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1716U - 冲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1716U
CN211851716U CN202020070689.6U CN202020070689U CN211851716U CN 211851716 U CN211851716 U CN 211851716U CN 202020070689 U CN202020070689 U CN 202020070689U CN 211851716 U CN211851716 U CN 211851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seat
sand washing
elastic component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06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九洲
刘鑫
熊伟
付闯
李燕敏
付虹杰
于静
杨鹏
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06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1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1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1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砂装置,其包括管体、第一球座、第一弹性组件、第二球座和第二弹性组件,其中:管体设有进液口;第一球座连接于管体的上端,第一球座设有第一孔道;第一弹性组件设置于管体内,第一弹性组件的下端与管体相接,第一弹性组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阀球,第一阀球能在第一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封堵第一孔道;第二球座对应于进液口的位置连接于管体内,第一球座设有连通进液口与管体的内部的第二孔道以及轴向贯通的第三孔道;第二弹性组件设置于管体内,第二弹性组件的上端与管体相接,第一弹性组件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阀球,第二阀球能在第二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封堵第二孔道。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接单根作业时实现连续冲砂。

Description

冲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砂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冲砂在接单根时,往往需要中断冲砂,使冲砂过程出现间断,不能连续进行,从而导致冲砂的时间延长,冲砂液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接单根作业时实现连续冲砂的冲砂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砂装置,其包括:
管体,其侧壁下部设有进液口;
第一球座,其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第一球座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孔道;
第一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管体相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阀球,所述第一阀球能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一孔道;
第二球座,其对应于所述进液口的位置连接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二球座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管体的内部的第二孔道以及轴向贯通的第三孔道;
第二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球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上端与所述管体相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阀球,所述第二阀球能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二孔道。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座,其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接,所述第一固定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一通道;
第一导向座,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球座之间并能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导向座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接,所述第一导向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二通道;
第一顶杆,其能移动的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阀球相接,所述第一顶杆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抵接所述第一导向座的上端面。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管体的上部内表面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固定座抵接所述第一环槽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
第二固定座,其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接,所述第二固定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三通道;
第二导向座,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球座之间并能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座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接,所述第二导向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四通道;
第二顶杆,其能移动的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顶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阀球相接,所述第二顶杆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抵接所述第二导向座的下端面。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管体的下部内表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球座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环槽的底面,所述管体的下部内表面旋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球座的下端面,所述压环设有轴向贯通的第四孔道。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管体的上端外部套接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内表面设有向内凸出的环凸,所述第一球座夹设于所述环凸与所述管体的上端之间。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上接头与所述管体之间连接有销钉。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管体的下部套接有井口三通,所述井口三通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内部连通的出液口。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井口三通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管体相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内管,其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入口;
外管,其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通的第二入口,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有上法兰,所述上法兰与所述内管的上端之间夹设有上皮碗,所述上皮碗密封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所述外管的下端连接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与所述井口三通相接,所述下法兰与所述内管的下端之间夹设有下皮碗,所述下皮碗密封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冲砂装置,其中,所述上皮碗与所述上法兰之间夹设有上垫环,所述上皮碗与所述内管的上端之间夹设有上托架;
所述下皮碗与所述内管的下端之间夹设有下垫环,所述下皮碗与所述下法兰之间夹设有下托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通过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一阀球的配合,以及第二弹性组件与第二阀球的配合,实现了在接单根作业时的连续冲砂,从而提高了冲砂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且减少了冲砂液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通过设置上接头,不仅使得冲砂装置与其他井下部件之间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还使得第一球座的固定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冲砂装置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管体;101、进液口;110、上接头;111、环凸;120、销钉;130、压环;131、第四孔道;
200、第一球座;201、第一孔道;210、密封圈;
300、第一弹性组件;310、第一固定座;311、第一通道;320、第一导向座;321、第二通道;330、第一弹簧;340、第一顶杆;341、第一限位凸缘;
400、第一阀球;
500、第二球座;501、第二孔道;502、第三孔道;510、密封环;
600、第二弹性组件;610、第二固定座;611、第三通道;620、第二导向座;621、第四通道;630、第二弹簧;640、第二顶杆;641、第二限位凸缘;
700、第二阀球;
800、井口三通;801、出液口;
900、连接组件;910、内管;911、第一入口;920、外管;921、第二入口;930、上法兰;940、下法兰;950、上皮碗;951、上垫环;952、上托架;960、下皮碗;961、下垫环;962、下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上”和“下”、“内”和“外”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砂装置,其包括管体100、第一球座200、第一弹性组件300、第二球座500和第二弹性组件600,其中:
管体100呈两端敞开的中空柱状结构,管体100的侧壁下部设有进液口101;
第一球座200连接于管体100的上端,第一球座200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孔道201,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相连通;
第一弹性组件300设置于管体100内,且第一弹性组件300允许液体通过,第一弹性组件300的下端与管体100相接,第一弹性组件300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阀球400,第一阀球400能在第一弹性组件300的作用下封堵第一孔道201,具体的,第一阀球400的直径大于第一孔道201的内径,第一阀球400在第一弹性组件300的弹力作用下封堵第一孔道201的下端,使得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互不连通,且在第一阀球400所受的外力大于第一弹性组件300的弹力时,第一阀球40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而打开第一孔道201,使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在使用时,通过调整第一弹性组件300的弹力大小,即可调节第一孔道201的开启力;
第二球座500对应于进液口101的位置连接于管体100内,第二球座500的外周面与管体10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密封环510,两密封环510分别位于进液口101的上下两侧,以对进液口101进行密封,防止液体经由第二球座500与管体100之间的缝隙流动,第二球座500设有连通进液口101与管体100的内部的第二孔道501以及轴向贯通的第三孔道502,具体的,第二球座500上设有第二孔道501和第三孔道502,第二孔道50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球座500的对应于进液口101处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得第二孔道501的第一端与进液口101相连通,第二孔道501的第二端位于第二球座500的上端面,从而使得第二孔道501的第二端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第三孔道502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第二球座500的上下两端面上,从而使得第二球座500上方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三孔道502流至第二球座500的下方;
第二弹性组件600设置于管体100内并位于第二球座500的上方,第二弹性组件600的上端与管体100相接,第一弹性组件300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阀球700,第二阀球700能在第二弹性组件600的作用下封堵第二孔道501,具体的,第二阀球700的直径大于第二孔道501的内径,第二阀球700在第二弹性组件600的弹力作用下封堵第二孔道501的上端,使得第二孔道501与管体100内部互不连通,且在第二阀球700所受的外力大于第二弹性组件600的弹力时,第二阀球70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而打开第二孔道501,使第二孔道5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在使用时,通过调整第二弹性组件600的弹力大小,即可调节第二孔道501的开启力。
在正常工作时,如图1所示,向第一孔道201注入冲砂液,当冲砂液的压力大于第一弹性组件300的弹力时,第一阀球400在冲砂液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冲砂液通过第一孔道201进入管体100内,并依次通过第一弹性组件300、第二弹性组件600和第三孔道502后,经由管体100的下部注入井底;
当需要进行接单根作业时,向进液口101注入冲砂液,当冲砂液的压力大于第二弹性组件600的弹力时,第二阀球700在冲砂液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孔道5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经由进液口101注入的冲砂液会与经由第一孔道201注入的冲砂液一同流至井底,因此,当管体100流出的冲砂液流量增加时,即可得知第二孔道5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此时,停止向第一孔道201注入冲砂液,第一阀球400失去外力作用从而在第一弹性组件30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封堵第一孔道201,由进液口101注入的冲砂液的一部分会经由第三孔道502注入至井底,以实现连续冲砂,另一部分会向上顶住第一阀球400,使得第一阀球400牢靠的封堵住第一孔道201,以避免冲砂液向上流动;
当完成接单根作业后,再次向第一孔道201注入冲砂液,当第一阀球400在冲砂液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从而使得管体100流出的冲砂液流量增加时,停止向进液口101注入冲砂液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通过第一弹性组件300与第一阀球400的配合,以及第二弹性组件600与第二阀球700的配合,实现了在接单根作业时的连续冲砂,从而提高了冲砂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且减少了冲砂液的用量。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弹性组件300包括第一固定座310、第一导向座320和第一顶杆340,其中:
第一固定座310与管体100的内表面相接,且第一固定座310位于管体100的上部,第一固定座310沿管体100的轴向设有第一通道311,即第一通道311连通第一固定座31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使得进入管体100内的流体(如冲砂液)能顺畅的穿过第一通道311,较佳的,为了使得流体通过的更加顺畅,第一固定座310沿周向均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通道311;
第一导向座320位于第一固定座310与第一球座200之间并能沿管体100的轴向移动,第一导向座320通过第一弹簧330与第一固定座310相接,即第一弹簧330的上端与第一导向座320的下端面相接,第一弹簧330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座310的上端面相接,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330处于略被压缩的状态,以使得第一顶杆340在第一弹簧330的作用下顶抵第一阀球400第一孔道201;第一导向座320沿管体100的轴向设有第二通道321,即第二通道321连通第二导向座6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使得进入管体100内的流体(如冲砂液)能顺畅的穿过第二通道321,较佳的,为了使得流体通过的更加顺畅,第二导向座620沿周向均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二通道321;
第一顶杆340能移动的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座320、第一弹簧330和第一固定座310,即第一导向座320、第一弹簧330和第一固定座310依次套设于第一顶杆340的外部,且第一顶杆340能沿管体100的轴向移动,第一顶杆340的上端与第一阀球400相接,第一顶杆340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第一限位凸缘341,第一限位凸缘341抵接第一导向座320的上端面,使得第一顶杆340在第一阀球400的顶推下向下移动时,第一限位凸缘341能顶推第一导向座320同步向下移动,由于第一固定座310与管体100相接,第一导向座320能相对管体100移动,因此,第一导向座320向下移动会挤压第一弹簧330,当失去第一阀球400的顶推力后,第一导向座320会在第一弹簧3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导向座320会带动第一限位凸缘341同步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顶杆340向上移动,而第一顶杆340向上移动会顶推第一阀球400重新封堵第一孔道201,在使用时,通过调整第一弹簧330的弹力即可调节第一弹性组件300的弹力。
当然,第一弹性组件300也可以仅包含第一弹簧330和第一固定座310,第一弹簧330的上端与第一阀球400相接,第一弹簧330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座310相接,第一弹簧330的外径略小于管体100的内径,以使管体100能够对第一弹簧330起到限位作用。
或者,第一弹性组件300仅包含第一弹簧330,第一弹簧330的上端与第一阀球400相接,第一弹簧330的下端嵌设于管体100的内表面,并使第一弹簧330的外径略小于第一阀球400的外径。
进一步,管体100的上部内表面设有第一环槽,第一固定座310抵接第一环槽的底面,第一环槽能够对第一固定座31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第一弹簧330能被挤压,使得第一导向座320能在第一弹簧3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迅速向上移动,以带动第一顶杆340及时顶推第一阀球400重新封堵第一孔道201。
当然,第一固定座310也可以通过固定销与管体100相接,或者与管体10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销连接和螺纹连接均为现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二弹性组件600包括第二固定座610、第二导向座620和第二顶杆640,其中:
第二固定座610与管体100的内表面相接,第二固定座610沿管体100的轴向设有第三通道611,即第二通道321连通第二固定座61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使得进入管体100内的流体(如冲砂液)能顺畅的穿过第三通道611,较佳的,为了使得流体通过的更加顺畅,第二固定座610沿周向均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三通道611;
第二导向座620位于第二固定座610与第二球座500之间并能沿管体100的轴向移动,第二导向座620通过第二弹簧630与第二固定座610相接,即第二弹簧630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610的下端面相接,第二弹簧630的下端与第二导向座620的上端面相接,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630处于略被压缩的状态,以使得第二顶杆640在第二弹簧630的作用下顶抵第二阀球700第二孔道501;第二导向座620沿管体100的轴向设有第四通道621,即第四通道621连通第二导向座6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使得进入管体100内的流体(如冲砂液)能顺畅的穿过第四通道621,较佳的,为了使得流体通过的更加顺畅,第二导向座620沿周向均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第四通道621;
第二顶杆640能移动的依次贯穿第二导向座620、第二弹簧630和第二固定座610,即第二导向座620、第二弹簧630和第二固定座610依次套设于第二顶杆640的外部,且第二顶杆640能沿管体100的轴向移动,第二顶杆640的上端与第二阀球700相接,第二顶杆640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限位凸缘641,第二限位凸缘641抵接第二导向座620的上端面,使得第二顶杆640在第二阀球700的顶推下向上移动时,第二限位凸缘641能顶推第二导向座620同步向上移动,由于第二固定座610与管体100相接,第二导向座620能相对管体100移动,因此,第二导向座620向上移动会挤压第二弹簧630,当失去第二阀球700的顶推力后,第二导向座620会在第二弹簧6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二导向座620会带动第二限位凸缘641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顶杆640向下移动,而第二顶杆640向下移动会顶推第二阀球700重新封堵第二孔道501,在使用时,通过调整第二弹簧630的弹力即可调节第二弹性组件600的弹力。
当然,第二弹性组件600也可以仅包含第二弹簧630和第二固定座610,第二弹簧630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610相接,第二弹簧630的下端与第二阀球700相接,第二弹簧630的外径略小于管体100的内径,以使管体100能够对第二弹簧630起到限位作用。
或者,第二弹性组件600仅包含第二弹簧630,第二弹簧630的上端嵌设于管体100的内表面,第二弹簧630的下端与第二阀球700相接,并使第二弹簧630的外径略小于第二阀球700的内径。
进一步,管体100的上部内表面设有限位环槽,第二固定座610抵接限位环槽的底面,限位环槽能够对第二固定座61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第二弹簧630能被挤压,使得第二导向座620能在第二弹簧6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向下移动,以带动第二顶杆640及时顶推第二阀球700重新封堵第二孔道501。
当然,第二固定座610也可以通过固定销与管体100相接,或者与管体10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销连接和螺纹连接均为现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管体100的下部内表面设有第二环槽,且第二环槽的内径大于限位环槽的内径,第二球座500的上端面抵接第二环槽的底面,管体100的下部内表面旋接有压环130,压环130的上端面抵接第二球座500的下端面,压环130设有轴向贯通的第四孔道131,即通过第二环槽限制第二球座500相对管体100向上移动,通过压环130限制第二球座500相对管体100向下移动,以使得第二球座500不能相对管体100移动。
再进一步,密封环510位于第二球座500的外周面与第二环槽的内表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管体100的上端外部套接有上接头110,具体的,上接头110呈两端敞开的中空柱状,上接头110与管体100通过螺纹连接,上接头110的内表面设有向内凸出的环凸111,第一球座200夹设于环凸111与管体100的上端之间,即第一球座200的上端面抵接环凸111的下端面,第一球座200的下端面抵接管体100的上端面,通过上接头110与管体100的连接,将第一球座200固定连接于管体100的上端,并且,上接头110还能使得冲砂装置与其他井下设备之间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
进一步,第一球座200的外周面与上接头1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210。
再进一步,为了避免上接头110与管体100的连接松动,在上接头110与管体100之间连接有销钉120,销钉120能够防止上接头110相对管体100转动,从而保证了上接头110与管体1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第一球座200与管体1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管体100的下部套接有井口三通800,井口三通800的侧壁上设有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的出液口801,通过出液口801排出的冲砂液的流量,即可判断第一孔道201或第二孔道501是否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井口三通800通过连接组件900与管体100相接,连接组件900包括内管910和外管920,其中:
内管910套设于管体100的外部,内管910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液口101相连通的第一入口911;
外管920套设于内管910的外部,外管92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入口911相连通的第二入口921,较佳的,第二入口921正对第一入口911设置,外管920的上端连接有上法兰930,上法兰930与内管910的上端之间夹设有上皮碗950,具体的,上法兰930套设于外管920的上端并与外管920的上端旋接,上皮碗950通过上法兰930限位于内管910的上端,上皮碗950密封套设于管体100的外部并位于进液口101的上方,即上皮碗950的内表面与管体100的位于进液口101的上方的外表面密封贴合,外管920的下端连接有下法兰940,下法兰940与井口三通800相接,下法兰940与内管910的下端之间夹设有下皮碗960,具体的,下法兰940套设于外管920的下端并与外管920的下端旋接,下皮碗960通过下法兰940限位于内管910的下端,下皮碗960密封套设于管体100的外部并位于进液口101的下方,即下皮碗960的内表面与管体100的位于进液口101的下方的外表面密封贴合,通过上皮碗950和下皮碗960对进液口101的上下两侧进行密封,以使得冲砂液只能依次通过第二入口921和第一入口911后,进入进液口101。
再进一步,如图3所示,上皮碗950与上法兰930之间夹设有上垫环951,上皮碗950与内管910的上端之间夹设有上托架952,上垫环951和上托架952能够对上皮碗950起到保护作用;下皮碗960与内管910的下端之间夹设有下垫环961,下皮碗960与下法兰940之间夹设有下托架962,下垫环961和下托架962能够对下皮碗960起到保护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的工作过程:
如图3所示,在正常工作时,向上接头110注入冲砂液,当冲砂液的压力大于第一弹簧330的弹力时,第一阀球400在冲砂液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冲砂液通过第一孔道201进入管体100内,并依次通过第一通道311、第二通道321、第三通道611、第四通道621和第三孔道502后,经由管体100的下部注入井口三通800,通过出液口801注入井底,并且,第一阀球400向下移动推动第一顶杆340向下移动,第一顶杆340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凸缘推动第一导向座320向下移动,第一导向座320向下移动挤压第一弹簧330;
当需要进行接单根作业时,向第二入口921注入冲砂液,冲砂液经由第一入口911和进液口101进入第二孔道501,当冲砂液的压力大于第二弹簧630的弹力时,第二阀球700在冲砂液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孔道5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经由进液口101注入的冲砂液会与经由第一孔道201注入的冲砂液一同通过出液口801流至井底,并且,第二阀球700向上移动推动第二顶杆640向上移动,第二顶杆640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二凸缘推动第二导向座620向上移动,第二导向座620向上移动挤压第二弹簧630;当出液口801的冲砂液流量增加时,停止向第一孔道201注入冲砂液,此时,第一阀球400失去外力作用,第一导向座320在第一弹簧3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导向座320的移动推动第一限位凸缘341同步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顶杆340向上移动,而第一顶杆340向上移动顶推第一阀球400重新封堵第一孔道201,而由进液口101注入的冲砂液的一部分会经由第三孔道502注入至井底,以实现连续冲砂,另一部分会向上顶住第一阀球400,使得第一阀球400牢靠的封堵住第一孔道201,以避免冲砂液向上流动;
当完成接单根作业后,再次向上接头110注入冲砂液,当第一阀球400在冲砂液的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孔道201与管体100的内部连通,当管体100流出的冲砂液流量增加时,停止向第二入口921注入冲砂液,使第二导向座620在第二弹簧6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二导向座620的移动推动第二限位凸缘641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顶杆640向下移动,而第二顶杆640向下移动顶推第二阀球700重新封堵第二孔道501,即可实现连续冲砂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通过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一阀球的配合,以及第二弹性组件与第二阀球的配合,实现了在接单根作业时的连续冲砂,从而提高了冲砂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且减少了冲砂液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冲砂装置,通过设置上接头,不仅使得冲砂装置与其他井下部件之间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还使得第一球座的固定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10)

1.一种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砂装置包括:
管体,其侧壁下部设有进液口;
第一球座,其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第一球座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孔道;
第一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管体相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阀球,所述第一阀球能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一孔道;
第二球座,其对应于所述进液口的位置连接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二球座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管体的内部的第二孔道以及轴向贯通的第三孔道;
第二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球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上端与所述管体相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阀球,所述第二阀球能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二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座,其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接,所述第一固定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一通道;
第一导向座,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球座之间并能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导向座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接,所述第一导向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二通道;
第一顶杆,其能移动的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阀球相接,所述第一顶杆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抵接所述第一导向座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上部内表面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固定座抵接所述第一环槽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
第二固定座,其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接,所述第二固定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三通道;
第二导向座,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球座之间并能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座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接,所述第二导向座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第四通道;
第二顶杆,其能移动的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顶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阀球相接,所述第二顶杆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抵接所述第二导向座的下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下部内表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球座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环槽的底面,所述管体的下部内表面旋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球座的下端面,所述压环设有轴向贯通的第四孔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上端外部套接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内表面设有向内凸出的环凸,所述第一球座夹设于所述环凸与所述管体的上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接头与所述管体之间连接有销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下部套接有井口三通,所述井口三通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内部连通的出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口三通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管体相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内管,其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入口;
外管,其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通的第二入口,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有上法兰,所述上法兰与所述内管的上端之间夹设有上皮碗,所述上皮碗密封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所述外管的下端连接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与所述井口三通相接,所述下法兰与所述内管的下端之间夹设有下皮碗,所述下皮碗密封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皮碗与所述上法兰之间夹设有上垫环,所述上皮碗与所述内管的上端之间夹设有上托架;
所述下皮碗与所述内管的下端之间夹设有下垫环,所述下皮碗与所述下法兰之间夹设有下托架。
CN202020070689.6U 2020-01-14 2020-01-14 冲砂装置 Active CN211851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0689.6U CN211851716U (zh) 2020-01-14 2020-01-14 冲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0689.6U CN211851716U (zh) 2020-01-14 2020-01-14 冲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1716U true CN211851716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2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0689.6U Active CN211851716U (zh) 2020-01-14 2020-01-14 冲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1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1716U (zh) 冲砂装置
CN110296238B (zh) 一种单向阀结构
JPH0226118B2 (zh)
CN116971746A (zh) 一种固井用具有防密封失效的浮箍
CN109403888B (zh) 一种液力式连续加压送钻工具
CN201288859Y (zh) 一种带阀套的板式单向阀
RU64264U1 (ru) Башмак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профильного перекрывателя в скважине
RU5860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закачки жидкости по пластам
CN209875113U (zh) 一种井口单流阀
RU140103U1 (ru) Муфта пусковая с клапаном
CN207526465U (zh) 一种自动调节式堵漏工具
CN107740682B (zh) 一种自动调节式堵漏工具
CN200996279Y (zh) 可洗井封隔器
RU48350U1 (ru) Клап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07145336A (ja) 流体充填装置および流体充填方法
CN213205627U (zh) 一种桥塞坐封用调压阀及桥塞坐封管柱
CN106194027B (zh) 可升级一体式无水封自吸水钻
RU56454U1 (ru) Башмак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профильного перекрывателя в скважине
SU282219A1 (ru) Циркуляционный клапан
CN219500843U (zh) 一种气泡水机的加长型进气管
CN219526235U (zh) 一种洗手液灌装装置
CN211851795U (zh) 气举阀
CN211145373U (zh) 可调节流量温控阀芯
CN218914524U (zh) 一种润滑油脂单线分配器
CN215486545U (zh) 一种微形高压柱塞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