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3217U -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3217U
CN211823217U CN201922203735.5U CN201922203735U CN211823217U CN 211823217 U CN211823217 U CN 211823217U CN 201922203735 U CN201922203735 U CN 201922203735U CN 211823217 U CN211823217 U CN 211823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elded
box
heat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37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37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3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3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3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包括加热箱,蛇形管,连接头,回流管,蒸汽管,第一密封阀,真空泵,第二密封阀,二次循环箱结构,密封盖盘结构,辅助加热筒架结构和注液头,所述的蛇形管焊接在加热箱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连接头分别焊接在加热箱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回流管一端与蛇形管右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循环箱结构法兰连接;所述的蒸汽管一端与蛇形管的左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辅助加热筒架结构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封阀螺纹连接在注液头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二次循环箱结构的设置,在工作箱的上下两部分别注入热蒸汽和液体热介质时,增加了换热处的面积和换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干扰地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冬季供暖所用的热能主要是靠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获得的,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当前无法再生的资源,它们不仅储量有限,而且燃烧后污染环境,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也为了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宝贵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热能,地热就是人们正在开发的新热能,目前有的地热采集装置,一般是将地下热源抽取到地面上加以利用,我国平均地温梯度约3℃/100米,即在恒温层以下,每向下增加100米,地温增加约3℃。地下1000~4000 米,地温约50~135℃,这部分中深层地热资源温度不足以开发利用于发电,但是可以成为建筑供热的稳定热源。具有稳定、连续、利用效率高等优势,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其温度较高.主要用于发电、供暖等生产、生活目的,技术已基本成熟。
但是,现有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还存在着换热面积较小,且换热效果较差和不具备对与地下连接处起到密封保护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换热面积较小,且换热效果较差和不具备对与地下连接处起到密封保护功能的问题。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包括加热箱,蛇形管,连接头,回流管,蒸汽管,第一密封阀,真空泵,第二密封阀,二次循环箱结构,密封盖盘结构,辅助加热筒架结构和注液头,所述的蛇形管焊接在加热箱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连接头分别焊接在加热箱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回流管一端与蛇形管右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循环箱结构法兰连接;所述的蒸汽管一端与蛇形管的左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辅助加热筒架结构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封阀螺纹连接在注液头上;所述的真空泵焊接在蒸汽管左侧的中上部;所述的第二密封阀螺纹连接在蒸汽管右侧的中下部,且右侧与二次循环箱结构连接;所述的密封盖盘结构安装在蒸汽管外壁的下部;所述的注液头焊接在蒸汽管的左上部;所述的二次循环箱结构包括工作箱,保温套,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分割板,导热板和挡板,所述的保温套分别镶嵌在工作箱外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输送管分别焊接在工作箱下部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回流管法兰连接,与第二密封阀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输送管分别焊接在工作箱前部上侧的左右两方;所述的分割板焊接在工作箱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导热板焊接在分割板的内部;所述的挡板分别焊接在工作箱内壁的上下两部。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盘结构包括固定盘,穿插环,第一防护垫,第二防护垫,第三防护垫,固定座,旋转头,螺杆和固定头,所述的穿插环焊接在固定盘的内部;所述的第一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和第三防护垫相互胶接,且胶接在固定盘的下部,并镶嵌在穿插环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固定座分别焊接在固定盘的左右两端;所述的旋转头焊接在螺杆的上端;所述的固定头焊接在螺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辅助加热筒架结构包括工作筒,密封盖,固定环,导热片和辅助头,所述的导热片焊接在工作筒外壁的下部;所述的辅助头焊接在工作筒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箱内部的空间通过分割板分成两部分,且工作箱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的导热板和分割板分别采用铜板。
优选的,所述的导热板设置有多个,且导热板分别插入在导热板和导热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箱外壁上的保温套采用岩棉套。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盘下部的第二防护垫和第三防护垫分别采用岩棉垫和石棉垫。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采用L型钢板,且内部插接有螺杆。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防护垫采用橡胶垫,所述的第一防护垫安装在固定盘和第二防护垫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筒上端通过密封盖密封住,且工作筒下部的导热片设置为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内部的固定环内焊接有蒸汽管,且密封盖与工作筒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工作箱内部的空间通过分割板分成两部分,且工作箱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的导热板和分割板分别采用铜板,在工作箱的上下两部分别注入热蒸汽和液体热介质时,增加了换热处的面积和换热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热板设置有多个,且导热板分别插入在导热板和导热板之间,能够延伸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加停留的时间,并增加换热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工作箱外壁上的保温套采用岩棉套,进而起到了保温防护的功能,从而避免热量散发速度过快。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盘下部的第二防护垫和第三防护垫分别采用岩棉垫和石棉垫,在使用时,能够使固定盘、第二防护垫和第三防护垫压住蒸汽管与地面的连接处,从而起到了密封保护的功能。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座采用L型钢板,且内部插接有螺杆,在使用时,旋转该旋转头即可带动螺杆和固定头旋转并深入到地面中,从而配合固定盘安装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处。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防护垫采用橡胶垫,所述的第一防护垫安装在固定盘和第二防护垫之间,在安装时,能够通过压力使第一防护垫收缩,同时也随之配合第二防护垫和第三防护垫更加紧密的贴近蒸汽管与地面的连接处。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工作筒上端通过密封盖密封住,且工作筒下部的导热片设置为螺旋状,在插入到地下后,增加了储存液体热介质的容量,同时配合导热片,能够增加换热处的面积,且更好的进行换热。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盖内部的固定环内焊接有蒸汽管,且密封盖与工作筒螺栓连接,便于安装或者拆卸并进行更换使用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循环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加热筒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加热箱;2、蛇形管;3、连接头;4、回流管;5、蒸汽管;6、第一密封阀;7、真空泵;8、第二密封阀;9、二次循环箱结构;91、工作箱;92、保温套;93、第一输送管;94、第二输送管;95、分割板;96、导热板;97、挡板;10、密封盖盘结构;101、固定盘;102、穿插环;103、第一防护垫;104、第二防护垫;105、第三防护垫; 106、固定座;107、旋转头;108、螺杆;109、固定头;11、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1、工作筒;112、密封盖;113、固定环;114、导热片;115、辅助头;12、注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包括加热箱1,蛇形管2,连接头3,回流管4,蒸汽管5,第一密封阀6,真空泵7,第二密封阀8,二次循环箱结构9,密封盖盘结构10,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和注液头12,所述的蛇形管2焊接在加热箱1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连接头3分别焊接在加热箱1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回流管4一端与蛇形管2右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循环箱结构9法兰连接;所述的蒸汽管5一端与蛇形管2的左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封阀6螺纹连接在注液头12上;所述的真空泵7焊接在蒸汽管5左侧的中上部;所述的第二密封阀8螺纹连接在蒸汽管5右侧的中下部,且右侧与二次循环箱结构9连接;所述的密封盖盘结构10安装在蒸汽管5外壁的下部;所述的注液头12焊接在蒸汽管5的左上部;所述的二次循环箱结构9包括工作箱91,保温套92,第一输送管93,第二输送管94,分割板95,导热板96和挡板97,所述的保温套92分别镶嵌在工作箱91外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输送管93分别焊接在工作箱91 下部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回流管4法兰连接,与第二密封阀8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输送管94分别焊接在工作箱91前部上侧的左右两方;所述的分割板95焊接在工作箱91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导热板96焊接在分割板95的内部;所述的挡板97分别焊接在工作箱91 内壁的上下两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盖盘结构 10包括固定盘101,穿插环102,第一防护垫103,第二防护垫104,第三防护垫105,固定座106,旋转头107,螺杆108和固定头109,所述的穿插环102焊接在固定盘10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防护垫103、第二防护垫104和第三防护垫105相互胶接,且胶接在固定盘101的下部,并镶嵌在穿插环102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固定座106分别焊接在固定盘101的左右两端;所述的旋转头107焊接在螺杆108的上端;所述的固定头109焊接在螺杆108的下端。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包括工作筒111,密封盖112,固定环113,导热片114和辅助头115,所述的导热片114焊接在工作筒11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辅助头115焊接在工作筒111的下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工作箱91内部的空间通过分割板95分成两部分,且工作箱91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热板96,所述的导热板96和分割板95分别采用铜板,在工作箱91的上下两部分别注入热蒸汽和液体热介质时,增加了换热处的面积和换热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热板96设置有多个,且导热板96分别插入在导热板96和导热板96之间,能够延伸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加停留的时间,并增加换热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工作箱91外壁上的保温套92采用岩棉套,进而起到了保温防护的功能,从而避免热量散发速度过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盘101下部的第二防护垫 104和第三防护垫105分别采用岩棉垫和石棉垫,在使用时,能够使固定盘101、第二防护垫104和第三防护垫105压住蒸汽管5与地面的连接处,从而起到了密封保护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座106采用L型钢板,且内部插接有螺杆108,在使用时,旋转该旋转头107即可带动螺杆108 和固定头109旋转并深入到地面中,从而配合固定盘101安装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处。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防护垫103采用橡胶垫,所述的第一防护垫103安装在固定盘101和第二防护垫104之间,在安装时,能够通过压力使第一防护垫103收缩,同时也随之配合第二防护垫104和第三防护垫105更加紧密的贴近蒸汽管5与地面的连接处。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工作筒111上端通过密封盖112 密封住,且工作筒111下部的导热片114设置为螺旋状,在插入到地下后,增加了储存液体热介质的容量,同时配合导热片114,能够增加换热处的面积,且更好的进行换热。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盖112内部的固定环113内焊接有蒸汽管5,且密封盖112与工作筒111螺栓连接,便于安装或者拆卸并进行更换使用的工作。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启动真空泵7对蒸汽管5、工作筒111、蛇形管2、回流管4和工作箱91内进行抽气,之后通过注液头12对蒸汽管5下部的工作筒111内注入液体热介质,然后随之关连接头3换热之后再次通过回流管4和第一输送管93进入到工作箱91的下部,之后通过导热板96对工作箱91上部的液体热介质再次换热,最后打开第二密封阀8即可通过第一输送管93流回到蒸汽管5和工作筒111内,而完成换热的液体热介质则分别通过第二输送管94和连接头3流出,这样即可完成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包括加热箱(1),蛇形管(2),连接头(3),回流管(4),蒸汽管(5),第一密封阀(6),真空泵(7),第二密封阀(8),二次循环箱结构(9),密封盖盘结构(10),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和注液头(12),所述的蛇形管(2)焊接在加热箱(1)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连接头(3)分别焊接在加热箱(1)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回流管(4)一端与蛇形管(2)右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循环箱结构(9)法兰连接;所述的蒸汽管(5)一端与蛇形管(2)的左侧法兰连接,另一端与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封阀(6)螺纹连接在注液头(12)上;所述的真空泵(7)焊接在蒸汽管(5)左侧的中上部;所述的第二密封阀(8)螺纹连接在蒸汽管(5)右侧的中下部,且右侧与二次循环箱结构(9)连接;所述的密封盖盘结构(10)安装在蒸汽管(5)外壁的下部;所述的注液头(12)焊接在蒸汽管(5)的左上部;所述的二次循环箱结构(9)包括工作箱(91),保温套(92),第一输送管(93),第二输送管(94),分割板(95),导热板(96)和挡板(97),所述的保温套(92)分别镶嵌在工作箱(91)外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输送管(93)分别焊接在工作箱(91)下部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回流管(4)法兰连接,与第二密封阀(8)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输送管(94)分别焊接在工作箱(91)前部上侧的左右两方;所述的分割板(95)焊接在工作箱(91)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导热板(96)焊接在分割板(95)的内部;所述的挡板(97)分别焊接在工作箱(91)内壁的上下两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盘结构(10)包括固定盘(101),穿插环(102),第一防护垫(103),第二防护垫(104),第三防护垫(105),固定座(106),旋转头(107),螺杆(108)和固定头(109),所述的穿插环(102)焊接在固定盘(10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防护垫(103)、第二防护垫(104)和第三防护垫(105)相互胶接,且胶接在固定盘(101)的下部,并镶嵌在穿插环(102)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固定座(106)分别焊接在固定盘(101)的左右两端;所述的旋转头(107)焊接在螺杆(108)的上端;所述的固定头(109)焊接在螺杆(108)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加热筒架结构(11)包括工作筒(111),密封盖(112),固定环(113),导热片(114)和辅助头(115),所述的导热片(114)焊接在工作筒(11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辅助头(115)焊接在工作筒(111)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箱(91)内部的空间通过分割板(95)分成两部分,且工作箱(91)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热板(96),所述的导热板(96)和分割板(95)分别采用铜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板(96)设置有多个,且导热板(96)分别插入在导热板(96)和导热板(96)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箱(91)外壁上的保温套(92)采用岩棉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盘(101)下部的第二防护垫(104)和第三防护垫(105)分别采用岩棉垫和石棉垫。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106)采用L型钢板,且内部插接有螺杆(108)。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筒(111)上端通过密封盖(112)密封住,且工作筒(111)下部的导热片(114)设置为螺旋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112)内部的固定环(113)内焊接有蒸汽管(5),且密封盖(112) 与工作筒(111)螺栓连接。
CN201922203735.5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Active CN211823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3735.5U CN211823217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3735.5U CN211823217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3217U true CN211823217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3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3735.5U Active CN211823217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32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434A (zh) * 2021-06-18 2021-09-17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锂电负极材料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434A (zh) * 2021-06-18 2021-09-17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锂电负极材料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9621B (zh) 基于翅片套管开发热干岩地热能的s-co2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7975953B (zh) 一种提取干热岩地热能内翅换热结构及梯级利用方法
CN210374724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
CN202692464U (zh) 热管落差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11823217U (zh) 一种无干扰地热热管采热装置
CN204630109U (zh) 高温流体介质/蓄热砖复合储热供热系统
CN105656352A (zh) 一种地热发电装置
CN201973897U (zh) 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5180484A (zh) 太阳能中温集热管
CN210051015U (zh) 一种热管式干热岩换热器
CN209855757U (zh) 一种新型干热岩地热开采装置
CN204923481U (zh) 环保型集热器
CN210197445U (zh) 多能互补综合供热系统
CN106288465A (zh) 一种分布式煤田火区废弃热能发电系统
CN206683260U (zh)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WO2023284079A1 (zh) 一种蜂窝状颗粒换热器及储热发电系统
CN103277927B (zh) 一种无间隙的翅片式太阳能集热管
CN102367995A (zh) 一种热管真空管集热器
CN101839224B (zh) 一种太阳能热力发电装置
CN212057807U (zh) 地热井全自动直供供暖设备
CN203964411U (zh) 平行热管真空管热水加热装置
CN202393020U (zh) 一种太阳能热量分级传递系统
CN204438071U (zh) 一种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
CN207881267U (zh) 深层地下热储提能设备
CN213335002U (zh)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