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3260U -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3260U
CN206683260U CN201720300584.3U CN201720300584U CN206683260U CN 206683260 U CN206683260 U CN 206683260U CN 201720300584 U CN201720300584 U CN 201720300584U CN 206683260 U CN206683260 U CN 206683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less
geothermal well
heat exchanger
hea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005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效勇
王翔宇
李振函
刘国爱
张建民
李继明
王东
锡景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Chen Hot Dry Rock Hea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Chen Hot Dry Rock H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Chen Hot Dry Rock H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Chen Hot Dry Rock H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005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3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3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326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包括置于废地热井内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贴于所述废地热井的井壁;所述套管的底端封闭,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井内换热器,所述套管内底部灌有导热液,所述井内换热器没入导热液中;所述井内换热器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所述介质出管和所述介质进管与地面热能利用设备连接,所述介质进管上连接有高压泵。本实用新型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能够再利用废地热井,提取地热热能,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热型地热系统以及地井温泉系统需要开凿深井,深井在开凿过程中以及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下述原因而导致废弃使用,成为废地热井:
1.地热井开凿完井后无地下热水或出水量少;
2.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无法将井内热水提取上来,导致无法继续使用。
这类废地热井的深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井底温度在几十摄氏度到壹百摄氏度左右,是一种可用于采暖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这类废地热井由于深度较深,开凿费用很高,开凿后废弃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再利用废地热井,提取地热热能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包括置于废地热井内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贴于所述废地热井的井壁;所述套管的下端部封闭,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井内换热器,所述套管内底部灌有导热液,所述井内换热器没入导热液中;
所述井内换热器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所述介质出管和所述介质进管与地面热能利用设备连接,所述介质进管上连接有高压泵。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侧壁底部设有筛孔,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水泥层,所述水泥层堵住所述筛孔。
优选的,所述井内换热器包括圆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端板,定义两端的端板分别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介质进管和所述介质出管设于所述第一端板上;
所述壳体内自所述第一端板至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液腔、换热腔、以及集液腔,所述介质进管连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分液管板连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集液管板连通至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腔连通至所述换热腔,所述分液腔的腔壳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环形空隙,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环形空隙连通所述介质出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分液管板之间连接有内筒体,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内筒体以及所述分液管板共同围成所述分液腔,所述内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边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管板、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共同围成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边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换热腔和所述集液腔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与所述高压泵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腔体,所述分离器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液口,所述分离器腔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分离器腔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分离器腔体内对应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浮球阀;
所述分离器腔体内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倾斜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放液孔;
所述挡板自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逐渐升高。
优选的,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为供暖设备或者发电设备。
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利用已废弃的地热热井,在废地热井内设置底端封闭的套管,将井内换热器安装于废地热井套管内底部,向废地热井的套管内底部灌入导热液,使导热液没过井内换热器,废地热井内的导热液吸收井壁地热的热量升温,加热井内换热器内的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自井内换热器的介质出管流出,提取至地面,用以作为地面热能利用设备的加热热源,被吸收热量后的换热介质通过介质进管流回至井内换热器内。如此反复循环,换热介质不断将地热热能从废地热井内提取上来,源源不断地为地面热能利用设备提供热源。此种系统有效地利用了废地热井,避免了废地热井废弃不用造成浪费,不用再开凿深井,节约了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系统内封闭循环的换热介质为从外界灌入的氟利昂等换热介质,井内底部为从外界灌入的导热液,不开采使用地下水,只提取地下热量,可随时低成本的使用热量,避免了过渡抽取地下水对地壳的影响。再者,由于套管内底部封闭,深井内的水不会进入套管内,使套管内的注入导热液的液面保持不变,使套管内的导热液处于待吸收热量的地热层,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当废地热井深度达到干热岩层时,通过此种结构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能够高效地提取干热岩层用之不尽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中,井内换热器包括依次设置的分液腔、换热腔、以及集液腔,换热介质通过介质进管进入分液腔,经分液管板分流至换热腔内的换热管内,然后经集液管板集中至集液腔,再通过集液腔流入换热腔内,然后进入分液腔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隙,从介质出管流出提至井外。在此循环过程中,低温的换热介质在换热管内吸收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的热量,进行一级加热,加热后的低温介质经过集液腔集中后进入换热腔,在换热腔内,换热介质与壳体外部被地热加热的水换热,间接吸收地热的热量,进行第二级加热,升温成高温介质,然后提至井外利用吸取的地热的热能。此种结构,通过两级换热结构,最大化地提取井内地热的热能,热能提取效率高。由于壳体为圆筒形,便于放置于井内。
本实用新型中,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与高压泵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含有气体的液态换热介质从气液分离器腔体一侧的进液口进入分离器腔体内,先流到挡板上,经过挡板的阻挡作用,其中的气体在分离器腔体内上升至上部空间,液态换热介质从挡板的放液孔下落至分离器腔体内的下部空间。气体在分离器腔体内的上部空间积聚通过排气口排放出去。当分离器腔体内的液面高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浮球阀堵住排气口,不再排气,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压力要求。通过此种方式,使换热介质中的气体在分离器腔体内的上部空间积聚后才通过排气口排放,在将液态换热介质中的气体排放出去,使换热介质气液分离的同时,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压力,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井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套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套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应用原理图;
图中:1-废地热井;2-套管;21、筛孔;22、水泥层;3-井内换热器;31-壳体;32-第一端板;33-内筒体;34-分液管板;35-分液腔;36-换热腔;37-集液腔;38-换热管;39-集液管板;391-通孔;310-第二端板;311-介质进管;312-介质出管;313-环形空隙;4-高压泵;5-气液分离器;51-分离器腔体;511-进液口;512-出液口;513-排气口;52-浮球阀;53-挡板;531-放液孔;6-地面热能利用设备;61-供暖设备;611-用户;612-二次侧循环泵;613-地上换热器;62-发电设备;621-工质泵;622-汽轮机;623-发电机;624-冷凝器;625-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包括置于废地热井1内的套管2,套管2的侧壁贴于废地热井1的井壁;套管2的下端部封闭,套管2内底部设有井内换热器3,套管2内底部灌有导热液,井内换热器3没入导热液中。本实施例中,导热液采用水。
井内换热器3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311和介质出管312,介质出管312和介质进管311与地面热能利用设备6连接,介质进管311上连接有高压泵4。
为了将系统一次侧系统内循环的液态换热介质中的气体分离出去,可在地面热能利用设备6的一次侧与高压泵4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5。以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参照图4和图5,若原先废地热井1内设置有套管2,且套管2的侧壁和底端为封闭结构,则直接使用原先的套管即可。若原先的套管2的侧壁底部设有筛孔21,则先在套管2内底部浇筑水泥层22,水泥层22堵住筛孔21,使套管2的下端部封闭,形成封闭的加热腔。若原先废地热井1内未设置套管2,则先向废地热井1内设置下端部封闭的套管2。
参照图2,井内换热器3可采用以下具体结构:井内换热器3包括圆筒形的壳体31,壳体31的两端分别设置端板,定义两端的端板分别为第一端板32和第二端板310,第一端板32的外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介质进管311和介质出管312。
壳体31内自第一端板32至第二端板310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液腔35、换热腔36、以及集液腔37,介质进管311连通至分液腔35,换热腔36内设置有换热管38,换热管38包括多根并行的铜管,相邻的铜管之间留有间隙。换热管38的一端通过分液管板34连通至分液腔35,换热管38的另一端通过集液管板39连通至集液腔37。第一端板32与分液管板34之间连接有内筒体33,内筒体33作为腔壳,与第一端板32以及分液管板34共同围成分液腔35,内筒体33的外径小于壳体31的内径,内筒体33的外侧壁与壳体3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环形空隙313,换热腔36通过环形空隙313连通介质出管312。
集液管板39的周边与壳体3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集液管板39、壳体31以及第二端板310共同围成集液腔37。集液管板39的周边部设置有连通换热腔36和集液腔37的通孔391,集液腔37通过通孔391连通至换热腔36。
此种结构的井内换热器3在废地热井1内,低温的换热介质在换热管38内吸收换热腔36内的换热介质的热量,进行一级加热,加热后的低温介质经过集液腔37集中后进入换热腔36,在换热腔36内,换热介质与壳体31外部被地热加热的水换热,间接吸收地热的热量,进行第二级加热,升温成高温介质,然后提至井外利用吸取的地热的热能。此种循环方式,形成两级加热,最大化地提取废地热井内地热的热能,热能提取效率高。换热介质可采用氟利昂等。
壳体31的高度可达到十几米以上,直径小,高度高,便于放置于井内,通过上述两级换热结构,最大化地提取井内地热的热能。由于换热腔36内的换热管38的长度较长,可在壳体31内设置横向支架(图中未示出)固定换热管38,避免换热管38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
此种结构的井内换热器,壳体31为圆筒形,可方便地安装于深达干热岩层的深井内使用,使干热岩的热能提取变得简单易行,能够促进干热岩热能地广泛利用。
参照图3,气液分离器5可采用以下结构:气液分离器5包括分离器腔体51,分离器腔体51的一侧设有进液口511,分离器腔体5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512,分离器腔体5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513,分离器腔体51内对应排气口513处设有浮球阀52。浮球阀52用于关闭和开启排气口513。
分离器腔体51内位于进液口512的下方倾斜设有挡板53,挡板53上开设有放液孔531。
挡板53自靠近进液口511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逐渐升高。
分离器腔体51为防腐的分离器腔体,可直接采用防腐材料制成,或者在分离器腔体的内表面涂覆防腐材料,挡板53为防腐材料的挡板。此种结构的气液分离器在使用时,含有气体的液态换热介质从分离器腔体51一侧的进液口511进入分离器腔体51内,先流到挡板53上,在挡板53的阻挡作用下,其中的气体在分离器腔体51内上升至上部空间,液态换热介质从挡板53的放液孔531下落至分离器腔体51内的下部空间。气体在分离器腔体51内的上部空间积聚通过排气口513排放出去。当分离器腔体51内的液面高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浮球阀52堵住排气口,不再排气,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压力要求。通过此种方式,使换热介质中的气体在分离器腔体51内的上部空间积聚后才通过排气口排放,在将液态换热介质中的气体排放出去,使换热介质气液分离的同时,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压力,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参照图6,地面热能利用设备可为发电设备62,发电设备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包括蒸发器625、汽轮机622、发电机623、冷凝器624和工质泵621。
蒸发器625的一次侧进口连接井内换热器3的介质出管312,蒸发器625的一次侧出口连接井内换热器3的介质进管311,蒸发器625的二次侧出口连接汽轮机622的工质进口,汽轮机622的工质出口连接冷凝器624的工质进口,汽轮机622的输出端连接发电机623,冷凝器624的工质出口通过工质泵621连接至蒸发器625的二次侧进口。工质为低沸点的有机物,例如戊烷,戊烷的沸点在10℃至40℃之间,而蒸发器625的一次侧内的换热介质在井内换热器3的加热下,提取至蒸发器625时,温度能够达到105℃,能够保证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良好循环。
参照图7,地面热能利用设备可为供暖设备61,供暖设备61包括地上换热器613,供暖循环管路中设置有二次侧循环泵612,地上换热器613的二次侧出口连接用户611的供暖热水进口,用户611的供暖热水出口经过二次侧循环泵612后连接至地上换热器613的二次侧进口。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废地热井内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贴于所述废地热井的井壁;所述套管的下端部封闭,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井内换热器,所述套管内底部灌有导热液,所述井内换热器没入导热液中;
所述井内换热器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所述介质出管和所述介质进管与地面热能利用设备连接,所述介质进管上连接有高压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侧壁底部设有筛孔,所述套管内底部设有水泥层,所述水泥层堵住所述筛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内换热器包括圆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端板,定义两端的端板分别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介质进管和所述介质出管设于所述第一端板上;
所述壳体内自所述第一端板至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液腔、换热腔、以及集液腔,所述介质进管连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分液管板连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集液管板连通至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腔连通至所述换热腔,所述分液腔的腔壳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环形空隙,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环形空隙连通所述介质出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分液管板之间连接有内筒体,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内筒体以及所述分液管板共同围成所述分液腔,所述内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边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管板、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共同围成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边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换热腔和所述集液腔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与所述高压泵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腔体,所述分离器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液口,所述分离器腔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分离器腔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分离器腔体内对应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浮球阀;
所述分离器腔体内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倾斜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放液孔;
所述挡板自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逐渐升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为供暖设备或者发电设备。
CN201720300584.3U 2017-03-24 2017-03-24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83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00584.3U CN206683260U (zh) 2017-03-24 2017-03-24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00584.3U CN206683260U (zh) 2017-03-24 2017-03-24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3260U true CN206683260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00584.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83260U (zh) 2017-03-24 2017-03-24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32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3411A (zh) * 2017-03-24 2017-06-09 东晨干热岩热力有限公司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09227A (zh) * 2018-06-26 2018-10-26 安徽省方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房间式地热供暖装置及安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3411A (zh) * 2017-03-24 2017-06-09 东晨干热岩热力有限公司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13411B (zh) * 2017-03-24 2022-09-30 东晨干热岩热力有限公司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09227A (zh) * 2018-06-26 2018-10-26 安徽省方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房间式地热供暖装置及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13914A1 (zh) 提高地热井产热能力的工艺
CN101696829A (zh)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WO2020140406A1 (zh) 无积液效应的阶梯式重力热管地热开采系统
CN212340029U (zh) 一种超长重力热管系统
CN101782340A (zh) 多级式高效波纹管余热回收装置
CN106813411A (zh)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83260U (zh) 废地热井再利用系统
CN112268474A (zh) 一种地热能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
CN201858918U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热管传热装置
CN201909483U (zh) 地下换热提取地热的诱导对流装置
CN206785571U (zh) 单井干热岩发电系统
CN105698418B (zh) 地热井深孔换热器
CN201652970U (zh)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热能的装置
CN106885385B (zh) 单井干热岩热能提取系统
CN101865620B (zh) 一种激励耦合式脉动热管换热器
CN111678267A (zh) 超长重力环形热管地热提取装置及方法
CN208763826U (zh) 一种利用废弃油井低温地热能的磁悬浮涡轮发电机组
CN215864110U (zh) 中深层地热能取热结构
CN201858096U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真空辅助热管循环干热岩发电装置
CN213778218U (zh) 油井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CN206683028U (zh) 单井干热岩采暖系统
CN210624982U (zh) 地热井微热管换热系统
CN210660046U (zh) 一种开采可燃冰的装置
CN206683436U (zh) 地热井内换热器
CN209326122U (zh) 一种地热能高效抽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