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4020U -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4020U
CN211814020U CN202020160630.6U CN202020160630U CN211814020U CN 211814020 U CN211814020 U CN 211814020U CN 202020160630 U CN202020160630 U CN 202020160630U CN 211814020 U CN211814020 U CN 211814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group
outlet
way valve
sewag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0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建波
陈广华
张清海
江栋
彭军辉
胡兵
古灵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d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d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d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d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0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4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4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4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SBR反应池和连接管路,调节池用于容纳污水,连接管路包括提升泵和与提升泵连接的进水管组、出水管组和排污管组,调节池与SBR反应池通过进水管组连通,排污管组和出水管组均与SBR反应池连通,SBR反应池接收调节池中的污水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和污泥分别通过出水管组和排污管‑+组排出。通过将进水管组、出水管组和排污管组均连接到提升泵上,采用单台提升泵为各管路提供动力,实现各管路的集成控制,具有降低设备成本、减少设备闲置的特点。

Description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水污染防治是国家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者改善环境污染状况的重大使命。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等,结合不同污水的特性、污染物成分等采取相应的单一或组合处理方法进行污水处理,使污水达到安全排放的标准。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是较为常见、使用较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管理简单、应用范围广、处理效果明显的特点。
目前,生物处理技术中运用较多的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该处理方法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反应池中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待机五个基本的工序。在现有的SBR处理设备中,各工序均设置了独立的泵和管道。因SBR 处理法中的各个基本工序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因此各套独立的泵和管道不会同时使用,进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同时,各工序设置独立的泵和管道,对整个处理系统而言增加了设备成本和占用空间,也增加了设备制造、维护的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通过对各工序的管道进行集成化设计,并利用单台泵为各个工序提供动力,减少泵的设置数量,降低管道的闲置率,达到降低设备成本,优化管路设计和实现设备多功能化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可利用单台提升泵驱动一套集成管路完成各个工序的运作,具有降低设备成本和降低设备闲置率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的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SBR反应池和连接管路,所述调节池用于容纳污水,所述连接管路包括提升泵和与所述提升泵连接的进水管组、出水管组和排污管组,所述调节池与所述SBR反应池通过所述进水管组连通,所述排污管组和所述出水管组均与所述SBR反应池连通,所述SBR反应池接收调节池中的污水并对所述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和污泥分别通过所述出水管组和所述排污管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泵的进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入口三通阀和第二入口三通阀,所述进水管组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三通阀连接,所述出水管组和所述排污管组的进口端均与所述第二入口三通阀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出口三通阀和第二出口三通阀,所述进水管组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出口三通阀连接,所述出水管组和所述排污管组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二出口三通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反洗管组,所述反洗管组与所述提升泵连接,且所述反洗管组的进口端与所述SBR反应池连接,所述反洗管组的出口端与所述调节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反洗管组设有第三出口三通阀,所述第三出口三通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口三通阀与所述出水管组的出口端之间,所述反洗管组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出口三通阀连接,所述出水管组的进口端形成所述反洗管组的进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内循环管组,所述出水管组的进口端形成所述内循环管组的进口端,所述进水管组的出口端形成所述内循环管组的出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循环管组上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从所述内循环管组中提取污水并对所述污水的污泥沉降比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组包括滗水器,所述滗水器与所述出水管组的进口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器、曝气管路和风机,所述曝气器设于所述SBR反应池内,所述曝气器与所述风机通过所述曝气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脱水装置和消毒装置,所述脱水装置与所述排污管组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脱水装置接收SBR反应池排出的污泥并对所述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所述消毒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管组的出口端,所述消毒装置对所述出水管组中的水进行消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和所述SBR反应池中均设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通过将进水管组、出水管组和排污管组均连接到提升泵上,采用单台提升泵为各管路提供动力,实现各管路的集成控制,具有降低设备成本、减少设备闲置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路的示意图。
图中:
1、调节池;2、SBR反应池;3、连接管路;30、提升泵;31、进水管组; 311、第一进水管;312、第二进水管;32、出水管组;321、第一出水管;322、第二出水管;33、排污管组;331、第一排污管;332、第二排污管;34、反洗管组;341、反洗管;35、第一入口三通阀;350、气动阀;36、第二入口三通阀;37、第一出口三通阀;38、第二出口三通阀;39、第三出口三通阀;4、脱水装置;5、除臭装置;6、消毒装置;7、曝气装置;71、风机;72、曝气管路; 73、曝气器;8、滗水器;9、空压机;10、栅渣模块;11、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1、SBR反应池2和连接管路3,调节池1用于容纳污水,连接管路 3包括提升泵30和与提升泵30连接的进水管组31、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调节池1与SBR反应池2通过进水管组31连通,排污管组33和出水管组32 均与SBR反应池2连通,SBR反应池2接收调节池1中的污水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和污泥分别通过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排出。可以理解的是,调节池1用于容纳污水,起到对污水的流速、水量等指标的调节作用。 SBR反应池2用于容纳污水和活性污泥,污水和活性污泥在SBR反应池2中混合,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水管组31、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均连接到提升泵30上,采用单台提升泵30为各管路提供动力,实现对各管路的集成控制,具有降低设备成本、减少设备闲置的特点。
具体地,进水管组31用于连通调节池1与SBR反应池2,实现污水从调节池1进入SBR反应池2。进水管组31包括第一进水管311和第二进水管312,第一进水管311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池1和第一入口三通阀35连接,第二进水管 3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口三通阀37和SBR反应池2连接。出水管组32用于连通SBR反应池2与外部,实现净化后的污水从SBR反应池向外部排放。出水管组32包括第一出水管321和第二出水管322,第一出水管321的两端分别与SBR反应池2和第二入口三通阀36连接,第二出水管322的一端与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连通。排污管组33用于连通SBR反应池2与外部,实现净化后的污泥从SBR反应池2向外部排放。排污管组33包括第一排污管331和第二排污管332,第一排污管331的两端分别与SBR反应池2和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连接,第二排污管332的一端与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连通。
具体地,调节池1与进水口11连通,污水通过进水口11排入调节池1内。进水口11与调节池1之间设置有栅渣模块10,栅渣模块10用于对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物进行过滤,避免固体杂质进入连接管路3引起设备阻塞。
具体地,该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各三通阀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关及提升泵30的启停,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于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提升泵30的进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入口三通阀35和第二入口三通阀36,进水管组31的进口端与第一入口三通阀 35连接,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的进口端与第二入口三通阀36连接。提升泵30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出口三通阀37和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进水管组 31的出口端与第一出口三通阀37连接,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的出口端与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三通阀的作用在于将进水管组31、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提升泵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进行连通,并通过控制阀门使各管路的进口端与各管路的出口端之间形成通路,满足调节池1、SBR反应池2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介质输送。本实施例中,进水时,调节池1中的污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管311、第一入口三通阀35、提升泵30、第一出口三通阀37和第二进水管312,实现污水从调节池1注入SBR反应池2。出水时,SBR反应池2中经过净化后的水依次经过第一出水管321、第二入口三通阀36、第一入口三通阀35、提升泵30、第一出口三通阀37、第二出口三通阀38、第二出水管322,实现水从SBR反应池2排至外部。排污时,SBR反应池2中经过净化后的污泥依次经过第一排污管331、第二入口三通阀36、第一入口三通阀35、提升泵30、第一出口三通阀37、第二排污管332,实现污泥从 SBR反应池2排至外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三通阀对各管路进行合流和分流,实现由单台提升泵30驱动多条管路,减少了管路中提升泵30的设置数量,降低设备成本。
于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路3还包括反洗管组34,反洗管组34与提升泵 30连接,且反洗管组34的进口端与SBR反应池2连接,反洗管组34的出口端与调节池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反洗管组34用于对各管路和调节池1进行清洗。在污水或污泥的输送过程中,污泥或污水中的其他杂质会遗留在管壁上、提升泵30上以及池壁上,通过设置反洗管组34,可对管路和调节池1进行清洗。
作为优选方案,反洗管组34设有第三出口三通阀39,第三出口三通阀39 连接于第二出口三通阀38与出水管组32的出口端之间,反洗管组34的出口端与第三出口三通阀39连接,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形成反洗管组34的进口端。可以理解的是,因排污管组33与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连接,因此将第三出口三通阀39设于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远离提升泵30的一侧,有利用对排污时遗留在管路中的污泥进行彻底的清洗。本实施例中,出水管组32和反洗管组34的进口端共用同一管路,有利于节省设备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降低设备的闲置率。
具体地,反洗管组34包括反洗管341,反洗管3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口三通阀38和调节池1连接。反洗时,SBR反应池2中的污水依次经过第一出水管321、第二入口三通阀36、第一入口三通阀35、提升泵30、第一出口三通阀 37、第二出口三通阀38和反洗管341,实现污水从SBR反应池2进入调节池1。
于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路3还包括内循环管组,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形成内循环管组的进口端,进水管组31的出口端形成内循环管组的出口端。本实施例中,污水内循环时,SBR反应池2中的污水依次经过第一出水管321、第二入口三通阀36、第一入口三通阀35、提升泵30、第一出口三通阀37和第二进水管312,实现污水内循环。设置内循环管组,使污水在SBR反应池2实现内循环,在厌氧状态降解COD、反硝化作用脱氮、厌氧状态下聚磷菌释放磷。同时,内循环管组分别与进水管组31的出口端和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共用同一管路,有利于节省设备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降低设备的闲置率。
具体地,第一入口三通阀35包括第一入口三通管,第二入口三通阀36包括第二入口三通管,第一出口三通阀37包括第一出口三通管,第二出口三通阀38包括第二出口三通管,第三出口三通阀39包括第三出口三通管,第一入口三通管、第二入口三通管、第一出口三通管、第二出口三通管和第三出口三通管上均设有气动阀350,各个气动阀350均与空压机9和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气动阀350使各个三通管形成单向通路。例如:参照图3所示,进水时,第一入口三通阀35上的气动阀350关闭其与第二入口三通阀36之间的管路,第一出口三通阀37上的气动阀350关闭其与第二出口三通阀38之间的管路,以使污水从调节池1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311、第一入口三通管、提升泵30、第一出口三通管、第二进水管312进入SBR反应池2。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三通阀也可以选用T型三通球阀,实现提升泵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合流和分流。
具体地,内循环管组上设置有取样装置,取样装置从内循环管组中提取污水并对污水的污泥沉降比进行检测。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取样装置的目的在于分析污泥沉降性能,例如采用SV30检测出污泥沉降比,进而分析污泥中的菌群数量,以便通过检测数据对SBR反应池2中的菌群含量进行控制,以促进污水净化。本实施例中,取样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用于记录及反馈SV30的检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SV30为SBR反应池2中的混合污水在量筒中静止30分钟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具体地,出水管组32包括滗水器8,滗水器8与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SBR反应池2中的污水在经过沉淀工序后,分离后的水通过出水管组32排出至设备外部。在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设置滗水器8,可在排水过程中防止水体搅动,避免分离后的污泥与水再次混合,进而保证排出的水的品质。
具体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曝气装置7,曝气装置7 包括曝气器73、曝气管路72和风机71,曝气器73设于SBR反应池2内,曝气器73与风机71通过曝气管路72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曝气装置7为污水中通入空气或氧气,以补充活性污泥中的菌群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的氧气。
具体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脱水装置4和消毒装置6,脱水装置4与排污管组33的出口端连接,脱水装置4接收SBR反应池2排出的污泥并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消毒装置6设于出水管组32的出口端,消毒装置 6对出水管组32中的水进行消毒处理。
具体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除臭装置5,除臭装置5 与脱水装置4连接,除臭装置5对脱水装置4中的污泥进行除臭处理。
具体地,调节池1和SBR反应池2中均设有液位计。作为优选方案,调节池1中设置有浮球液位计,SBR反应池2中设置有电极液位计。
本实施例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处理过程包括:
S1、污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栅渣模块10,经过滤后进入调节池1;
S2、SBR反应池2注水,启动提升泵30,污水经过进水管组31进入SBR 反应池2中。启动风机71,通过曝气器73进行曝气,实现硝化作用(氨氮转化成硝态氮)。
S3、厌氧降解,启动提升泵30,通过内循环管组对污水进行内循环,促使聚磷菌释放磷。
S4、好氧降解,启动风机71,对SBR反应池2进行曝气,进一步进行降解 COD、硝化脱氮,聚磷菌吸收磷。
S5、SV30取样,通过取样装置从内循环管组中取样,静止30分钟后利用摄像头对污水的沉降状态进行拍照,并反馈数据。
S6、启动提升泵30,通过反洗管组34除去管路中的污水。
S7、沉淀,关闭提升泵30和风机71,使SBR反应池2中的污水静置,促使污水和污泥分离。
S8、排水,启动提升泵30,开启消毒装置6,通过出水管组32排出分离后的水。
S9、排泥,启动提升泵30,通过排污管组33将分离后的污泥排入脱水装置 4。
S10、设备闲置恢复。
本实施例的显著效果为:通过将进水管组31、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 均连接到提升泵30上,采用单台提升泵30为各管路提供动力,实现各管路的集成控制,具有降低设备成本、减少设备闲置的特点。同时,在提升泵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三通阀对各管路进行合流和分流,且不同管路共用同一管道,有利于节省设备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降低设备的闲置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SBR反应池(2)和连接管路(3),所述调节池(1)用于容纳污水,所述连接管路(3)包括提升泵(30)和与所述提升泵(30)连接的进水管组(31)、出水管组(32)和排污管组(33),所述调节池(1)与所述SBR反应池(2)通过所述进水管组(31)连通,所述排污管组(33)和所述出水管组(32)均与所述SBR反应池(2)连通,所述SBR反应池(2)接收调节池(1)中的污水并对所述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和污泥分别通过所述出水管组(32)和所述排污管组(33)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30)的进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入口三通阀(35)和第二入口三通阀(36),所述进水管组(31)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三通阀(35)连接,所述出水管组(32)和所述排污管组(33)的进口端均与所述第二入口三通阀(36)连接,所述提升泵(30)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出口三通阀(37)和第二出口三通阀(38),所述进水管组(3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出口三通阀(37)连接,所述出水管组(32)和所述排污管组(33)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二出口三通阀(3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3)还包括反洗管组(34),所述反洗管组(34)与所述提升泵(30)连接,且所述反洗管组(34)的进口端与所述SBR反应池(2)连接,所述反洗管组(34)的出口端与所述调节池(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管组(34)设有第三出口三通阀(39),所述第三出口三通阀(39)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口三通阀(38)与所述出水管组(32)的出口端之间,所述反洗管组(34)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出口三通阀(39)连接,所述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形成所述反洗管组(34)的进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3)还包括内循环管组,所述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形成所述内循环管组的进口端,所述进水管组(31)的出口端形成所述内循环管组的出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管组上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从所述内循环管组中提取污水并对所述污水的污泥沉降比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组(32)包括滗水器(8),所述滗水器(8)与所述出水管组(32)的进口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曝气装置(7),所述曝气装置(7)包括曝气器(73)、曝气管路(72)和风机(71),所述曝气器(73)设于所述SBR反应池(2)内,所述曝气器(73)与所述风机(71)通过所述曝气管路(7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脱水装置(4)和消毒装置(6),所述脱水装置(4)与所述排污管组(33)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脱水装置(4)接收SBR反应池(2)排出的污泥并对所述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所述消毒装置(6)设于所述出水管组(32)的出口端,所述消毒装置(6)对所述出水管组(32)中的水进行消毒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和所述SBR反应池(2)中均设有液位计。
CN202020160630.6U 2020-02-11 2020-02-11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Active CN211814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0630.6U CN211814020U (zh) 2020-02-11 2020-02-11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0630.6U CN211814020U (zh) 2020-02-11 2020-02-11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4020U true CN211814020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0630.6U Active CN211814020U (zh) 2020-02-11 2020-02-11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40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5985A (zh) * 2020-02-11 2020-05-08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5985A (zh) * 2020-02-11 2020-05-08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设备
CN111115985B (zh) * 2020-02-11 2024-02-06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5220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8996840B (zh) 强化生物脱氮与平板陶瓷膜组合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212174718U (zh) 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1814020U (zh) 单泵集成控制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7243677U (zh) 无泵式深度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8717092U (zh) 一种地表水iv类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6808488U (zh) 基于包埋法的mbr深度脱氮一体化装置
CN111115985B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1386585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站
CN209481417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209989133U (zh) 一种组合式曝气生物滤池
CN113371940A (zh) 一种基于包埋法的mbr深度脱氮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08218511U (zh) 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
KR200189492Y1 (ko) 미생물 접촉에 의한 하수처리장치의 경사판침전조
CN111099795B (zh) 污水处理设备
KR200189491Y1 (ko) 미생물 접촉에 의한 하수처리장치의 생물막여과장치
CN217868554U (zh) 用于深度处理的臭氧氧化与下向流脱碳生物滤池组合系统
CN216918772U (zh) 一种餐厨废水的高效脱氮集成式处理设备
CN109354337A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216273614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净化槽
CN214734707U (zh) 一种高效的废水无氮化处理装置
CN216191793U (zh) 一种用于处理粪便污水的系统
CN210825872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及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工艺设备
CN218435287U (zh) 一种水平管沉淀集成系统与高效过滤联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18403870U (zh) 一种igcc煤气化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