64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二压水辊66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二挡水辊62之间,进入第二镀槽19内的镀液内,实现导电膜50的安装。
为了减小甚至消除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表面52之间的电势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20包括第一导电辊21和第一压辊22。第二导电结构30包括第二导电辊31和第二压辊32。其中,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30被配置成能够使导电膜50依次穿过第一导电辊21和第一压辊22之间以及第二导电辊31和第二压辊32之间,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分别用于与导电膜5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第一压辊22和第二导电辊31被配置成等电位,第二压辊32和第一导电辊21被配置成等电位。
在安装导电膜50的时候,控制导电膜50穿过第一导电辊21和第一压辊22之间以及第二导电辊31和第二压辊32之间,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分别连接电源负极,第一导电辊21与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接触,并对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通电,第二导电辊31与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接触,并对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通电。且对第二导电辊31和第一压辊22提供等电位,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压辊32提供等电位,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中与第一压辊22接触的位置与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中与第一导电辊21接触的位置之间电位基本相等,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中与第二导电辊31接触的位置与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中与第二压辊32接触的位置之间电位基本相等,可以减小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表面52之间的电势差,从而避免导电膜50在镀膜的过程中被击穿,使导电膜50的镀膜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压辊32电连接,第二导电辊31和第一压辊22电连接。可以在外部连接导线,通过导线将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压辊32电连接,并通过导线将第二导电辊31和第一压辊22电连接,实现导电辊与压辊之间的电连接。
通过导线电连接的方式,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压辊32等电位,第二导电辊31和第一压辊22等电位,从而减小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表面52之间的电势差。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为刚性辊。第一压辊22被配置成与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接触并施加朝向第一导电辊21的压力使第一压辊22和第一导电辊21挤压导电膜50,第二压辊32被配置成与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接触并施加朝向第二导电辊31的压力使第二压辊32和第二导电辊31挤压导电膜50。
第一压辊22和第一导电辊21分别接触导电膜50的第一位置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并相互挤压,第二压辊32和第二导电辊31也分别接触导电膜50的第二位置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并相互挤压,通过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的作用,使导电膜50与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更好地接触,使导电辊与导电膜50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可以提高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过流能力,减小电阻,从而减小发热量,以减小导电膜50被击穿的可能性。
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被配置成输送导电膜50时具有包角,包角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第一导电辊21与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导电辊31与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以减小导电膜50被击穿的可能性。
第一压辊22位于第一导电辊21上的包角的中部,第二压辊32位于第二导电辊31上的包角的中部。在压辊对导电膜50施加力的作用时,可以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接触效果更好,使导电辊与导电膜50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其中包角处具有一定的弧度,包角处的中部是指具有弧度的位置大约较为中间的位置,但并不是指包角处的正中间。进一步地,第一导电辊21的外径大于第一压辊22的外径,第二导电辊31大于第二压辊32的外径,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被配置成输送导电膜50时具有60°-90°的包角。
由于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的外径较大,在形成60°-90°的包角的时候,导电膜50与导电辊的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效果较好,以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可选地,第一导电辊21的轴线和第二导电辊31的轴线均基本水平设置,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安装完成以后,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水平放置,以对导电膜50进行导膜。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辊21的轴线低于第二导电辊31的轴线,也就是说,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安装完成以后,第一导电辊21的轴心低于第二导电辊31的轴心,且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交错设置(如图1所示),在不需要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的直径过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增大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的包角,以增加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压辊22位于第一导电辊21的上方,第二压辊32位于第二导电辊31的下方。在将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安装完成以后,第一导电辊21的部分没入导电液中,由于导电膜50在运行的过程中,第一导电辊21不断转动,可以使与导电液接触的第一导电辊21的下部转动至第一导电辊21的上方(用于与导电膜50接触第一导电辊21的上侧),在导电膜50与第一导电辊21接触的时候,导电膜50与第一导电辊21之间具有一定的导电液,可以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也可以对导电辊进行降温,从而对接触导电辊的导电膜50进行冷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辊21的轴线高于第二导电辊31的轴线,也就是说,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安装完成以后,第一导电辊21的轴心高于第二导电辊31的轴心,且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交错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的长度与导电膜50的幅宽一致,能够对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和导电膜50的第二表面52的幅宽方向给予均匀的压力,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的接触效果更好,也可以对导电辊进行降温,从而对接触导电辊的导电膜50进行冷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的长度小于导电膜50的幅宽,可以减小压辊的长度,且也能够对导电膜50施加一定的压力。本申请中,不限定压辊的长度,只要能够达到等电势的效果,且能够对导电膜50施加一定的压力的压辊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均导电。可选地,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为胶辊。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均为内硬外软的结构,且表面为导电橡胶,导电橡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使用胶辊滚压导电膜50的时候,胶辊的辊面能够形成凹凸结构,以适应导电膜50表面的少量的不均匀部位,使导电膜50的任意位置上的压力基本一致,以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的接触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导电膜受热过多被击穿;也能够减少导电膜50打皱的可能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32的表面也可以不是可变形的导电橡胶,还可以是其他可变形的软体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只要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的材料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性能,并进一步减小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表面52之间的电势差。使用喷淋装置40将导电液槽15内装放的导电液喷淋至输送中的导电膜50或/和转动的导电辊上,在导电膜50与导电辊的接触效果不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导电液进行导电,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可以使导电膜与导电辊之间的过流能力更强,从而避免导电膜受热过多被击穿。同时,由于导电液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可以对发热后的导电膜进行有效降温,避免导电膜温度过高被击穿。
可选地,喷淋装置40包括第一喷淋装置41和第二喷淋装置42,第一喷淋装置41用于将导电液槽15内的导电液喷淋至输送中的导电膜50与第一导电辊21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喷淋装置42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输送中的导电膜50与第二导电辊31之间的间隙内。
使用第一喷淋装置41将导电液喷淋至导电膜50和第一导电辊21形成的间隙内,使用第二喷淋装置42将导电液喷淋至导电膜50和第二导电辊31形成的间隙内。可以使导电膜50的与导电辊接触的面以及导电辊与导电膜50接触的位置均喷淋有导电液,在导电膜50与导电辊接触的时候,可以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充满导电液,可以通过导电液填充满导电膜50与导电辊接触的导电效果不好的位置(导电膜50与导电辊接触之间的间隙),以便提高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整体导电效果,且降温效果也更好,能够改善导电膜被击穿的问题。
可选地,导电液槽15直接位置喷淋装置40的下方,喷淋至导电膜50或导电辊上的导电液直接流入到导电液槽15内,进行导电液的回收以及下一次的利用。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30沿导电膜5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喷淋装置41位于第一导电辊21的前端,第二喷淋装置42位于第一导电辊21的后端且位于第二导电辊31的前端。先进行喷淋以后,然后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接触,从而可以使导电液的作用效果更好,以便导电膜50与导电辊之间的导电效果更好,并能够先对导电膜进行降温,然后使导电膜接触压辊和导电辊,避免其在压辊和导电辊的相互作用力下温度过高而被击穿。
进一步地,导电液的温度比导电膜50的镀膜温度低5-10℃。在将导电液喷淋至导电膜50或/和导电辊上以后,可以对导电膜50以及导电辊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也就是对导电膜50与导电辊接触的接触面具有冷却作用,提升导电辊到导电膜50的过流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液的温度比导电膜50的镀膜温度低5℃,导电液的温度比导电膜50的镀膜温度低6℃,导电液的温度比导电膜50的镀膜温度低8℃,或导电液的温度比导电膜50的镀膜温度低10℃。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喷淋装置40进行导电液的喷淋,能够通过第一压辊22和第二导电辊31为等电位,第二压辊32和第一导电辊21为等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表面52的电势差,即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安装导电膜50:导电膜50在放卷辊上放卷,进入到第一镀槽11内的镀液内,先穿过两个第一挡水辊61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一压水辊65之间,再穿过两个第三挡水辊63之间,然后穿过第一压辊22和第一导电辊21之间,然后穿过第二压辊32和第二导电辊31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四挡水辊64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二压水辊66之间,然后穿过两个第二挡水辊62之间,然后进入到第二镀槽19内的镀液,并通过收卷辊进行收卷,实现导电膜50的安装。
镀膜:使第一镀槽11和第二镀槽19内的镀液连接电源正极(第一镀槽11内的镀液和第二镀槽19内的镀液是连通的),第一导电辊21和第二导电辊31连接电源负极,使导电膜50形成通路。对导电膜50施加一定的电流和电压,可以使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同时,对第一压辊22和第二导电辊31提供等电位,对第二压辊32和第一导电辊21提供等电位,可以减小甚至消除导电膜50的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之间的电势差,避免导电膜50在镀膜的过程中被击穿。同时,在镀膜的过程中,通过喷淋装置40喷淋导电液在导电膜50或/和导电辊上,从而使导电膜50与导电辊的导电效果更好,并减少导电膜50的发热,且提高其散热效果,避免导电膜50被击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镀膜导电装置,用于使导电膜与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装置包括:
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辊和第一压辊;
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辊和第二压辊;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被配置成能够使所述导电膜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电辊和所述第一压辊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之间,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分别用于与所述导电膜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导电辊被配置成等电位,所述第二压辊和所述第一导电辊被配置成等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辊和所述第一压辊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被配置成与所述导电膜的第一表面接触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导电辊的压力使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一导电辊挤压所述导电膜,所述第二压辊被配置成与所述导电膜的第二表面接触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导电辊的压力使所述第二压辊和所述第二导电辊挤压所述导电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辊和所述第二导电辊被配置成输送所述导电膜时具有包角,所述第一压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辊上的所述包角的中部,所述第二压辊位于所述第二导电辊上的所述包角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均为胶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输送中的所述导电膜或/和转动的所述导电辊上,以使所述导电膜与所述导电辊能够通过喷淋后的所述导电液导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所述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辊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喷淋装置用于将导电液喷淋至所述导电膜与所述第二导电辊之间的间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沿所述导电膜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辊的前端,所述第二喷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辊的后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电辊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液槽,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和所述喷淋装置均位于所述导电液槽内;
所述第一导电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电辊的轴线均基本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电辊的轴线低于所述第二导电辊的轴线,所述第一导电辊的至少部分没入导电液内;
或所述第一导电辊的轴线高于所述第二导电辊的轴线,所述第二导电辊的至少部分没入导电液内。
10.一种镀膜系统,用于在导电膜上形成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其特征在于,包括镀槽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镀膜导电装置,所述镀膜导电装置设置于所述镀槽外。
CN202020192756.1U 2020-02-20 2020-02-20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Active CN211872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2756.1U CN211872119U (zh) 2020-02-20 2020-02-20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PCT/CN2021/071608 WO2021164474A1 (zh) 2020-02-20 2021-01-13 镀膜导电装置、镀膜系统及导电膜的镀膜方法
US17/891,164 US11821100B2 (en) 2020-02-20 2022-08-19 Conductive plating apparatus, plating system and plating method for conductive fil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2756.1U CN211872119U (zh) 2020-02-20 2020-02-20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2119U true CN21187211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2756.1U Active CN211872119U (zh) 2020-02-20 2020-02-20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211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6581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装置及导电基膜的镀膜方法
WO2021164474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深圳市海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镀膜导电装置、镀膜系统及导电膜的镀膜方法
CN113699578A (zh) * 2021-08-02 2021-11-26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面镀膜的电镀系统
CN113755917A (zh) * 2021-08-02 2021-12-07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系统
WO2024051152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箔材的生产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474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深圳市海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镀膜导电装置、镀膜系统及导电膜的镀膜方法
US11821100B2 (en) 2020-02-20 2023-11-21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Conductive plating apparatus, plating system and plating method for conductive film
CN112626581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装置及导电基膜的镀膜方法
CN112626581B (zh) * 2020-12-10 2024-03-29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装置及导电基膜的镀膜方法
CN113699578A (zh) * 2021-08-02 2021-11-26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面镀膜的电镀系统
CN113755917A (zh) * 2021-08-02 2021-12-07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系统
WO2024051152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箔材的生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2119U (zh) 镀膜导电装置及镀膜系统
EP298028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coating film
CN113249770A (zh) 一种用于柔性薄膜基材表面电镀加工的水电镀设备
KR20060058116A (ko) 전기 절연 구조체를 전해 처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H083155B2 (ja) ストリップの電解被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8398827B2 (en) Power feeding method, continuous electrolytic plating apparatus for web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lastic film with plated coating film
JP3450333B2 (ja) 連続的にむらなく電解金属化乃至エッチ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2626581A (zh) 电镀装置及导电基膜的镀膜方法
US11821100B2 (en) Conductive plating apparatus, plating system and plating method for conductive film
US697939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lectrolytic treatment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structures which are insul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positioned on the surface of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film materials and use of the method
KR101245314B1 (ko) 수평셀 전기도금 장치
CN214991962U (zh) 一种用于柔性薄膜基材表面电镀加工的水电镀设备
JP2004509230A (ja) 発泡材ストリップの電気メッキ方法
CN214612816U (zh) 电镀装置及镀膜系统
EP0475347B1 (en) Electrolytic processing system
CN205576299U (zh) 用于片状类产品单面电镀的工装设备
CN215560752U (zh) 一种金属薄膜生产装置
KR102333203B1 (ko) 금속 박판 제조장치
CN213037859U (zh) 镀膜导电机构及镀膜装置
US3539490A (en) Plating of stripes on longitudinal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aterial
CN209759607U (zh) 一种连续局部镀锡装置
JP2004035985A (ja) 金属箔の表面メッキ装置
JP3075438U (ja) 連続メッキ装置における給電ローラ
CN215209658U (zh) 一种适用低粗糙度铜箔的表面处理装置
JP2604531B2 (ja) ラジアル・セル電気メッキの電流移送を改良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Address after: 3610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508, building 10, Jinpai community, Buj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h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10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