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8732U -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 Google Patents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8732U
CN211818732U CN202020190755.3U CN202020190755U CN211818732U CN 211818732 U CN211818732 U CN 211818732U CN 202020190755 U CN202020190755 U CN 202020190755U CN 211818732 U CN211818732 U CN 211818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late
lock tongue
tongu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07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宗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rchie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rchie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rchie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rchie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07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8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8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8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包括锁体壳,设置在锁体壳内的锁舌、锁止机构、锁舌拨片、执手挑拨;锁体壳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位于上盖板、下底板前面的侧衬板,锁舌呈Z字型拐臂状包括锁舌头、锁舌杆和拐臂,锁舌头、拐臂分置在锁舌杆的两端,拐臂与锁舌杆相衔接的过渡部位设置有锁舌转轴,锁舌头内安装有第一磁性元件并且锁舌能够以锁舌转轴所确定的轴线旋转从而能够让锁舌头在磁力牵引下在侧衬板上设置的锁舌开口部中伸出或收回;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锁体壳上的带旋柄弹子锁芯,带旋柄弹子锁芯包括有前后对应布置的锁胆和旋柄,它们具有共同的旋转输出轴,在锁胆和旋柄之间的共同旋转输出轴上设置有锁芯拨叉。

Description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间用锁,特别涉及一种房间用的磁力锁具。
背景技术
磁力锁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具房间的门扇,与机械锁对比磁力锁具有重量轻、安静、锁闭方便等特点因而被广泛推广使用。其中申请号为201410043444.3号的“磁力静音锁体”发明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磁力静音锁体,设有一锁体壳,在锁体壳内分别嵌有一锁舌、一执手拨桃、一锁止机构和一十字拨桃,其特征是:锁体壳由衬板、底盒、盒盖组成,在衬板上设有锁舌孔,在底盒上设有锁舌避空孔A,在盒盖上设有锁舌避空孔B;在锁舌内设有磁铁嵌槽嵌入一磁铁块,锁舌另一端设一锁舌枢轴枢接于底盒和盒盖之间,设一摆臂将枢轴与锁舌相连,并设一锁止臂与枢轴相接;执手拨桃枢接于底盒和盒盖之间,其一端设一拨刀可拨动锁止臂使锁舌退回锁体壳内而开锁;锁止机构由一定位板、一锁舌板和一锁舌拨片构成;定位板上设有一个定位凸片和两个定位滑槽,两个定位滑槽分别嵌于底盒内的定位柱A和定位柱B外,设一定位板复位扭簧嵌于定位柱A上;锁舌板上设有一个开启定位齿形槽、一个反锁定位齿形槽、一限位柱、一锁止滑槽C、一锁舌拨片嵌柱、一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柱、一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榫和一拨槽;限位柱嵌于盒盖上的锁止滑槽B内,锁止滑槽C嵌于底盒上的定位柱B外,锁舌拨片嵌柱嵌入底盒上的锁止滑槽A内;锁舌拨片枢接于锁舌拨片嵌柱上,其一端设一执手拨桃拨块与拨刀配合,另一端设一十字拨桃拨块与设于十字拨桃上的拨片配合;一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于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柱上。这种结构的锁体主要由锁舌、一执手拨桃、一锁止机构和一十字拨桃四个部分组成,其结构运行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分析上述申请号为201410043444.3号的“磁力静音锁体”发明专利申请,可以发现运行不够稳定,是由其设计存在大量的缺陷造成。例如该技术方案的图2所示,第一,所述定位板41是锁具中最重要的定位受力部件,然而其采用了其上设有一个定位凸片411和两个定位滑槽412,两个定位滑槽412分别嵌于底盒内的定位柱A和定位柱B外的方案,实际上就是通过所述定位柱A126和定位柱B127与两个定位滑槽412配合来用于引导和限定所述定位板41的移动,它们之间的配合属于点接触不仅容易磨损而且容易出现晃动;第二,其锁体内设置的十字拨桃5,只能接收与所述十字拨桃5的开口形状适配的扁铁传送的开门信号,即适用于装配配备有输出扁铁的结构,从而不能应用于房间门而只能适用于室外门(例如大门、阳台门等);第三,例如该技术方案的图6所示,当所述锁舌2伸出后其所述锁舌板42与锁止臂24左右相抵布置,所述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榫427位于所述锁止臂24的后面并挡住锁止臂24使锁舌2不能缩回到锁体壳12内;此时所述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榫427与锁止臂24之间是左右布局关系,在所述锁舌2已经上锁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所述锁止臂24、锁舌2仍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晃动,这样造成门扇就会出现虚位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结构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包括锁体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壳内的锁舌、锁止机构、锁舌拨片、执手挑拨;所述锁体壳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位于所述上盖板、下底板前面的侧衬板,所述锁舌呈Z字型拐臂状包括锁舌头、锁舌杆和拐臂,所述锁舌头、拐臂分置在所述锁舌杆的两端,所述拐臂与所述锁舌杆相衔接的过渡部位设置有锁舌转轴,所述锁舌头内安装有第一磁性元件并且所述锁舌能够以所述锁舌转轴所确定的轴线旋转从而能够让所述锁舌头在磁力牵引下在所述侧衬板上设置的锁舌开口部中伸出或收回;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锁体壳上的带旋柄弹子锁芯,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包括有前后对应布置的锁胆和旋柄,它们具有共同的旋转输出轴,在所述锁胆和旋柄之间的共同旋转输出轴上设置有锁芯拨叉;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呈板状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定位板,所述锁芯拨叉布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左边并当所述锁芯拨叉旋转时能够推动所述定位板向右移动;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锁体壳之间还布置有定位板复位弹簧,所述定位板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板向左方向复位移动;
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锁舌板,所述锁舌板与所述定位板上下叠置;所述锁舌板的右侧边上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至少两个定位槽即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锁舌板的左侧边上设置有用于结合所述锁芯拨叉的结合槽,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能够卡入任一所述定位槽中的定位凸起从而让所述锁舌板至少具有两个定位位置,即当所述定位凸起卡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中时,所述锁舌板位于后定位位置,当所述定位凸起卡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时,所述锁舌板位于前定位位置;
所述锁舌拨片包括左顶角和右顶角及连接所述左顶角和右顶角的主体片部,所述锁舌拨片通过所述主体片部转动连接在所述锁舌板前端,当所述锁舌板位于后定位位置时,所述拐臂位于所述右顶角的旋转轨迹范围内用于结合所述右顶角,并且所述左顶角位于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的锁芯拨叉的旋转轨迹范围内用于结合所述锁芯拨叉;在所述锁舌拨片与所述锁舌板之间设置有锁舌拨片复位弹簧,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锁舌拨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执手挑拨转动布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右边位置,所述执手挑拨包括执手拨柄,所述执手拨柄用于当所述锁舌板位于后定位位置并转动所述执手拨柄时,所述执手拨柄推动所述右顶角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推动所述锁舌头收回;
所述拐臂与所述锁舌拨片的主体片部分置在所述锁舌板前端的上下两边,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右前侧具有锁舌板竖壁,所述锁舌板竖壁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拐臂的朝向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工作面上设置有L型台阶,所述L型台阶包括竖向台阶和横向台阶;
所述锁舌板竖壁用于当所述锁舌头旋出所述锁体壳并且所述锁舌板前移到前定位位置时,所述锁舌板竖壁伸入到所述拐臂下面并位于所述竖向台阶的侧边从而能够阻止所述锁舌头顺时针方向旋转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从而实现上锁锁定功能;反之当所述锁舌板后移退出移动到后定位位置时,所述锁舌板竖壁脱离所述拐臂下面的所述竖向台阶不再对所述锁舌头构成收回限制,此时能够让所述锁舌头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舌板还用于当所述锁舌头已经回收到所述锁体壳内时,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不仅仍然保持在所述拐臂下面而且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顶靠在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位置从而在此时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能够阻止所述锁舌板前移,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与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位置之间的受力点位于所述锁舌转轴的轴分界线的左边而不会超过所述锁舌转轴的轴分界线。
其中,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右前侧具有锁舌板竖壁,所述锁舌板竖壁沿前后方向布置,在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中还可以是将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端稍微向左边倾斜从而便于引导滑入到所述L型台阶的竖向台阶。
其中,所述锁舌转轴的轴分界线,是指以所述锁舌转轴的轴线为基准分隔左右两边的分界线;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与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位置之间的受力点位于所述锁舌转轴的轴分界线的左边而不会超过所述锁舌转轴的轴分界线,意即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与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位置之间的受力点最多只到达所述轴分界线。
在上述结构中,与现有技术ZL201410043444.3对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包括有前后对应布置的锁胆和旋柄的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它们具有共同的旋转输出轴,在所述锁胆和旋柄之间的共同旋转输出轴上设置有锁芯拨叉,为此该种带旋柄弹子锁芯不仅能够适用室外门而且也可以适用于房间门门扇,大大提高了该种磁力锁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结构中,与现有技术ZL201410043444.3对比,由于本发明所述拐臂与所述锁舌拨片的主体片部分置在所述锁舌板前端的上下两边,即本发明不仅去掉了现有技术ZL201410043444.3中的所述锁舌拨片复位扭簧嵌榫427,而且将所述锁舌板前端布置在所述拐臂的下方保持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这样大大减少了所述拐臂在上下方向上晃动空间从而减少了门扇的晃动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定位板后端的朝向所述下底板的下侧面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长条状横凸起,而在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长条状横凸起的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横向长槽,所述长条状横凸起插入到所述横向长槽中用于引导所述定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其次,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长条状横槽,而在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长条状横槽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插入到所述长条状横槽中用于引导所述定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所述锁舌板的后端位置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锁舌板凸起柱,而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锁舌板凸起柱的沿前后方向竖向延伸的竖向长槽,所述锁舌板凸起柱插入到所述竖向长槽中用于引导所述锁舌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所述锁舌板的锁舌板凸起柱的前面位置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竖向延伸的长条状竖槽,所述锁舌板通过所述长条状竖槽卡套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所述锁舌板通过所述长条状竖槽配合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与现有技术ZL201410043444.3中的定位板41的定位方案对比,不仅去除了所述定位柱A126及其所安装的复位扭簧410,而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所述长条状横凸起与横向长槽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利用所述长条状横凸起在左右方向延伸长度比较长的特点,实现了从点滑动接触到线滑动接触的巨大转变,让所述横向长槽引导所述定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明显变得更加稳定,减少了所述定位板的晃动,并且受力强度大大提高;其次让所述长条状横凸起与横向长槽相配合的结构再与所述第一导向柱插入到所述长条状横槽中的引导结构相配合,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两点定位方案为3点以上的多点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舌板前端固设有朝向所述下底板方向延伸的拨片转轴,所述锁舌拨片通过所述主体片部转动设置在所述拨片转轴上;在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拨片槽,所述拨片转轴延伸到所述长条状拨片槽中,从而不仅可以加长所述拨片转轴的长度让所述锁舌拨片能够更加稳定,也可以在所述长条状拨片槽的引导下让所述锁舌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舌板前端的朝向所述锁舌拨片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锁舌拨片转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起的前方,所述限位凸起不仅用于当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推动所述锁舌拨片沿顺指针方向转动时让所述锁舌拨片顶靠在所述限位凸起上,而且用于贴近所述下底板的上面运行从而能够支撑所述锁舌板前端。即,所述限位凸起不仅能够限位,而且让所述锁舌板能够借助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下底板的配合平稳运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顶角包括前后排列的第一左顶角和第二左顶角,所述第一左顶角的顶端具有顶角凹槽,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的一个端臂伸入到所述第一左顶角和第二左顶角之间并卡在所述第一左顶角的顶角凹槽中,所述第二左顶角用于结合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的锁芯拨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所述锁芯拨叉旋转时对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的一个端臂构成影响,而且便于采用铸造工艺制造所述锁舌拨片,装配也便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右前侧具有呈L型的空缺造型,所述L型的空缺造型包括有所述锁舌板竖壁和锁舌板横壁,所述锁舌板竖壁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锁舌板横壁沿左右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执手挑拨还包括挑拨主体,所述执手拨柄从所述挑拨主体上延伸出来,所述挑拨主体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所述挑拨主体上设置有能够让把手方铁穿过的方铁孔,所述上盖板、下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能够用于安装所述挑拨主体的两端部的挑拨主体端部孔,从而转动门把手时能够借助于所述挑拨主体驱动所述执手拨柄转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位于所述锁舌开口部处的所述上盖板、下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上避让空缺、下避让空缺,当所述锁舌头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时,从俯视图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于所述上避让空缺、下避让空缺所界定的空缺部位中。这样就可以利用所述上避让空缺、下避让空缺周边金属的磁吸力直接将所述锁舌头吸回到所述锁体壳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舌杆上还安装有第一弹性垫,当所述锁舌头旋转出所述锁体壳时,所述第一弹性垫顶靠在所述侧衬板的内侧从而吸纳所述锁舌杆对所述侧衬板的撞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噪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体壳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垫,当所述锁舌头旋转入所述锁体壳时,所述第二弹性垫顶靠住所述锁舌杆或所述锁舌头从而吸纳所述锁舌收回时的撞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噪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体壳内还设置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位于所述锁舌头旋转的轨迹范围内,所述限位体用于限定所述锁舌头旋入所述锁体壳内的深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用于安装到与所述锁舌头对应的门框上的锁扣盒,所述锁扣盒上设置有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之间相互磁吸产生磁吸力。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于磁力锁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包括锁体100和锁扣盒200;
图2、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的锁体100移去其上盖板11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其所述锁舌头21未伸出被收回在所述锁体壳内;
图3、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的锁体100移去其上盖板11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其所述锁舌头21已经伸出所述锁体壳;
图4、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所述锁舌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所述锁舌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所述锁舌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所述定位板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所述定位板5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所述锁舌板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所述锁舌板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所述锁舌拨片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所述锁舌拨片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磁力锁中的执手挑拨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磁力锁结构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包括锁体100、锁扣盒200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锁体100的锁体壳上的带旋柄弹子锁芯3。所述锁体100包括锁体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的锁舌2,所述锁体壳包括上盖板11、下底板12和位于所述上盖板11、下底板12前面的侧衬板13。在所述侧衬板13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锁舌2的锁舌头21伸出的锁舌开口部131。所述锁扣盒200用于安装到与所述锁舌头21对应的门框上,所述锁扣盒200包括有外壳体201,所述外壳体201上设置有第二磁性元件202,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02用于与所述锁舌头21中设置的第一磁性元件26之间相互磁吸产生磁吸力。
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锁体壳内设置有锁舌2、锁止机构、锁舌拨片6、执手挑拨7,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锁止机构的左边。
其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锁舌2相对地位于所述锁体壳内的前端位置。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锁舌2呈Z字型拐臂状包括锁舌头21、锁舌杆22和拐臂23,所述锁舌头21、拐臂23分置在所述锁舌杆22的两端,所述拐臂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锁舌杆2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Ɵ,并且所述拐臂23与所述锁舌杆22相衔接的过渡部位设置有锁舌转轴24,所述锁舌转轴24定位在所述锁体壳的上盖板11、下底板12上,所述锁舌2能够以所述锁舌转轴24所确定的轴线旋转。所述锁舌转轴24既可以是与所述锁舌2相分离而相对旋转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所述锁舌转轴24固连在所述锁舌2上而让所述锁舌转轴24相对于所述上盖板11、下底板12旋转。所述侧衬板13上设置有锁舌开口部131,当所述锁舌2以所述锁舌转轴24所确定的轴线旋转时所述锁舌头21能够在所述锁舌开口部131中伸出或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所述锁舌头21内安装有第一磁性元件26从而所述锁舌2能够在磁力牵引下旋转移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位于所述锁舌开口部131处的所述上盖板11、下底板12上分别设置有上避让空缺111、下避让空缺121,当所述锁舌头21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时,从俯视图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6位于所述上避让空缺111、下避让空缺121所界定的空缺部位中,这样所述锁舌头21能够完整地被吸附在所述锁体壳内。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锁舌杆22上还设置有安装孔221,在所述安装孔221插入安装有第一弹性垫25,当所述锁舌头21旋转出所述锁体壳时,所述第一弹性垫25顶靠在所述侧衬板13的内侧从而吸纳所述锁舌杆22对所述侧衬板13的撞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噪音;其次在所述锁体壳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垫8,当所述锁舌头21旋转入所述锁体壳时,所述第二弹性垫8顶靠住所述锁舌头21的后侧端从而吸纳所述锁舌2收回时的撞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噪音。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与所述锁舌头21对应的门框上设置有锁扣盒200,所述锁扣盒20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元件202,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02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6之间相互磁吸产生磁吸力。当门扇闭合到门框上时,所述锁舌头21被所述磁吸力自动吸出实现上锁;反之当通过所述锁止机构的推动而让所述锁舌头21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时,实现开锁开门。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锁舌板4(为此在本实施中所述锁舌板4移动的方向也就定义了前后方向)、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定位板5(为此在本实施中所述定位板5移动的方向也就定义了左右方向),所述锁舌拨片6转动设置在所述锁舌板4前端,所述锁舌板4与所述定位板5上下叠置;如图2、图3所示,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布置在所述定位板5的左边位置,所述执手挑拨7布置在所述定位板5的右边为位置。
如图7所示,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包括有前后对应布置的锁胆31和旋柄32,他们具有共同的旋转输出轴,在所述锁胆31和旋柄32之间的共同旋转输出轴上设置有锁芯拨叉33。一般布置所述锁胆31朝向室外从而能够在室外利用钥匙插入锁胆31开锁或上锁,一般布置所述旋柄32朝向室内从而能够在室内利用所述旋柄32开锁或上锁;所述上盖板11、下底板12上预留有能够让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穿过的锁芯板孔(110、120),当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安装到所述锁体壳的上盖板11、下底板12上时,让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锁芯拨叉33伸入到所述锁体壳内并与所述执手挑拨7分置在所述锁止机构的左右两边。
其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定位板5相对于所述锁舌2位于所述锁体壳的后端位置,所述定位板5呈板状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如图8和图9所示,在所述定位板5后端的朝向所述下底板12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长条状横凸起(52a、52b),而在所述下底板12上设置有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长条状横凸起(52a、52b)的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横向长槽(122a、122b),所述长条状横凸起(52a、52b)分别插入到两个所述横向长槽(122a、122b)中用于共同引导所述定位板5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其次,在所述定位板5上还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长条状横槽53,而在所述下底板12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长条状横槽53的第一导向柱123,所述第一导向柱123插入到所述长条状横槽53中用于引导所述定位板5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述定位板5与所述锁体壳之间还布置有定位板复位弹簧51,所述定位板复位弹簧51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板5向左方向复位移动。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柱123可以同时定位在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下底板1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锁舌板4与所述定位板5上下叠置。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锁舌板4的右侧边上设置有定位齿42,所述定位齿42将所述锁舌板4的右侧边分隔为前、后布置的至少两个定位槽即第一定位槽421和第二定位槽422,所述锁舌板4的左侧边上设置有用于结合所述锁芯拨叉33的结合槽44,在所述定位板5上设置有能够卡入任一所述定位槽(421、422)中的定位凸起54,当通过所述锁匙驱动位于所述锁止机构左侧的所述锁芯拨叉33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锁芯拨叉33不仅能够推动所述定位板5向右移动而且让所述定位凸起54脱离所述锁舌板4上的当前的定位槽,此时所述锁芯拨叉33也同时伸入到所述锁舌板4左侧边上的结合槽44中驱动所述锁舌板4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步,所述锁舌板4移动一步结束后,所述定位板5在所述定位板复位弹簧51的推动下向左方向复位,并且所述定位板5上的定位凸起54再次卡入另一个定位槽中让所述锁舌板4不能前后移动;所述锁舌板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由于所述定位凸起54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421、第二定位槽422之间的定位关系,让所述锁舌板4至少具有两个定位位置,即当所述定位凸起54卡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421中时,所述锁舌板4位于后定位位置;此时如果所述锁舌板4向前移动一步则所述定位凸起54卡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422中,所述锁舌板4移动到前定位位置。
所述锁舌板4的后端位置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锁舌板凸起柱452,而在所述上盖板11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锁舌板凸起柱452的沿前后方向竖向延伸的竖向长槽112,所述锁舌板凸起柱452插入到所述竖向长槽中用于引导所述锁舌板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所述锁舌板4的锁舌板凸起柱452的前面位置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竖向延伸的长条状竖槽451,所述锁舌板4通过所述长条状竖槽451卡套在所述上盖板11或所述下底板12上的所述第一导向柱123上,所述锁舌板4通过所述长条状竖槽451配合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2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10所示,在所述锁舌板4前端固设有朝向所述下底板12方向延伸的拨片转轴463;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锁舌拨片6包括左顶角(63、64)和右顶角62及连接所述(63、64)和右顶角62的主体片部61,所述主体片部61上设置有安装孔65,所述锁舌拨片6通过所述主体片部61上的安装孔65转动连接在所述锁舌板4前端所设置的拨片转轴463上,在所述下底板12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拨片槽125,所述拨片转轴463延伸到所述长条状拨片槽125中,从而不仅可以加长所述拨片转轴463的长度让所述锁舌拨片4能够更加稳定,也可以在所述长条状拨片槽125的引导下让所述锁舌板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如图13所示,在所述锁舌拨片6下面的所述安装孔65的周围还设置有台阶651,所述台阶651突出于所述锁舌板4的下表面,这样通过所述台阶651让所述锁舌拨片6能够以最小接触方式接触到所述下底板12。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锁舌拨片6的左顶角(63、64)位于所述锁舌板4的左边,所述右顶角62位于所述锁舌板4的右边;同时,当所述锁舌板4位于后定位位置时,所述拐臂23位于所述右顶角62的旋转轨迹范围内用于结合所述右顶角62,并且所述左顶角(63、64)位于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锁芯拨叉33的旋转轨迹范围内用于结合所述锁芯拨叉33。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左顶角(63、64)和右顶角62实际上是所述主体片部61的两个端部,既可以是如图所示那样呈羊角状凸起,也可以是平直的结构,不论如何只要所述左顶角(63、64)能够与所述锁芯拨叉33,所述右顶角62能够与所述执手挑拨7的执手拨柄72形成结合即可。这样当所述锁舌板4位于后定位位置时,通过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锁芯拨叉3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动作而能够拨动所述左顶角(63、64)进而推动所述锁舌拨片6和右顶角62逆时针方向转动,再进而推动所述拐臂23顺时针方向移动而将所述锁舌头21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
在所述锁舌拨片6的所述左顶角(63、64)或者其它适当位置与所述锁舌板4之间设置有锁舌拨片复位弹簧60,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60用于推动所述锁舌拨片6沿顺指针方向转动让所述右顶角62远离避让所述拐臂23;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锁舌板4上的与所述拨片转轴463同轴但方向相反的位置设置有弹簧轴462,在所述弹簧轴462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461,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60的圈体套装在所述弹簧轴462上并且其一个弹性端臂支撑在所述定位凸起461上,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60的另一个端臂位于所述第一左顶角63和第二左顶角64之间空隙位置632。
但为了限制所述锁舌拨片6沿顺指针方向转动的角度,在所述锁舌板4前端的朝向所述锁舌拨片6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凸起47,所述锁舌拨片6转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起47的前方并且当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60推动所述锁舌拨片6沿顺指针方向转动时让所述锁舌拨片6顶靠在所述限位凸起47上;其次所述限位凸起47位于所述定位板5的前方并且贴近所述下底板12的上面运行从而能够支撑所述锁舌板4前端。
所述左顶角(63、64)包括前后排列的第一左顶角63和第二左顶角64,所述第一左顶角63的顶端具有顶角凹槽631,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60的另一个端臂位于所述第一左顶角63和第二左顶角64之间空隙位置632并卡在所述第一左顶角63的顶角凹槽631中,所述第二左顶角64用于结合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锁芯拨叉33。
如图1、图2、如3所示,所述执手挑拨7布置在所述定位板5的右边位置。如图1所示,所述执手挑拨7包括挑拨主体71、从所述挑拨主体71上延伸出来的执手拨柄72,所述挑拨主体7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所述挑拨主体71上设置有能够让把手方铁穿过的方铁孔70,所述上盖板11、下底板1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挑拨主体71的两端部的挑拨主体端部孔(114、124),即所述挑拨主体71的两端部分别转动地插入到所述挑拨主体端部孔(114、124)中但高度不会超过所述上盖板11、下底板12的外表面,从而转动门把手时能够借助于把手方铁、挑拨主体71驱动所述执手拨柄72转动;当所述锁舌板4位于后定位位置时,所述右顶角62位于所述执手拨柄72的顺时针旋转轨迹范围内从而顺时针转动门把手时能够通过所述执手拨柄72驱动所述右顶角62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所述右顶角62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能够通过所述拐臂23推动所述锁舌2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收回所述锁舌头21;当所述锁舌板4位于前定位位置时,所述锁舌板4带着所述右顶角62脱离所述执手拨柄72的旋转轨迹范围。其次,如果图2所示,在锁舌锁体壳中还设置有执手挑拨复位弹簧74,所述执手挑拨复位弹簧74顶压住所述挑拨主体71的尾端部73,这样当所述挑拨主体71失去转动把手的驱动力后,所述执手挑拨7在所述执手挑拨复位弹簧74驱动下自动复位到起始位置。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拐臂23与所述锁舌板4前端上下叠置,并且所述拐臂23与所述锁舌拨片6的主体片部61分置在所述锁舌板4前端的上下两边,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锁舌板4的前端40的右前侧具有呈L型的空缺造型,所述L型的空缺造型包括有锁舌板竖壁401和锁舌板横壁402,所述锁舌板竖壁401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锁舌板横壁402沿左右方向布置;如图6所示,在所述拐臂23的朝向所述锁舌板4前端的工作面上凸出设置有L型台阶,所述L型台阶包括竖向台阶231和横向台阶232。
当门扇关闭时,所述锁舌头21被对面门框上的磁吸力的吸引而自动旋出所述锁体壳后,所述锁舌板4能够在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锁芯拨叉33的驱动下前移到前定位位置,此时如图3所示,所述锁舌板竖壁401伸入到所述拐臂23的下面并位于所述竖向台阶231的侧边从而能够阻止所述锁舌头21按图2或图3所示位置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从而实现上锁锁定功能;反之当所述锁舌板4后移退出移动到后定位位置时,所述锁舌板竖壁401脱离所述拐臂23下面的所述竖向台阶231不再对所述锁舌2构成收回限制,此时再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门把手或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锁胆31(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旋柄32)时能够推动所述锁舌2的锁舌头21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当所述锁舌头21已经回收到所述锁体壳内时,所述锁舌板4的前缘顶靠在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232位置从而在此时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232能够阻止所述锁舌板4前移,即当所述锁舌头21已经回收到所述锁体壳内时,门扇已经开启的情况下,所述锁舌2的拐臂23又能够阻止通过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3的旋柄32或锁匙实施驱动所述锁舌板4前移而卡锁的动作;此时如图2所示,所述锁舌板4与所述拐臂23之间的受力点e位于所述锁舌转轴24的轴分界线X的左边而不会超过所述锁舌转轴24的轴分界线X,即实现了防误上锁功能。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拐臂23与所述锁舌板4前端上下叠置,这样所述拐臂23与所述锁舌板4前端4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保持叠置错位结合,所述拐臂23在所述锁舌板4前端40上方用于引导所述锁舌板4前端40移动不会产生卡滞而且动作可靠,而且在制造和维修时也便于它们之间的安装装配。

Claims (13)

1.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包括锁体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壳内的锁舌、锁止机构、锁舌拨片、执手挑拨;所述锁体壳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位于所述上盖板、下底板前面的侧衬板,所述锁舌呈Z字型拐臂状包括锁舌头、锁舌杆和拐臂,所述锁舌头、拐臂分置在所述锁舌杆的两端,所述拐臂与所述锁舌杆相衔接的过渡部位设置有锁舌转轴,所述锁舌头内安装有第一磁性元件并且所述锁舌能够以所述锁舌转轴所确定的轴线旋转从而能够让所述锁舌头在磁力牵引下在所述侧衬板上设置的锁舌开口部中伸出或收回;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锁体壳上的带旋柄弹子锁芯,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包括有前后对应布置的锁胆和旋柄,它们具有共同的旋转输出轴,在所述锁胆和旋柄之间的共同旋转输出轴上设置有锁芯拨叉;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呈板状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定位板,所述锁芯拨叉布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左边并当所述锁芯拨叉旋转时能够推动所述定位板向右移动;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锁体壳之间还布置有定位板复位弹簧,所述定位板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板向左方向复位移动;
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锁舌板,所述锁舌板与所述定位板上下叠置;所述锁舌板的右侧边上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至少两个定位槽即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锁舌板的左侧边上设置有用于结合所述锁芯拨叉的结合槽,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能够卡入任一所述定位槽中的定位凸起从而让所述锁舌板至少具有两个定位位置,即当所述定位凸起卡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中时,所述锁舌板位于后定位位置,当所述定位凸起卡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时,所述锁舌板位于前定位位置;
所述锁舌拨片包括左顶角和右顶角及连接所述左顶角和右顶角的主体片部,所述锁舌拨片通过所述主体片部转动连接在所述锁舌板前端,当所述锁舌板位于后定位位置时,所述拐臂位于所述右顶角的旋转轨迹范围内用于结合所述右顶角,并且所述左顶角位于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的锁芯拨叉的旋转轨迹范围内用于结合所述锁芯拨叉;在所述锁舌拨片与所述锁舌板之间设置有锁舌拨片复位弹簧,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锁舌拨片沿顺指针方向转动;
所述执手挑拨转动布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右边位置,所述执手挑拨包括执手拨柄,所述执手拨柄用于当所述锁舌板位于后定位位置并转动所述执手拨柄时,所述执手拨柄推动所述右顶角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推动所述锁舌头收回;
所述拐臂与所述锁舌拨片的主体片部分置在所述锁舌板前端的上下两边,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右前侧具有锁舌板竖壁,所述锁舌板竖壁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拐臂的朝向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工作面上设置有L型台阶,所述L型台阶包括竖向台阶和横向台阶;
所述锁舌板竖壁用于当所述锁舌头旋出所述锁体壳并且所述锁舌板前移到前定位位置时,所述锁舌板竖壁伸入到所述拐臂下面并位于所述竖向台阶的侧边从而能够阻止所述锁舌头顺时针方向旋转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从而实现上锁锁定功能;反之当所述锁舌板后移退出移动到后定位位置时,所述锁舌板竖壁脱离所述拐臂下面的所述竖向台阶不再对所述锁舌头构成收回限制,此时能够让所述锁舌头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板还用于当所述锁舌头已经回收到所述锁体壳内时,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不仅仍然保持在所述拐臂下面而且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顶靠在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位置从而在此时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能够阻止所述锁舌板前移,所述锁舌板竖壁的前缘与所述L型台阶的横向台阶位置之间的受力点不会超过所述锁舌转轴的轴分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板后端的朝向所述下底板的下侧面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长条状横凸起,而在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长条状横凸起的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横向长槽,所述长条状横凸起插入到所述横向长槽中用于引导所述定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其次,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长条状横槽,而在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长条状横槽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插入到所述长条状横槽中用于引导所述定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所述锁舌板的后端位置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锁舌板凸起柱,而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锁舌板凸起柱的沿前后方向竖向延伸的竖向长槽,所述锁舌板凸起柱插入到所述竖向长槽中用于引导所述锁舌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所述锁舌板的锁舌板凸起柱的前面位置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竖向延伸的长条状竖槽,所述锁舌板通过所述长条状竖槽卡套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所述锁舌板通过所述长条状竖槽配合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舌板前端固设有朝向所述下底板方向延伸的拨片转轴,所述锁舌拨片通过所述主体片部转动设置在所述拨片转轴上;在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拨片槽,所述拨片转轴延伸到所述长条状拨片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舌板前端的朝向所述锁舌拨片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锁舌拨片转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起的前方,所述限位凸起不仅用于当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推动所述锁舌拨片沿顺指针方向转动时让所述锁舌拨片顶靠在所述限位凸起上,而且用于贴近所述下底板的上面运行从而能够支撑所述锁舌板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角包括前后排列的第一左顶角和第二左顶角,所述第一左顶角的顶端具有顶角凹槽,所述锁舌拨片复位弹簧的一个端臂伸入到所述第一左顶角和第二左顶角之间并卡在所述第一左顶角的顶角凹槽中,所述第二左顶角用于结合所述带旋柄弹子锁芯的锁芯拨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板前端的右前侧具有呈L型的空缺造型,所述L型的空缺造型包括有所述锁舌板竖壁和锁舌板横壁,所述锁舌板竖壁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锁舌板横壁沿左右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挑拨还包括挑拨主体,所述执手拨柄从所述挑拨主体上延伸出来,所述挑拨主体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所述挑拨主体上设置有能够让把手方铁穿过的方铁孔,所述上盖板、下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能够用于安装所述挑拨主体的两端部的挑拨主体端部孔,从而转动门把手时能够借助于所述挑拨主体驱动所述执手拨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锁舌开口部处的所述上盖板、下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上避让空缺、下避让空缺,当所述锁舌头收回到所述锁体壳内时,从俯视图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于所述上避让空缺、下避让空缺所界定的空缺部位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舌杆上还安装有第一弹性垫,当所述锁舌头旋转出所述锁体壳时,所述第一弹性垫顶靠在所述侧衬板的内侧从而吸纳所述锁舌杆对所述侧衬板的撞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噪音。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体壳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垫,当所述锁舌头旋转入所述锁体壳时,所述第二弹性垫顶靠住所述锁舌杆或所述锁舌头从而吸纳所述锁舌收回时的撞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噪音。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体壳内还设置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位于所述锁舌头旋转的轨迹范围内,所述限位体用于限定所述锁舌头旋入所述锁体壳内的深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磁力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到与所述锁舌头对应的门框上的锁扣盒,所述锁扣盒上设置有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之间相互磁吸产生磁吸力。
CN202020190755.3U 2020-02-21 2020-02-21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Active CN211818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0755.3U CN211818732U (zh) 2020-02-21 2020-02-21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0755.3U CN211818732U (zh) 2020-02-21 2020-02-21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8732U true CN211818732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0755.3U Active CN211818732U (zh) 2020-02-21 2020-02-21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8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2929B1 (en) Multipoint mortise lock
USRE26677E (en) Mortise lock deadlocking latch and deadbolt block
AU2009201895A1 (en) A Mortice Lock
US8997534B2 (en) Privacy override function for a door lock
US20080022729A1 (en) Improvements in locks
CN211818732U (zh)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CN111058696A (zh) 改进结构的磁力锁
KR101833414B1 (ko) 안전래치볼트가 구비된 도어락 모티스
JP3035252B2 (ja) 引き出し回転型クレモンロック装置
KR102377429B1 (ko) 밀림 방지 후크 내장형 데드볼트가 구비된 도어락
CN105089379B (zh) 磁力移门锁体
WO2015126163A1 (ko) 데드볼트 지지력이 향상된 도어락 모티스
US3337248A (en) Mortise lock knob locking means
CN219138698U (zh) 一种防盗门的防盗锁组件
CN215927064U (zh) 一种新型门锁
JP3072356B2 (ja) 引戸の電気錠
CN213175198U (zh) 一种可选择是否打开反提功能的门锁
CN112227828A (zh) 一种一体式快装门锁
AU2018202059B2 (en) A lock set for sliding doors
CN116556779A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
KR200225541Y1 (ko) 인출회전형 크레몬 로크장치
JP3992589B2 (ja) 錠前
KR100925335B1 (ko) 원형 모티스를 활용한 디지털도어락
CN114508269A (zh) 一种平开玻璃门锁
WO2007049021A1 (en) A door latch with a rotatable latch bo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