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0012U -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0012U
CN211860012U CN202020607183.4U CN202020607183U CN211860012U CN 211860012 U CN211860012 U CN 211860012U CN 202020607183 U CN202020607183 U CN 202020607183U CN 211860012 U CN211860012 U CN 211860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panel
upstream
downstream
solar
pane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71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博智
汤正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cang Kemei Shock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gcang Kemei Shock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cang Kemei Shock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gcang Kemei Shock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71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0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0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0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本实用新型包括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及与上流太阳能板组和下流太阳能板组,上流太阳能板组通过铁索与上流湖泊两岸的河提相连接,下流太阳能板组通过支柱与下流河道两岸的河提相连接;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设置于拦水坝出口的下流河道内,上流太阳能板组设置于拦水坝进口的上流湖泊上方,下流太阳能板组设置于拦水坝出口的下流河道上方,上流太阳能板组下端和下流太阳能板组下端均设置有浮体。本实用新型建设成本低,发电效率高,在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光伏的同时,能够保障河道的泄洪能力,避免水患发生,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背景技术
河滩、湖泊和河道上空是指河水流经的缓慢地段及平静的湖泊水面,通常指不能通航的水路。根据水量的充沛程度,河道存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在理论上,河道存在丰富的面积,若能在河道滩涂以及湖泊水面或河道上空地段建设光伏发电站,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还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然而,在实际中,河道通常不适宜建光伏发电站,河道的河滩、河道上空湖泊或水面存在巨大的浪费。
由于河道水量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变化,若在河道建设大型或中型光伏电站,在枯水期时,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低下,发电能力将存在巨大浪费,与建设成本相比收益很低。若在河道建设小型水电站,在丰水期时,河道的泄洪能力将受损,容易导致水患的发生,使洪水对两岸农田和房屋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设置于通过拦水坝分隔开的上流湖泊和下流河道之间,包括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及与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均电连接的上流太阳能板组和下流太阳能板组,上流太阳能板组通过铁索与上流湖泊两岸的河提相连接,下流太阳能板组通过支柱与下流河道两岸的河提相连接;所述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设置于拦水坝出口的下流河道内,上流太阳能板组设置于拦水坝进口的上流湖泊上方,下流太阳能板组设置于拦水坝出口的下流河道上方,且上流太阳能板组下端和下流太阳能板组下端均设置有浮体。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上流太阳能板组两侧所对应的上流湖泊两岸均设置有上流固定桩,上流太阳能板组通过铁索与上流固定桩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上流太阳能板组包括多个上流太阳能板,多个上流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环相连。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第一连接环所连接的两个上流太阳能板上均对应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环贯穿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两侧所对应的下流河道两岸均设置有下流固定桩,下流太阳能板组通过支柱与下流固定桩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多个下流太阳能板。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包括多个下流太阳能板,多个下流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环相连。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第二连接环所连接的两个下流太阳能板上均对应的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连接环贯穿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支柱为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下流河道两岸的河提上,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下流太阳能板组的下端。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浮体为气囊或空心塑料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在河道滩涂以及快速水流冲击地段建设发电站,不占用土地和森林,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而且克服了河道不适宜建设发电站的缺陷,与大、中型水电站相比,其建设成本低,发电效率高;与小型水电站相比,在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光伏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河道的泄洪能力,避免水患发生,避免丰水期时,河道的泄洪能力受损,导致洪水对两岸农田和房屋造成损坏,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上流太阳能板组通过铁索与上流湖泊两岸的河提相连接,可以防止被水波浪卷走,上流太阳能板组下端和下流太阳能板组下端均设置有浮体,可以防止太阳能板沉没,在洪水来时,太阳能板可浮起,不引响排洪,上流太阳能板组、下流太阳能板组与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互补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拦水坝;2-上流河道;3-下流河道;4-上流太阳能板组;5-下流太阳能板组;6-支柱;7-上流固定桩;8-第一连接环;9-铁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设置于通过拦水坝1分隔开的上流湖泊2和下流河道3之间,包括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及与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均电连接的上流太阳能板组4和下流太阳能板组 5,图1中,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刚好设置于下流太阳能板组5的下方,所以图中不予显示,上流太阳能板组4通过铁索9与上流湖泊2两岸的河提相连接,下流太阳能板组5通过支柱6与下流河道3两岸的河提相连接,防止洪水将太阳能板损毁;所述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设置于拦水坝1出口的下流河道3内,上流太阳能板组4设置于拦水坝1进口的上流湖泊2上方,下流太阳能板组5 设置于拦水坝1出口的下流河道3上方,且上流太阳能板组4下端和下流太阳能板组5下端均设置有浮体。需要说明的是,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采用的是授权公告号为CN105781856B的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此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不做单独的保护。
本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在河道滩涂以及快速水流冲击地段建设发电站,不占用土地和森林,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而且克服了河道不适宜建设发电站的缺陷,与大、中型水电站相比,其建设成本低,发电效率高;与小型水电站相比,在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光伏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河道的泄洪能力,避免水患发生,避免丰水期时,河道的泄洪能力受损,导致洪水对两岸农田和房屋造成损坏,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上流太阳能板组4 通过铁索与上流湖泊2两岸的河提相连接,可以防止被水波浪卷走,上流太阳能板组4下端和下流太阳能板组5下端均设置有浮体,可以防止太阳能板沉没,在洪水来时,太阳能板可浮起,不引响排洪,上流太阳能板组、下流太阳能板组与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互补发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上流太阳能板组4两侧所对应的上流湖泊2两岸均设置有上流固定桩7,上流太阳能板组4通过铁索9与上流固定桩7相连接,能够缓解沉浮式水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对柱桩的冲击,有效避免洪水冲走沉浮式太阳能水能发电装置,继而影响后续发电的正常进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上流太阳能板组4包括多个上流太阳能板,多个上流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环8相连,防止水浪对有浮力的上流太阳能板组4造成损害,同时各部件可在第一连接环8的约束下相对运动,可有效缓解水流波动起伏引起的沉浮式太阳能水能发电装置各部件颠簸,减轻颠簸造成的损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每个第一连接环8所连接的两个上流太阳能板上均对应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环8贯穿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通过简单的方式即可实现相邻两个上流太阳能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好,成本低廉。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5两侧所对应的下流河道3两岸均设置有下流固定桩,下流太阳能板组5通过支柱6与下流固定桩相连接,能够缓解沉浮式水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对柱桩的冲击,有效避免洪水冲走沉浮式太阳能水能发电装置,继而影响后续发电的正常进行。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5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多个下流太阳能板,整体性更强,更加稳定。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5包括多个下流太阳能板,多个下流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环相连,防止水浪对有浮力的下流太阳能板组5造成损害,同时各部件可在第二连接环的约束下相对运动,可有效缓解水流波动起伏引起的沉浮式太阳能水能发电装置各部件颠簸,减轻颠簸造成的损坏。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七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每个第二连接环所连接的两个下流太阳能板上均对应的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连接环贯穿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通过简单的方式即可实现相邻两个下流太阳能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好,成本低廉。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支柱6为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下流河道3两岸的河提上,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下流太阳能板组5的下端,这样可以调整下流太阳能板组5的高低,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用性更强,也可以调整下流太阳能板组5的倾斜方向,方便接收更多的光照,产能更高。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浮体为气囊或空心塑料板,又或者是其他浮力比较好的装置,可以充分满足太阳能板的漂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设置于通过拦水坝(1)分隔开的上流湖泊(2)和下流河道(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及与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均电连接的上流太阳能板组(4)和下流太阳能板组(5),上流太阳能板组(4)通过铁索(9)与上流湖泊(2)两岸的河提相连接,下流太阳能板组(5)通过支柱(6)与下流河道(3)两岸的河提相连接;所述浮沉式河道水能发电站设置于拦水坝(1)出口的下流河道(3)内,上流太阳能板组(4)设置于拦水坝(1)进口的上流湖泊(2)上方,下流太阳能板组(5)设置于拦水坝(1)出口的下流河道(3)上方,且上流太阳能板组(4)下端和下流太阳能板组(5)下端均设置有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太阳能板组(4)两侧所对应的上流湖泊(2)两岸均设置有上流固定桩(7),上流太阳能板组(4)通过铁索(9)与上流固定桩(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太阳能板组(4)包括多个上流太阳能板,多个上流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环(8)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连接环(8)所连接的两个上流太阳能板上均对应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环(8)贯穿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5)两侧所对应的下流河道(3)两岸均设置有下流固定桩,下流太阳能板组(5)通过支柱(6)与下流固定桩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5)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多个下流太阳能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太阳能板组(5)包括多个下流太阳能板,多个下流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连接环所连接的两个下流太阳能板上均对应的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连接环贯穿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6)为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下流河道(3)两岸的河提上,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下流太阳能板组(5)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为气囊或空心塑料板。
CN202020607183.4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Active CN211860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7183.4U CN211860012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7183.4U CN211860012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0012U true CN211860012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78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7183.4U Active CN211860012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0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3195B2 (en) Hydro electric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structure
CN204794820U (zh) 一种浮筒式漂浮光伏支架
CN1032442C (zh) 海浪发电装置
CN105048958B (zh) 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3967713A (zh) 基于浮式张力腿平台的风能-波浪能集成发电结构
CN103967714A (zh) 基于单桩平台的风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发电结构
CN204402744U (zh) 一种流水型发电装置
CN204886854U (zh) 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CN210887155U (zh) 一种实现海洋水光电互补开发的海洋水库
CN102587320B (zh) 一种库池组合式多功能海堤
CN105141245B (zh) 一种离岸型浮岛式光伏发电系统
CN211860012U (zh) 一种太阳能与浮沉式水能互补发电站
CN214823968U (zh) 一种基于水利自发电的河流湖泊垃圾收集装置
US20220003198A1 (en) Convex type guide plate waterwheel energy increasing device with gradually dense holes
WO2021180192A1 (zh) 浮力摆动重力自平衡组发电装置
CN204886818U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整体平台漂浮式装置
CN210599261U (zh) 采用侧向张紧辅助的潮流能水轮机导管架式支撑基础
CN113890461A (zh) 用于干旱区桩基式水上光伏发电及蒸发节水的集成装置
CN209743086U (zh) 用水流开关自动双向或三向切换的船式潮汐能发电系统
CN219911034U (zh) 一种半潜-Spar混合式风机基础
CN218477611U (zh) 一种单立柱半潜式海上浮式风机基础
CN215562438U (zh) 一种船坞发电站
CN213571833U (zh) 多功能集约式进口塔架结构
CN215622582U (zh) 一种单边可浮动栈桥式光伏阵列
CN103557110A (zh) 海洋环流水动能和海洋潮汐水动能发电场发电技术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