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3032U - 连排卡箍 - Google Patents
连排卡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53032U CN211853032U CN202020483581.XU CN202020483581U CN211853032U CN 211853032 U CN211853032 U CN 211853032U CN 202020483581 U CN202020483581 U CN 202020483581U CN 211853032 U CN211853032 U CN 211853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 plate
- hole
- holes
- sides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排卡箍,包括支架、上卡箍板、下卡箍板和上盖板;支架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Ⅰ;上卡箍板下表面与支架上表面贴合连接,上卡箍板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Ⅱ;上卡箍板上设有半圆弧凹槽Ⅰ;下卡箍板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Ⅲ;下卡箍板下部设有半圆弧凹槽Ⅱ;半圆弧凹槽Ⅰ和半圆弧凹槽Ⅱ对应相扣,圆心线重合,构成圆形通孔结构;上盖板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Ⅳ;同侧的贯穿通孔Ⅰ、贯穿通孔Ⅱ、贯穿通孔Ⅲ与贯穿通孔Ⅳ的轴线重合,构成贯穿长通孔;贯穿长通孔内连接有一字螺钉;一字螺钉与上盖板间设有弹簧垫圈和平垫片;一字螺钉与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间均设有镶件。本实用新型抗腐蚀性能好,结构稳定,抗变形能力强,支撑力大,可用于特殊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排卡箍。
背景技术
连排卡箍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环控系统及航电系统上,对多排导管起减震、紧固、支撑作用。在这些行业系统中,对产品性能要求高,对产品的材质,强度,结构,重量,适用等性能要求较高,非其他产品所能替代。传统固定卡箍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由两个零件共同配合,通过螺栓连接紧固,一个零件起固定导管作用,一个零件起支撑高度作用且最多只能固定两个导管,实际安装过程中既困难也繁琐。现阶段一个连排卡箍产品可以固定五根管路线缆且具备固定和支撑的双重作用,具有结构新颖,拆装方便,多管固定,适用性强的特点。
传统固定卡箍一般只能用在一般区域,且材料强度低,卡箍折弯处易断裂,不能满足航空、航天标准;传统固定卡箍的结构简单,零件连接处受振动时易松动,在一些特殊环境无法使用,且需要支撑零件配合。
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连排卡箍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连排卡箍。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支架、上卡箍板、下卡箍板、上盖板及螺钉等组合结构完成产品的构成,可以固定多排管路线缆,支架带有螺纹孔及可以实现支撑一定高度,支架前端伸出两部分带孔耳片,方便安装固定,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的中部设有多个圆形通孔结构,从而实现多个管路线缆的固定及夹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连排卡箍,包括:支架、置于所述支架上方的上卡箍板、置于所述上卡箍板上方的下卡箍板和置于所述下卡箍板上方的上盖板;
所述支架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Ⅰ;
所述上卡箍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上卡箍板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Ⅱ;所述上卡箍板的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弧凹槽Ⅰ,位于两侧所述贯穿通孔Ⅱ之间;
所述下卡箍板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Ⅲ;所述下卡箍板的下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弧凹槽Ⅱ,位于两侧所述贯穿通孔Ⅲ之间;
所述半圆弧凹槽Ⅰ和所述半圆弧凹槽Ⅱ对应相扣,圆心线重合,构成圆形通孔结构,用于安装线缆或管路;
所述上盖板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Ⅳ;
同侧的所述贯穿通孔Ⅰ、所述贯穿通孔Ⅱ、所述贯穿通孔Ⅲ与所述贯穿通孔Ⅳ的轴线重合,构成贯穿长通孔;所述贯穿长通孔内配合连接有一字螺钉,所述一字螺钉从所述上盖板的上方拧入,并伸出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上盖板通过所述一字螺钉锁死;所述一字螺钉与所述上盖板间依次叠加设有弹簧垫圈和平垫片,使锁死更牢固;
所述一字螺钉与所述上卡箍板和所述下卡箍板间均设有镶件,所述镶件为内设贯穿通孔的柱状结构,所述镶件的内表面与所述一字螺钉的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镶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贯穿通孔Ⅱ和所述贯穿通孔Ⅲ的内表面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前端两侧设有延伸出的耳片,所述耳片上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配合连接有螺栓,以连接在飞机结构上,可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结构至少设有五个,用于同时固定多个线缆或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结构的直径等于线缆或管路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排卡箍的材料应用不锈钢材料及硅橡胶材料,具有抗腐蚀性能好,结构稳定,抗变形能力强,支撑力大,可用于特殊区域。其中,所述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的材质为硅橡胶材料,所述支架、镶件、上盖板、一字螺钉、弹簧垫圈、平垫片和耳片等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料。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排卡箍,弥补了上述传统卡箍的缺陷,产品采用不锈钢材料和硅橡胶组合的方式,支架零件自身可以实现产品支撑和锁死配合。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排卡箍,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中间可形成五个不同大小的孔洞,用来装夹不同直径大小的导管,减震效果好;支架与上盖板通过一字螺钉锁死,用来固定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及安装后的导管,而平垫片、弹簧垫圈可以让锁死结构更牢固,尤其是在振动工作条件下,锁死效果更可靠;支架前端伸出两个带孔的耳片,可适用于螺栓连接在飞机结构上,可实用性强;产品整体具备耐腐蚀性能、耐热、减震效果好,性能可靠等特点。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排卡箍,由于采用不锈钢和硅橡胶材料,具有耐腐蚀,可以应用在腐蚀场所。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排卡箍,至少有五处固定结构,可固定至少五根管路线缆,并使之保持固定距离且平行;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上的圆形通孔结构设计成管路线缆外径尺寸,达到压紧管路线缆的目的,保证管路线缆能承受飞机的较大振动而不产生串动及减少振幅,提高了管路线缆的安全性,保证紧固、支撑的可靠性;一字螺钉旋转进入支架的螺纹孔,锁死时安全可靠。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管路线缆的紧固、固定和支撑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下)卡箍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B-B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镶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镶件的侧视图。
图中:1、支架;2、镶件;3、上盖板;4、一字螺钉;5、弹簧垫圈;6、平垫片;7、上卡箍板;8、下卡箍板;9、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排卡箍,包括:支架1、置于所述支架1上方的上卡箍板7、置于所述上卡箍板7上方的下卡箍板8和置于所述下卡箍板8上方的上盖板3。
所述支架1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Ⅰ;所述支架1的前端两侧设有延伸出的耳片9,所述耳片9上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配合连接有螺栓,以连接在飞机结构上,可实用性强。
所述上卡箍板7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上卡箍板7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Ⅱ;所述上卡箍板7的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弧凹槽Ⅰ,位于两侧所述贯穿通孔Ⅱ之间。
所述下卡箍板8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Ⅲ;所述下卡箍板8的下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弧凹槽Ⅱ,位于两侧所述贯穿通孔Ⅲ之间。
所述半圆弧凹槽Ⅰ和所述半圆弧凹槽Ⅱ对应相扣,圆心线重合,构成圆形通孔结构,用于安装线缆或管路;其中,所述圆形通孔结构至少设有五个,用于同时固定多个线缆或管路。所述圆形通孔结构的直径等于线缆或管路的外径。
所述上盖板3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Ⅳ。
同侧的所述贯穿通孔Ⅰ、所述贯穿通孔Ⅱ、所述贯穿通孔Ⅲ与所述贯穿通孔Ⅳ的轴线重合,构成贯穿长通孔;所述贯穿长通孔内配合连接有一字螺钉4,所述一字螺钉4从所述上盖板3的上方拧入,并伸出所述支架1;所述支架1与所述上盖板3通过所述一字螺钉4锁死;所述一字螺钉4与所述上盖板3间依次叠加设有弹簧垫圈5和平垫片6,使锁死更牢固。
所述一字螺钉4与所述上卡箍板7和所述下卡箍板8间均设有镶件2,所述镶件2为内设贯穿通孔的柱状结构,所述镶件2的内表面与所述一字螺钉4的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镶件2的外表面与所述贯穿通孔Ⅱ和所述贯穿通孔Ⅲ的内表面配合连接。镶件2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一字螺钉4与上卡箍板7和下卡箍板8直接接触连接造成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连排卡箍的材料应用不锈钢材料及硅橡胶材料,具有抗腐蚀性能好,结构稳定,抗变形能力强,支撑力大,可用于特殊区域。其中,所述上卡箍板7和下卡箍板8的材质为硅橡胶材料,所述支架1、镶件2、上盖板3、一字螺钉4、弹簧垫圈5、平垫片6和耳片9等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材料。
如图所示,支架1顶部平面放入装上镶件2的上卡箍板7,保持半圆弧凹槽Ⅰ开口向上,装入需要固定的线缆或管路,再装上下卡箍板8,保持半圆弧凹槽Ⅱ开口向下与线缆或管路闭合,然后在下卡箍板8的上方装上上盖板3,继续装上平垫片6和弹簧垫圈5(保持所有零件安装孔位置一致),最后通过一字螺钉4与支架1上的螺纹孔进行安装锁死。上卡箍板7和下卡箍板8中间形成五个不同大小的孔洞,用来装夹不同大小的导管,减震效果好;支架1与上盖板3通过一字螺钉4锁死,用来固定上卡箍板7和下卡箍板8及安装后的导管,而平垫片6、弹簧垫圈5可以让锁死结构更牢固,尤其是在振动工作条件下,锁死效果更可靠;支架1前端伸出两个带孔的耳片9,可适用于螺栓连接在飞机结构上,可实用性强。产品整体具备耐腐蚀性能、耐热、减震效果好,性能可靠等特点。
使用时,先将支架1固定好,拧开一字螺钉4,将线缆或管路装入上卡箍板7和下卡箍板8中,装上上盖板3等其余零件,拧紧一字螺钉4,形成锁死。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上多排不锈钢管路线缆的减震、支撑及紧固。所述连排卡箍通过橡胶材质的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夹紧管路线缆,再通过螺钉实现锁死。适用管路线缆的紧固、固定及减震,满足航空、航天行业中管路线缆的紧固、固定和支撑作用。所述连排卡箍具有耐腐蚀、可适用于特殊环境;不锈钢材料提高了卡箍的安全性和紧固、固定支撑的可靠性;支架1自身的结构可以实现复杂环境的安装或避让其余线缆,前端伸出的耳片9可更加方便于与飞机的装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连排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置于所述支架(1)上方的上卡箍板(7)、置于所述上卡箍板(7)上方的下卡箍板(8)和置于所述下卡箍板(8)上方的上盖板(3);
所述支架(1)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Ⅰ;
所述上卡箍板(7)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上卡箍板(7)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Ⅱ;所述上卡箍板(7)的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弧凹槽Ⅰ,位于两侧所述贯穿通孔Ⅱ之间;
所述下卡箍板(8)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Ⅲ;所述下卡箍板(8)的下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弧凹槽Ⅱ,位于两侧所述贯穿通孔Ⅲ之间;
所述半圆弧凹槽Ⅰ和所述半圆弧凹槽Ⅱ对应相扣,圆心线重合,构成圆形通孔结构,用于安装线缆或管路;
所述上盖板(3)的两侧开有贯穿通孔Ⅳ;
同侧的所述贯穿通孔Ⅰ、所述贯穿通孔Ⅱ、所述贯穿通孔Ⅲ与所述贯穿通孔Ⅳ的轴线重合,构成贯穿长通孔;所述贯穿长通孔内配合连接有一字螺钉(4),所述一字螺钉(4)从所述上盖板(3)的上方拧入,并伸出所述支架(1);所述支架(1)与所述上盖板(3)通过所述一字螺钉(4)锁死;所述一字螺钉(4)与所述上盖板(3)间依次叠加设有弹簧垫圈(5)和平垫片(6),使锁死更牢固;
所述一字螺钉(4)与所述上卡箍板(7)和所述下卡箍板(8)间均设有镶件(2),所述镶件(2)为内设贯穿通孔的柱状结构,所述镶件(2)的内表面与所述一字螺钉(4)的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镶件(2)的外表面与所述贯穿通孔Ⅱ和所述贯穿通孔Ⅲ的内表面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排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前端两侧设有延伸出的耳片(9),所述耳片(9)上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配合连接有螺栓,以连接在飞机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排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结构至少设有五个,用于同时固定多个线缆或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连排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结构的直径等于线缆或管路的外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3581.XU CN211853032U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连排卡箍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3581.XU CN211853032U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连排卡箍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53032U true CN211853032U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14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83581.XU Active CN211853032U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连排卡箍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53032U (zh) |
-
2020
- 2020-04-03 CN CN202020483581.XU patent/CN2118530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93578A (en) | Multiple conduit support system | |
AU2014401866A1 (en) | Photovoltaic module accessory clamp | |
US20120025034A1 (en) | Pipe support | |
CN211853032U (zh) | 连排卡箍 | |
CN210661787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法兰 | |
WO2014187198A1 (zh) | 安装装置 | |
CN212080444U (zh) | 一种管道安装用连接件 | |
CN206607841U (zh) | 一种用于脚手架连接的固定装置 | |
CN203230953U (zh) | 一种带垫片卡箍 | |
CN214084658U (zh) | 一种海上深水半潜平台船体管道组合支架 | |
CN212011322U (zh) | 防静电跨接线及具有该防静电跨接线的法兰连接结构 | |
CN202691304U (zh) |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 |
CN216279866U (zh) | 一种管连接连接固定防旋转结构 | |
CN214946904U (zh) | 一种涂片管道的安装支架 | |
CN112448353A (zh) | 一种悬垂线夹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4789759U (zh) | 一种建筑机电安装支吊架的纵向管道连接件 | |
CN203130705U (zh) | 便于拆卸安装的铸造卡箍 | |
CN221200059U (zh) | 一种卡箍视镜 | |
CN215812311U (zh) | 一种用于石化设备内部的腐蚀试片夹具 | |
CN105490109A (zh) | 一种电连接器的防转锁紧机构 | |
CN220248818U (zh) | 一种多点固定式索夹结构 | |
CN215334830U (zh) | 一种斜舱壁管道固定装置 | |
CN212435270U (zh) | 竖直桥架盖板固定装置 | |
CN205387298U (zh) | 一种防波板装置 | |
CN202156675U (zh) | 带有保温面板支撑装置的筒仓或罐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30 Address after: 8-4, No. 255, Wanglong Road, Shibantan Tow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Xin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51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2 Fuquan Nor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6000 Patentee before: DALIAN C&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