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1304U -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91304U
CN202691304U CN 201220224727 CN201220224727U CN202691304U CN 202691304 U CN202691304 U CN 202691304U CN 201220224727 CN201220224727 CN 201220224727 CN 201220224727 U CN201220224727 U CN 201220224727U CN 202691304 U CN202691304 U CN 202691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od
lower supporting
rod
clamping rod
pipe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247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言平
赵建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smin International Au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smin International Au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smin International Au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smin International Au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247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91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91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913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包括上夹持杆、下夹持杆、连接所述上夹持杆和下夹持杆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上的至少两个过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夹持杆和能够自由调整与上夹持杆之间距离的下夹持杆,能够实现其夹持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时,将下夹持杆调整至能够夹紧车架纵梁下翼面的位置,并用螺栓锁紧即可,不需要在车架纵梁上打孔,能够保证管路和线束的合理固定,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实施。

Description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的商用车,制动管路的数量众多,通常需要以管束的形式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加以固定,以免产生噪音,或发生管路的破坏。尼龙管束通常要求每隔300mm,就要有一个固定点。为保证整车包括制动软管、电器线束、燃油管、离合管路的走向合理、整齐,则需要沿车架纵梁内侧增加相应的支架,来固定这些线束和管束。而出于防热和安全等的考虑,就要求在纵梁内侧很局促的空间内使管路既能走向顺畅合理、又能与不同类的管束留有足够的空间距离,这样既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又增加了纵梁上的开孔数量。因此,造成商用车的管路布置困难,装配工艺繁琐,一些不同类的管路和线束挤在一起,既影响美观,又增加了潜在失效的风险。若能将支架固定在纵梁的下翼面,则会有一定的改善,但在纵梁的下翼面开孔,既不规范,又会削弱车架的强度。
现有的管路布置通常如图1所示,在车架纵梁1上打孔,将支架2用螺栓固定在车架纵梁1上,支架2上开设过孔,用塑料紧箍带3穿过过孔,并将管路和线束4捆绑固定,从而将管路和线束4固定在支架2上。受车架纵梁1高度和孔位的限制,要在车架纵梁1内侧将不同类管路和线束4分开并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是很难实现的,因管路和线束4的尺寸较长,必然会使车架纵梁1上的开孔增加很多,为管路和线束4的装配和纵梁孔位的准确性增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管路和线束在车架纵梁上固定时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其包括上夹持杆6、下夹持杆9、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的连接杆7、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6上的至少两个过孔5。
其中,所述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持杆9相铰接;所述下夹持杆9包括与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相铰接的直杆和连接直杆的弧形杆;所述下夹持杆9上设置有牵引锁定模块,由所述牵引锁定模块调整所述下夹持杆9和上夹持杆6之间的间距并锁定。
其中,所述牵引锁定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弧形杆凹弧内的锁定轴,以及穿过所述连接杆7和弧形杆并连接所述锁定轴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锁定轴,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杆7外部,由螺母锁定。
其中,所述弧形杆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圆弧凹槽,所述锁定轴位于所述圆弧凹槽内,所述锁定轴的半径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半径相匹配。
其中,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设置有一突出的下夹持杆固定端(8),所述下夹持杆9与下夹持杆固定端8相铰接。
其中,所述夹持杆固定端8上设置有球形孔,所述下夹持杆9的直杆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位于所述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上具有开口,所述直杆与球头的连接处位于开口处,所述开口的半径小于所述球头的半径。
其中,所述上夹持杆6上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立杆,所述至少两个过孔5开设在所述立杆上。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管箍固定机构,通过设置上夹持杆和能够自由调整与上夹持杆之间距离的下夹持杆,能够实现其夹持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时,将下夹持杆调整至能够夹紧车架纵梁下翼面的位置,并用螺栓锁紧即可,不需要在车架纵梁上打孔,能够保证管路和线束的合理固定,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管箍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安装在车架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纵梁;2:支架;3:塑料紧箍带;4:管路和线束;5:过孔;6:上夹持杆;7:连接杆;8:下夹持杆固定端;9:下夹持杆;10:牵引锁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其侧视图。参照图示,该管箍固定机构包括上夹持杆6、下夹持杆9、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的连接杆7、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6上的至少两个过孔5。在进行车辆管路和线束的固定时,可以使用本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不需要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开孔,只需要将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夹持固定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再将管路和线束通过塑料紧箍带固定在上夹持杆6上,依次实现管路和线束的整理固定,能够保证管路和线束之间具有合理的空间,并且不影响车架纵梁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持杆9相铰接;所述下夹持杆9包括与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相铰接的直杆和连接直杆的弧形杆;所述下夹持杆9上设置有牵引锁定模块,由所述牵引锁定模块调整所述下夹持杆9和上夹持杆6之间的间距并锁定。
参照图1所示,所述牵引锁定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弧形杆凹弧内的锁定轴,以及穿过所述连接杆7和弧形杆并连接所述锁定轴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锁定轴,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杆7外部,由螺母锁定。为了保证所述锁定轴位置的稳定性,实现所述下夹持杆9的有效锁定,所述弧形杆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圆弧凹槽,所述锁定轴位于所述圆弧凹槽内,所述锁定轴的半径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半径相匹配。
为了保证整个管箍固定机构的强度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设置有一突出的下夹持杆固定端8,所述下夹持杆9与下夹持杆固定端8相铰接。所述下夹持杆固定端8与所述下夹持杆9之间的铰接可以通过销轴实现,也可以采用图1中所示的结构实现,具体为,所述夹持杆固定端8上设置有球形孔,所述下夹持杆9的直杆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位于所述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上具有开口,所述直杆与球头的连接处位于开口处,所述开口的半径小于所述球头的半径。
过孔5的设置可通过在所述上夹持杆6上设置有与上夹持杆6相垂直的立杆,至少两个过孔5开设在所述立杆上,开设多个过孔时,可以将不同的管路和线束分组固定,更整齐更协调。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安装在车架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将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夹持在车架纵梁1下翼面上,拧紧螺母通过螺栓带动锁定轴以调整下夹持杆9的位置,直至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牢固地锁定在车架纵梁1下翼面上,再使用塑料紧箍带3将管路和线束4分别分组穿过过孔5固定在立杆上。通过将管箍固定机构固定在车架纵梁1的下翼面上,能够解决众多管路和线束在纵梁内布置困难的问题;该管箍固定机构通过自身结构,锁紧在车架纵梁1的下翼面上,减少了车架纵梁的开孔数量,对工艺性和车架的规范设计有很大改善;通用化程度高,适应不同车架厚度的车型。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夹持杆和能够自由调整与上夹持杆之间距离的下夹持杆,能够实现其夹持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时,将下夹持杆调整至能够夹紧车架纵梁下翼面的位置,并用螺栓锁紧即可,不需要在车架纵梁上打孔,能够保证管路和线束的合理固定,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持杆(6)、下夹持杆(9)、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的连接杆(7)、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6)上的至少两个过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持杆(9)相铰接;所述下夹持杆(9)包括与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相铰接的直杆和连接直杆的弧形杆;所述下夹持杆(9)上设置有牵引锁定模块,由所述牵引锁定模块调整所述下夹持杆(9)和上夹持杆(6)之间的间距并锁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锁定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弧形杆凹弧内的锁定轴,以及穿过所述连接杆(7)和弧形杆并连接所述锁定轴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锁定轴,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杆(7)外部,由螺母锁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圆弧凹槽,所述锁定轴位于所述圆弧凹槽内,所述锁定轴的半径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半径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设置有一突出的下夹持杆固定端(8),所述下夹持杆(9)与下夹持杆固定端(8)相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固定端(8)上设置有球形孔,所述下夹持杆(9)的直杆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位于所述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上具有开口,所述直杆与球头的连接处位于开口处,所述开口的半径小于所述球头的半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杆(6)上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立杆,所述至少两个过孔(5)开设在所述立杆上。
CN 201220224727 2012-05-17 2012-05-17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91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24727 CN202691304U (zh) 2012-05-17 2012-05-17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24727 CN202691304U (zh) 2012-05-17 2012-05-17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91304U true CN202691304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4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24727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91304U (zh) 2012-05-17 2012-05-17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913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3876A (zh) * 2015-03-16 2015-05-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线固定机构
CN113513635A (zh) * 2021-04-29 2021-10-1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管路用弹性管卡、车架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3876A (zh) * 2015-03-16 2015-05-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线固定机构
CN113513635A (zh) * 2021-04-29 2021-10-1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管路用弹性管卡、车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1304U (zh)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CN203157614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轮的应急安全箍
CN203427713U (zh) 管路固定支架及其专用的管路夹持结构
CN203098530U (zh) 一种快速安装螺母夹片及螺栓组件
CN205711784U (zh) 用于更换悬索桥吊杆索的索夹抗滑装置
CN103626033A (zh) 用于起重机的电缆滑车
CN203421453U (zh) 大型变压器的三维冲撞记录仪固定装置
CN206265052U (zh) 一种行李架及具有该行李架的轨道车辆
CN203995511U (zh) 可拆卸式重型载重汽车前拖钩装置
CN203840256U (zh) 连接件及连接件组合
CN202454622U (zh) 一种简便型蓄电池安装架
CN208715182U (zh) 一种铁路车辆空气制动柜装置
CN203150998U (zh) 单向行驶走线滑车
CN202608763U (zh) 一种贮气筒的安装结构
CN207193429U (zh) 一种汽车卡钳支架用电镀挂具
CN205745664U (zh) 一种中波高频馈线紧固装置
CN206841553U (zh) 可调式汽车扰流板
CN206465018U (zh) 用于不同尺寸试制车身支撑的夹具装置
CN207259056U (zh) 一种整体式双绳压绳轮组
CN201503672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快速联接结构
CN201647339U (zh) 一种与车体螺栓固定的扎带
CN204631322U (zh) 一种变电站门型架光缆引线管固定装置
CN204664290U (zh) 一种对旋转设备的吸能保护装置
CN212323608U (zh) 一种通用化跨接线夹板模组
CN218888037U (zh) 一种mpp波纹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2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