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4801U - 一种编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4801U
CN211814801U CN202020232521.0U CN202020232521U CN211814801U CN 211814801 U CN211814801 U CN 211814801U CN 202020232521 U CN202020232521 U CN 202020232521U CN 211814801 U CN211814801 U CN 211814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yarns
weft
minimum pattern
war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25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易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chang Plastics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chang Plastics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chang Plastics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chang Plastics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25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4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4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4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与纱线原料相配合,使面料形成具有纹理图案感的面料,触感舒适,且透气性好、耐磨性佳,能提高该面料的加工性,拓宽成品销售途径。

Description

一种编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品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质感及触感的追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布料基本为印染有彩色图案的平整面料,面料效果单一,缺乏纹理感,对消费者和面料供应商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同时对于平整、无纹理的面料的加工成品,其成品的触感及销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市面上编织制得的面料较为紧密、导致透气性较低,且编织紧密的面料在多次使用或表面摩擦后,编织的纱线容易出现部分磨损断裂的现象,降低了面料的纹理感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面料,该面料通过两种不同最小花型循环设计的配合,形成具有纹理感的编织面料,触感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第二行纬线、第六行纬线、第七行纬线均穿0.3D的弹性丝;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四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八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九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二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三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六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七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八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上一个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下一个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以及每一列经线的外层均包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1-0.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与纱线原料相配合,使面料形成具有纹理图案感的面料,触感舒适,且透气性好、耐磨性佳,也便于进行外观设计,能提高该面料的加工性,拓宽成品销售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最小花型的意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2400D空气变形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2400D空气变形纱、2—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第二行纬线、第六行纬线、第七行纬线均穿0.3D的弹性丝;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与纱线原料相配合,使面料形成具有纹理图案感的面料触感舒适,也便于进行外观设计,能提高该面料的加工性,拓宽成品销售途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四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八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九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本实施例的上述交汇编排,交汇点处所述纬线均穿设于经线的下侧,经线均位于纬线的上侧。
最小花型的具体交汇编排分别参见附图1,附图1中的A、B、C、D、E、F、G、H、I、J分别表示最小花型的十行纬线,1、2、3、4、5、6、7、8、9、10分别表示最小花型的十列经线。
由此,最小花型的A3、A4、A7、A8、B5、B6、B9、B10、C3、C4、C7、C8、D3、D4、D7、D8、E3、E4、E7、E8、F5、F6、F9、F10、G3、G4、G7、G8、H5、H6、H9、H10、I5、I6、I9、I10、J5、J6、J9、J10均为交汇编排点,A行、B行、F行、G行均穿0.3D的弹性丝,C行、D行、E行、H行、I行、J行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而所述十列经线均为2400D空气变形纱。
具体如下意匠图表:
Figure BDA0002395764490000041
Figure BDA0002395764490000051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二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三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六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七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八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上一个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下一个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
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上述的行距,形成若干间隙,使编织制得的面料形成若干透气孔,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同时若干个透气孔则增加了面料的半透明性,使得面料的后加工性能,实用性高。
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以及每一列经线的外层均包覆有耐磨层2,所述耐磨层2为热塑性聚氨酯层,所述耐磨层2的厚度为0.1-0.2mm。
本实施例通过在2400D空气变形纱的外层包覆耐磨层2,并严格控制耐磨层2的厚度,能提高纱线的耐磨性能,避免由于面料在长期使用或摩擦后导致纱线部分断裂,而影响面料的编织结构以及使用寿命;其中,所述耐磨层2为热塑性聚氨酯,柔软性高,使编织制得的面料柔软性佳,并不会由于耐磨层2而降低面料的柔软度和舒适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第二行纬线、第六行纬线、第七行纬线均穿0.3D的弹性丝;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四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八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九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二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三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六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七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八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上一个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下一个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以及每一列经线的外层均包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1-0.2mm。
CN202020232521.0U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编织面料 Active CN211814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2521.0U CN211814801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编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2521.0U CN211814801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编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4801U true CN211814801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2521.0U Active CN211814801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编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4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425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システム用シートベルトストラップ
CN112746377B (zh) 一种内部可视立体纹路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028806A1 (zh) 双色低弹涤纶丝与粗支棉交织大提花家纺面料的生产工艺
CN211814801U (zh) 一种编织面料
CN105937079A (zh) 一种仿针织布外观的组织结构的织造方法
CN210916471U (zh) 一种编织布料
CN205161912U (zh) 一种成型塑身衣面料
CN202227025U (zh) 菱形立体小提花数码印花面料
CN211814802U (zh) 一种半透明编织面料
CN201864861U (zh) 一种彩色交织遮光面料
CN201065462Y (zh) 平面段和凸纹段一体编织成形的织带
CN1740417A (zh) 一种装饰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215887400U (zh) 一种子母条仿灯芯绒面料
CN213328056U (zh) 一种雪尼尔竹节面料
CN216765183U (zh) 机织变化富贵阁组织
CN213328057U (zh) 一种立体雪尼尔面料
CN215440842U (zh) 一种牢固硬挺斜纹涤塔夫面料
CN211814799U (zh) 一种弹性织带
CN220767301U (zh) 一种珍珠纹路牛仔面料
CN210163602U (zh) 一种具有织带效果的面料
CN209813329U (zh) 一种带绒毛的沙发面料
CN218756298U (zh) 一种金银丝牛仔面料
CN218539947U (zh) 一种一体织造绒面结构
CN213328055U (zh) 一种雪尼尔仿平绒面料
CN212611134U (zh) 一种阳涤仿麻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