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7146U -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7146U
CN211837146U CN202020094043.1U CN202020094043U CN211837146U CN 211837146 U CN211837146 U CN 211837146U CN 202020094043 U CN202020094043 U CN 202020094043U CN 211837146 U CN211837146 U CN 211837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quasi
pressure loss
cylinder
dr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40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旭辉
蔡国君
曾东
禹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Jiam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Jiam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Jiam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Jiam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40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7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7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7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本申请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包括:筒状外壳、换热管、中间筒、内筒、密封面、密封环以及冷媒管;所述内筒套接在所述筒状外壳内,所述中间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外,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和所述中间筒之间;所述冷媒管放置在所述内筒内并贯穿所述筒状外壳;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内的两端,所述换热管分别贯穿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分别固定在所述中间筒和所述内筒的两端,使得所述中间筒两端密封,所述内筒一端密封一端敞开。本申请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具有节能且减少冷量损失的优点。

Description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干燥装置,特别是涉及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干燥筒,尤其是采用筒体内置干燥管的,其结构包括套筒和制冷管,制冷罐连接冷冻压缩系统,以提供冷量;制冷管放置在套筒内,空气从套筒的一端进入,从套筒的另一端流出,从而在套筒内进行冷却和降温,并且冷却后的空气析出大量的水,空气的露点降低,使得空气得到净化和干燥。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干燥筒,即使对制冷后的空气中的冷量进行回收,也会有大量的冷量浪费而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具有充分回收冷量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包括筒状外壳、换热管、中间筒、内筒、密封面、密封环以及冷媒管;
所述内筒套接在所述筒状外壳内,所述中间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外,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和所述中间筒之间;所述冷媒管放置在所述内筒内并贯穿所述筒状外壳;
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内的两端,所述换热管分别贯穿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分别固定在所述中间筒和所述内筒的两端,使得所述中间筒两端密封,所述内筒一端密封一端敞开;
所述筒状外壳的位于所述换热管外部的一端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中间筒上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开设有中间孔,所述内筒上位于所述中间孔的另一端开设内孔;所述筒状外壳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出气口。
本申请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通过设置中间筒、内筒、密封环以及密封面,使得进气从筒状外壳外部进入后,依次流经换热管外、中间筒和内筒之间、内筒内、换热管内,最后流出筒状外壳外,在上述过程中,空气在与冷媒管外壁接触的时候,迅速将空气制冷,并且排出大量的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换热管的管内流出,从换热管流出的冷却空气,对换热管外新进入的空气进行降温和预冷,从而冷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回收。尤其是设置的中间筒,使得中间筒和内筒之间形成一个隔层,将换热管的管外与内筒分隔开,使得新进入的空气与内筒无法接触和换热,内筒内的冷量被锁定在内筒内,从而使得冷量接近于零损耗。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外壳还开设第一排水口,该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筒状外壳与密封环之间的腔体处。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外壳还开设第二排水口,该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面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折流板,多个所述内折流板交错套接在所述冷媒管上,并固定在所述内筒内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折流板,多个所述外折流板交错套接在所述换热管上,并固定在所述筒状外壳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副套筒,该副套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中间筒之间,且所述副套筒上开设有副通孔,该副通孔位于相对于换热管上所述中间孔的另一端,且所述中间孔和所述内孔位于相对于换热管上的同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外壳包括外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扣合在所述外筒体的两侧,所述冷媒管贯穿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密封环之间;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密封环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密封面与所述第二端盖形成第二缓冲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气管、出气管、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在所述进气口上,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上,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口上,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口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排水阀,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分别设置所述自动排水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口过滤器和出口过滤器,所述进口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出口过滤器与所述出气管连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一种示例的半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半剖视图。请参阅图1-3,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包括筒状外壳10、换热管40、中间筒20、内筒30、密封面50、密封环60以及冷媒管70;
所述内筒30套接在所述筒状外壳10内,所述中间筒20套接在所述内筒30外,多个所述换热管40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10和所述中间筒20之间;所述冷媒管70放置在所述内筒30内并贯穿所述筒状外壳10;
所述密封面50和所述密封环60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10内的两端,所述换热管40分别贯穿所述密封面50和所述密封环60;所述密封面50和所述密封环60分别固定在所述中间筒20和所述内筒30的两端,使得所述中间筒20两端密封,所述内筒30一端密封一端敞开;
所述筒状外壳10的位于所述换热管40外部的一端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中间筒20上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开设有中间孔21,所述内筒30上位于所述中间孔21的另一端开设内孔31;所述筒状外壳10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出气口。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筒状外壳10还开设第一排水口,该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筒状外壳10与密封环60之间的腔体处。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筒状外壳10还开设第二排水口,该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密封环60和所述密封面50之间。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内折流板71,多个所述内折流板71交错套接在所述冷媒管70上,并固定在所述内筒30内壁。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外折流板41,多个所述外折流板41交错套接在所述换热管40上,并固定在所述筒状外壳10内。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副套筒(图未示),该副套筒套接在所述内筒30和所述中间筒20之间,且所述副套筒上开设有副通孔,该副通孔位于相对于换热管40上所述中间孔21的另一端,且所述中间孔21和所述内孔31位于相对于换热管40上的同一端。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筒状外壳10包括外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扣合在所述外筒体的两侧,所述冷媒管70贯穿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密封环60之间;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密封环60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密封面50与所述第二端盖形成第二缓冲腔。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气管11、出气管12、第一排水管13以及第二排水管14,所述进气管11固定在所述进气口上,所述出气管12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上,所述第一排水管13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口上,所述第二排水管14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口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动排水阀(图未示),所述第一排水管13和所述第二排水管14上分别设置所述自动排水阀。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进口过滤器(图未示)和出口过滤器(图未示),所述进口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出口过滤器与所述出气管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翅片72,多个所述翅片72分别套接在所述冷媒管70外壁。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半剖视图。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中间孔21一端从密封环60处起始,使得中间筒20与密封环60断开,并形成环形的流通通道;内孔31一端从密封面处起始,使得内筒30与密封面50断开,并形成环形的流通通道。在该示例中,没有弯道和管道将两个腔室连接,空气流通的通道足够大,使得流通的时候的压降也足够小,较现有技术,压降损失至多为现有技术的0.3倍。
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状态,新进入空气从进气管11进入筒状壳体内且位于换热管40外,进气口位于右端,依次绕过外折流板41后,进入左端的中间孔21,然后进入到中间筒20内,从中间筒20内向右端流动,从内孔31中进入内筒30中。空气在内筒30中从右端往左端流动,在绕过内折流板71的同时,与翅片72、与冷媒管70外壁分别被冷却,直到空气流动到左端的第一缓冲腔中,此时被冷媒冷却的空气析出大量水,这些水从第一排水管13排出。冷却后的空气露点低,变得干燥,然后通过换热管40的管内流出到第二缓冲腔中,最终通过出气管12排出。同时,空气从换热管40内流动时,对换热管40外的空气进行预冷,降低了新近空气的温度,同时析出一定量的水,这些水从第二排水管14中排出。双重干燥的作用下,使得空气得到较好的冷却和干燥,同时利用冷却后的空气的冷量对新空气预冷,冷量得到较好的回收和利用。
尤其是在中间筒20和内筒30之间,形成隔层,使得筒状外壳10内形成三个折流,这样,新进入空气的位置,与冷媒设置的位置可以分别位于筒状外壳10的两端,新进入空气就不会直接与内筒30进行换热,这样,冷量就不会通过内筒30扩散到换热管40的外部,这样冷量就不会从换热管40外扩散到筒状外壳10的外部,就能使得冷量被锁紧在筒状外壳10内,从而减少了冷量的损失。
在另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副套筒,从而干燥装置形成四层套筒,分别为内筒30、副套筒、中间筒20、筒状外壳10,甚至两个副套筒以形成五层套筒,任意两层套筒之间形成通孔,并且任意两层的通孔分别设置在两端,从而使得空气的流动在层之间呈S形流动,促进层与层之间的换热和空气制冷。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多个副套筒,通孔交错分部,从而保证内筒30与换热管40的冷量不直接进行,将冷量更多地锁定在内筒30内。不管形成几层套筒结构,热空气的入口和冷空气出口需要在筒状外壳的同一端。
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不仅能回收足够多的冷量,还将冷量留存锁定在内筒30内,减少了冷量向外扩散。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的,新进入热空气从进气口进入,从出气口排出,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筒状外壳的同一端,使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向相反,在图3和图4所示状态,在最右端最热,在最左端最冷,这样使得冷量得到充分锁定,而且新进入热空气不会直接接触到冷媒管的冷量,就不会直接被冷媒管的冷量冷却,从而热空气进入后,在入口处不会被冷却,而是在左端处被冷却,达到了预期的作用。而且希望空气的冷却大量的发生在与冷媒管的换热过程中,因此,本申请的结构形式,使得预冷和制冷都发生了作用效果。再有,只要筒状外壳足够长,热空气入口温度和排出空气的出口温度无限接近,这样,在干燥的过程中,冷量的回收越有效。
较现有技术的热空气入口与冷媒管在同一侧,本申请将热空气入口与冷媒管最冷端分离,并且不直接进行换热,保证了冷量的充分回收。也防止了液态水进入内筒,以防液态水吸收走冷媒管的冷量。较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筒状外壳、中间筒以及内筒之间,均无需管路连接,使得压损减小很多;再有,本申请的汽水分离的空间极大,具体表现为第一缓冲腔以及换热管外的空间极大,使得气体流动缓慢而汽水分离充分和彻底。
本申请示例性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在实现空气的充分冷冻干燥的同时,充分保证了冷量的回收,而且做到了较小的压损,节能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换热管、中间筒、内筒、密封面、密封环以及冷媒管;
所述内筒套接在所述筒状外壳内,所述中间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外,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和所述中间筒之间;所述冷媒管放置在所述内筒内并贯穿所述筒状外壳;
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内的两端,所述换热管分别贯穿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密封环分别固定在所述中间筒和所述内筒的两端,使得所述中间筒两端密封,所述内筒一端密封一端敞开;
所述筒状外壳的位于所述换热管外部的一端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中间筒上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开设有中间孔,所述内筒上位于所述中间孔的另一端开设内孔;所述筒状外壳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还开设第一排水口,该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筒状外壳与密封环之间的腔体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还开设第二排水口,该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折流板,多个所述内折流板交错套接在所述冷媒管上,并固定在所述内筒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折流板,多个所述外折流板交错套接在所述换热管上,并固定在所述筒状外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套筒,该副套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中间筒之间,且所述副套筒上开设有副通孔,该副通孔位于相对于换热管上所述中间孔的另一端,且所述中间孔和所述内孔位于相对于换热管上的同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包括外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扣合在所述外筒体的两侧,所述冷媒管贯穿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密封环之间;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密封环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密封面与所述第二端盖形成第二缓冲腔。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出气管、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在所述进气口上,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上,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口上,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排水阀,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分别设置所述自动排水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过滤器和出口过滤器,所述进口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出口过滤器与所述出气管连接。
CN202020094043.1U 2020-01-16 2020-01-16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Active CN211837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4043.1U CN211837146U (zh) 2020-01-16 2020-01-16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4043.1U CN211837146U (zh) 2020-01-16 2020-01-16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7146U true CN211837146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3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4043.1U Active CN211837146U (zh) 2020-01-16 2020-01-16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71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694A (zh) * 2022-04-19 2022-06-14 无锡友盛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及冷量利用率的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694A (zh) * 2022-04-19 2022-06-14 无锡友盛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及冷量利用率的换热器
CN114623694B (zh) * 2022-04-19 2024-03-22 江苏友盛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及冷量利用率的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8325B (zh) 混合式连续的逆流双制冷剂回路冷却器
CN211120739U (zh) 一种压缩气体冷冻式干燥机换热除水的结构
CN104596162B (zh)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式冷凝器
CN211837146U (zh)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CN104296336A (zh) 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
KR101723458B1 (ko) 다챔버 순환방식을 이용한 열교환기
CN111228973A (zh) 准零压损节能干燥装置
CN209008337U (zh) 集成换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110068174A (zh) 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及其制冷系统
CN105973018A (zh) 壳管式冷凝器
CN202973674U (zh)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CN108981242A (zh) 换热管水冷式冷凝器
CN209415843U (zh) 一种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及其机组
CN2193985Y (zh) 内网扰流子高效中间冷却器
CN203810781U (zh) 一种高效冷水机
WO2019216595A1 (ko)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CN209783045U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回路蒸发器
CN207715343U (zh) 一种压缩机冷却分离装置
CN206377895U (zh) 立式直接接触凝结过冷换热器
CN205580039U (zh) 换热机组
CN212236651U (zh) 节能型冷冻式干燥筒及冷冻式干燥系统
CN206131540U (zh) 内置热交换排管不耗水无垢节能复合冷凝器
CN212236652U (zh) 具有排污能力的冷冻式干燥系统
CN218764665U (zh) 一种蒸汽回收装置
CN211852115U (zh) 错位四合一冷冻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