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4072U -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4072U
CN211844072U CN201922492727.7U CN201922492727U CN211844072U CN 211844072 U CN211844072 U CN 211844072U CN 201922492727 U CN201922492727 U CN 201922492727U CN 211844072 U CN211844072 U CN 211844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dule
vehicle chassis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27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东
李宝成
向桂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yi Automobile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yi Automobile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yi Automobile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yi Automobile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27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44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4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4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底盘系统,该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发动机;ISG电机,ISG电机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连接;ISG电机控制器,ISG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与配电线电连接;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配电线;驱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配电线;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电压变换模块,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系统,能够为车辆提供不同的行驶模式,而且能够为有不同电压需求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现有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底盘装载的发电机组仅为车辆自身驱动提供电力,无法满足较大功率的用电设备或多个不同功率的用电设备同时供电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底盘系统,能够为车辆提供不同的行驶模式,而且能够为有不同电压需求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系统,该车辆底盘系统包括:
发动机;
ISG电机,ISG电机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连接;
ISG电机控制器,ISG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与配电线电连接;
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配电线;
驱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配电线;
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
电压变换模块,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
可选的,电压变换模块包括DC/AC模块和DC/DC模块,DC/AC模块的输入端和DC/DC模块的输入端均作为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
可选的,DC/DC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电连接配电线,DC/AC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电连接配电线。
可选的,DC/AC模块的输出端和DC/DC模块的输出端均包括多个输出接口,每个输出接口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不同,内外部设备通过输出接口与电压变换模块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均为继电器。
可选的,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与发动机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器用于实时监控发动机的状态。
可选的,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车辆底盘,车辆底盘为燃料为清洁能源的增程式底盘。
可选的,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醇燃料箱。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控制方法,该车辆底盘系统包括:
发动机;
ISG电机,ISG电机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连接;
ISG电机控制器,ISG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与配电线电连接;
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配电线;
驱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配电线;
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
电压变换模块,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
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开关导通,控制第二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或,
控制第二开关导通,控制第一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或,
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导通,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
可选的,电压变换模块包括DC/AC模块和DC/DC模块,DC/AC模块的输入端和DC/DC模块的输入端均作为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DC/DC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电连接配电线,DC/AC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电连接配电线;
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和直流供电模式;或,
控制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和交流供电模式;或,
控制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和直流供电模式;或,
控制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和交流供电模式;或,
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控制第四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和直流供电模式;或,
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三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和交流供电模式;或,
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直流供电模式以及交流供电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发动机、ISG电机、ISG 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电压变换模块,ISG电机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连接,ISG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与配电线电连接,动力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配电线,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配电线,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系统,不仅能够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为车辆提供不同的行驶模式,而且能够通过电压变换模块将输入的直流电变换为电压值不同的直流电和/或交流电,从而为有不同电压需求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参考图1,该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发动机10、 ISG电机20、ISG电机控制器30、动力电池40、驱动电机控制器50、驱动电机60和电压变换模块70。
其中,ISG电机20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10连接,ISG电机控制器30与ISG 电机20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81与配电线80电连接,动力电池40通过第二开关82电连接配电线80,驱动电机控制器50电连接配电线80,驱动电机 60与驱动电机控制器50电连接,电压变换模块70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80,电压变换模块70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70的输出端输出。
具体的,在车辆上电启动时,可控制第一开关81和第二开关82导通,动力电池40通过ISG电机控制器30为ISG电机20提供电力,ISG电机控制器 30可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电转换为ISG电机20正常工作所需的第一交流电,并将第一交流电输出至ISG电机20,以驱动ISG电机20通过连接盘带动发动机10转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10通过连接盘带动ISG电机20 发电,ISG电机20输出的第二交流电由ISG电机控制器30变换为第二直流电,ISG电机控制器30通过第一开关81可将第二直流电输出至驱动电机控制器50,驱动电机控制器50可将接收的第二直流电变换为驱动电机60正常工作所需的第三交流电,并将第三交流电输出至驱动电机60,以为驱动电机60提供电力,同时产生的多余电力即第二直流电通过第二开关82可储存至动力电池40。驱动电机60可通过ISG电机20和/或动力电池40供电,当仅由ISG电机20供电时,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当仅由动力电池40供电时,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当ISG电机20和动力电池40同时工作时,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通过控制第一开关81和第二开关82的导通和关断,可控制车辆工作于不同的行驶模式。
并且在第一开关81导通时,ISG电机控制器30通过第一开关81可将第二直流电输出至电压变换模块70,在第二开关82导通时,动力电池40通过第二开关82可将第一直流电输出至电压变换模块70,电压变换模块70可将输入端接收的第一直流电和/或第二直流电变换为电压值不同的直流电和/或交流电,以为有不同电压需求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发动机、ISG电机、ISG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电压变换模块,ISG电机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连接,ISG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与配电线电连接,动力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配电线,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配电线,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系统,不仅能够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为车辆提供不同的行驶模式,而且能够通过电压变换模块将输入的直流电变换为电压值不同的直流电和/或交流电,从而为有不同电压需求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结合图2和图3,电压变换模块70包括DC/AC模块71和 DC/DC模块72,DC/AC模块71的输入端和DC/DC模块72的输入端均作为电压变换模块70的输入端。
其中,DC/AC模块71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DC/DC模块 72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其它电压值的直流电压,从而为需要交流电压和 /或直流电压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可选的,DC/DC模块72的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83电连接配电线80,DC/AC 模块71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84电连接配电线80。
具体的,在第三开关83导通时,DC/DC模块72的输入端可通过第三开关 83接收动力电池4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和/或ISG电机控制器30输出的第二直流电,DC/DC模块72可将第一直流电和/或第二直流电变换为不同电压值的直流电,以将变换后的直流电提供给需要直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在第四开关84导通时,DC/AC模块71的输入端可通过第四开关84接收动力电池4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和/或ISG电机控制器30输出的第二直流电,DC/AC模块71可将第一直流电和/或第二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以将变换后的交流电提供给需要交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
可选的,DC/AC模块71的输出端和DC/DC模块72的输出端均包括多个输出接口,每个输出接口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不同,内外部设备通过输出接口与电压变换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DC/AC模块71可输入DC540V的电压,DC/AC模块71可至少包括三个输出接口,通过不同的输出接口可分别输出AC380V、AC220V以及 AC110V的电压,以满足不同的供电需求;DC/DC模块72可输入DC540V的电压,DC/DC模块72可至少包括六个输出接口,通过不同的输出接口可分别输出DC380V、DC220V、DC110V、DC48V、DC24V以及DC12V的电压,提供多种电压的大功率稳定供电输出,以满足更大电压范围的供电需求,解决因为电压或功率不足等原因而产生的设备性能下降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及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开关81、第二开关82、第三开关83和第四开关84均为继电器。
具体的,继电器动作快、工作稳定,可自动调节保护电路,继电器支路中有保险丝,当继电器所在的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可自动断开切断电路,以保护电路中的其它设备。本实施例中各个开关均为继电器,各个保险丝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断开,从而保护电路中的ISG电机20、动力电池40、驱动电机 60和电压变换模块70等设备。
参考图2,可选的,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器11,发动机控制器 11与发动机10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器11用于实时监控发动机10的状态。
其中,发动机控制器11可实时监控发动机10的状态,如监控发动机10的温度、压力、转速和扭矩等参数,并且可以在发动机10出现工作参数异常等问题时向控制终端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驾驶员等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参考图3,可选的,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车辆底盘90,车辆底盘90为燃料为清洁能源的增程式底盘。
具体的,车辆可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即增程式行驶模式,并且可采用新型清洁燃料如甲醇为车辆底盘90上的发动机10提供燃料,更加绿色环保。
参考图3,可选的,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醇燃料箱91。
其中,醇燃料箱91可储存甲醇以及乙醇等清洁燃料,可为发动机提供多种燃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系统,不仅能够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为车辆提供不同的行驶模式,而且能够通过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通断使电压变换模块将输入的直流电变换为电压值不同的直流电和/或交流电,从而为有不同电压需求的内外部设备供电。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参考图1,该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发动机10、ISG电机20、ISG 电机控制器30、动力电池40、驱动电机控制器50、驱动电机60和电压变换模块70。
其中,ISG电机20通过连接盘与发动机10连接,ISG电机控制器30与ISG 电机20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81与配电线80电连接,动力电池40通过第二开关82电连接配电线80,驱动电机控制器50电连接配电线80,驱动电机60与驱动电机控制器50电连接,电压变换模块70的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线80,电压变换模块70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电压变换模块70的输出端输出。
该控制方法可以由车辆底盘系统的控制终端来执行,该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控制第一开关导通,控制第二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
具体的,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可满足长距离大功率行驶的需求,如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控制第一开关导通、第二开关关断,驱动电机通过ISG 电机供电,即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以保证车辆可以长距离大功率的行驶。
或者,控制第二开关导通,控制第一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
具体的,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满足市区环保低噪行驶的需求,如车辆在拥挤的市区行驶时,控制第二开关导通、第一开关关断,驱动电机通过动力电池供电,即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尾气较少。
或者,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导通,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
具体的,在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中ISG电机可向动力电池补充电力,增加动力电池的电量,提高续航里程,如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导通,即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以保证有更大的续航里程。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车辆底盘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参考图2,电压变换模块70包括DC/AC模块71和DC/DC模块72,DC/AC模块71的输入端和DC/DC模块72的输入端均作为电压变换模块70的输入端;DC/DC模块72的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83电连接配电线80, DC/AC模块71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84电连接配电线80。
该控制方法可以由车辆底盘系统的控制终端来执行,该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和直流供电模式。
具体的,当车辆需要长距离大功率行驶时,可控制第一开关导通、第二开关关断,使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同时若有需要直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三开关导通、第四开关关断,通过DC/DC模块输出直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或者,控制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和交流供电模式。
其中,当车辆工作于发电系统驱动行驶模式时,同时若有需要交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四开关导通、第三开关关断,通过DC/AC模块输出交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或者,控制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和直流供电模式。
具体的,当车辆需要低噪低排放如在市区行驶时,可控制第二开关导通、第一开关关断,使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同时若有需要直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三开关导通、第四开关关断,通过DC/DC模块输出直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或者,控制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和交流供电模式。
其中,当车辆工作于动力电池纯电行驶模式时,同时若有需要交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四开关导通、第三开关关断,通过DC/AC模块输出交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或者,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控制第四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和直流供电模式。
具体的,当车辆需要增程续航或更大的动力输出如在遇到上坡时,可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均导通,使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同时若有需要直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三开关导通、第四开关关断,通过DC/DC 模块输出直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或者,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控制第三开关关断,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和交流供电模式。
其中,当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时,同时若有需要交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四开关导通、第三开关关断,通过DC/AC模块输出交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或者,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直流供电模式以及交流供电模式。
具体的,当车辆工作于增程式车辆行驶模式时,同时若有需要直流供电以及交流供电的内外部设备,则可控制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均导通,通过DC/DC 模块和DC/AC模块分别输出直流电和交流电提供给内外部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系统的控制方法,具备车辆底盘系统相应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系统包括:
发动机;
ISG电机,所述ISG电机通过连接盘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ISG电机控制器,所述ISG电机控制器与所述ISG电机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关与配电线电连接;
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配电线;
驱动电机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配电线;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连接;
电压变换模块,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配电线,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变换后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包括DC/AC模块和DC/DC模块,所述DC/AC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端均作为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电连接所述配电线,所述DC/AC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电连接所述配电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均包括多个输出接口,每个所述输出接口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不同,内外部设备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均为继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发动机电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发动机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为燃料为清洁能源的增程式底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系统还包括醇燃料箱。
CN201922492727.7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Active CN211844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2727.7U CN21184407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2727.7U CN21184407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4072U true CN211844072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2727.7U Active CN21184407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4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7331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dc-dc控制方法
CN102501770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气系统
CN102421626B (zh) 电力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
CN101357593B (zh) 使用双端逆变器系统用整流器对能源充电
CN108032862B (zh) 一种内燃动车组混合供电动力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4163111A (zh) 基于双向dc/dc的电动车复合能源增程系统
CN105365595A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346594A (zh) 一种车用双源低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03818265B (zh) 用于动力交通工具上的电池管理装置
CN110615000A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控制模式
CN205097969U (zh) 一种电电混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动力系统
CN105459801A (zh) 基于氢能源的车用混合动力装置及方法
CN211543272U (zh) 由逆变器提供交流电的增程式多功能电动服务车
CN204055403U (zh) 一种电动车车载dc/dc装置的辅助电源的冗余电路结构
CN115610212A (zh) 动力电池可模块化配置的纯电矿用交流自卸车驱动系统
CN101700736B (zh) 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装置
CN209756815U (zh) 一种纯电动车用增程式系统
CN201592649U (zh) 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装置
CN211844072U (zh)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
CN205186269U (zh) 一种车用双源低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204055293U (zh) 具有增程器的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CN2915591Y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直流母线电压主动控制式电机驱动系统
CN207292115U (zh) 双源转向控制系统及设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3352952B (zh) 一种用于氢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集成方法及系统
CN110949118A (zh) 一种车辆底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