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4940U -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44940U CN211844940U CN201921015090.6U CN201921015090U CN211844940U CN 211844940 U CN211844940 U CN 211844940U CN 201921015090 U CN201921015090 U CN 201921015090U CN 211844940 U CN211844940 U CN 211844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rescue system
- mat
- shackle
- 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救援系统包括第一和至少第二可充气提升垫、在上侧和下侧以及每个连续的提升垫之间的连接套环,用于以封闭方式容纳可充气提升垫,其中连接套环设置在外周侧上,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径向钩环的连接点,该第一径向钩环一方面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套环,另一方面包括枢转地连接到最上面连接套环的第二径向钩环的连接段,其中每个连接段通过轴向钩环在轴向方向上连接到随后的最上面的连接段,并且轴向钩环包括第一和第二抗弯段,柔性段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和第二抗弯段的抗拉强度和柔性段的抗拉强度基本上彼此相等;飞机提升系统包括与救援系统组装在一起的连续的可充气提升垫的垫子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救援系统,特别是飞机提升系统,用于架设一堆可扩展的提升垫,与位于提升垫之间的形状保持连接套环交替,其中每个提升垫包围在相对的连接套环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该模块化救援系统的提升模块,以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该提升模块的容器。
背景技术
前言中提到的模块化救援系统通常用于救援搁浅的飞机。搁浅的飞机是不能在地面上以正常方向自主站立或者不能在其自身动力下或通过牵引车辆以通常的方式移动的飞机。这可能是因为飞机起落架有缺陷或缺失,或者因为飞机超出了起飞或着陆跑道。在许多情况下,这可能导致机场部分或完全堵塞。这种搁浅的飞机的救援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并且由于航班的延误、取消和/或重新安排而对受影响的机场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能够快速开始对搁浅的飞机进行有效的救援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尽可能地限制经济损失以及搁浅的飞机的技术损坏。
然而,救援飞机的问题在于,由于飞机的多样性,机场的飞机救援单元必须具有类似的多样化救援材料可供使用,以便能够提升、稳定和挽救任何可能类型的飞机。高度、重量、机翼方向和其他因素对救援系统的可能部署有很大影响。众所周知,在升起飞机时可应用一系列彼此叠置的可单独充气的低压垫。多个通常为矩形的充气垫在此处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并且使用压缩空气在待升高的有缺陷的飞机的一部分下进行充气。
尽管这种已知的飞机提升系统特别能够将对称载荷提升到一定的提升高度,但是其也具有许多缺点。特别地,需要相当大的地面面积来将这种低压垫定位在要提升的飞机下方,以便产生足够的稳定性以防止一系列低压垫向外弯曲。此外,该低压垫不是非常适合模块化部署。这意味着必须为可以使用机场的每类飞机提供不同类型的救援系统。特别地,针对不同飞机的特定最大提升高度、宽度尺寸和提升能力导致机场必须具有和维护各种救援系统或者依赖于在事故情况下空运的救援材料。当机场仅有一条跑道且该条跑道由于讨论的事故而完全或大部分堵塞时,后者可能特别成问题。
在救援操作期间,飞机相对于地平线的角度还能够改变,因此救援系统接合在被提升的飞机部件上的角度也改变。在典型的低压垫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将提升力尽可能垂直地传递到飞机部件,以防止垫子堆向外弯曲。当接合角度发生变化时,通常情况是在提升飞机期间必须重复地重新定位提升系统。特别是在明显的V形机翼方向的情况下,提升角度可以显著改变。这种重复的重新定位导致更长的救援时间,并且在必须放置或重新定位提升系统的所有位置处还需要稳定的地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尤其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救援系统,该系统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至少一个上述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开头段落中描述的类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其中一组径向钩环在轴向方向上用近端外端可枢转地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连接套环,其中一组径向钩环的钩环在远端外端处可枢转地彼此连接,其中沿轴向方向的连续组的钩环的远端外端通过轴向钩环相互连接,并且其中径向钩环是保持形状的,轴向钩环分别在压缩和充气状态之间至少在轴向方向上伸展和折叠,其特征在于,最上面的连接套环设置有接口模块,用于将提升力传递到物体以便提升,其中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电子负载传感器,其旨在并配置成记录由所述物体施加的负载的至少一部分并将其转换为表示所述负载大小的电子信号。
负载传感器可以记录设备承载的负载并将其作为电子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单元,以在合适的显示器(特别是由用户携带的手持设备的显示器) 上显示所述负载的大小,和/或一旦可能超过安全水平就会发出警告信号。所述处理设备和所述显示设备之间的传输优选地通过使用无线数据传输协议(例如蓝牙)的无线电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装置的一个特定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千斤顶适配器,其旨在并构造成容纳在飞机机翼的接收部分中并且在操作期间承载由飞机施加的至少一部分负载。所述千斤顶适配器可以由所述负载传感器承载,或者所述负载传感器可以集成在所述千斤顶适配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适配器是一个延长的千斤顶适配器。这种延长的千斤顶适配器便于在机翼上的千斤顶支承点可能另外无法到达的情况下(例如由于机翼上的发动机悬架的接近)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适配器包括可伸缩装置,其在缩回的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延伸的延长的另一位置之间调节,并且该装置可锁定在所述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延伸的另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千斤顶支承点未被阻挡时,千斤顶适配器可以缩回到第一位置,以便运输和存储系统。否则,千斤顶适配器可以延伸到至少一个延伸位置以到达其他方式不可到达的千斤顶支承点。
在一个特别实用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装置包括以相互伸缩的关系布置的第一构件和至少一个另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另一构件可相对于彼此伸缩地滑动。负载传感器可以集成在所述千斤顶支承点适配器内部或下面,以记录由该装置承载的负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一个特定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和至少第二可充气提升垫,其在上侧和下侧以及在提升垫之间具有连接套环,用于在一组相对的连接套环之间以包围的方式容纳提升垫,具有以下特征:连接套环在外周侧设置有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径向钩环的连接点,第一径向钩环一方面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组连接套环的下部,另一方面包括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径向钩环的连接部分,该第二径向钩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组连接套环的最上面,其中每个连接段通过轴向钩环在轴向方向上连接到随后的最上面的连接段,并且轴向钩环包括第一和第二抗弯段,柔性段在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之间延伸。
模块化救援系统包括多个提升垫。这些提升垫优选地基本相同,以便增强系统的模块化特征,但是可选地也可以相对于彼此在形状和/或尺寸上不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升垫在俯视图中基本上是圆形的,并且在充气状态下在侧视图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升垫包围在连接套环之间。首先将连接套环布置在地面上,然后在其上设置提升垫,然后布置另一连接套环,依此类推,直到提升垫形成足够高度的交替连接套环和提升垫的垂直柱。柱由(端部)连接套环封闭,在其顶部可以任选地提供其他模块、元件或组件。
包围各种提升垫的连接套环与径向钩环相互连接。这些径向钩环一方面枢转地连接到连接套环,以便在侧视图中形成径向钩环的基本之字形图案。远离连接套环的每组径向钩环的远侧部分各自包括一个连接段。径向钩环附接到连接套环的周边上的枢转附接点,并且通过对准这些附接点,每系列彼此叠置的连接段中的连接段彼此对齐。因此,连接段位于彼此上下对齐的组中。这些组彼此叠置的连接段通过轴向钩环彼此连接。这提供了支柱在轴向方向上的稳定性的显著增加,即在垫充气时在救援系统构建的高度方向上。由于枢转构造的这种轴向稳定性,还防止或至少抵消了柱的向外弯曲,由此提升垫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更好地支撑用于提升的负载。
径向钩环枢转地连接到连接套环,例如通过销孔附件。径向钩环可以是单层元件(例如在两个外端上具有枢孔的基本上刚性的杆)或者可以是多个钩环(例如构造为通过间隔套筒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的两个框架部件,在两个框架部件的两侧具有对齐的枢轴孔)。多个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更大的抗变形性。通过多个钩环,对称负载也可以更容易地施加在钩环上。
在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径向钩环之间或之外,可以布置同样采用多个或单个形式的第二钩环。这些径向钩环通过枢转连接方法连接到连接套环上,使得组装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延长可以跟随径向钩环。例如,垂直枢孔可以为此布置在连接套环的周边上。这些枢孔优选地在周边上成对地对称分布,使得可以在所得到的柱上获得对称负载。
通过将销(例如螺栓或光滑的圆柱形衬套)布置成穿过枢孔并且还穿过第一径向钩环和可选地连接到其上的第二径向钩环的枢轴孔,能够获得共同的旋转点。显而易见的是,下或上连接套环也可仅连接到第一或第二径向钩环。
轴向钩环包括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以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柔性段。由此可以组装坚固且紧凑的结构。由于轴向钩环包括柔性段,所以产生六角手风琴结构,其在放气状态下折叠在一起并且在提升垫充气时伸直,并且在此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以防止在轴向钩环的拉动方向上向外弯曲。抗弯段在弯曲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刚度和柔性段,但不需要是绝对意义上完全刚性的。
抗弯段的刚性结合容纳在其间的柔性段,在组装的、尚未充气的状态下提供紧凑的结构,由此可以实现低的插入高度。当在用于提升的物体的一部分与地面之间存在很小的间隙时,这是特别有利的。抗弯段能够可靠地保持部件的取向(例如在组装期间)和最终的柱的稳定性。因此,在救援系统的组装期间,提升垫相对于彼此保持更好的对齐。
通过所述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结构,可以实现相对高的最大提升高度,具有相对小的占用,即放置救援系统所需的表面积,同时减轻了提升垫相对于彼此向外弯曲的风险。此外,利用该模块化救援系统,可以将系统从相对较小的实际元件组装到现场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轴向钩环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叠置的柔性带,其中在第一和第二抗弯段的位置处,柔性带通过连接手段相互持久地连接,以形成抗弯组件并保持其在柔性段中的柔性。诸如塑料张紧条带的带通常可单独地从带本身的平面弯曲,但是当沿长度方向加载时,带通常也提供高张力。带(特别是在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的情况下)另外提供对带的平面中的旋转的抵抗力。
通过将至少两个带(但优选三个或四个带)彼此叠置并通过连接手段(例如缝合、铆钉、胶合、熔合或其他连接方法)将这些层的带彼此连接,轴向钩环在轴向方向(即带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高强度,而(例如张紧条带状的带)带的组装在带的平面外显示出足够的柔性。在轴向钩环的抗弯段中的抗弯性例如可以通过围绕这些段的套筒来实现,其通过植入抗弯元件(例如包围在带的各层之间的金属板段)或通过带的化学处理而跳过柔性段,使得抗弯段单独加强或作为组装层包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连接手段包括缝合、焊接、胶合或硫化,并且基本上仅在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上延伸。相互堆叠的带(例如条带状带)的组件可以在这里彼此叠置,随后通过使线穿过带组件的不同层并且因此形成针脚而利用具有相对坚固的线的牢固缝合而彼此连接。通过将这种通过带组件的层布置的缝合仅布置在抗弯区段中,通过缝合本身提供增加的抗弯性,因为各个层相对于彼此不可移动地彼此连接。通过不缝合带组件的柔性段中的层,并且优选地甚至完全跳过它们,该段中的层保持其柔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连续的提升垫通过垫连接装置彼此连接,使得垫连接装置有助于在提升垫的泄气和充气状态下朝向连续的提升垫的轴向对准的操作。如上所述,重要的是能够在现场短时间内组装模块化救援系统。此外,有利的是,提升垫最终在柱中尽可能笔直地上下竖立,使得在提升操作期间,力在连续的垫之间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传递。根据救援系统的该实施方式为此设置有垫连接装置,其有助于在充气和空的状态下以及在各个提升垫处于充气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期间轴向对准连续的垫。
垫连接装置能够将连续的提升垫相对于彼此完全固定以形成刚性单元,或者可以配置成使得其仅部分地限制垫的相对运动自由度,其中垫的轴向对齐因此得到增强。在后一种情况下,连续的提升垫可以例如保持相互可释放或可围绕轴向轴线自由旋转。
垫连接装置可以是提升垫的组成部分、连接到提升垫或例如设置为两个连续的提升垫之间的单独构件,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坚固地安装在提升垫中的螺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垫连接装置包括中央凸缘,并且在该凸缘的任一侧上包括设置有螺纹的凸起。垫连接装置通过一个凸起可以安装在第一提升垫中,该第一提升垫设置有与其共同作用的螺纹,并且垫连接装置通过另一个凸起以相应的方式安装在随后的提升垫中。因此,两个提升垫彼此连接。通过凸起的位置和容纳这些凸起的提升垫中的空间相对精确地限定相互的轴向对准。然后,这些安装装置优选地设置在提升垫的上侧和下侧的中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垫连接装置允许连续的提升垫相对于彼此轴向旋转。轴向对准一方面有利于在提升操作期间力传递的方向,尽管另一方面重要的是在各个提升垫中具有一定的旋转自由度。由于在通过垫连接装置组装和连接连续的提升垫之后保持的提升垫的这种旋转自由,因此更容易系统且清楚地组织在救援期间相对于彼此应用的基础设施(例如用于使提升垫充气的压缩空气管线),并且优选地不允许其以混乱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地连接提升垫,则可以例如快速确定哪条线通向例如由于泄漏或松散的进料导管而不充分地充气的提升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垫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相互接合的连接元件,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用于容纳在第二连接元件的凹槽中的凸起。通过例如为每个提升垫的上侧设置提供凸形垫连接装置(即设置有凸起),并且为下侧提供凹形垫连接装置(即设置有用于接收凸起的凹槽),提升垫可以快速、准确地彼此连接在一起。通过将垫连接装置拧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在例如提升垫的表面上的中心腔中并随后将提升垫彼此叠置,垫彼此相互对齐,使得凸形垫连接装置下降或接合在凹形垫连接装置中。垫连接装置(特别是凸起和凹槽)在此可以成形和定尺寸,使得例如通过将六边形凸起放入紧密配合的六边形凹槽中来建立围绕轴向轴线的旋转,或者例如通过在圆形凹槽中使用圆形凸起来保持这种旋转自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垫连接装置连接到提升垫中的基本上中心的开口中,其中垫连接装置在外部有助于密封开口。提升垫可以在没有接缝的情况下制造,并且可以通过在模具周围缠绕高拉伸强度的纤维而形成。开口可以形成在提升垫的上侧和下侧。这些中心开口可有利地用作接收垫连接装置的位置。垫连接装置在此可以有助于密封这些垫,例如通过应用密封环。
提升垫可以通过(压缩的)空气、其他气体或气体混合物或甚至液体来充气。为此目的,每个垫可以单独地设置有阀或其他连接,用于每个垫的单独充气。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特定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垫连接装置在提升垫中的开口之间保持内部的开放连通。因此,连续的垫的体腔彼此开放连通,并且当其中一个垫连接时将同时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垫连接装置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提升垫的组成部分。提升垫可以以各种方式生产和成形。因此,垫连接装置可以是提升垫的上侧和下侧的组成部分。这对于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组装时间是有利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连接套环包括彼此连接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轴环段。为了存储救援系统,将连接套环分成多个较小的可连接的套环段是特别有利的。此外,锁定的连接套环可能很重并且相对难以操作,并且当该连接套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时当然也是如此。另外,在一些情况下,连接套环的单件制造比制造较小的可相互连接的套环段更复杂。在组装救援系统期间,套环段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彼此连接,例如通过在其中提供销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至少一个伸缩支柱连接到提升垫的一组径向钩环的远端外端,使得在操作期间通过充气至少一个提升垫来安装整体之后,伴随的是支柱的伸缩性伸缩,而一个相反的运动被支柱所抵消。这里适合的是任何便于伸展的伸缩结构,但是其在长度方向的压缩过程中要为连接到支柱的结构提供支撑。这可以是使用如NL2004931中所述的在压缩期间自动阻挡的支柱或者可以根据需要手动阻挡的支柱的支撑。支柱可以例如安装在一个连接套环上或安装在一个径向钩环上。特别有利的是,将该支柱安装在一个上部第一径向钩环的连接段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围绕救援系统布置多个支柱,特别是三个支柱。为了支撑系统,这可以完全对称或以非对称的方式实施,使得一旦通过充气的提升垫提升,物体也由支柱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最上面的连接套环设置有接口模块,用于将提升力传递到物体以进行提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用于提升的物体是飞机,并且接口模块包括球形凸起,该球形凸起旨在并构造成容纳在飞机机翼的接收部分中。
飞机通常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千斤顶支承点,其适合于与飞机提升系统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进行硬连接。为此目的,模块化救援系统包括一个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具有一个凸起,该凸起为球星的或者至少包括球形部分,并且形成且旨在接收在飞机的这种千斤顶支承点中。这种接收构件通常布置在例如飞机机翼的根部上,其中机翼转换到飞机的机身中。由于提升系统和飞机之间的这种硬连接,提升力可以有效地传递到飞机。另外,这种千斤顶支承点通常连接到飞机的框架部分,由此即使在高提升力的情况下,由于升高而导致飞机变形的危险也得到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用于提升的物体是飞机,并且接口模块包括可单独充气的接触垫,与可充气垫相比接触垫具有相对大的接触表面积。所述接触垫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式和尺寸。因此,其可以特别地形成为多边形,例如矩形或六边形。可单独充气的接触垫特别包括低压垫,其可以自身调节到飞机的飞机接触表面的形式以进行救援。飞机并不是在所有位置都坚固到能够吸收外部压力。然而,飞机外侧的变形可能对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和适飞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必须不 (仅)在千斤顶支承点的位置处提升飞机的情况下,可以有利地使用设置有这种低压垫的接口模块。该低压垫连接到救援系统的上侧并且被充气,使得低压垫在与飞机接触时保持可变形。由于救援系统通过相对较大的表面区域传递其提升力,因此这里限制了飞机外侧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提升模块,包括可充气的提升垫、至少一个连接套环、多个第一和第二径向钩环以及多个轴向钩环。救援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提升模块构成,每个提升模块包括所有必要的部件,包括连接套环、提升垫和其中具有重复模式的各种(径向和轴向)连接钩环。整个组装的救援系统的最大提升高度可以通过从这种提升模块构建救援系统来确定。有利的是,机场可以具有以模块形式可用的这样的救援系统,以便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根据整体情况,根据适当的说明书,可以利用正确的模块形成符合救援物体的特性的救援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模块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轴向钩环以至少两个不同的长度设置。在此,通过选择轴向钩环的长度,可以影响救援系统的最大提升高度和两个连续的提升垫之间的接触表面。连续的提升模块通过轴向钩环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连接。这些轴向钩环限制了两个连续模块在提升垫充气期间相对于彼此移动的最大距离。因此,轴向钩环还确定处于充气状态的提升垫的最大高度,由此提升垫经受一定程度的压平。通过施加长的轴向钩环,可以达到更大的提升高度。虽然较短的轴向钩环为每个提升模块提供较小的提升高度,不利地,提升垫的负荷更大。这是因为较短的钩环导致提升垫更平坦,从而在连续的提升垫之间产生更大的接触表面积。因此,提升力分布在更大的表面积上,由此垫上的提升压力减小并且系统的提升能力增加。
在一些情况下,由此可以获得适合于来自多个提升模块的情况(选择了轴向钩环的长度)的规范,并且最大提升高度和提升能力可以相互抵消。每个提升模块的轴向钩环长度的选择优选是相同的。然而,在组装的救援系统的高度上,每个提升模块可以选择不同的轴向钩环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在其中设置有形状保持桥接部件,其可放置在连续的连接套环之间并且在放置时在连接套环之间产生力传递。因此,桥接部件形成刚性竖直柱,其在垫应该失去其提升力(例如由于其开始泄漏)的不希望的情况下机械地固定缓冲柱。优选地,救援系统的特征在于,在面向提升垫的一侧,桥接部件根据提升垫在其充气状态下的轮廓成形,以便尽可能紧密地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容器,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至少一个提升模块的部件。救援系统通常可以在机场保持在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容器中,在需要部署的情况下,将该容器带到靠近事故地点的位置。位于容器中的是救援系统的各种部件以及可选的组装材料和工具。
为了在现场构造用于各种类型的飞机和情况的正确组件,容器优选地在此包括足够数量的至少第一长度尺寸以及不同的第二长度尺寸的轴向钩环。由此可以组装救援系统,其中可以针对每个提升模块的提升高度选择提升能力。容器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使提升垫充气的装置(例如压缩空气装置、导管),并且还可以包括发电机形式的内部电源。由此提供了基本上自给自足的救援系统,其可以在事故的情况下快速部署。这种容器也易于放置在卡车上或货运飞机或直升机上,以便运输到远处的机场或机场的偏远地区。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飞机提升系统,包括由垫连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组装在一起的连续可充气提升垫的垫子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组装模块化救援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连接套环放置在地面上,将垫连接装置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提升垫中,以密封第一和第二提升垫,放置第一个放气的提升垫,将第二个连接套环放在放气的提升垫上,将第二个放气的提升垫放在第一个提升垫上,同时连接第一和第二提升垫的垫连接装置并包围第二连接套环,将第三连接套环放置在第二提升垫上方,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套环上可枢转地安装多个第一径向钩环,在第一径向钩环的连接段和上连接套环之间可枢转地连接多个第二径向钩环,通过多个轴向钩环将连接段一个放在另一个上方地进行连接。这些步骤不必按所述顺序进行。在许多情况下,救援操作是团队的工作,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子组件上同时工作。尽管确定的步骤可能彼此相关或彼此依赖,但是不需要最终组装必须以所述顺序进行,因此遵循特定顺序可能是有利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将一个放在另一个上方的连接段进行连接之前,该方法包括从至少两个相互不同的轴向钩环长度尺寸的选择中选择多个轴向钩环的长度尺寸的步骤。通过选择轴向钩环的长度尺寸,可以提供适合于特定的部署情况的组装的救援系统的特定提升能力和提升高度。
附图说明
现在将基于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相关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处于充气状态、设置有千斤顶支承点接口模块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A是在放气状态的图1所示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B是在放气状态的图2A所示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侧视图;
图2C是在放气状态的图2A所示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俯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中适用的分段的连接套环的组件的分解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中适用的组装的分段的连接套环的立体图;
图4是具有垫连接装置的提升垫的立体图;
图5A是沿着线A-A的图5B中所示的救援系统的横截面图,详细示出了垫连接装置的连接和轴向钩环的构造;
图5B是在充气状态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6A是在充气状态并设置有低压垫接口模块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B是充气状态的图6A中所示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俯视图;
图6C是充气状态的图6A所示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正视图;
图6D是充气状态的图6A所示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侧视图;
图7是充气状态的并设有支柱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中应用的桥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由多个如图8所示类型的桥接部件支撑的图1的救援系统;
图10示出了充气状态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实施方式;以及
图11示出了放气状态的图10的救援系统。
附图纯粹是示意性的,并非按比例绘制。特别地,为清楚起见,某些尺寸可能放大到更大或更小的程度。在附图中,相应的部件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这里示出为处于完全充气状态的模块化救援系统1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连接套环10。根据情况,该地面可以用例如底垫(未示出)加固,使得连接套环在装载时不会沉入地下并保持清洁。可通过把手22操作的多个提升垫20布置在下连接套环10上。提升垫20在此处示出为处于充气状态。提升垫20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中的空气阀 21进行充气,压缩空气管路(未示出)可以连接到空气阀21。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救援系统包括五个提升垫20,其中提升垫由提升垫20之间的连接套环11包围。上连接套环12连接到千斤顶支承点接口模块40,用于在飞机的千斤顶支承点接收。提升力通过该接口模块、特别是通过该接口模块40的球形段41传递到飞机。在提升搁浅的飞机期间,飞机所处的角度可能在提升期间变化。球形段41容纳在飞机的加强的千斤顶支承点的凹槽中,并且由于球状接口,球形段41可以继续以变化的角度将提升力传递到飞机的框架。接口模块40包括负载传感器60,其记录球形段41 所经受的负载并将其转换为表示所述负载的电子信号。所述电子信号可以由处理器单元处理,并且将相应的负载通过合适的无线传输协议(例如蓝牙) 在显示器、特别是由用户携带的手持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的显示器上显示给用户。
下连接套环10连接到第一径向钩环30。该钩环包括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的两个金属板部件,并且相互对齐的枢轴孔45设置在通过枢轴销46可枢转地连接到连接套环10的第一近侧上,枢轴销46设置在连接套环10、 11、12中的枢孔47中。设置在提升垫20之间的连接套环11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径向钩环30和第二径向钩环31,两者都是通过使用枢轴销46连接到连接套环11。上连接套环12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径向钩环31和接口模块40的接口钩环。连接套环10、11、12包括基本对称布置在连接套环的外周的六对枢孔47。径向钩环30仅在该图中的一侧示出,但是实际上所有的钩环将在提升垫20充气之前全部布置。
在连续的连接套环之间的每组第一径向钩环30和第二径向钩环31在连接段32的位置处通过枢轴销在远端外端相对于彼此枢转地连接。在形成第一径向钩环30的组成部分的该连接段32中设置有枢转开口,用于枢转连接第二径向钩环30。连接段还用于在径向钩环组之间连接轴向钩环35。该轴向钩环35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抗弯部分,柔性部分在第一和第二抗弯部分之间延伸。轴向钩环在两个外端设置有枢转环48,枢转销可以通过枢转环48插入,以便连接到连接段32。
图2A-2C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救援系统,其中提升垫20未被充气。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径向钩环30、31的实体被压在一起并且在侧视图中形成之字形图案。在提升垫20的充气期间,这些径向钩环30、31以六角手风琴的方式枢转,因此钩环跟随在提升垫20的充气期间产生的整个救援系统的延伸。在这里实现了千斤顶支承点接口模块40,使得其可以放置在上部提升垫20的上部垫连接装置中,并通过接口钩环连接到上部连接套环。
在图2A中清楚地示出了在该放气状态下轴向钩环35如何在柔性段38 的位置处弯曲。轴向钩环35由彼此连接的三个张紧的条带状带形成,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抗弯段36、37通过仅在抗弯段36、37的位置处用非常坚固的线彼此紧密地缝合而形成,同时跳过轴向钩环35的柔性段38。张紧的条带状带的这种组件的一个层用另外长度的带向后折叠,以便因此在轴向钩环35的两个外端处形成一体成形的枢转环48。
图3A-3B示出了连接套环50的分段的实施方式。图3A中示出的是,各个段51(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在两侧彼此滑入并且通过围绕提升垫支撑件53的销连接固定。这里,提升垫支撑件53由与提升垫相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但是在替代实施方式(未示出)中,该提升垫支撑件也可以由与提升垫不同的诸如金属或橡胶的材料形成。提升垫支撑件还用作成形模具,以有助于和引导各个套环段51的连接。枢孔45用枢孔衬套54加强,用于接收枢轴销,径向钩环可通过该枢轴销连接到连接套环50。这样形成的分段的连接套环然后以与图1和2中所示的连接套环10、11、12相同的方式配置。
图4所示的是具有阀21和四个把手22的提升垫20。提升垫20如此形成,使得在充气期间形成基本椭圆形的主体。上侧和下侧设置有水平部分 60,其中布置有设有螺纹的孔61。垫连接装置62可以拧入该孔中。垫连接装置62在外周侧设置有螺纹64并且包括密封套环65,提升垫20中的孔61 由该密封套环65气密地密封。垫连接装置62在面向随后的提升垫的一侧设置有凹槽63,因此,凹形垫连接装置62可以连接到下一个提升垫20的下侧上的凸形垫连接装置66。
图5B示出了处于充气状态的救援系统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视图。线A-A在此示出了沿着其形成如图5A所示的横截面的线。三个所示的提升垫20包围在连接套环10、11、12之间,其中设置有提升垫支撑53,用于引导和支撑提升垫20。使用垫连接装置62、66在顶部和底部气密地密封提升垫。如图5A的细节所示,凹形垫连接装置62设有凹槽63,凹槽63的形状适于容纳凸形垫连接装置66的凸起66。
图5A中的横截面中还示出了轴向钩环35的实施方式的放大细节。这里,单个张紧的条带状带折叠三次,即,第一直线部分、形成第一枢轴环 48的弯曲、沿第一直线部分笔直向后、形成围绕第一和第二直线部分的第二枢轴环48的弯曲,然后通过在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中缝合而彼此锁定,同时跳过柔性段。
图6A-6D所示的是处于充气状态的救援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设有低压垫接口模块,该低压垫接口模块包括具有相对大的飞机接触表面的低压接触垫70,并且形成并充气成使得接触表面的形状可以调整以适应要接触的飞行器的表面,同时传递提升力。
并非典型飞机外侧的所有位置都适合用提升飞机所需的力按压。飞机外侧的变形通常对空气动力学和适飞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飞机不能(仅) 在千斤顶支承点的位置提升的情况下,模块化救援系统必须仍然压靠在飞机的另一个表面上。
为此目的,该实施方式的接口模块设置有低压接触垫70。该低压垫70 连接到救援系统1的上侧并且充气,使得低压垫70在与飞机接触时可变形。因为在与提升垫20的接触表面区域相比时,救援系统通过该垫的相对大的区域传递其提升力,所以飞机外侧上的压力是有限的,但不管如何仍然可以提升飞机。低压垫中的压力和构成低压垫的单独可充气层的数量可以适应于必须被提升的飞机的类型,甚至适应于所需变形的程度。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双层低压垫70连接到接口模块。
图7示出了模块化救援系统,其上安装有两个支柱75。支柱75是可伸缩且可伸展的伸缩元件,其构造成基本上自由地便于支柱75的延伸,而当支柱75被压缩时,支柱中的阻挡机构抵消并且基本上甚至完全防止收缩。支柱75包括支脚76,支柱通过支脚76在地面上支撑并且可枢转地连接到上部第一径向钩环30的上部连接段32上。为此目的,支柱安装在安装点 77处,其在使用时位于下部连接段处用于连接轴向钩环,并且在未使用时位于上部连接段处。在替代的实施方式(未示出)中,该支柱连接到接口模块或连接套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救援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将附加的安全系统应用于如上所述竖立的提升柱。该安全系统包括多个如图8所示的桥接部件 90。在面向垫的一侧,这些桥接部件设有基本上在充气状态下符合垫的轮廓 95。除了垫20和钩环35之外,桥接部件是形状保持的,并且为此目的由例如铝或不锈钢制成。这些桥接部件90手动地放置在刚充气的提升垫上。桥接部件90在轮廓95上弯曲,以便沿着充气的垫保持尽可能接近,并且在铝制枢轴臂上操作并固定在轴环11中的销上。因此,三个桥接部件90围绕每个提升垫20安装并且在外周均匀分布。
例如在特别是使用千斤顶适配器提升飞机时,并且在提升飞机后必须在飞机下进行工作时,这种安全系统是重要的。因此,经常要求“负载”(飞机)必须机械固定。桥接部件90通过一起形成刚性垂直柱(桥)来确保这一点。在垫在不期望的某一时刻因其他原因而开始泄漏或放气的情况下,这些提供机械阻挡。
每个垫20使用三个桥接部件,并且在随后的垫20中,在每种情况下都交替使用三个桥接部件,否则每层可用的枢轴销的数量(六个)将是不足的。桥接部件90可以在将柱完全竖立之后放置,但是每当一个单独的提升垫20 已经充气时,桥接部件90每次都有利地已经放置。在后一种方式中,一旦缓冲柱已经竖立则直接固定负载,可以避免仍然必须稍后组装桥。因为后者通常也必须在一定高度进行,否则必须在非固定负载下进行更长时间的工作以构造机械保护措施。
桥接部件的设计使得其可以在伸展状态下围绕柱中的现有部件进行操纵,以便将其放置在适当位置。桥有利地由不锈钢或防腐钢制成,因为必须由此吸收的高负载。
图10示出了基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处于竖立的膨胀状态是飞机提升系统,而图11示出了处于泄气状态的该系统。该系统类似于前面附图的系统,除了接口模块40包括用于承载飞机机翼的延长的千斤顶适配器50。这使得该系统特别适用于这样的飞机,所述飞机具有一个千斤顶支承点,其接近例如机翼上的发动机悬架,以其他方式无法到达。在该实施方式中,千斤顶适配器更具体地包括可伸缩装置,该可伸缩装置可在缩回的第一位置(如图11所示)和至少部分延伸的、伸长的另一位置(如图10所示)之间调节。为此,该实例的装置包括以相互伸缩的关系布置的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所述第一构件51和所述第二构件52可相对于彼此伸缩地滑动。该装置可借助于锁定销55锁定在所述第二位置,该锁定销55在该延伸的第二位置通过两个构件51、52接收。
接口模块40包括负载传感器60,其记录千斤顶适配器50所承受的负载并将其转换为表示所述负载的电子信号。所述电子信号可以由处理器单元处理,并并且将相应的负载通过合适的无线传输协议(例如蓝牙)在显示器、特别是由用户携带的手持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的显示器上显示给用户。如图所示,千斤顶适配器安装(拧紧)在其上的底板可以装配有所述负载传感器。或者,负载传感器可以集成在千斤顶适配器中。
尽管以上基于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显然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此。相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仍然可以有许多变化和实施方式。
Claims (22)
1.模块化救援系统,用于竖立与位于其间的形状保持连接套环交替的一堆可扩展的提升垫,其中每个提升垫包围在相对的连接套环之间,其中一组径向钩环在轴向方向上用近端外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套环,其中所述一组径向钩环的钩环在远端外端处可枢转地彼此连接,其中连续的一组钩环的远端外端在轴向方向上通过轴向钩环相互连接,以及其中径向钩环是形状保持的,并且轴向钩环分别至少在轴向方向上在压缩和膨胀状态之间伸展和折叠,其特征在于,最上面的连接套环设置有接口模块,用于将提升力传递到用于提升的物体,其中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电子负载传感器,所述电子负载传感器旨在并配置成记录由所述物体施加的负载的至少一部分并将其转换成表示所述负载大小的电子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千斤顶适配器,所述千斤顶适配器旨在和配置成容纳在飞机机翼的接收部分中,并在操作期间承载由所述飞机施加的负载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适配器由所述电子负载传感器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负载传感器集成在所述千斤顶适配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适配器包括可伸缩装置,所述可伸缩装置在缩回的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延伸的、伸长的另一位置之间调节,并且所述装置锁定在所述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延伸的、伸长的另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装置包括以相互伸缩的关系布置的第一构件和至少一个另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另一构件相对于彼此伸缩地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口模块包括可单独充气的接触垫,所述可单独充气的接触垫与可充气垫相比具有相对大的接触表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系统包括第一和至少第二可充气的提升垫,在上侧和下侧以及在提升垫之间具有连接套环,用于在一组相对的连接套环之间以包围的方式容纳提升垫,连接套环在外周侧设置有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径向钩环的连接点,第一径向钩环一方面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组相对的连接套环的下部,另一方面包括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径向钩环的连接段,第二径向钩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组相对的连接套环的最上面,其中每个连接段通过轴向钩环在轴向方向上连接到随后的最上面的连接段,并且轴向钩环包括第一和第二抗弯段,柔性段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之间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抗弯段的抗拉强度和柔性段的抗拉强度彼此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轴向钩环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叠置的柔性带,其中在第一和第二抗弯段的位置处,柔性带通过连接手段相互持久地连接,以形成抗弯组件并保持其在柔性段中的柔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手段包括缝合、焊接、胶合或硫化,并且仅在第一和第二抗弯段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连续的提升垫通过垫连接装置彼此连接,使得垫连接装置在操作中有助于在提升垫的泄气和充气状态下连续的提升垫的轴向对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垫连接装置允许连续的提升垫相对于彼此轴向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垫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相互接合的连接元件,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用于容纳在第二连接元件的凹槽中的凸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垫连接装置连接到提升垫中的中心的开口中,其中垫连接装置在外部有助于密封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垫连接装置在提升垫的开口之间保持内部的开放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垫连接装置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提升垫的组成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套环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套环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伸缩支柱连接到提升垫的一组径向钩环的远端外端,使得在操作期间通过使至少一个提升垫充气来整体竖立,之后进行支柱的伸缩延伸,而相反的运动由支柱抵消。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有形状保持桥接部件,其放置在连续的连接套环之间,并且在放置时,在连接套环之间产生力传递。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面向提升垫的一侧,桥接部件根据在提升垫充气状态下的提升垫的轮廓成形。
22.一种飞机提升系统,包括由垫连接装置相互连接的、并且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统组装在一起的连续的可充气提升垫的垫子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15090.6U CN211844940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15090.6U CN211844940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44940U true CN211844940U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130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15090.6U Active CN211844940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4494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3216A (zh) * | 2021-01-12 | 2021-04-30 | 航大联合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航空器用顶升系统及顶升方法 |
CN112723217A (zh) * | 2021-01-12 | 2021-04-30 | 航大联合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航空器用可调整轴线角度的顶升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2019
- 2019-07-02 CN CN201921015090.6U patent/CN2118449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3216A (zh) * | 2021-01-12 | 2021-04-30 | 航大联合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航空器用顶升系统及顶升方法 |
CN112723217A (zh) * | 2021-01-12 | 2021-04-30 | 航大联合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航空器用可调整轴线角度的顶升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03615B2 (en) | Modular recovery system | |
CN211844940U (zh) | 模块化救援系统和飞机提升系统 | |
US6901714B2 (en) | Tensegrity uni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 |
CN102822051B (zh) | 可充气的便携式平台 | |
US20040169109A1 (en) | Floatation system | |
US5283916A (en) | Process for transporting injured or stranded people, and protective capsule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 |
US8272822B2 (en) | Wind power turbine blade packing and packing method | |
US20090234504A1 (en) | Lifting system | |
DK3247623T3 (en) | SHIP WITH TELESCOPIC GATHROOM FOR TRANSFER OF PERSONS BETWEEN THE SHIP AND AN ESTABLISHED OR NEARLY ESTABLISHED ITEM ON THE SEA, LIKE A WINDMILL | |
JPS61171699A (ja) | ヘリコプタの浮機構 | |
US20120181380A1 (en) | System for providing a rapidly elevated aerostat platform | |
US6644592B2 (en) | Floatation system | |
GB2428564A (en) | Inflatable lifting and seating device and inflatable ring with gusset | |
US20220160562A1 (en) | Pneumatic chair jack | |
EP3925891A1 (en) | System for lifting and transporting an aircraft | |
CN108263589B (zh) | 释放浮空器的方法 | |
US20110120478A1 (en) | Backboard immobilization device | |
US11198518B1 (en) | System for lifting and transporting an aircraft | |
CN219008125U (zh) | 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吊篮装置及直升机救援系统 | |
US20040217611A1 (en) | Personnel transfer device for offshore use | |
CN220595151U (zh) | 用于救援的带有直升机起降平台的浮动医院 | |
CN110775202A (zh) | 一种充气式浅滩栈桥系统 | |
CN111557798A (zh) | 一种用于跨越舰船内部密封舱门的变形担架 | |
CN112061367A (zh) | 一种用于安装飞艇顶部设备的安装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20436847U (zh) | 充气冰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8 Address after: Holland lieser Patentee after: Zamqua Holding Co. Address before: Holland lieser Patentee before: JPM BEHEER B.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