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2940U - 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 Google Patents
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62940U CN211862940U CN201922479152.5U CN201922479152U CN211862940U CN 211862940 U CN211862940 U CN 211862940U CN 201922479152 U CN201922479152 U CN 201922479152U CN 211862940 U CN211862940 U CN 211862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part
- thickness
- gripping
- holding part
- open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包括长条形棒体,长条形棒体的中段为握持部,握持部的截断面呈矩形,握持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棒的夹持部,其中一端为弯曲段,弯曲段的厚度从握持部逐渐变窄经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厚度小于握持部的厚度,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一开口槽,握持部至弯曲段之间设有一个斜孔,用于供连接棒穿过,握持部的另一端为呈直线段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二开口槽,第二夹持部的厚度大于握持部的厚度,第二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可用于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陈旧性骨折、脊柱结核及椎体肿瘤等相关疾病所致的后凸畸形,亦可用来完成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骨科医生在实施脊柱矫形手术中,需要使用钛合金或钴铬钼材料的连接棒来矫正发生畸形的脊柱,但由于病人的脊柱畸形程度具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性,这就需要在体外对连接棒进行预弯曲,使连接棒形状大致符合矫形所需的生理曲线后,将预弯好的连接棒安装到在各个椎体上植入的椎弓根螺钉或者椎弓根钩上,再使用医用弯棒器对连接棒的曲线做进一步弯曲调整,在对连接棒做进一步调整时由于连接棒此时已经位于患者的体内,只能使用体积相对较小的医用弯棒器来弯曲连接棒,因此常常是体外、体内分别用不同的弯棒器。目前普遍使用的体内医用弯棒器呈长条形,中段为握持部,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棒的U形开口槽,开口部的厚度小于握持部的厚度。弯棒器在使用时是成对使用的,根据位置需要将两个弯棒器一端的开口槽与连接棒卡住配合,通过两个弯棒器施力实现对连接棒的弯曲。但是,现有的医用弯棒器在进行体内弯曲时,由于弯棒器两端的开口部的厚度较小,连接棒位于开口槽中的部位轴向长度较短,在施力时连接棒容易从开口槽中突然滑出,并且由于开口部的厚度较小,当采用弯棒器在体内对连接棒进行弯曲时,弯棒器与连接棒的接触面积小,在使用过程中弯棒器给连接棒施加剪切力相对加大,容易造成断棒的情况发生,在连接棒滑出或者断裂的过程中医生出于惯性,仍然在对弯棒器施加很大的力,弯棒器会因为突然失去着力点而与连接棒附近的脊髓和其他神经组织发生碰撞,断裂的棒因为突然失去控制,也容易损伤脊髓及附近的神经根,这都会对病人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不仅可以在体外对连接棒进行预弯曲,还能用于对置于体内的连接棒的弯曲,并且不易滑脱也不容易使连接棒发生断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包括长条形棒体,所述长条形棒体的中段为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截断面呈矩形,握持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棒的夹持部,其中一端为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厚度从握持部逐渐变窄经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厚度小于握持部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一开口槽,握持部至弯曲段之间设有一个斜孔,用于供连接棒穿过,握持部的另一端为呈直线段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厚度大于握持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握持部的弯曲夹角呈130~140度。
所述握持部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所述第一开口槽、第二开口槽的槽宽,以及斜孔的直径均与连接棒的直径吻合。
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厚度为第一夹持部厚度的2~3倍。
所述握持部至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一过渡段,该过渡段的厚度与第一夹持部的厚度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长条形棒体,所述长条形棒体的中段为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截断面呈矩形,握持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棒的夹持部,其中一端为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厚度从握持部逐渐变窄经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厚度小于握持部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一开口槽,握持部至弯曲段之间设有一个斜孔,用于供连接棒穿过,可以通过斜孔或者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开口槽在体外对连接棒进行预弯曲;握持部的另一端为呈直线段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厚度大于握持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由于第二开口槽的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使连接棒与第二开口槽的接触面积大,夹持摩擦力也大,连接棒一般不会从第二开口槽滑出,并且第二开口槽给连接棒带来的剪切作用也小,不会造成断棒的情况发生,可以避免对脊髓和其他神经组织发生碰撞,防止对脊髓及附近的神经根的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握持部的弯曲夹角呈130~140度,这个角度使医生施力更加方便。
所述握持部的表面设有防滑纹,防止医生握住握持部施力的时候打滑。
所述第一开口槽、第二开口槽的槽宽,以及斜孔的直径均与连接棒的直径吻合,以便于连接棒滑入,同时又不会在使用时轻易滑出。
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厚度为第一夹持部厚度的2~3倍,可以增大第二开口槽与连接棒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使弯棒过程中连接棒更加稳定,防止滑出,同时也减小了弯棒器对连接棒的剪切作用,防止出现断棒的可能性。
所述握持部至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一过渡段,该过渡段的厚度与第一夹持部的厚度相同,以避免医生在使用弯棒器对连接棒进行弯曲的时候出现弯棒器和椎体上的椎弓根螺钉或者椎弓根钩干涉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弯棒器是成对使用,在体外对连接棒按大致符合矫形所需的生理曲线进行预弯曲时,可以选择弯棒器上的斜孔或第一开口槽、第二开口槽进行。弯棒器的两个夹持部的厚度不一样,第二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在体内对连接棒进行调整弯曲时,可以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选用第一开口槽或第二开口槽来夹持体内的连接棒进行弯曲,第一开口槽可用于空间较窄,调整较小的弯曲。由于第二开口槽与连接棒的接触面积大,与连接棒之间的摩擦力大,连接棒不易滑出,且给连接棒带来的剪切作用小,用于施力较大的弯曲整形,可以防止连接棒从弯棒器的开口槽中滑出或发生连接棒断棒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体内连接棒的弯曲,也可用于在体外的连接棒的预弯曲,减少了手术所需工具数量,节约了成本。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的一种实施例:
参见图1-图3,一种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包括长条形棒体,所述长条形棒体的中段为握持部1,所述握持部1的截断面呈矩形,握持部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4,防止医生握住握持部1施力的时候打滑;握持部1的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减重凹槽9,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握持部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棒的夹持部,其中一端为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厚度从握持部1逐渐变窄经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3,所述第一夹持部3与握持部1的弯曲夹角呈130~140度,这个角度使医生施力更加方便;第一夹持部3的厚度h1小于握持部1的厚度h,所述第一夹持部3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一开口槽7,握持部1至弯曲段之间设有一个斜孔5,用于供连接棒穿过,从而在体外对连接棒进行预弯曲,使连接棒的形状大致符合矫形所需的生理曲线;握持部1的另一端为呈直线段的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二夹持部2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二开口槽6,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厚度h2大于握持部1的厚度h,握持部1至第二夹持部2之间设有一过渡段8,该过渡段8的厚度与第一夹持部3的厚度h1相同,以避免医生在使用弯棒器对连接棒进行弯曲的时候出现弯棒器和椎体上的椎弓根螺钉或者椎弓根钩干涉的情况。所述第二开口槽6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7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第二夹持部2的厚度h2为第一夹持部3厚度h1的2~3倍,可以增大第二开口槽6与连接棒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使弯棒过程中连接棒更加稳定,不易滑出,同时也减小了弯棒器对连接棒的剪切作用,防止断棒的可能性。所述第一开口槽7、第二开口槽6的槽宽,以及斜孔5的直径均与连接棒的直径吻合,以便于连接棒滑入,同时又不会在使用时轻易滑出。
本实用新型是成对使用,由于病人的脊柱畸形程度具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先在体外对连接棒进行预弯曲,既将连接棒穿入一对弯棒器的斜孔5中,或者将两个弯棒器的开口槽卡住连接棒,然后握住弯棒器将连接棒弯曲到形状大致符合矫形所需的生理曲线,再将连接棒的一端与患者椎体上植入的一个椎弓根螺钉或者椎弓根钩锁紧,然后开始对连接棒的曲线做进一步弯曲调整,根据使用位置、情况的不同,选用第二开口槽6或第一开口槽7来夹持体内的连接棒进行弯曲,如果施力较大就选用第二开口槽6,如果施力较小或者夹持处位置较窄则选用第一开口槽7,将两根弯棒器的开口槽卡住连接棒,两手分别握住两根弯棒器的握持部1施力,使连接棒贴合矫形所需的生理曲线,再将连接棒安装到所有的椎弓根螺钉或者椎弓根钩上。
Claims (6)
1.一种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包括长条形棒体,所述长条形棒体的中段为握持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的截断面呈矩形,握持部(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棒的夹持部,其中一端为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厚度从握持部(1)逐渐变窄经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3),所述第一夹持部(3)的厚度小于握持部(1)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持部(3)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一开口槽(7),握持部(1)至弯曲段之间设有一个斜孔(5),用于供连接棒穿过,握持部(1)的另一端为呈直线段的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二夹持部(2)上设有用于夹持连接棒的第二开口槽(6),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厚度大于握持部(1)的厚度,所述第二开口槽(6)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槽(7)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与握持部(1)的弯曲夹角呈130~14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的表面设有防滑纹(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7)、第二开口槽(6)的槽宽,以及斜孔(5)的直径均与连接棒的直径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厚度为第一夹持部(3)厚度的2~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至第二夹持部(2)之间设有一过渡段(8),该过渡段(8)的厚度与第一夹持部(3)的厚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79152.5U CN211862940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79152.5U CN211862940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62940U true CN211862940U (zh) | 2020-11-06 |
Family
ID=7326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79152.5U Active CN211862940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62940U (zh)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79152.5U patent/CN2118629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87145B2 (en) | Methods for correction of spinal deformities | |
US6682533B1 (en) | Surgical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 |
US6053921A (en) | Surgical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 |
JP3570718B2 (ja) | 脊椎を固定するための及び脊椎変形を矯正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US5989250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al fixation | |
JP5438015B2 (ja) | 骨固定システム及び使用方法 | |
EP1539005B1 (en) | Device for correcting spinal deformities | |
JPH06154258A (ja) | 脊柱固定要素 | |
JPH09510628A (ja) | 側湾脊柱の減捻を達成させる工具及び方法 | |
WO1998008454A9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inal fixation and correction of spinal deformities | |
EP2908749A1 (en) | Spinal correction adjus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8125711B (zh) | 一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 | |
US10835301B1 (en) | Malleable auxiliary compression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070288013A1 (en) | Fixation device for an elongate spinal support element | |
CN211862940U (zh) | 脊柱外科矫形用弯棒器 | |
CN206355106U (zh) | 一种骨折复位钳 | |
AU743254B2 (en) | Surgical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0563590C (zh) | 脊柱矫正系统 | |
CN209951370U (zh) | 一种钳头可换式持棒钳 | |
CN203369958U (zh) | 一种脊柱矫形复位钳 | |
CN221712158U (zh) | 转角式颈椎椎板撑开器 | |
CN218420006U (zh) | 医疗钳 | |
CN200984228Y (zh) | 椎弓根间横向连接装置及脊柱矫正系统 | |
CN216317850U (zh) | 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脊柱侧弯的矫正钳 | |
CN110353792B (zh) | 一种多功能脊柱内固定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