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9662U -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9662U
CN211869662U CN202020300953.0U CN202020300953U CN211869662U CN 211869662 U CN211869662 U CN 211869662U CN 202020300953 U CN202020300953 U CN 202020300953U CN 211869662 U CN211869662 U CN 211869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abin
shell
propulsion
intelligent nav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09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维
张作琼
陈龙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Sea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 Sea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Sea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 Sea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09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9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9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9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包括顺序相连的头壳、电子舱段、发声段和推进段,发声段包括发声段壳体、发声控制板和发声换能器,发声段壳体包括主舱体、以及分别连接于主舱体两侧的第一环形定位舱和第二环形定位舱,第一环形定位舱和第二环形定位舱分别嵌于电子舱段和推进段后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连链接,发声控制板固定于主舱体内,发声换能器固定于主舱体下壁且其发生端伸出主舱体外,本实用新型将发声器搭载在水下智能航行体上,发声器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发声,水下智能航行体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航行,从而实现声信号的逼真模拟,水下智能航行体可进行水下航行、水面航行和水中悬停,从而可实现声信号的动态及静态模拟。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兵器和海洋技术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背景技术
水下声靶广泛应用于声呐和水中兵器领域,在声呐装备或水中兵器声引信研制过程中,为了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往往需要提供一个水下声靶作为目标供声呐或声引信进行探测识别。目前,水下声靶普遍采用拖曳式、沉底式和悬浮式。
拖曳式声靶就是采用舰艇等拖曳平台拖曳一个水下发声器进行作业。拖曳式声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系统复杂、造价高,拖曳式声靶一般由拖曳绞车、拖缆和水下发声器等组成,并由舰船拖曳进行工作,系统组成复杂,使用成果昂贵;作业水深受限,水下拖曳系统中的水下拖体往往存在定深困难的问题,尤其是航速较高时,更加难以实现大定深度,拖曳式声靶的使用水深将受到严格限制;声靶模拟的声场特性不逼真,由于拖曳式声靶必须采用拖曳平台拖曳才能作业,且一般拖曳平台的吨位相对较大,因此,拖曳平台产生的噪音及尾流将对声靶产生的声场特性造成干扰,导致模拟不逼真。
沉底式声靶是指将水下发声器布放到海底的声靶;悬浮式声靶是指将水下发声器通过锚和浮球等设备将发声器布放到水中,使其处于悬浮状态的声靶。这两种声靶都存在不能移动,不能模拟动态目标的缺陷,同时还存在布放、回收困难和工况设置不方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将发声器搭载在水下智能航行体上,发声器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发声,水下智能航行体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航行,从而实现声信号的逼真模拟,水下智能航行体可进行水下航行、水面航行和水中悬停,从而可实现声信号的动态及静态模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包括顺序相连的头壳、电子舱段、发声段和推进段,所述发声段包括发声段壳体、发声控制板和发声换能器,所述发声段壳体包括主舱体、以及分别连接于主舱体两侧的第一环形定位舱和第二环形定位舱,所述第一环形定位舱和第二环形定位舱分别嵌于电子舱段和推进段后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连链接,所述发声控制板固定于主舱体内,所述发声换能器固定于主舱体下壁且其发生端伸出主舱体外。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子舱段包括电子段壳体、水密开关、电池包和天线模块,所述水密开关设置于电子段壳体上靠近头壳一侧的上壁,所述电池包固定于电子段壳体内,所述天线模块设置于电子段壳体上壁,且伸出电子段壳体外。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子段壳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环形嵌入仓,所述第一环形定位舱安装于第一环形嵌入仓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子段壳体内设有深度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子段壳体内设有自动驾驶单元。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推进段包括推进段壳体、主推模块和舵模块,所述主推模块位于推进段壳体内,所述舵模块位于推进段壳体内远离发声段一侧,且与主推模块传动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推进段壳体上靠近发声段的一侧具有第二环形嵌入仓,所述第二环形定位舱安装于第二环形嵌入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将发声器搭载在水下智能航行体上,发声器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发声,水下智能航行体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航行,从而实现声信号的逼真模拟;
2.水下智能航行体进行模块化设计,发声段可作为独立舱段自由搭载,提高了水下智能航行体的作业范围;
3.水下智能航行体可进行水下航行、水面航行和水中悬停,从而可实现声信号的动态及静态模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壳;2.电子舱段;3.发声段;4.推进段;5.深度传感器;6.水密开关;7.电池包;8.天线模块;9.姿态传感器;10.自动驾驶单元;11.电子段壳体;12.发声段壳体;13.发声控制板;14.发声换能器;15.推进段壳体;16.主推模块;17.舵模块;121.主舱体;122.第一环形定位舱;123.第二环形定位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2所示,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包括顺序相连的头壳1、电子舱段2、发声段3和推进段4,发声段3包括发声段壳体12、发声控制板13和发声换能器14,发声段壳体12包括主舱体121、以及分别连接于主舱体121两侧的第一环形定位舱122和第二环形定位舱123,第一环形定位舱122和第二环形定位舱123分别嵌于电子舱段2和推进段4后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连链接,发声控制板13固定于主舱体121内,发声换能器14固定于主舱体121下壁且其发生端伸出主舱体121外。
通过第一环形定位舱与第二环形定位舱的连接嵌套作用,将发声段安装于电子舱段和推进段之间,可通过锁紧螺丝进行锁紧,从而可在原有的水下推进器的基础上形成航行声靶。
电子舱段2包括电子段壳体11、水密开关6、电池包7和天线模块8,水密开关6设置于电子段壳体11上靠近头壳1一侧的上壁,电池包7固定于电子段壳体11内,天线模块8设置于电子段壳体11上壁,且伸出电子段壳体11外。
电子段壳体11的一侧具有第一环形嵌入仓,第一环形定位舱122安装于第一环形嵌入仓内。
电子段壳体11内设有深度传感器5和姿态传感器9。
电子段壳体11内设有自动驾驶单元10。
推进段4包括推进段壳体15、主推模块16和舵模块17,主推模块16位于推进段壳体15内,舵模块17位于推进段壳体15内远离发声段3一侧,且与主推模块16传动相连。
推进段壳体15上靠近发声段3的一侧具有第二环形嵌入仓,第二环形定位舱123安装于第二环形嵌入仓内。
将发声器搭载在水下智能航行体上,发声器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发声,水下智能航行体可根据设定的作业计划航行,从而实现声信号的逼真模拟;水下智能航行体进行模块化设计,发声段可作为独立舱段自由搭载,提高了水下智能航行体的作业范围;水下智能航行体可进行水下航行、水面航行和水中悬停,从而可实现声信号的动态及静态模拟。
作业完成后,水下智能航行体还可自动返回到设定地点,以方便回收,从而可降低布放、回收的难度,节约使用费用;同时,由于水下智能航行体的吨位较小,其产生的噪音及尾流也较小,可避免拖曳平台因为吨位大产生的噪音大等缺点,可实现声场的逼真模拟。
其制备方法为:将电子舱段组装成整体,首先采用螺钉分别将自动驾驶单元、姿态传感器安装到电池包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将其安装到电子段壳体内,并采用螺钉固定好,然后依次在电子段壳体上安装好深度传感器、水密开关和天线,并在密封部位配合使用密封圈,电子舱段组装完成;将发声段组装成整体,首先将发声控制板组装成整体,再将发声控制板整体安装到发声壳体内部,并采用螺钉固定好;然后将发声换能器安装到发声段壳体上,并在密封部位配合使用密封圈,发声段组装完成;将推进段组装成整体,首先将舵板、舵板轴和舵机等部件组装成舵模块,再将螺旋桨、螺旋桨轴、电机、联轴器等部件组装成主推模块,然后依次将四件舵模块安装在推进壳体四周均布的孔位上并采用固定好卡簧,最后将主推模块安装到推挤壳体的端部并采用螺钉固定好,推进段组装完成;最后,依次将头部、电子舱段、发声段和推进段组装成整体,连接好内部线缆,并采用螺钉固定好各舱段防止松脱,在密封部位配合使用密封圈,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组装完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相连的头壳(1)、电子舱段(2)、发声段(3)和推进段(4),所述发声段(3)包括发声段壳体(12)、发声控制板(13)和发声换能器(14),所述发声段壳体(12)包括主舱体(121)、以及分别连接于主舱体(121)两侧的第一环形定位舱(122)和第二环形定位舱(123),所述第一环形定位舱(122)和第二环形定位舱(123)分别嵌于电子舱段(2)和推进段(4)后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连链接,所述发声控制板(13)固定于主舱体(121)内,所述发声换能器(14)固定于主舱体(121)下壁且其发生端伸出主舱体(12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舱段(2)包括电子段壳体(11)、水密开关(6)、电池包(7)和天线模块(8),所述水密开关(6)设置于电子段壳体(11)上靠近头壳(1)一侧的上壁,所述电池包(7)固定于电子段壳体(11)内,所述天线模块(8)设置于电子段壳体(11)上壁,且伸出电子段壳体(1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段壳体(11)的一侧具有第一环形嵌入仓,所述第一环形定位舱(122)安装于第一环形嵌入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段壳体(11)内设有深度传感器(5)和姿态传感器(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段壳体(11)内设有自动驾驶单元(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段(4)包括推进段壳体(15)、主推模块(16)和舵模块(17),所述主推模块(16)位于推进段壳体(15)内,所述舵模块(17)位于推进段壳体(15)内远离发声段(3)一侧,且与主推模块(16)传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段壳体(15)上靠近发声段(3)的一侧具有第二环形嵌入仓,所述第二环形定位舱(123)安装于第二环形嵌入仓内。
CN202020300953.0U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Active CN211869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953.0U CN211869662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953.0U CN211869662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9662U true CN211869662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9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0953.0U Active CN211869662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9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52814A (en) Shallow marine seismic system and method
CN109229311B (zh) 新型推进结构的仿生蝠鲼水下机器人
CN105775073A (zh) 一种模块化水下遥控机器人
CN204925390U (zh) 一种自动探鱼系统
CN207924514U (zh) 一种新型水下自主机器人
CN111645835A (zh) 一种一带多水下无人子母潜航器
CN111332435B (zh) 一种auv模块化载体结构
RU2738281C1 (ru) Модульный необитаемый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Океаника-КИТ"
CN110539864A (zh) 一种抗土壤吸附的海底飞行节点航行器及工作方法
CN209905022U (zh) 一种基于海洋馆观赏型仿生鱿鱼
CN211869662U (zh)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JP2022145659A (ja) 水上中継機と水中航走体との連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用方法
CN109941412A (zh) 一种多功能的通用遥控无人潜水器平台及其应用方法
CN110406652B (zh) 一种用于深海多关节潜器的两自由度关节
CN111232166A (zh) 一种新型的水下智能航行声靶
CN116605387A (zh) 一种子母型无人探测潜水器及水下作业方法
CN210822702U (zh) 一种搭载声呐设备的装置
Cozijn et al. Design of an underwater vehicle for use in basin experiments, development of marin’s modular auv
CN111846144B (zh) 一种虚实融合的无人水面艇避碰测试方法
CN110422307B (zh) 一种深海多关节潜器的控制方法
Luo et al.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thrust analysis of an unmanned surface cleaning vessel with a novel pump-valve propulsion system
CN218258662U (zh) 一种海上风机地形勘测水下机器人
CN108238225B (zh) 一种半潜式无人艇
CN207417096U (zh) 一种可编队作业水下自主机器人
CN215514069U (zh) 一种遥控式多关节深海巡检无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