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7324U -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7324U
CN211827324U CN201922078280.9U CN201922078280U CN211827324U CN 211827324 U CN211827324 U CN 211827324U CN 201922078280 U CN201922078280 U CN 201922078280U CN 211827324 U CN211827324 U CN 211827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image recognition
mobile contro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82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浩
林翔宇
张炜
黎新
王孔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82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7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7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7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涉及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技术领域,通过面向电网安全监管、生产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可视化监督系统主站系统交换机与多个部署在变电、输电、配电、基建等现场的移动控制终端交互数据,通过移动控制终端采集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等信息回传至电力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运用图像识别技术从视频图像中检测出行为特征,提取行为特征并与正确样本作比较,实现作业人员识别、作业违规行为检查、安措布置检查和遗留物检查等,提高了电力作业现场违规行为实时监管能力,降低安全监管的人力物力成本,适于在电网企业内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业涵盖了基建施工、电力调度、输变电巡维、检修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随着电网企业所辖变电站范围不断扩大,电网设备不断增多,电力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大,工作强度明显增强,且跨专业作业、交叉作业明显增多,同时受人员技能水平、身体状态、气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针对当前电力作业中仍存在施工单位对安装工艺不熟悉、设计监理单位失职、运行单位日常运维不负责任、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等重要问题,需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实现远程可视化监督现场,防止作业脱离监管,管控安全生产中人身风险和违规行为等。
人工智能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包括图像识别、文本识别、智能语音语义处理、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国务院关于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工信部《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工信部节〔2017〕265号)提出“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等任务要求。《南方电网公司智能技术在生产技术领域应用路线方案》(南方电网生技〔2018〕16号)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现场作业,主要是指在操作、巡视、检修、带电作业等方面充分利用北斗定位、RFID、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作业人员资质管理、作业行为管控,防误入带电位置、防安全距离不足、防误操作、防习惯性违章,提高作业效率、提升作业质量、降低作业风险等,实现巡视智能化、操作程序化、检修少人化、作业零风险”。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电力作业场景复杂,作业现场各类信息繁多,由此导致了风险管控数据表现出数据量大,数据类别复杂,更加剧了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的难度。
当前,加速积累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推动了图像识别、视觉识别、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但由于电力作业场景复杂,在电力作业点多面广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对现场安全作业风险的全面管控。通过移动控制终端采集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等信息回传至电力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中,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输电、变电、配电与基建等作业风险、违规行为进行行为特征分析,提取行为特征并与正确样本作比较,实现作业人员识别、作业违规行为检查、安措布置检查和遗留物检查等,显著提高电力作业现场违规行为实时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降低安全监管的人力物力成本。鉴于此,须针对电力作业传统风险管控中出现的“不及时、效率低”等痛点难点问题,研发可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实现对于作业风险的及时预控和处理,需要提高海量数据的挖掘效率,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满足系统对于风险的良好响应速度,进而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远程监督,需要构建一个基础设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包括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固定终端、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
所述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机房,所述主站系统与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连接;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部署在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并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与所辖不同作业现场之间转移应用;所述移动控制终端、固定终端分别与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移动控制终端连接;
所述固定终端用于采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实时传输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传输至移动控制终端;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用于接收移动终端传输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并将视频流、关键帧图像传输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所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用于信息外网与信息内网之间的数据安全交换和网络隔离,并与移动控制终端和固定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主站系统用于收集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与移动控制终端和固定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得到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和视频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主站系统包括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
所述交换机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机房内,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固定终端、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
所述目录服务器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
所述应用服务器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
所述无线通信基站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通过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信专网与移动控制终端进行数据、指令交互;
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与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通过光纤连接,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分别与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分别配置有CPU。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基站选用LTE230型无线通信基站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包括数据库隔离装置、安全隔离交换装置和平台集中管理系统;
所述平台集中管理系统与安全隔离交换装置连接,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与数据库隔离装置连接,
所述数据库隔离装置用于存储移动控制终端传输的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并实现定制协议数据交换以及数据收发消息服务;
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用于数据内网数据区边界防护与访问控制;
所述平台集中管理系统用于现场作业采集数据信息的交换任务管理,并对平台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隔离装置采用物理结构为机架式。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采用基于ASIC设计的隔离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终端包括视频处理单元、摄像机,所述视频处理单元与摄像机连接,所述摄像机采用64路摄像机;所述视频处理单元采用DS-8516EH型或iVP4000型站端视频处理单元,所述DS-8516EH型或iVP4000型站端视频处理单元通过电力综合数据网与主站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采用eosens TS3型或X2型可移动式摄影机。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控制终端采用DenverⅡ A57架构的6核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所述移动控制终端搭载有无线通信终端,所述无线通信终端选用CPE型或者嵌入式CPE型无线通信终端,并与移动终端交换数据;所述主控芯片以Tegra Parker为核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包括电力作业全过程风险管控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通过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的交换机与多个部署在不同变电站的固定终端交互数据,
通过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的无线通信基站与多个部署在不同作业现场的移动控制终端交互数据,运用图像识别技术从视频图像中检测出行为特征,提取行为特征并与正确样本作比较,实现作业人员识别、作业违规行为检查、安措布置检查和遗留物检查等。本实用新型率先建立可靠、统一、具备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力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实现了远程可视化监督现场作业,破解了作业现场点多面广、现场监管“不及时、效率低”的难题,显著提高了违规行为和作业风险的管控效率,适于在电网企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包括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固定终端、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
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机房,主站系统与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连接;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部署在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并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与所辖不同作业现场之间转移应用;移动控制终端、固定终端分别与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连接,移动终端与移动控制终端连接。
固定终端用于采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实时传输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传输至移动控制终端;移动控制终端用于接收移动终端传输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并将视频流、关键帧图像传输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按照Q/CSG1210017-210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的规定,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内网和外网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进行隔离,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用于信息外网与信息内网之间的数据安全交换和网络隔离,并与移动控制终端和固定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主站系统用于收集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与移动控制终端和固定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得到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和视频图像信息。
在实施例1中的主站系统包括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
交换机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机房内,配置有24个10/100/1000兆字节自适应电口,交换容量不小于150兆位/秒,二、三层包转发能力不小于95兆位/秒,通过电力综合数据网与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固定终端连接。
数据库服务器的数量为1套,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通过交换机采集和存储移动终端、固定终端采集的数据,按照Q/CSG1210017-210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的规定的要求为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服务。
目录服务器的数量为1套,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
在实施例1中主站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分别配置有4颗10核I9 -9980XE系列CPU,2048吉字节三星970PRO固态的存储容量,支持超线程,缓存不小于20兆字节,原始主频不小于2.0吉赫兹;内存配置为不小于128吉字节的DDR4型内存,最大内存插槽总数不小于64;硬盘配置为2块600吉字节、10000转/分钟的串行连接SCSI硬盘。
在实施例1中应用服务器的数量为2套,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并采用冗余互为备用的方式运行;应用服务器均配置有4颗8核I9 -9980XE 系列CPU,支持超线程,缓存不小于25兆字节,原始主频不小于1.9吉赫兹;内存配置为不小于128吉字节的DDR4型内存,最大内存插槽总数不小于64;硬盘配置为4块600吉字节、10000转/分钟的串行连接SCSI硬盘;网卡配8个独立10/100/1000M-BaseT的以太网口。
在实施例1中无线通信基站的数量为1套,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通过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信专网与1000套以内的移动控制终端进行数据、指令交互;无线通信基站选用1.8吉赫兹频段的TD-LTE型或230兆赫兹频段的LTE230型无线通信基站设备。具体选型的差别如下:
当主站系统的无线通信基站采用选用1.8吉赫兹频段的TD-LTE型无线通信基站设备时,采用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ido Unit,RPU)分布式架构,支持的频段为1785至1805兆赫兹,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无线通信基站支持1.4兆赫兹、3兆赫兹、5兆赫兹、10兆赫兹和20兆赫兹的工作带宽。无线通信基站单通道正常工作发射功率最大不低于12瓦(36通道配置)或20瓦(18通道),并支持以1dB的颗粒度调整发射功率。
当主站系统的无线通信基站选用230兆赫兹频段的LTE230型无线通信基站设备时,采用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模块(Remote Raido Unit,RPU)分布式架构,支持的频段为223.025至235兆赫兹,频率间隔为25千赫兹。无线通信基站单通道正常工作发射功率最大不低于6瓦。
在实施例1中应用服务器分别与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通过光纤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分别与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
在实施例1中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包括数据库隔离装置、安全隔离交换装置和平台集中管理系统;
数据库隔离装置数据库隔离装置用于存储移动控制终端传输的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并实现定制协议数据交换以及数据收发消息服务;数据库隔离装置采用物理结构为机架式,支撑冗余电源,接口数量提供至少4个千兆电口,自带硬盘容量不低于1024吉字节,每秒日志入库速度不少于3000条/s,访问延迟不大于2s。
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用于数据内网数据区边界防护与访问控制,安全隔离交换装置采用专用的基于ASIC设计的隔离芯片,数据库交换性能大于10000条数据/s,大文件(>1吉字节,交换性能大于400兆比特每秒),小文件(>10千字节,交换性能大于150个每秒)。
所述平台集中管理系统支持Linux操作系统,B/S构架,用于现场作业采集数据信息的交换任务管理,并对平台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1中的固定终端包括视频处理单元、摄像机,摄像机采用64路摄像机,镜头焦距为4.5至140毫米、30倍光学变倍,支持最大256G的Micro SD、SDHC、SDXC卡储存,视频处理单元采用DS-8516EH型或iVP4000型站端视频处理单元,支持通过4~20毫安和RS-485/232串口输入信号与720P编码格式的64路摄像机连接交互数据,并按照Q/CSG1204016.2《数据网络技术规范第2部分:综合数据网络技术要求》的要求,通过电力综合数据网与主站系统交互数据。
在实施例1中的移动终端采用eosens TS3型或X2型可移动式摄影机,镜头焦距为4.5至140毫米、30倍光学变倍,其内置存储空间不小于256吉字节,感光度为6~15勒克司度,单位时间捕捉完整图像画面数的帧频率达400~2000帧/秒,色彩还原误差不应超过35CIE L*a*b*色彩误差单位,标称像素总数大于或等于2000万像素,且大于理论极限分辨率的60%,移动控制终端选用数据线、红外、蓝牙外围接口与移动终端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同步和文件传输),其外围接口在移动控制终端的物理实体表现为硬件接口或芯片。
在实施例1中的移动控制终端采用NVIDIA生产的Tegra Parker系列DenverⅡ A57架构的6核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移动控制终端搭载有1.8吉赫兹CPE型或者230兆赫兹嵌入式CPE型无线通信终端,并按照Q/CSG 1204022《电力无线专网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1至10套移动终端实时交换现场作业的视频图像,并向主站系统实时传输移动终端采集的电力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无线通信终端选用1.8吉赫兹CPE型或者230兆赫兹嵌入式CPE型无线通信终端,选用数据线、红外、蓝牙外围接口与移动终端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同步和文件传输,其外围接口在移动控制终端的物理实体表现为硬件接口或芯片;主控芯片以Tegra Parker为核心,搭配8吉字节、50千兆位/秒带宽的LPDDR4型内存,32吉字节容量的e MMC闪存,作为Soc架构的边缘计算平台。
在本实施中,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与移动控制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扩展接口符合Q/CSG 1204022-2017《电力无线专网技术规范》的规定,涉及专网、公网数据传输的入网许可、设备合法、用户合法、权限合法认证等技术要求应符合Q/CSG1210017-210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的规定。主站系统与移动控制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扩展接口符合Q/CSG1204016.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数据网络技术规范第2部分综合数据网络技术要求》、Q/CSG 120401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通信网络生产应用接口技术规范》的规定,移动控制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扩展接口符合YD/T 1760《数字移动终端外围接口数据交换技术要求》的规定。主站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符合GB/T 16260.2《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内部质量》、GB/T1626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3部分:外部质量》、Q/CSG1204016.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数据网络技术规范第3部分数据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的规定,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标符合GB/T 36481《信息技术场景记录仪通用规范》的规定,固定终端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标符合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主站系统、固定终端的安全功能要求符合GB/T 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的安全功能要求符合GB/T35278《信息安全技术移动终端安全保护技术要求》的规定。
在具体安装部署过程中,首先将应用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机房内的屏柜内,应用服务器的数量是2套,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是有且仅有一套。其次,将无线通信基站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通信机房屏柜内,经身份鉴别、数据加密后远程归集移动控制终端采集的数据,并进行远程监控。再次,根据管控需要,将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搭配应用于电力作业现场(输电、变电、配电和基建领域),采集作业现场视频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主站系统。再次,将固定终端部署在变电站设备区域内,采集作业现场视频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主站系统,运用图像识别技术从视频图像中检测出行为特征,提取行为特征并与正确样本作比较,实现作业人员识别、作业违规行为检查、安措布置检查和遗留物检查等。最后,可对作业现场全过程风险管控视频信息,进行归集、统计、分析和告警,并按照Q/CSG 21000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为广西电网相关安全监管人员提供统计分析、现场勘察、作业计划管理、视频图像远程监督、任务指派、违章/风险识别管理、资质管理等管控功能。
安全监管人员登录主站系统,查看作业现场视频信息、记录本单位(本专业、本领域)某一时段内(月/周/日等)现场监管人员坐标,确认作业现场均有监管人员到位监管,包括一般现场作业监管人员到场情况,大型试验作业、重要活动及特殊时段保供电工作相关领导到场情况等。到位人员到达现场能够利用移动控制终端记录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并实时回传系统,当发现违章行为和作业行为时,监管人员或移动控制终端可现场报送至平台。系统将基于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的智能手段提升识别效率。具体,安全监管人员通过主站系统及固定终端、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监控辖区所有现场作业监管人员的图像或视频、电子表单等信息,实现作业监管及安全措施双到位,防止现场作业脱离监管范围。安全监管人员通过具备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力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主要管控坠落、外力外物致伤、触电、烧(烫)伤、设备损坏、设备性能下降、被迫停运等人身风险和设备风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固定终端、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
所述主站系统、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机房,所述主站系统与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连接;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部署在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并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与所辖不同作业现场之间转移应用;所述移动控制终端、固定终端分别与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移动控制终端连接;
所述固定终端用于采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图像实时传输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的设备运行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传输至移动控制终端;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用于接收移动终端传输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并将视频流、关键帧图像传输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所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用于信息外网与信息内网之间的数据安全交换和网络隔离,并与移动控制终端和固定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主站系统用于收集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与移动控制终端和固定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得到的视频流、关键帧图像和视频图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系统包括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
所述交换机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机房内,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固定终端、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
所述目录服务器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
所述应用服务器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所述无线通信基站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通过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信专网与移动控制终端进行数据、指令交互;
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与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无线通信基站通过光纤连接,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分别与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分别配置有CPU。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基站选用LTE230型无线通信基站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平台包括数据库隔离装置、安全隔离交换装置和平台集中管理系统;
所述平台集中管理系统与安全隔离交换装置连接,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与数据库隔离装置连接,
所述数据库隔离装置用于存储移动控制终端传输的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并实现定制协议数据交换以及数据收发消息服务;
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用于数据内网数据区边界防护与访问控制;
所述平台集中管理系统用于现场作业采集数据信息的交换任务管理,并对平台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隔离装置采用物理结构为机架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隔离交换装置采用基于ASIC设计的隔离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终端包括视频处理单元、摄像机,所述视频处理单元与摄像机连接,所述摄像机采用64路摄像机;所述视频处理单元采用DS-8516EH型或iVP4000型站端视频处理单元,所述DS-8516EH型或iVP4000型站端视频处理单元通过电力综合数据网与主站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采用eosens TS3型或X2型可移动式摄影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终端采用DenverⅡ A57架构的6核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所述移动控制终端搭载有无线通信终端,所述无线通信终端选用CPE型或者嵌入式CPE型无线通信终端,并与移动终端交换数据;所述主控芯片以Tegra Parker为核心。
CN201922078280.9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Active CN211827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8280.9U CN21182732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8280.9U CN21182732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7324U true CN211827324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8280.9U Active CN21182732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73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1451A (zh) * 2020-12-29 2021-05-14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is系统的全方位任务管理系统
CN117115755A (zh) * 2023-10-23 2023-11-24 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电力作业现场违章监控报警识别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1451A (zh) * 2020-12-29 2021-05-14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is系统的全方位任务管理系统
CN112801451B (zh) * 2020-12-29 2022-05-27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is系统的全方位任务管理系统
CN117115755A (zh) * 2023-10-23 2023-11-24 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电力作业现场违章监控报警识别系统
CN117115755B (zh) * 2023-10-23 2024-01-23 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电力作业现场违章监控报警识别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95910A1 (zh) 一种基变电站内日常巡视作业方法及系统
CN104573611B (zh) 一种分布式人脸识别集群系统
CN211928402U (zh) 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电力作业可视化监督系统
CN211827324U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CN103679348A (zh) 运维一体化现场数据采集与反馈巡检管理系统
CN107798489A (zh)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CN103684940A (zh) 基于td-lte的配用电网络的业务管理系统
CN204143487U (zh) 监狱智能会见管理系统
CN204965565U (zh) 变电站门禁管理系统
CN111062504A (zh) 一种基于ar技术的智能配电站运维系统及方法
CN211906170U (zh) 一种基于电网现场作业数据管控装置
CN104469314A (zh) 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3368624U (zh) 远程定损取证系统
CN109242113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变电站检修作业过程记录方法
CN103024023A (zh) 电子阅览室网络审计方法
CN108668106B (zh) 摄像机状态获取方法、摄像机及摄像机系统
CN211826934U (zh) 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
CN102984681A (zh) 一种用户数据跟踪方法和系统
CN101895730A (zh)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
CN211827323U (zh)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处理的现场作业实时监督系统
CN209982176U (zh) 一种面向巡维中心的巡视机器人集控子站系统
CN201365344Y (zh) 基于单片机实时导入远程sim卡数据的装置及系统
CN203154690U (zh) 智能变电站消防远程控制系统
CN106373067A (zh) 一种基于gnss制下的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CN205787141U (zh) 监管变电站运行人员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