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8675U -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8675U
CN211818675U CN202020141968.7U CN202020141968U CN211818675U CN 211818675 U CN211818675 U CN 211818675U CN 202020141968 U CN202020141968 U CN 202020141968U CN 211818675 U CN211818675 U CN 211818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lock
hole
piece
strip
shape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19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艮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entury Elasic L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entury Elasic L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entury Elasic L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entury Elasic L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19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8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8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8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包括壳体、执手组件、主动件、从动件以及锁合机构,执手组件转动设置在壳体上,执手组件与主动件连接,从动件与外部的锁体连接,主动件的部分与从动件的部分相互套接并且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锁合机构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延伸至壳体的外侧,锁合机构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分别与主动件以及从动件连接,以使得执手组件能够带动从动件转动;本设计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结构紧密,节省空间,使得整个锁体体积较小,装配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一般包括壳体、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执手组件以及由主动件和从动件构成的离合组件,执手组件上设置有按钮,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从动件与锁体连接,按钮与主动件连接并且能够推动主动件靠近从动件并且主动件能够与从动件锁合;用户在开门时,必须要先按动按钮,推动主动件与从动件锁合,此时转动执手组件,才能够由主动件带动从动件运作,实现开门操作,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设置在门板的室内侧,不法分子拆卸猫眼,利用作案工具只是带动执手组件转动,无法实现开门操作,从而达到防猫眼的目的。
但是,以往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不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进一步地,在工作人员进行装配时,安装要求高,对主动件与从动件的位置具有较高要求,,容易出现偏移,主动件无法准确地与从动件锁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节省空间,装配简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包括:壳体;执手组件,转动设置在壳体上;主动件,执手组件与主动件连接;从动件,与外部的锁体连接,所述主动件的部分与所述从动件的部分相互套接并且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锁合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锁合机构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执手组件能够带动从动件转动。
所述锁合机构包括施力位移组件以及插销组件,所述施力位移组件活动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从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施力位移组件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驱使所述插销组件接入所述第一销孔以及第二销孔以使得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锁合。
所述施力位移组件上设置有圆弧状的托台,所述托台能够与所述插销组件的一端接触以驱使所述插销组件接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并且插销组件的一端能够沿所述托台的圆弧面滑动。
所述施力位移组件还包括拨动件以及导向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导向孔,所述导向结构分别与所述托台以及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拨动件能够施力于所述托台以驱使所述托台带动所述插销组件接入所述第一销孔以及第二销孔,所述拨动件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延伸至壳体外并且所述拨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移动。
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件。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以及第二条形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中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移动,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其一设置在所述托台上,另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托台上设置有倾斜于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的第三条形导向孔,所述拨动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条形导向孔内并且所述拨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三条形导向孔滑动。
所述插销组件包括插销以及弹性件,所述插销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销孔的内侧壁上沿径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所述凸起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主动件上并且能够驱使所述插销朝向托台移动。
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复位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接触以驱使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复位。
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从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复位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接触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复位,在复位状态下,相对于转动中心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位于同一角度,并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子锁,设置在门板的室内侧,执手组件能够带动主动件转动,主动件的部分与从动件的部分相互套接,结构紧密,并且节省大量空间,在某些状态下,主动件与从动件能够相对转动,执手组件只能带动主动件空转,而无法带动从动件转动,实现防猫眼功能,而用户需要开门时,施力于锁合机构,锁合机构受驱后分别与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连接,此时转动执手组件,则可以由主动件带动从动件转动,控制锁体运作,本设计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结构紧密,节省空间,使得整个锁体体积较小,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锁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锁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锁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锁的截面图。
图5是图4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锁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包括壳体1、执手组件2、主动件3、从动件4以及锁合机构5,执手组件2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执手组件2与主动件3连接,从动件4与外部的锁体连接,主动件3的部分与从动件4的部分相互套接并且主动件3与从动件4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锁合机构5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锁合机构5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分别与主动件3以及从动件4连接,以使得执手组件2能够带动从动件4转动。
其中,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主动件3可大致呈圆盘状,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管31,执手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套管21,第二套管21穿过壳体1并且能够与壳体1相对转动,第二套管21与第一套管31相互固定套接,而从动件4呈扇形,中部设置有第三套管41,第三套管41与第一套管31相互套接并且能够相互转动,从动件4与锁体连接,在从动件4转动时,能够带动锁体运行以实现开锁操作,此处主动件3可以与从动件4尽可能地贴紧,从而减少占用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主动件3、从动件4和执手组件2的机构只是本设计的其一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本实用新型电子锁,设置在门板的室内侧,执手组件2能够带动主动件3转动,主动件3的部分与从动件4的部分相互套接,结构紧密,并且节省大量空间,在某些状态下,主动件3与从动件4能够相对转动,执手组件2只能带动主动件3空转,而无法带动从动件4转动,实现防猫眼功能,而用户需要开门时,施力于锁合机构5,锁合机构5受驱后分别与主动件3以及从动件4连接,此时转动执手组件2,则可以由主动件3带动从动件4转动,控制锁体运作,本设计主动件3和从动件4之间结构紧密,节省空间,使得整个锁体体积较小,装配简单。
在某些实施例中,锁合机构5包括施力位移组件51以及插销组件52,施力位移组件51活动设置在壳体1上,主动件3上设置有第一销孔32,从动件4上设置有第二销孔42,施力位移组件51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驱使插销组件52接入第一销孔32以及第二销孔42以使得主动件3与从动件4锁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插销组件52初始状态下可位于第一销孔32中,经过施力位移组件51施力,使得插销组件52进入第二销孔42中,位于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而在某些实施例中,插销组件52也可以活动设置在施力位移组件51中,经过施力位移组件51施力,将插销组件52插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然后主动件3和从动件4转动时,插销组件52再脱离施力位移组件51随主动件3和从动件4转动。
其中,如图3、图4、图5所示,施力位移组件51部分穿设在壳体1的外部,部分安置在壳体1内用于驱动插销组件52,用户施力于施力位移组件51上,施力位移组件51能够带动插销组件52插入到主动件3的第一销孔32和从动件4的第二销孔42中,实现主动件3和从动件4的锁合,主动件3能够带动从动件4转动,其中,第一销孔32可以设置在第一套管31中,第二销孔42设置第三套管41中。
为了防止主动件3带动从动件4转动的过程中,插销组件52从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中脱出,施力位移组件51上设置有圆弧状的托台511,托台511能够与插销组件52的一端接触以驱使插销组件52接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并且插销组件52的一端能够沿托台511的圆弧面滑动。
如图4所示,当施力位移组件51上移,托台511与插销组件52的一端接触,驱使插销组件52位于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而托台511的圆弧面的圆心与主动件3的转动中心同轴,并且圆弧面与插销组件52的一端的转动轨迹基本相同,则托台的圆弧面能够在主动件3和从动件4转动过程中,始终对插销组件52抵紧,防止其从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中脱出。
如图4、图5、图6所示,施力位移组件51还包括拨动件512以及导向结构513,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导向孔11,导向结构513分别与托台511以及壳体1连接,拨动件512能够施力于托台511以驱使托台511带动插销组件52接入第一销孔32以及第二销孔42,拨动件512穿过第一条形导向孔11延伸至壳体外并且拨动件512能够沿第一条形导向孔11移动。
用户可以驱使拨动件512沿第一条形导向孔11移动,从而驱使托台511沿导向结构513移动,使得插销组件52接入或者脱出第一销孔32、第二销孔42,导向结构513使得托台511移动轨迹稳定,插销组件52能够准确插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
其中,导向结构513包括导向柱5131以及第二条形导向孔5132,导向柱5131设置在第二条形导向孔5132中并且能够沿第二条形导向孔5132移动,导向柱5131与第二条形导向孔5132,其一设置在托台511上,另一设置在壳体1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向柱5131有两个,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背部,相对应地,第二条形导向孔5132也有两个,分为设置在托台511上。
依上所述可知,电子锁至少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插销组件52插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主动件3和从动件4锁合,从而能够实现开门操作,而另一种状态为插销组件52脱出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从而主动件3无法带动从动件4,而上述两种状态是由用户驱动拨动件512来触发的,因此为了使得两种状态下相对稳定,第一条形导向孔1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件111,从而在拨动件512到达第一条形导向孔11任意一端而进入以上两种状态中的其中一种时,弹性限位件111能够对拨动件512形成一定的阻碍,防止其轻易地拨向第一条形导向孔11的另一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111可以是弹性的凸块、弹片等,也可以如图3所示,弹性限位件111为由金属线形成的凸状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托台511上设置有倾斜于第一条形导向孔11的第三条形导向孔5111,拨动件512部分设置在第三条形导向孔5111内并且拨动件512能够沿第三条形导向孔5111滑动。
其中,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条形导向孔11可以为直线长条状,将第一条形导向孔11设置合适的方向,拨动件512可以沿直线长条状的第一条形导向孔11直接驱使托台将插销组件52插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
而采用倾斜于第一条形导向孔11的第三条形导向孔5111,如图3、图4所示,可以改变拨动件512驱使托台511的方向,从而节省空间,转换不同的方向,设置在合适区域,也能提高防盗安全性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插销组件52可设置在主动件3上,插销组件52包括插销521以及弹性件522,插销521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523,第一销孔32的内侧壁上沿径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321,凸起523滑动设置在凹槽321内,弹性件522设置在主动件3上并且能够驱使插销朝向托台511移动,弹性件522可以是弹簧或者弹性胶柱,施力位移组件51离开后,插销521能够自动复位,使得整体运行流畅。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还包括复位组件6,复位组件6设置在壳体1上,复位组件6能够分别与主动件3以及从动件4接触以驱使主动件3以及从动件4复位。
其中,复位组件6可以是扭簧或者弹簧,例如采用扭簧,在壳体1的背部设置有定位柱12,扭簧的一端能够与定位柱12抵接,而扭簧的另一端能够与主动件3和/或从动件4抵接。
在用户转动执手组件2后,复位组件6能够驱使执手组件2、主动件3以及从动件4复位,使得操作流畅。
在装配主动件3、从动件4以及执手组件2时,主动件3与执手组件2是相对固定连接的,但是主动件3与从动件4是可以相对转动的,而为了插销组件52能够准确地分别接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在复位状态下,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需要正对,若采用两个不同的扭簧作为复位组件6,分别对主动件3和从动件4进行复位,能够实现,但是在实际装配中比较麻烦,并且不精确。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动件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3,从动件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3,复位组件6能够分别与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43接触以驱使第一限位部33以及第二限位部43复位,在复位状态下,相对于转动中心第一限位部33以及第二限位部43位于同一角度,并且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正对。
其中,第一限位部33为设置在主动件3上的凸筋,第二限位部43为设置在从动件4上的凸筋,扭簧的一端与定位柱12抵接,而扭簧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一限位部33和第二限位部43抵接,主动件3和从动件4任一转动时,第一限位部33或第二限位部43都能驱使扭簧的另一端转动,而后,扭簧的另一端能够驱使第一限位部33或第二限位部43恢复至与未出现移动的第二限位部43或第一限位部33相同的位置,保证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在复位状态下始终正对。
在某些实施例中,由于执手组件2一般可以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限位柱12有两根,第一限位部33和第二限位部43均有两个,所有的限位柱12、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43均位于扭簧两端之间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侧,当一侧的第一限位部33或者一侧的第二限位部43转动抵压扭簧的一端形变,则扭簧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限位柱12抵接,而当另一侧的第一限位部33或者另一侧的第二限位部43转动抵压扭簧的另一端形变,则扭簧的一端与一侧的限位柱12抵接。
以上结构使得装配主动件3、从动件4以及执手组件2时更加方便,并且可以通过位于壳体1外的执手组件2的偏移角度来确定主动件3和从动件4的安装位置,使得插销组件52能够准确插入第一销孔32和第二销孔42之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优选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和叠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执手组件,转动设置在壳体上;
主动件,执手组件与主动件连接;
从动件,与外部的锁体连接,所述主动件的部分与所述从动件的部分相互套接并且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锁合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锁合机构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执手组件能够带动从动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机构包括施力位移组件以及插销组件,所述施力位移组件活动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从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施力位移组件在受到外部施力下能够驱使所述插销组件接入所述第一销孔以及第二销孔以使得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锁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位移组件上设置有圆弧状的托台,所述托台能够与所述插销组件的一端接触以驱使所述插销组件插入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并且插销组件的一端能够沿所述托台的圆弧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位移组件还包括拨动件以及导向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导向孔,所述导向结构分别与所述托台以及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拨动件能够施力于所述托台以驱使所述托台带动所述插销组件接入所述第一销孔以及第二销孔,所述拨动件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延伸至壳体外并且所述拨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以及第二条形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中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移动,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其一设置在所述托台上,另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台上设置有部分倾斜于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的第三条形导向孔,所述拨动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条形导向孔内并且所述拨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三条形导向孔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组件包括插销以及弹性件,所述插销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销孔的内侧壁上沿径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所述凸起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主动件上并且能够驱使所述插销朝向托台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复位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接触以驱使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从动件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从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复位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接触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复位,在复位状态下,相对于转动中心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位于同一角度,并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正对。
CN202020141968.7U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Active CN211818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1968.7U CN211818675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1968.7U CN211818675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8675U true CN211818675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1968.7U Active CN211818675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8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4841B2 (en) Wireless mouse
EP2902571B1 (en) Key cylinder for electronic locking device
CN211818675U (zh)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TWM536180U (zh) 可上鎖的插座裝置
WO2006137684A1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door
WO2023173476A1 (zh) 一种电子球锁
CN211342212U (zh) 可排障的锁体
CN215889609U (zh) 防盗锁具
TWI627800B (zh) Lockable socket device
CN209908142U (zh) 一种锁具
CN210508669U (zh)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结构
CN212201614U (zh) 锁体装置以及门锁
CN219220045U (zh) 防盗锁保险机构及防盗锁
CN214220880U (zh) 一种门锁把手的离合结构
JP4185080B2 (ja) オーバーヘッドコンソール
JP2729777B2 (ja) ダイヤル錠装置
CN111927214B (zh) 一种锁体及门锁
CN217374788U (zh) 折叠器及具有其的滑板车
CN219622478U (zh) 一种门锁结构
JPH0629384Y2 (ja) ハンドル
JP4508758B2 (ja) ボタン錠
CN218186171U (zh) 一种杯盖及弹跳杯
CN21781287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扣锁
CN210370201U (zh) 一种智能门锁执手的传动换向装置
CN211201435U (zh) 开关锁驱动模块及电动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