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3954U - 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3954U
CN211803954U CN202020186212.4U CN202020186212U CN211803954U CN 211803954 U CN211803954 U CN 211803954U CN 202020186212 U CN202020186212 U CN 202020186212U CN 211803954 U CN211803954 U CN 211803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hreaded sleeve
production line
face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62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元鑫
杨鑫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anx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anx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anx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anx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3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3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外框架结构,所述外框架结构包括底座(100)和底板(105);所述底板(105)构造为水平地设在所述底座(100)上,形成工作平面;所述底板(105)包括至少一个排屑孔(105a),所述排屑孔(105a)贯通所述底板(10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采用上述方案,防止金属屑堆积,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螺纹套筒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中,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是指将建筑物所需的梁、柱、楼板以及剪力墙等在工厂中进行预制以形成预制梁、预制柱、预制楼板以及墙板等预制构件,然后再将这些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对接装配形成建筑物。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的优点在于节约劳动力、能够加快施工速度、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以及机械化施工。预制构件之间主要通过预埋在预制构件中的钢筋的机械连接及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而实现对接装配。
如图28~图31所示,螺纹套筒90作为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中最为常用的预制构件连接件,由螺纹钢加工而成。通常,螺纹套筒90构造为圆柱状,其具有包括横肋921和纵肋922的筒体周面92、位于筒体周面92两端的第一端面911和第二端面912、端面孔93和周面孔94。端面孔93构造为沿螺纹套筒90的轴向中心线延伸的、开口于第一端面911的盲孔,且端面孔93的内壁设有螺纹。周面孔94构造为沿螺纹套筒90的直径方向延伸的通孔,且周面孔94位于第二端面912和端面孔93的封闭端之间。现有技术中,螺纹套筒90为人工加工,一方面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不稳定。在现有的生产设备中,生产线的加工机构均设置在一块完整的底板上,由于在螺纹套筒的加工过程的钻削作业会产生大量的金属屑,为了防止这些金属屑堆积在底板上影响生产,就需要人工定期清理,这就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第一端面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周面孔加工机构,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筒体周面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检测钻削组件异常情况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其特征是,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第一端面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检测机构,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的孔径是否小于第一孔径且大于第二孔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台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转台和驱动所述转台旋转的转台驱动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台驱动器到所述转台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转台的半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夹具组件、转台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夹具底座、夹具支撑臂、夹具驱动器和夹板;其中,所述夹具底座与所述夹具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夹具驱动器固定在所述夹具支撑臂上,所述夹板与所述夹具驱动器的驱动部连接,所述夹具驱动器构造为可驱动所述夹板朝向靠近所述夹具支撑臂的方向运动以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力;其特征是,还包括夹具座,所述夹具支撑臂包括与所述夹具座相适配的夹具座槽,所述夹具座包括与所述工件相适配的工件槽,所述夹具座构造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与所述夹具座槽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孔加工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原动机、传动箱和钻削组件;所述传动箱包括与所述原动机传动连接的主动带轮、与所述钻削组件传动连接的从动带轮、以及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传动带;其特征是,所述传动带包括相互平行且独立的至少两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框架结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底座;底板,构造为水平地设在所述底座上,形成工作平面;竖直侧板,构造为沿所述工作平面的周边竖直地固定,在所述工作平面上方形成四周封闭的工作空间;其特征是,至少一个竖直侧板包括活动门;所述活动门构造为当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工作空间的四周被封闭,当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工作空间的四周中的至少一侧被部分地打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外框架结构,所述外框架结构包括底座和底板;所述底板构造为水平地设在所述底座上,形成工作平面;所述底板包括至少一个排屑孔,所述排屑孔贯通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采用上述方案,防止金属屑堆积,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夹具座、夹具组件、转台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其中夹具座包括用于收容螺纹套筒的工件槽,所述螺纹套筒的筒体周面上设有纵肋,所述工件槽包括:第一槽部,构造为用于与所述纵肋配合抵靠;第二槽部,后遭为用于与所述筒体周面配合抵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中转台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中转台机构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螺纹套筒生产线中转台机构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中沿A-A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沿B-B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中局部P1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局部P2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夹具座的正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夹具座的右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螺纹套筒生产线的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螺纹套筒生产线的侧面孔加工机构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螺纹套筒生产线的检测机构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侧面孔加工机构和检测机构在同一工位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组件的检测元件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组件的检测元件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螺纹套筒生产线的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倒角加工机构和攻丝加工机构的示意图。
图26是图1中沿C-C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6中局部P3的放大图。
图28是螺纹套筒的示意图。
图29是螺纹套筒的俯视图。
图30是螺纹套筒的正视图。
图31是图29中沿D-D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螺纹套筒生产线的排屑孔示意图。
图33是图16中沿E-E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图1至图5、图18至图20、图25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周面孔加工机构4,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94;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5,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进一步根据图31所示,记螺纹套筒9的第一端面911与第二端面912之间的距离(即螺纹套筒9的总长度)为L0,第一端面911到端面孔93的封闭端的距离为L2,第一端面911到周面孔94的中轴线的距离为L3,显然有L0>L3>L2。则所述第二长度为L2,所述第一长度为L1,即L2>L1。在本实施例中及后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满足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位于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的下游即可;至于周面孔加工机构4,由于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单独地设置于两个加工步骤之间,或与任意一个加工步骤同步进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包括:第三支架31;第三活动支架35,构造为与所述第三支架31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架3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钻削组件34,构造为与所述第三活动支架35固定连接,且构造为沿第一方向轴向进给;第三原动机32,构造为与所述第三活动支架35固定连接,向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提供旋转和进给的动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包括第三钻头,所述第三钻头为暴力钻。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还包括第三位置调节器36,其构造为用于调节所述第三活动支架35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包括:第四支架41;第四活动支架45,构造为与所述第四支架41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四支架4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四钻削组件44,构造为与所述第四活动支架45固定连接,且构造为沿第二方向轴向进给,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四原动机,构造为与所述第四活动支架45固定连接,向所述第四钻削组件44提供旋转和进给的动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还包括第四位置调节器46,其构造为用于调节所述第四活动支架45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钻削组件44包括第四钻头,所述第四钻头为暴力钻。螺纹钢的周面上具有横肋921和纵肋922,故平整度差,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打孔作业,需要分三步进行(肋的磨平、定心、打孔),且这三个步骤要求很高的同心度。而本方案中使用暴力钻进行钻孔,可一步到位,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精确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夹持螺纹套筒9的夹具组件24,所述传输机构构造为将所述夹具组件24从上料工位传输到卸料工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传输机构构造为转台机构2;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卸料工位构造为一个上料卸料工位10。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从所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5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还依次包括:倒角加工机构7,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端面孔93与所述第一端面911的交接处进行加工以形成倒角;攻丝加工机构8,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端面孔93的内壁进行加工以形成内螺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包括:第六支架;第六活动支架,构造为与所述第六支架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六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六钻削组件,构造为与所述第六活动支架固定连接,且构造为沿第一方向轴向进给;第六原动机,构造为与所述第六活动支架固定连接,向所述第六钻削组件提供旋转和进给的动力;其中,所述第六钻削组件包括第六钻头,所述第六钻头构造为麻花钻。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的加工方法,使用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且包括如下步骤:S1,对螺纹套筒的第一端面911进行加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S2,对螺纹套筒的筒体周面92进行加工形成周面孔94;S3,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进行加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可置于所述步骤S1之前,或置于所述步骤S3之后,或与所述步骤S1同时进行,或与步骤S3同步进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在所述S3之后还包括:S4,对所述端面孔93与所述第一端面911的交接处进行加工以形成倒角;S5,对所述端面孔93的内壁进行加工以形成内螺纹。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可置于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之间,或置于所述步骤S4和所述步骤S5之间,或置于所述步骤S5之后,或与所述步骤S4同步进行,或与所述步骤S5同步进行。
如图1至图5、图21至图2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检测钻削组件异常情况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检测机构5,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的孔径是否小于第一孔径且大于第二孔径。当检测机构5检测到端面孔93的孔径大于第一孔径时,说明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的第三钻头存在较为严重的径向摆动,导致加工出来的孔径大于预设孔径;当检测机构5检测到端面孔93的孔径小于第二孔径时,说明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的第三钻头已严重磨损。根据检测机构5的检测,可及时维护钻头,保证加工产品的一致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包括第三钻削组件34,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包括第三钻头,所述第三钻头的标准加工孔径小于第一孔径且大于第二孔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5包括检测元件57,所述检测元件57构造为可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端面孔93。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五支架51;第五活动支架55,构造为与所述第五支架51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五支架51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检测元件57沿其轴线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段571、第三段573和第四段574;其中,所述第一段571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构造为与所述第五活动支架5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段573和所述第四段574形成探测部,所述探测部构造为可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端面孔93;其中,所述第三段573的直径等于第一孔径,所述第四段574的直径等于第二孔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探测部还包括第五段575;所述第五段575构造为与所述第三段573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段574的两端;所述第五段575的最大直径不大于第二孔径,且沿着所述检测元件57的轴线上远离所述第四段574的方向减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元件57还包括第二段572;所述第二段572构造为位于所述第一段571和所述第三段573之间,且所述第二段57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段571和所述第三段573的直径;在所述第一段571和所述第二段57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段572和第三段573之间设有环形槽576。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五原动机52,其构造为用于提供所述第五活动支架55移动的动力;所述检测机构5还包括第五进给量检测机构,其构造为用于检测所述第五活动支架55从其初始位置到其终止位置之间移动的距离。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5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检测元件57;不同的两个所述检测元件57的所述第三段573的直径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检测单元57的所述第四段574的直径不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单元57构造为与所述第五活动支架5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周面孔加工机构4,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94;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5,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5位于所述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与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之间、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与所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之间、或所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与所述卸料工位之间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5构造为在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对所述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的同时、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进行检测。
根据图1、图6至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台机构,包括转台21和驱动所述转台21旋转的转台驱动器22,所述转台驱动器22到所述转台21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转台21的半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转台驱动器22包括第二原动机221和罩设在所述第二原动机221外侧的第二护罩22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转台驱动器22还包括第二传动箱223;所述第二原动机221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箱223向外输出;所述第二护罩222罩设在所述第二传动箱223的外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转台传动轴23,其一端与所述转台21的转轴传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台驱动器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原动机221设置在所述转台传动轴23所在水平面的上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护罩222包括避让槽2221,其构造为用于使所述转台传动轴23通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转台21设置在底板105上;所述转台机构2还包括转台驱动器固定板224,所述转台驱动器固定板224固定在所述底板105上,所述第二原动机221固定在所述转台驱动器固定板224背离所述转台21的一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护罩222构造为可将所述转台驱动器固定板224罩在其内部。
根据图1、图6至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传输机构,其中所述传输机构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转台机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周面孔加工机构4,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94;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5,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根据图9至图1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底座241、夹具支撑臂242、夹具驱动器243和夹板244;其中,所述夹具底座241与所述夹具支撑臂242固定连接,所述夹具驱动器243固定在所述夹具支撑臂242上,所述夹板242与所述夹具驱动器243的驱动部连接,所述夹具驱动器243构造为可驱动所述夹板242朝向靠近所述夹具支撑臂242的方向运动以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力;还包括夹具座245,所述夹具支撑臂242包括与所述夹具座245相适配的夹具座槽,所述夹具座245包括与所述工件相适配的工件槽2453,所述夹具座245构造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与所述夹具座槽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座槽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具座槽侧壁2421,至少一个所述夹具座槽侧壁2421上设有贯通的螺钉孔2421a。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座245包括锥形槽2451;所述锥形槽2451构造为当所述夹具座245安装在所述夹具座槽内时,所述锥形槽2451的顶点到底面几何中心的连接线与所述螺钉孔2421a的中轴线共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座245还包括横槽2452,所述横槽2452构造为自所述锥形槽2451向所述夹具座槽的夹具座槽底壁2422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夹具座槽底壁2422构造为当所述夹具座245安装在所述夹具座槽内时,位于背离所述工件槽2453一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横槽2452构造为当所述夹具座245安装在所述夹具座槽内时延伸至所述夹具座槽底壁242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锥形槽2451构造为设于所述横槽2452内。
根据图1、图6、图9~图1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台机构,包括转台21和驱动所述转台21旋转的转台驱动器2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夹具组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底座241与所述转台21固定连接。
根据图1至图6、图9至图1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至少一个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夹具组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转台机构,所述夹具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台机构。
根据图18、图1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加工机构,以上述实施例中的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为例进行说明,包括第三原动机32、第三传动箱33和第三钻削组件34;所述第三传动箱33包括与所述第三原动机32传动连接的主动带轮331、与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传动连接的从动带轮333、以及连接所述主动带轮331和从动带轮333的传动带332;所述传动带332包括相互平行且独立的至少两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原动机32构造为伺服电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传动带332构造为V带或平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主动带轮331构造为具有至少两个轮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从动带轮333构造为具有至少两个轮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三支架31和第三活动支架35;所述第三活动支架35构造为与所述第三支架31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架3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与所述第三活动支架35固定连接,且构造为沿第一方向轴向进给;所述第三原动机32与所述第三活动支架35固定连接,向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提供旋转和进给的动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钻削组件34包括第三钻头,所述第三钻头为暴力钻。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构造为相同或相似结构。进一步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包括第六钻削组件,所述第六钻削组件包括第六钻头,所述第六钻头构造为麻花钻。
根据图1至图5、图18至图2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孔加工机构。
根据图1至图5、图18至图2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构造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孔加工机构,且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周面孔加工机构4,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94;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5,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根据图1至图5、图18至图2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从所述上料工位到所述卸料工位,所述螺纹套筒生产线依次包括: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构造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孔加工机构,且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9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检测机构5,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的孔径是否小于第一孔径且大于第二孔径。
根据图1至图5、图26、图2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框架结构,包括底座100;底板105,构造为水平地设在所述底座100上,形成工作平面;竖直侧板,构造为沿所述工作平面的周边竖直地固定,在所述工作平面上方形成四周封闭的工作空间;至少一个竖直侧板包括活动门;所述活动门构造为当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工作空间的四周被封闭,当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工作空间的四周中的至少一侧被部分地打开。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活动门构造为与所述竖直侧板铰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活动门的下侧边沿通过铰链1042与所述竖直侧板连接,使所述活动门能够朝向所述工作空间的外侧开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活动门与所述竖直侧板相邻的边沿设有由所述活动门朝向所述工作空间的内侧延伸的门第一弯折部1041a、以及由所述门第一弯折部1041a朝下延伸的门第二弯折部1041b。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竖直侧板与所述活动门相邻的边沿设有由所述竖直侧板朝向所述工作空间的内侧延伸的板第一弯折部104a、以及由所述板第一弯折部104a朝下延伸的板第二弯折部104b。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门第一弯折部1041a向所述工作空间内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板第一弯折部104a向所述工作空间内的延伸长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竖直侧板包括前板101、背板102、左侧板103和右侧板104;其中,所述前板101和所述背板102相对地设置,所述左侧板103和所述右侧板104相对地设置;所述左侧板103包括构造为左侧翻门1031的活动门,所述右侧板103包括构造为右侧翻门1041的活动门,所述背板102包括构造为滑动门1021的活动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电控箱11和控制面板12;所述电控箱设置在所述背板102上相对于所述工作空间的外侧,所述控制面板12设置在所述前板101上相对于所述空座空间的外侧。
根据图1至图2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传输机构、端面孔加工机构和侧面孔加工机构;包括第十三实施例所述的外框架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传输机构、所述端面孔加工机构和所述侧面孔加工机构均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
根据图1~图25、图3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外框架结构,所述外框架结构包括底座100和底板105;所述底板105构造为水平地设在所述底座100上,形成工作平面;所述底板105包括至少一个排屑孔105a,所述排屑孔105a贯通所述底板10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采用上述方案,防止金属屑堆积,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上料工位、卸料工位和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夹持螺纹套筒的夹具组件,所述传输机构构造为将所述夹具组件从上料工位传输到卸料工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夹具组件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的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第二端面91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的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94的周面孔加工机构4;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端面孔93与所述第一端面911的交接处进行加工以形成倒角的倒角加工机构7;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倒角加工机构7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端面孔93的内壁进行加工以形成内螺纹的攻丝加工机构8;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攻丝加工机构8对应的位置。
根据图9~图17、图3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座245,包括用于收容螺纹套筒9的工件槽2453,所述螺纹套筒9的筒体周面92上设有纵肋921,所述工件槽2453包括第一槽部2453a,构造为用于与所述纵肋921配合抵靠;第二槽部2453b,后遭为用于与所述筒体周面92配合抵靠。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部2453a构造为具有第一宽度W1;所述第二槽部2453b构造为在其靠近所述第一槽部2453a的一端具有第二宽度W2,在其远离所述第一槽部2453a的一端具有第三宽度W3;其中,W1>W2>W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部2453a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槽部2453b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工件槽2453还包括第三槽部2453c,所述第三槽部2453c构造为具有第三宽度W3。所述第三槽部2453c的横截面呈矩形。
根据图9~图17、图3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底座241、夹具支撑臂242、夹具驱动器243和夹板244;其中,所述夹具底座241与所述夹具支撑臂242固定连接,所述夹板244与所述夹具驱动器243的驱动部连接,所述夹具驱动器243构造为可驱动所述夹板244朝向靠近所述夹具支撑臂242的方向运动以形成对所述螺纹套筒9的夹持力;还包括上述的夹具座245,所述夹具支撑臂242包括与所述夹具座245相适配的夹具座槽,所述夹具座245包括与所述工件相适配的工件槽2453,所述夹具座245构造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与所述夹具座槽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座槽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具座槽侧壁2421,至少一个所述夹具座槽侧壁2421上设有贯通的螺钉孔2421a。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座包括锥形槽2451;所述锥形槽2451构造为当所述夹具座245安装在所述夹具座槽内时,所述锥形槽2451的顶点到底面几何中心的连接线与所述螺钉孔2421a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夹具座245还包括横槽2452,所述横槽2452构造为自所述锥形槽2451向所述夹具座槽的夹具座槽底壁2422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夹具座槽底壁2422构造为当所述夹具座245安装在所述夹具座槽内时,位于背离所述工件槽2453一侧。
根据图9~图17、图3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台机构,包括转台21和驱动所述转台21旋转的转台驱动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夹具组件。
根据图9~图17、图3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夹具组件。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包括外框架结构,所述外框架结构包括底座(100)和底板(105);所述底板(105)构造为水平地设在所述底座(100)上,形成工作平面;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05)包括至少一个排屑孔(105a),所述排屑孔(105a)贯通所述底板(10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料工位、卸料工位和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夹持螺纹套筒的夹具组件,所述传输机构构造为将所述夹具组件从上料工位传输到卸料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夹具组件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第一端面(911)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一长度的端面孔(93)的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端面孔第一加工机构(3)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第二端面(91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第二长度的端面孔(93)的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端面孔第二加工机构(6)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螺纹套筒的筒体周面(92)进行钻削加工、以形成周面孔(94)的周面孔加工机构(4);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周面孔加工机构(4)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端面孔(93)与所述第一端面(911)的交接处进行加工以形成倒角的倒角加工机构(7);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倒角加工机构(7)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纹套筒生产线,其特征是,还包括构造为用于对所述端面孔(93)的内壁进行加工以形成内螺纹的攻丝加工机构(8);所述排屑孔(105a)构造为设置在与所述攻丝加工机构(8)对应的位置。
CN202020186212.4U 2019-06-14 2020-02-19 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Active CN2118039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11118 2019-06-14
CN201920901111 2019-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3954U true CN211803954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6212.4U Active CN211803954U (zh) 2019-06-14 2020-02-19 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39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0674U (zh) 螺纹套筒生产线
CN205380432U (zh) 筒壁钻孔复合机床
CN211803954U (zh) 利于排屑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CN112025209A (zh) 螺纹套筒生产线及螺纹套筒加工方法
CN211889932U (zh) 夹具组件、转台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
CN211889129U (zh) 夹具座、夹具组件、转台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
CN211803956U (zh) 可自动检测钻削组件异常情况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CN211803955U (zh) 孔加工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
CN211890017U (zh) 转台机构及螺纹套筒生产线
CN109531069A (zh) 一种带接头座液压缸筒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装
CN112024934A (zh) 可自动检测钻削组件异常情况的螺纹套筒生产线
CN216326950U (zh) 一种倒置式回转机床
CN102069235B (zh) 管材外圆修配器
CN217942509U (zh) 一种螺钉冲孔装置
CN217192598U (zh) 一种数控车床用自动化上料装置
CN216298045U (zh) 一种高效定位式钻孔机
CN213917034U (zh) 一种可高效切割的数控机床
CN111097942B (zh) 大型薄壁双层筒深孔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04019122U (zh) 平头机
CN210546448U (zh) 一种搓丝机的自动防错隔离机构
CN114029513B (zh) 一种倒置式回转机床
CN208083854U (zh) 一种钢管加工系统
CN105710412A (zh) 薄壁锥形体窗口钻孔专用夹具
CN112453903A (zh) 一种嵌入式螺母自动生产方法
CN213258860U (zh) 一种压缩机连杆的全自动珩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