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8085U -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8085U
CN211798085U CN201922238124.4U CN201922238124U CN211798085U CN 211798085 U CN211798085 U CN 211798085U CN 201922238124 U CN201922238124 U CN 201922238124U CN 211798085 U CN211798085 U CN 211798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medicine
storage cavity
liquid
fixedly connected
medicin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81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涛
张宁
吴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9222381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8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8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8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包括药液存储腔,药液存储腔上部一侧设有药液加注口,药液存储腔下方设有药液暂存腔,药液存储腔上方设有挤压块,挤压块与药液存储腔活动连接,挤压块下端与圆杆连接,圆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所述密封盘的面积大于圆孔的面积,所述密封盘上端面设有密封垫;药液存储腔和药液暂存腔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本实用新型透气性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药液浪费,提高使用安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给药装置根据给药部位的不同分为供鼻吸入的给药装置和供肺部吸入的给药装置等。而根据吸入制剂的物理形式,又分为固体吸入给药装置和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中固体吸入给药装置多为干粉吸入装置。在固体吸入给药装置方面,目前的制药技术领域已经取得诸多进步,如分剂量干粉吸入制剂等均已出现。而且市场上已经出现更为科学的干粉吸入制剂,可以将装有干粉的胶囊塞入给药装置,通过挤压外部开关,刺破胶囊,释放出药粉,从而进行吸入给药。这可以避免药粉吸潮导致的损失和不稳定性问题。
而对于液体制剂的吸入给药,目前主要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其制剂给药装置沿用多年罕见改进。这些雾化吸入给药装置通过较大的气压作用,给液体制剂提供喷射动力,然后利用雾化喷嘴将药物液体制剂以细微液滴的形式喷出,从而有利于药液沉积于咽喉、气管等部位,实现对呼吸道的药效。
目前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为一次性灌装结构,利用低沸点的液化气体如氟利昂等含氟物质的低沸点特征,将其液化灌装。在打开喷嘴时,抛射剂迅速气化,带动药液喷出,实现雾化吸入。目前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首先,含氟的抛射剂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不利于环境保护;其次,抛射剂一旦气化难以回收和二次利用,导致浪费;第三,抛射剂遇高温急剧气化,其日常运输和保存要求特殊,一旦高温气化引发容器爆炸,会严重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第四,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抛射剂含量的减少,容器内抛射剂能够提供的压力逐渐降低,导致容器中药液有很大部分被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体吸入给药装置。本实用新型透气性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药液浪费,提高使用安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包括药液存储腔,药液存储腔上部一侧设有药液加注口,药液存储腔下方设有药液暂存腔,药液存储腔上方设有挤压块,挤压块与药液存储腔活动连接,挤压块下端与圆杆连接,圆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所述密封盘的面积大于圆孔的面积,所述密封盘上端面设有密封垫;药液存储腔和药液暂存腔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中间设有一个圆孔,圆孔与圆杆滑动套接,圆孔与圆杆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空隙,圆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盘,防脱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下端与分隔板固定连接;分隔板的上方设有漏斗状的加固体加固体与药液存储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药液暂存腔的一侧设有药液导管,所述药液导管外侧与雾化喷嘴连接;所述药液暂存腔另一侧与气体压缩腔连接,气体压缩腔上方设有直流电动推杆。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气体压缩腔通过第二单向气阀与药液暂存腔连接,气体压缩腔位于第二单向气阀的对侧设有第一单向气阀,气体压缩腔内设有橡胶活塞,橡胶活塞与直流电动推杆的推杆固定连接,气体压缩腔位于第一单向气阀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限位环,所述气体压缩腔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推杆限位套。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药液存储腔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挤压块滑动套接;所述挤压块下部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螺纹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的下端与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药液暂存腔的底璧设有倾斜导液面,所述倾斜导液面由第二单向气阀一侧向药液导管一侧倾斜。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药液存储腔上方设有防护盖,药液存储腔侧壁顶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槽,防护盖的侧壁底部设有与卡槽匹配的弹性卡,所述卡槽与弹性卡活动卡接。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防护盖的上部固定连接拉环。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雾化喷嘴的外侧套有雾化喷嘴盖。
前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中,所述药液加注口外侧套有药液加注口外盖。
上述雾化喷嘴为常规的雾化喷嘴,也称为气压阀门或喷雾阀门;用于制备液体吸入给药装置的容器材质常用的是马口铁、不锈钢等,所述圆孔的大小,在满足液体从药液存储腔进入药液暂存腔的前提下,应当以较小的孔径更为合适,这样便于密封垫的密封,漏斗状加固体的空腔为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状,其中上口的直径与药液存储腔的直径相等,下口直径略大于圆孔的直径;这种结构有利于药液存储腔内的药液尽可能排出,避免药物浪费,同时使得加固体具有三角形截面,有利于分隔板承受较高的压力。
上述第一单向气阀和第二单向气阀的单向气阀也称为单向进气阀或气路单向阀,是一种止回结构,为市场常见的金属材质的SMC型气路单向阀或SFCV橡胶瓣式微型不锈钢止回阀。单向气阀可通过焊接等方法与气体压缩腔或药液暂存腔固定连接。直流电动推杆为JRZ03型直流电动推杆或DGHT03型直流电动推杆,具有推力大、尺寸小的优势;电动推杆具体性能参数的选择应当根据其额定负载和气体压缩腔的横截面积进行选择。
优选的,所述气体压缩腔与药液暂存腔体积相等,所述气体压缩腔的横截面积即橡胶活塞的面积为4.4平方厘米~4.6平方厘米,直流电动推杆的额定负载为400N。
上述药液加注口外盖与药液加注口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广泛使用的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上述雾化喷嘴与雾化喷嘴盖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广泛使用的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直流电动推杆带动橡胶活塞往复运动,对气体压缩腔内的气体进行挤压,使其通过第二单向气阀进入药液暂存腔,对药液暂存腔内的药液提供喷射动力,避免了含氟抛射剂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此同时也避免了抛射剂受热爆炸可能带来的人身安全危害。第一单向气阀允许外界气体进入气体压缩腔内,从而在直流电动推杆带动橡胶活塞向上移动时保持橡胶活塞上下气压均衡;并且上述直流电动推杆只需在需要服用药物是启动,从而压缩气体,使得该吸入给药装置在不使用时不必承压。
通过分割板和密封垫对药液存储腔和药液暂存腔进行分割,使得气体压缩腔只需对小体积的气体进行压缩,且药液暂存腔体积恒定,便于提供更为恒定的压力,而不像现有技术的容器,随着药液的减少,容器内气压降低、抛射剂含量降低,导致抛射的效果越来越差,大量药物因无法排出而浪费;同时也使得药液存储腔不必承受额外气压,从而能够在常压下进行药液补充等操作,从而使得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不再是一次性用品,可以反复使用。与此同时,该液体吸入给药装置也具备可拆卸性,加固体内部设的漏斗状空腔以及药液暂存腔底璧设有的倾斜导液面均有利于药液的尽可能排出,从而进一步减少药物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透气性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药液浪费,提高使用安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药液暂存腔、11-倾斜导液面、12-雾化喷嘴、13-雾化喷嘴盖、14-气体压缩腔、15-药液导管、16-第一单向气阀、17-推杆限位套、18-活塞限位环、19-橡胶活塞、110-直流电动推杆、111-第二单向气阀、2-药液存储腔、21-加固体、22-分割板、23-圆杆、24-圆孔、25-防脱盘、26-弹簧、27-密封盘、28-密封垫、29-螺纹块、30-挤压块、31-螺纹槽、32-橡胶圈、33-拉环、34-防护盖、35-卡槽、36-弹性卡、37-药液加注口、38-药液加注口外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药液存储腔(2),药液存储腔(2)上部一侧设有药液加注口(37),药液存储腔(2)下方设有药液暂存腔(1),药液存储腔(2)上方设有挤压块(30),挤压块(30)与药液存储腔(2)活动连接,挤压块(30)下端与圆杆连接,圆杆(23)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27),所述密封盘(27)的面积大于圆孔(24)的面积,所述密封盘(27)上端面设有密封垫(28);药液存储腔(2)和药液暂存腔(1)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22),分隔板(22)中间设有一个圆孔(24),圆孔(24)与圆杆(23)滑动套接,圆孔(24)与圆杆(23)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空隙,圆杆(2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盘(25),防脱盘(2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6),弹簧(26)的下端与分隔板(22)固定连接;分隔板(22)的上方设有漏斗状的加固体(21)加固体(21)与药液存储腔(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药液暂存腔(1)的一侧设有药液导管(15),所述药液导管(15)外侧与雾化喷嘴(12)连接;所述药液暂存腔(1)另一侧与气体压缩腔(14)连接,气体压缩腔(14)上方设有直流电动推杆(110)。
所述气体压缩腔(14)通过第二单向气阀(111)与药液暂存腔(1)连接,气体压缩腔(14)位于第二单向气阀(111)的对侧设有第一单向气阀(16),气体压缩腔(14)内设有橡胶活塞(19),橡胶活塞(19)与直流电动推杆(110)的推杆固定连接,气体压缩腔(14)位于第一单向气阀(16)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限位环(18),所述气体压缩腔(14)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推杆限位套(17)。
所述药液存储腔(2)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2),所述橡胶圈(32)与挤压块(30)滑动套接;所述挤压块(30)下部设有螺纹槽(31),所述螺纹槽(31)与螺纹块(29)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29)的下端与圆杆(23)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药液暂存腔(1)的底璧设有倾斜导液面(11),所述倾斜导液面(11)由第二单向气阀(111)一侧向药液导管(15)一侧倾斜。
所述药液存储腔(2)上方设有防护盖(34),药液存储腔(2)侧壁顶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槽(35),防护盖(34)的侧壁底部设有与卡槽(35)匹配的弹性卡(36),所述卡槽(35)与弹性卡(36)活动卡接。
所述防护盖(34)的上部固定连接拉环(33);所述雾化喷嘴(12)的外侧套有雾化喷嘴盖(13);述药液加注口(37)外侧套有药液加注口外盖(38)。
工作原理:该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大体有三个腔体构成,即位于上部的药液存储腔2、位于下部的药液暂存腔1和位于左侧的气体压缩腔14。其中药液存储腔2与药液暂存腔1之间设有分割板22,并经分割板22上的圆孔24实现连通;其中药液暂存腔1和气体压缩腔14之间设有第二单向气阀111,第二单向气阀111允许气体自气体压缩腔14进入药液暂存腔1。
作为气体压缩结构,气体压缩腔14的左侧壁,即与第二单向气阀111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单向气阀16,当气体压缩腔14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时,第一单向气阀16允许外界气体进入气体压缩腔14。气体压缩腔14上方设有直流电动推杆110,可借助直流电动推杆110的直线往复运动实现气体压缩。气体压缩腔14内壁与橡胶活塞19滑动套接、橡胶活塞19则与直流电动推杆110的推杆固定连接,气体压缩腔14下部设有活塞限位环18,该活塞限位环18位于第一单向气阀16上方,避免橡胶活塞19下移时阻挡第一单向气阀16的进气;气体压缩腔14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推杆限位套17,推杆限位套17可避免直流电动推杆110的推杆产生晃动,提高工作稳定性。
作为待吸入药液的承压室,药液暂存腔1的右侧设有药液导管15,药液导管15外侧与雾化喷嘴12连接;雾化喷嘴12的外侧套有雾化喷嘴盖13。当然雾化喷嘴12与雾化喷嘴盖13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广泛使用的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药液暂存腔1的底璧设有倾斜导液面11,所述倾斜导液面11由第二单向气阀111一侧向雾化喷嘴盖13一侧倾斜,便于药液尽可能靠近药液导管15,以便降低药液浪费。
为便于控制,气体压缩腔14与药液暂存腔1的体积可以相等,气体压缩腔14的横截面积即橡胶活塞19的面积为4.4平方厘米~4.6平方厘米,直流电动推杆110的额定负载为400N。
作为药液长期存储和更换的腔室,药液存储腔2内壁固定连接有加固体21,加固体21下表面与分隔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加固体21内部设有漏斗状空腔,其上口的直径与药液存储腔的直径相等,下口直径略大于圆孔的直径。这种结构有利于药液存储腔内的药液尽可能排出,避免药物浪费,同时使得加固体具有三角形截面,有利于分隔板承受较高的压力。药液存储腔2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2,橡胶圈32与挤压块30滑动套接;挤压块30下部设有螺纹槽31,所述螺纹槽31与螺纹块29螺纹连接,螺纹块29的下端与圆杆23的上端固定连接。而圆杆23的下端穿过圆孔24并在末端与密封盘27固定连接。圆孔24与圆杆23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空隙。密封盘27的面积大于圆孔24的面积,密封盘27与分隔板22之间设有密封垫28,以提高对圆孔24密封效果。圆杆2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盘25,防脱盘2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6,弹簧26的下端与分隔板22固定连接。如此一来,按压挤压块30可使得圆杆23带动密封盘27下移,药液存储腔2内的药液得以进入药液暂存腔1。松开挤压块30时,弹簧26的复位使得防脱盘25带动圆杆23和密封盘27上移,再次堵住圆孔24。通常而言,每次需要吸入的药液不超过2mL,因此当圆孔直径24为0.3cm至0.7 cm时,按压挤压块30的时间只需几秒即可。
作为防止挤压块30被误压的结构,药液存储腔2上方设有防护盖34。药液存储腔2的侧壁上部设有两个卡槽35,当然也可以为四个或六个;防护盖34的侧壁下部设有与卡槽35匹配的弹性卡36,卡槽35与弹性卡36活动卡接。防护盖34的上部固定连接拉环33。通过拉环33可以较为轻松的打开防护盖34。
为方便药液补充和更换,药液存储腔2上部设有药液加注口37,所述药液加注口37外侧套有药液加注口外盖38。上述药液加注口外盖38与药液加注口37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广泛使用的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
当药液存储腔2内药液不足时可打开药液加注口外盖38,通过药液加注口37加注药液,从而能够随时补充药液,提高液体吸入给药装置的可重复利用性。
当需要按压挤压块30时,拉拽拉环33带动防护盖34的弹性卡36脱离卡槽35从而暴露挤压块30。向下按压挤压块30时,螺纹槽31带动螺纹块29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圆杆23、防脱盘25、密封盘27、密封垫28向下移动,对弹簧26产生挤压形变。密封盘27、密封垫28向下移动使得圆孔24暴露,位于药液存储腔2内的药液可沿着加固体21的斜面通过圆孔24进入到分割板22下方的药液暂存腔1内,并沿着倾斜导液面11向靠近雾化喷嘴12的一侧聚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较少药液浪费。当松开挤压块30时,弹簧26的回弹力促使圆杆23上移,从而使得密封盘27、密封垫28上移封住圆孔24。为确保密封垫28良好的封住圆孔24,可以选择弹簧的弹性参数,使得不挤压挤压块30时,弹簧26保持30N至50N的弹力。
需要对药液暂存腔1内的药液施加压力,以便吸入给药时。打开直流电动推杆110的开关,其推杆往复运动带动橡胶活塞19上下移动,推杆限位套17可以防止直流电动推杆110的推杆晃动,活塞限位环18可以防止橡胶活塞19堵住第一单向气阀16。当然,目前市售的直流电动推杆110以可以设置推杆的行程范围,从而更方便使用。当橡胶活塞19向下移动时,气体压缩腔14内的气压大于药液暂存腔1内的气压时,第二单向气阀111打开,使气体进入药液暂存腔1,药液暂存腔1内的气压增大;当橡胶活塞19向上移动时,气体压缩腔14内的气压小于药液暂存腔1内的气压,第二单向气阀111关闭;随着橡胶活塞19向上移动,气体压缩腔14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此时第一单向气阀16打开,外界气体进入气体压缩腔14以平衡气压。当气体压缩腔14与药液暂存腔1的体积相等,气体压缩腔14的横截面积即橡胶活塞19的面积为4.4平方厘米~4.6平方厘米,直流电动推杆110的额定负载为400N时,直流电动推杆110能够为气体压缩腔14提供的气压在0.6MPa~0.9MPa范围内,超过这一上限时直流电动推杆110的推力不足,因而无法继续向药液暂存腔1提供额外气压。这即可满足药液喷出要求,也可以避免气压过大损伤液体吸入给药装置的外壁。此时可以关闭直流电动推杆110,由于第二单向气阀111的阻碍,药液暂存腔1内的气体不能回流至气体压缩腔14。当打开雾化喷嘴盖13按压雾化喷嘴12时,药液暂存腔1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二者的气压差促使药液暂存腔1内的气体挤压内部药液从雾化喷嘴12喷出,从而可以吸入给药。

Claims (8)

1.一种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液存储腔(2),药液存储腔(2)上部一侧设有药液加注口(37),药液存储腔(2)下方设有药液暂存腔(1),药液存储腔(2)上方设有挤压块(30),挤压块(30)与药液存储腔(2)活动连接,挤压块(30)下端与圆杆连接,圆杆(23)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27),所述密封盘(27)的面积大于圆孔(24)的面积,所述密封盘(27)上端面设有密封垫(28);药液存储腔(2)和药液暂存腔(1)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22),分隔板(22)中间设有一个圆孔(24),圆孔(24)与圆杆(23)滑动套接,圆孔(24)与圆杆(23)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空隙,圆杆(2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盘(25),防脱盘(2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6),弹簧(26)的下端与分隔板(22)固定连接;分隔板(22)的上方设有漏斗状的加固体(21)加固体(21)与药液存储腔(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药液暂存腔(1)的一侧设有药液导管(15),所述药液导管(15)外侧与雾化喷嘴(12)连接;所述药液暂存腔(1)另一侧与气体压缩腔(14)连接,气体压缩腔(14)上方设有直流电动推杆(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腔(14)通过第二单向气阀(111)与药液暂存腔(1)连接,气体压缩腔(14)位于第二单向气阀(111)的对侧设有第一单向气阀(16),气体压缩腔(14)内设有橡胶活塞(19),橡胶活塞(19)与直流电动推杆(110)的推杆固定连接,气体压缩腔(14)位于第一单向气阀(16)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限位环(18),所述气体压缩腔(14)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推杆限位套(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存储腔(2)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2),所述橡胶圈(32)与挤压块(30)滑动套接;所述挤压块(30)下部设有螺纹槽(31),所述螺纹槽(31)与螺纹块(29)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29)的下端与圆杆(23)的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暂存腔(1)的底璧设有倾斜导液面(11),所述倾斜导液面(11)由第二单向气阀(111)一侧向药液导管(15)一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存储腔(2)上方设有防护盖(34),药液存储腔(2)侧壁顶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槽(35),防护盖(34)的侧壁底部设有与卡槽(35)匹配的弹性卡(36),所述卡槽(35)与弹性卡(36)活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34)的上部固定连接拉环(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12)的外侧套有雾化喷嘴盖(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加注口(37)外侧套有药液加注口外盖(38)。
CN201922238124.4U 2019-12-13 2019-12-13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Active CN211798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8124.4U CN211798085U (zh) 2019-12-13 2019-12-13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8124.4U CN211798085U (zh) 2019-12-13 2019-12-13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8085U true CN211798085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3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8124.4U Active CN211798085U (zh) 2019-12-13 2019-12-13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8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9844B1 (ko) 건조분말약제의에어로졸화장치및방법
RU210404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ной выдачи отмеренного количества жидкости в виде капельного распыла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CN1306971C (zh) 药物分配装置
JP4401774B2 (ja) 吸入作動装置
KR100431011B1 (ko) 분무될유체에고압을발생하기위한소형화된구조의장치
AU2002336246B2 (en) Nebulizer having cooling chamber
EP3171921B1 (en) Drug delivery device
WO2007104249A1 (fr) Dispositif de pulvérisation d'un matériau à plusieurs phases et application correspondante
US20120132199A1 (en) Atomizer
EP2398595A1 (en) Device,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a liquid
HUT77661A (hu) Inhalációs készülék, eljárás gyógyászatilag hatásos anyag diszpergálására és eljárás gyógyászatilag hatásos anyag dózisának beadására
AU2002336246A1 (en) Nebulizer having cooling chamber
WO2010094305A1 (en) Device,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a liquid
CA2786731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ine concentrated aerosol
US20120000931A1 (en) Multiple-metered self-cleaning dispenser
CA3187775A1 (en) Nebulizing device
CN211798085U (zh) 液体吸入给药装置
US6742721B2 (en) Shock wave aeroso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533656A (zh) 高压吸入装置
US20040050966A1 (en) Shock wave aeroso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20142342U (zh) 一种鼻喷药剂雾化递送装置
CN107847693B (zh) 干粉吸入器装置
CN211486054U (zh) 一种伸缩式储雾器
CN216187775U (zh) 一种带安全锁紧结构的气雾剂阀门
WO2017006075A1 (en) Dry powder inhaler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