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5545U - 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15545U CN211815545U CN202020117913.2U CN202020117913U CN211815545U CN 211815545 U CN211815545 U CN 211815545U CN 202020117913 U CN202020117913 U CN 202020117913U CN 211815545 U CN211815545 U CN 2118155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ber
- ball panel
- curvature
- isolation
- shock ins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涉及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异向双球面板、同向双球面板和下支座板,且上支座板下表面与异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一曲率面,同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下支座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二曲率面,异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同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三曲率面,第一曲率面与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一减隔震曲率,第二曲率面与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二减隔震曲率,第一曲率面与第二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三减隔震曲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三个减隔震曲率在减隔震运动中交替变化,解决了现有的支座与长周期地震波共振以及支座应力集中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桥梁“抗震”的设计及应用最广泛的是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先进、有效的工程抗震手段。现阶段国内外成熟及常用的减隔震支座体系可分为:橡胶类隔震体系、弹塑性钢耗能体系和滑动摩擦体系三大类。
1)橡胶类隔震体系因采用橡胶材料,易老化,使用寿命远低于后两类;
2)弹塑性钢耗能体系利用钢的弹塑性变形吸收能量,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足之处是增加了弹塑性钢阻尼器之后的支座体积较大且钢阻尼器的位移能力有限;
3)滑动摩擦体系基于曲面滑动隔震原理研制而成,其施工简单、承载能力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震后自复位功能和抗平扭能力,在国内外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国内采用最多的减隔震类型。
而目前现有滑动摩擦体系的减隔震支座,不具备防落梁功能,一旦出现罕遇地震,容易造成减隔震位移超出支座设计能力,发生落梁危害;且现有滑动摩擦体系的减隔震支座一旦隔震半径确定,其减隔震频率也随之确定,但地震中仍存在长周期地震波的现象,也可能出现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共振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某些文献中提出了变曲率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但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的是由单一隔震半径变位两个隔震半径,此时在半径改变位置容易产生局部点或线接触,造成较大应力集中,严重影响支座使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三个减隔震曲率在减隔震运动中交替变化,能够避免与长周期地震波发生共振和支座应力集中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异向双球面板、同向双球面板和下支座板,且所述上支座板下表面与所述异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一曲率面,所述同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二曲率面,所述异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所述同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三曲率面,所述第一曲率面与所述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一减隔震曲率,所述第二曲率面与所述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二减隔震曲率,所述第一曲率面与所述第二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三减隔震曲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隔震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减隔震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三减隔震曲率半径的大小均不同。
优选的,所述上支座板较厚一端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下支座板较厚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异向双球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L1,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同向双球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L2,且所述间隙L1和所述间隙L2均大于10mm。
优选的,间隙L1的数值不小于间隙L2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异向双球面板、同向双球面板和下支座板,且上支座板下表面与异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一曲率面,同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下支座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二曲率面,异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同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三曲率面,从而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板之间形成三个减隔震曲率,三个减隔震曲率在减隔震运动中交替变化,能够避免支座与长周期地震波产生共振;且三个减隔震曲率均以面接触的方式产生,则不存在曲面曲率突变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支座应力集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半剖视图;
其中:1-上支座板,2-异向双球面板,3-同向双球面板,4-下支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三个减隔震曲率在减隔震运动中交替变化,能够避免与长周期地震波发生共振和支座应力集中的情况。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1、异向双球面板2、同向双球面板3和下支座板4,且上支座板1下表面与异向双球面板2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一曲率面,同向双球面板3下表面与下支座板4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二曲率面,异向双球面板2下表面与同向双球面板3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三曲率面,第一曲率面与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一减隔震曲率,第二曲率面与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二减隔震曲率,第一曲率面与第二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三减隔震曲率,即通过设置的三个减隔震曲率吸收桥梁在地震中曲率的变化,且三个减隔震曲率在减隔震运动交替变化,能够避免支座与长周期地震波产生共振;由于三个减隔震曲率均以面接触的方式产生,则不存在曲面曲率突变的情况,解决了支座应力集中的问题。
第一减隔震曲率半径、第二减隔震曲率半径和第三减隔震曲率半径的大小均不同,这样设置,能够使三个减隔震曲率在减隔震运动交替变化,能够避免支座与长周期地震波产生共振。
上支座板较厚一端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下支座板较厚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
第一凸起与异向双球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L1,用于限制异向双球面板2的超限位移,第二凸起与同向双球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L2,用于限制同向双球面板3的超限位移,从而实现支座防落梁,且L1和L2均大于10mm。
间隙L1的数值不小于间隙L2的数值。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异向双球面板、同向双球面板和下支座板,且所述上支座板下表面与所述异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一曲率面,所述同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二曲率面,所述异向双球面板下表面与所述同向双球面板上表面的接触面为第三曲率面,所述第一曲率面与所述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一减隔震曲率,所述第二曲率面与所述第三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二减隔震曲率,所述第一曲率面与所述第二曲率面组合形成第三减隔震曲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隔震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减隔震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三减隔震曲率半径的大小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较厚一端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下支座板较厚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异向双球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L1,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同向双球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L2,且且所述间隙L1和所述间隙L2均大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间隙L1的数值不小于间隙L2的数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17913.2U CN211815545U (zh) | 2020-01-18 | 2020-01-18 | 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17913.2U CN211815545U (zh) | 2020-01-18 | 2020-01-18 | 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15545U true CN211815545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9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17913.2U Active CN211815545U (zh) | 2020-01-18 | 2020-01-18 | 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15545U (zh) |
-
2020
- 2020-01-18 CN CN202020117913.2U patent/CN2118155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52782U (zh) | 高阻尼橡胶支座 | |
CN104005489B (zh) | 一种自复位耗能连接装置及耗能减震方法 | |
CN1096534C (zh) | 工程结构竖向隔震装置 | |
CN111827098B (zh) | 一种触发式有限负刚度高强弹簧减震支座 | |
CN211817107U (zh) | 一种高耗能密封型双板式粘滞阻尼墙 | |
CN211815545U (zh) | 一种变曲率三级设防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
CN114197935A (zh) | 一种基于摩擦摆附加阻尼器竖向隔振水平隔震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9653392A (zh) | 一种柱脚耗能阻尼器 | |
CN113007264A (zh) | 基于惯容并包含基础隔振和楼面隔振的三维组合隔振系统 | |
CN209686627U (zh) | 一种柱脚耗能阻尼器 | |
CN201874117U (zh) | 蜂窝橡胶减震垫 | |
CN206873279U (zh) | 一种桥梁抗震支座 | |
CN109812114A (zh) | 一种卧式竖直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 |
CN113068971B (zh) | 一种木质变曲率滚动式摩擦摆文物隔震装置 | |
CN214696057U (zh) |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的抗震钢结构 | |
CN115418894A (zh) |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的钢轨动力吸振器及减振钢轨 | |
KR100994175B1 (ko) | 하이브리드 진동 격리장치 | |
CN212335745U (zh) | 一种泡沫金属加强桥梁防撞挡块 | |
CN205421589U (zh) | 一种三折线外形面内弯曲屈服型消能器 | |
CN219622003U (zh) | 一种悬挂式nes-tmd减震装置 | |
CN208056086U (zh) | 一种提离式桩基础的限位装置 | |
CN217205675U (zh) | 一种隔震支座 | |
CN206174207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 |
CN213742598U (zh) | 一种人防工程支撑结构 | |
CN216641150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异形结构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