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6942U -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6942U
CN211826942U CN202020272096.8U CN202020272096U CN211826942U CN 211826942 U CN211826942 U CN 211826942U CN 202020272096 U CN202020272096 U CN 202020272096U CN 211826942 U CN211826942 U CN 211826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resistor
sl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20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20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6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6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69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通讯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该电路包括:主控制器;多个从控制器;及分别与各个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的多个控制模块;各个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各个控制端连接;主控制器由任一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模块时,控制模块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从控制器的通讯端与主控制器的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主控制器与对应的从控制器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同时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有一个串口只能连接一个设备,使得在主机对多个设备进行串口通讯时,需要采用多个串口,使得大大增加了串口的数量。
其现有在主机通过一个串口实现与多个设备进行通讯,即一主多从的通讯控制方案中,如482、232等,其均需要一个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进行各个通讯件的切换动作及通讯隔离等,使得增加了硬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设备进行串口通讯时硬件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控制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主控制器;
多个从控制器;及
分别与各个所述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的多个控制模块;
各个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各个控制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由任一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模块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从控制器的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所述主控制器与对应的从控制器进行通讯。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分别与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的接收控制单元;
各个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有一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接收控制单元时,所述接收控制根据控制信号相应控制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接收对应的从控制器发送的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之间的发送控制单元;
所述发送控制单元还与所述主控制器中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供电端还连接有一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发送控制单元时,所述发送控制根据控制信号相应控制对应的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所述从控制器接收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包括:
与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场效应管;及
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的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包括:
与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连接的第三电阻和第二场效应管;及
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的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通讯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多个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中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控制模块,其各个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各个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且均与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此时当主控制器需要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时,其通过其从控制器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此时与该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对应连接的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进行导通,使得主控制器可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从而使得实现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讯控制,使得可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其中,控制模块只用于控制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断状态,其硬件成本低,使得在一主多从的通讯控制方案中实现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方案通过在多个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中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控制模块,其各个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各个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且均与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此时当主控制器需要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时,其通过其从控制器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此时与该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对应连接的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进行导通,使得主控制器可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使得可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实现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讯控制电路包括:
主控制器1;
多个从控制器2;及
分别与各个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连接的多个控制模块3;
各个控制模块3分别与主控制器1的通讯端及对应的各个控制端连接;
主控制器1由任一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模块3时,控制模块3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主控制器1与对应的从控制器2进行通讯。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通讯控制电路用于实现一主控制器1与任意一从控制器2进行数据通讯,本实施例中,其从控制器2的数量为多个,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从控制器2数量至少为2个,其可以为2、3、4、5、…、N个,其如图2所示,其中从控制器2的数量上限根据主控制器1中的控制端的数量进行确定,例如,主控制器1中的控制端的数量为8个时,则其单一主控制器1最多可实现对8个从控制器2进行不同的数据切换通讯,具体使用时,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上述主控制器1与从控制器2均可以为单片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等具有控制以及处理信号的功能的控制器,其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其中,主控制器1和从控制器2的供电端分别接供电电源,可以理解的,该供电电源可以为3V、3.3V等用于实现控制器供电的电源,其根据实际所选用的主控制器1及从控制器2的型号相应的分别在其供电端连接对应的供电电源,其主控制器1及从控制器2的接地端接地。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控制模块3的数量与从控制器2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控制模块3分别与对应的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进行一一连接,例如,从控制器2的数量为四个时,其相应的控制模块3的数量也为四个,且第一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与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第二从控制器2通讯端与第二控制模块3连接,依此上述,其各个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与各个控制模块3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其各个控制模块3均与主控制器1的通讯端进行连接,同时其各个控制模块3分别与主控制器1中对应的各个控制端连接,其例如第一控制模块3与主控制器1中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3与主控制器1中的第二控制端连接,依此上述,其各个控制模块3与主控制器1中的各个控制端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控制模块3用于根据与其连接的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所输出的信号,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从控制器2与主控制器1之间的通断状态,其例如,当控制模块3获取到与其连接的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时,则相应的控制从控制器2与主控制器1之间进行断开;相应的当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则控制模块3控制从控制器2与主控制器1之间进行导通。因此其主控制器1通过控制各个控制端所输出的电平状态,因此可相应的实现对各个从控制器2之间的通断状态的控制。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其由于各个从控制器2通过对应的控制模块3均与主控制器1进行连接,因此在进行通讯时,其主控制器1在同一时间下只能控制一个控制端为高电平,以使主控制器1与对应的从控制器2进行连通通讯。在通讯完成后,其主控制器1再相应的控制其他控制端,以实现与其他的从控制器2进行数据通讯。其主控制器1不能再同一时间下与多个从控制器2之间进行导通通讯。
其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主控制器1需要与任意一从控制器2进行数据通讯时,其主控制器1确定出所需通讯的从控制器2所对应的控制端,例如,当主控制器1需要与第二从控制器2进行通讯时,其相应的确定出第二控制端,此时主控制器1控制其第二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当与第二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3接收到控制信号时,其第二控制模块3相应的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与其连接的第二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通讯端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因而可使得主控制器1和第二从控制器2之间进行数据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中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控制模块,其各个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各个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且均与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此时当主控制器需要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时,其通过其从控制器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此时与该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对应连接的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进行导通,使得主控制器可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从而使得实现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讯控制,使得可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其中,控制模块只用于控制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断状态,其硬件成本低,使得在一主多从的通讯控制方案中实现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通讯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包括:
分别与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的接收控制单元4;
各个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主控制器1的供电端连接有一第一上拉电阻R10,第一上拉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连接;
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接收控制单元4时,接收控制根据控制信号相应控制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主控制器1接收对应的从控制器2发送的信号。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控制单元4包括:
与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连接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场效应管Q1;及
与第一电阻R1连接的第二电阻R2;
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及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及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三端与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主控制器1用主机MCU表示,其可以为单片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等具有控制以及处理信号的功能的控制器,在此不做限定,上述主控制器1的通讯端包括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以及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分别用-TX以及-RX来表示。其分别用于发送数据至与其连接的其他器件,或接收与其连接的其他器件发送的数据。上述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用P来表示,例如其第一控制端用P1表示,第二控制端用P2表示,依此上述,第N控制端用PN表示,其中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数量的上限根据所选取的主控制器1具体型号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各个从控制器2分别用TDS表示,例如第一从控制器2用TDS1表示,第二从控制器2用TDS2表示,依此上述,第N从控制器2用TDSN表示,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上述从控制器2其可以为具有控制以及处理信号的功能的控制器或控制模块,其各个从控制器2为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同类控制器件,其均可按同一目标通讯协议与主控制器1进行数据通讯,上述从控制器2的通讯端包括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以及接收通讯端,分别用-TX以及-RX来表示。例如第一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用TDS1-TX表示,第一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用TDS1-RX表示,依此上述,其他各个从控制器2的各个通讯端的表示方式大抵相同。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各个从控制器2分别连接有一控制模块3,本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3主要为接收控制单元4,其用于在获取到控制信号时,将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进行导通,以使得主控制器1可接收该从控制器2所发送的数据。其中,本实施例中,其接收控制单元4中第一场效应管Q1为NMOS管,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为源极,第二端为栅极,第三端为漏极。其中,本实施例中,该NMOS管采用2N7002型号,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NMOS管还可以为其他型号,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工作时,由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分别与各个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连接,因此主控制器1通过其发送通讯端可发送数据至各个从控制器2,其各个从控制器2均可接收主控制器1所发送的数据,而当主控制器1需与任意一从控制器2进行数据通讯时,此时主控制器1通过控制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使得其控制模块3接收到控制信号时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从控制器2与主控制器1之间进行导通,其例如,由于第一从控制器2连接第一控制模块3,其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主控制器1的第一控制端,依此第N从控制器2连接第N控制模块3,第N控制模块3连接主控制器1的第N控制端,此时若主控制器1需要与第二从控制器2进行通讯时,其主控制器1通过控制其第二控制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同时其他各个控制端均为低电平信号,此时使得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3中的第一电阻R1能够进行有效的分压,而形成了第一场效应管Q1中栅极及源极之间的有效导通压差,因此该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从而使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3连接的第二从控制器2中的发送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连通,同时该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与上拉电阻连接形成有效的电平上拉,因此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可有效的接收到第二从控制器2通过其发送通讯端所发送的数据。需要指出的是,其主控制器1只能在单一时间内与各个从控制器2中的一个进行通讯,而不能并行的与多个从控制器2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各个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与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中设置接收控制单元,使得其各个从控制器均可接收到主控制器所发送的数据,而通过主控制器控制所需通讯的目标从控制器所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即可实现与从控制器的通讯,即接收到所需通讯的目标从控制器所发送的数据。此时由于只设置有一个接收控制单元,且仅由电阻和场效应管组成,使得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得该通讯控制电路在不扩充串口资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主控制器与各个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使得可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同时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通讯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还包括:
连接于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之间的发送控制单元5;
发送控制单元5还与主控制器1中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主控制器1的供电端还连接有一第二上拉电阻R20,第二上拉电阻R20的另一端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发送控制单元5时,发送控制根据控制信号相应控制对应的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从控制器2接收主控制器1发送的信号。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控制单元5包括:
与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连接的第三电阻R3和第二场效应管Q2;及
与第三电阻R3连接的第四电阻R4;
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一端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主控制器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其控制模块3包括发送控制单元5和接收控制单元4,其各个从控制器2的发送通讯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接收控制单元4与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连接,各个从控制器2的接收通讯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送控制单元5与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连接,且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10,主控制器1的发送通讯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R20,使得实现主控制器1的接收通讯端及发送通讯端的上拉驱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其发送控制单元55中第二场效应管Q2为NMOS管,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为源极,第二端为栅极,第三端为漏极。其中,本实施例中,该NMOS管采用2N7002型号,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NMOS管还可以为其他型号,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控制模块3中的发送控制单元5和接收控制单元4均与其对应的主控制器1中的控制端连接,其例如第一控制模块3中的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均与主控制器1中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此时当主控制器1控制器其第一控制端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时,其第一控制模块3中的发送控制单元5和接收控制单元4均导通,从而使得主控制器1可有效的发送数据至第一从控制器2,同时又可有效的接收第一从控制器2所发送的数据。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控制模块3中的发送控制单元5和接收控制单元4还可与主控制器1中的不同控制端连接,使得主控制器1可单独控制所需发送数据通讯的目标从控制器2以及所需从目标从控制器2接收数据通讯,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工作时,当主控制器1需要与任意一从控制器2进行数据通讯时,其控制该从控制器2所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此时与该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3接收到该控制信号时,相应的导通该发送控制单元5和接收控制单元4,使得其主控制器1所发送的数据,其对应的从控制器2可以接收,同时主控制器1可接收对应点大葱控制器所发送的数据,而此时其他从控制器2中,由于与其连接的各个控制模块3均处于截止状态,因此其均无法接收主控制器1所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至主控制器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各个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与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中设置接收控制单元,以及在各个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和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中设置发送控制单元,使得主控制器控制所需通讯的目标从控制器所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即可实现与从控制器的单一通讯,避免了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进行通讯时的数据泄露及数据串扰。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讯控制电路。
其中,通过在多个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中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控制模块,其各个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各个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且均与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此时当主控制器需要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时,其通过其从控制器对应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此时与该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对应连接的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进行导通,使得主控制器可与任意从控制器进行数据通讯,从而使得实现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讯控制,使得可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其中,控制模块只用于控制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断状态,其硬件成本低,使得在一主多从的通讯控制方案中实现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进而使得该通讯控制系统在不扩充串口资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主控制器与多个从控制器之间进行通讯控制,使得可实现共用串口通讯,同时节约了串口资源以及节省了控制IC使得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主控制器;
多个从控制器;及
分别与各个所述从控制器的通讯端连接的多个控制模块;
各个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的通讯端及对应的各个控制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由任一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模块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从控制器的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所述主控制器与对应的从控制器进行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分别与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及对应的控制端连接的接收控制单元;
各个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有一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接收控制单元时,所述接收控制根据控制信号相应控制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接收对应的从控制器发送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之间的发送控制单元;
所述发送控制单元还与所述主控制器中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供电端还连接有一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发送控制单元时,所述发送控制根据控制信号相应控制对应的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之间进行连通,以使所述从控制器接收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包括:
与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场效应管;及
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的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从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包括:
与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连接的第三电阻和第二场效应管;及
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的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从控制器的接收通讯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通讯端连接。
6.一种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讯控制电路。
CN202020272096.8U 2020-03-06 2020-03-06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26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2096.8U CN211826942U (zh) 2020-03-06 2020-03-06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2096.8U CN211826942U (zh) 2020-03-06 2020-03-06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6942U true CN211826942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20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26942U (zh) 2020-03-06 2020-03-06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6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58996U (zh) 一种芯片接口复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647180B (zh) 一种运算系统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CN210490838U (zh) 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系统
CN104238489A (zh) 网络通信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820314B (zh) 单线双向通信光耦隔离电路
CN211826942U (zh) 通讯控制电路及系统
CN106326174B (zh) 一种两线通信电路
CN212515785U (zh) 支持双向传输的高速usb type-c的接口设备及图形信号发生器
CN209570933U (zh) 驱动电路
CN106708772A (zh) 一种智能usb集线器
CN211826943U (zh) 一种通讯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05249496U (zh) 一种无线通讯终端
CN211557467U (zh) 一种端口方向可配置的数字音频处理电路及设备
CN101170780A (zh) 双模终端中防止两个无线模块之间电流倒灌的方法和装置
CN204314689U (zh) 基于蓝牙传输的plc无线控制系统
CN102243481B (zh) 实现不同电源供电的模块之间互联的装置、方法及电路
CN207082213U (zh) 一种激光器和激光器系统
CN111625491A (zh) 多机串行通信的装置及方法
CN101436425A (zh) 一种控制功能模块供电的电路和无线数据终端设备
CN104202468B (zh) 一种通讯方法、通讯终端以及终端系统
CN114070666B (zh) 一种总线通讯接口电路及增强总线通讯效果的通信方法
CN111209239A (zh) 一种多路异步串行通信自动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204496230U (zh) 一种双mcu切换控制电路和显示设备
CN210958358U (zh) 一种网络感知系统
CN210274029U (zh) 电平信号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