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6204U -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6204U
CN211796204U CN202020178005.4U CN202020178005U CN211796204U CN 211796204 U CN211796204 U CN 211796204U CN 202020178005 U CN202020178005 U CN 202020178005U CN 211796204 U CN211796204 U CN 211796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ust
spring
suction pipe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80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栋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80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6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6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6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包括第一吸管、第二吸管、连接软管和套管组件。连接软管位于第一吸管和第二吸管之间;套管组件套设于连接软管,套管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吸管连接,套管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吸管连接;套管组件的一端相对于套管组件的另一端可动,以使第一吸管与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可调。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可提升吸管组件的使用便利性、功能多样性。

Description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尘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尘气处理技术领域,吸尘器的功能比较单一,在清理沙发下、床下等低矮空间时,容易有不易清理到的角落,而且用户需要弯腰或者下蹲实现深入清理,因此用户满意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所述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具有可弯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气处理装置,所述尘气处理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包括第一吸管、第二吸管、连接软管和套管组件。所述连接软管位于所述第一吸管和所述第二吸管之间;所述套管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管连接,所述套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管连接;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另一端可动,以使所述第一吸管与所述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通过在第一吸管和第二吸管之间设置连接软管,并通过改变套管组件的状态,改变连接软管的延伸方向,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吸管和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以便于对低矮空间、角落等进行吸尘,由此,可提升吸管组件的使用便利性、功能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另一端运动时,所述套管组件的状态包括直线状态和折弯状态,当所述套管组件处于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第一吸管、所述套管组件和所述第二吸管构造出直管结构;当所述套管组件处于所述折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管与所述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套设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第一吸管连接;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外套于所述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吸管连接;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一内衬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内衬套设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二吸管连接;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外壳沿所述第二内衬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当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止抵,所述套管组件处于直线状态;当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间隔开,所述套管组件适于切换至折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衬的外周壁具有凸缘;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外套于所述第二内衬,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凸缘止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止抵,以常推动所述第二外壳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衬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内衬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连接座外套于所述连接软管;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外套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外周壁具有凸缘,所述弹簧外套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凸缘止抵,所述连接座外套于所述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弹簧的避让缺口,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弹簧挂钩,所述弹簧挂钩穿设于所述避让缺口,以与所述弹簧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缺口为多个,多个所述避让缺口沿所述连接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周壁具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内衬的外周壁具有限位凹槽;当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卡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衬具有第一悬臂,所述第二内衬具有第二悬臂,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枢转轴组,所述枢转轴组穿设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二内衬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组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转轴组包括: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一端具有第一螺帽,所述螺栓杆的另一端的端面具有安装孔,所述螺栓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螺钉,所述螺钉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螺钉具有第二螺帽,所述第二螺帽凸出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周壁,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第一螺帽和所述第二螺帽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一外壳卡接,或者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一外壳通过螺纹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软管为带电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通过在第一吸管和第二吸管之间设置连接软管,并通过改变套管组件的状态,改变连接软管的延伸方向,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吸管和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以便于对低矮空间、角落等进行吸尘,由此,可提升吸管组件的使用便利性、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管组件处于直线状态;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外壳位于第二位置,套管组件可以切换至折弯状态;
图8是图7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管组件处于折弯状态;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的枢转轴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吸管组件1000,
第一吸管100,第二吸管200,连接软管300,
套管组件400,
第一内衬410,第一悬臂411,
第一外壳420,
第二内衬430,
连接座431,避让缺口4311,限位凹槽4312,第二悬臂4313,
弹簧座432,凸缘4321,
第二外壳440,限位凸起441,首壳442,尾壳443,弹簧挂钩444,
弹簧450,
枢转轴组460,螺栓杆461,第一螺帽4611,安装孔4612,螺钉462,第二螺帽46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1000和尘气处理装置。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1000,包括第一吸管100、第二吸管200、连接软管300和套管组件400。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连接软管300位于第一吸管100和第二吸管200之间,由此第一吸管100、连接软管300以及第二吸管200构造出流体通道,流体可以在第一流体通道内流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管100可以与清洁刷、吸头等清洁部件连接,由此,流体可以通过清洁刷、吸头等清洁部件流向流体通道,或者流体可以通过流体通道流向清洁刷、吸头等清洁部件。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连接软管300可以为具有一定柔性、伸缩性的管路结构,通过将连接软管300连接在第一吸管100和第二吸管200之间,可以改变第一吸管100相对于第二吸管200的位置,由此可以改变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进而改变流体通道内流体的流动方向。
套管组件400套设于连接软管300,套管组件400的一端与第一吸管100连接,套管组件400的另一端与第二吸管200连接,套管组件400的一端相对于套管组件400的另一端可动,以使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可调。可以理解的是,套管组件400的另一端远离套管组件400的一端运动时,连接软管300的部分脱离套管组件 400的包裹,利用连接软管300的柔性和伸缩性,连接软管300可以折弯以调节角度,由此使得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可调。如图1-图2所示,套管组件 400还可以用于保护连接软管300,防止连接软管300被挤压。
相关技术中,吸尘器的功能比较单一,吸尘器的吸管不能弯折,在清理沙发下、床下等低矮空间时,吸管无法对低矮空间进行吸尘。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1000,通过在第一吸管100和第二吸管200之间设置连接软管300,并通过改变套管组件400的状态,改变连接软管300的延伸方向,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吸管 100和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以便于对低矮空间、角落等进行吸尘,由此,可提升吸管组件1000的使用便利性、功能多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套管组件的一端相对于套管组件的另一端运动时,套管组件400的状态包括直线状态和折弯状态。当套管组件400处于直线状态时,如图 2所示,第一吸管100、套管组件400和第二吸管200构造出直管结构;如图10所示,当套管组件400处于折弯状态时,第一吸管10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吸管200的延伸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可调。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连接有连接软管300,连接软管300具有一定的柔性和伸缩量,通过改变连接软管300的伸缩量以及连接软管300的折弯方向,可以改变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套管组件400可以包括第一内衬410、第一外壳420、第二内衬430和第二外壳440。其中,第一内衬410套设于连接软管300,也即连接软管300穿设于第一内衬410内,第一内衬410与第一吸管100连接。由此,第一内衬410可以对连接软管300进行保护,防止连接软管300被挤压形变。第一外壳420外套于第一内衬410,第一外壳420与第一吸管100连接。由此,第一外壳 420可以作为保护壳体结构,保护第一内衬410。
如图2和图10所示,第二内衬430套设于连接软管300,也即,连接软管300穿设于第二内衬430内,第二内衬430与第二吸管200连接。由此,第二内衬430可以作为连接软管300的保护壳,对连接软管300进行保护,防止连接软管300被挤压变形。
如图7、图10所示,第二内衬430与第一内衬410可枢转地连接。换言之,第二内衬430相对于第一内衬410可转动。由此,通过调整第二内衬430相对于第一内衬410 转动的角度,使第一内衬410带动第一吸管100运动、或使第二内衬430电动第二吸管 200运动,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的转动角度。
如图1-图3所示,第二外壳440套设于第二内衬430,第二外壳440可以作为第二内衬430的保护壳,用于保护第二内衬430,以避免第二内衬430因挤压发生形变。第二外壳440沿第二内衬430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换言之,第二外壳440沿第二内衬430的长度方向可以移动,且第二外壳44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参考图2-图3,当第二外壳44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外壳440与第一外壳420止抵,套管组件400处于直线状态;如图7-图10所示,当第二外壳44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外壳440与第一外壳420间隔开,第一内衬410和第二内衬430的连接部位可自由的枢转,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成一定的角度,套管组件400适于切换至折弯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外壳440可以包括首壳442和尾壳443。其中,首壳442和尾壳443延第二内衬430的长度方向排布,且首壳442 和尾壳443连接,首壳442和尾壳443均外套于第二内衬430。当第二外壳440处于第一位置时,首壳442的远离尾壳443的端部与第一外壳420止抵;当第二外壳44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首壳442的远离尾壳443的端部与第一外壳420分离,且首壳442和尾壳443沿着第二内衬430的长度方向远离第一外壳420;当第二外壳440 处于第二位置时,首壳442的远离尾壳443的端部与第一外壳420不接触,也即此时套管组件400可以从直线状态切换至折弯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第二内衬430的外周壁具有凸缘4321。套管组件400还可以包括弹簧450,弹簧450外套于第二内衬430,弹簧450的一端与凸缘4321止抵,凸缘4321可以为弹簧450提供限位,使弹簧450可靠地外套于第二内衬430。弹簧450的另一端与第二外壳440的朝向第一外壳420的端部止抵,以常推动第二外壳440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套管组件400需要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折状态、第二外壳44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先将第二外壳440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外壳4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簧450处于被压缩过程,第二外壳440与第一外壳420分隔开,此时,第一内衬410和第二内衬430的连接部位可以枢转。第一内衬410和第二内衬430 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时,即套管组件400可以被弯折,被弯折后的套管组件400处于弯折状态,此时,第一内衬410带动对应的第一吸管100运动,第二内衬430带动对应的第二吸管200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一吸管100与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
当套管组件400需要从弯折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调整第一内衬410和第二内衬430 之间的相对夹角,使第一内衬41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内衬430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弹簧450的弹性力的驱动下,弹簧450驱动第二外壳440朝向第一位置运动,当第二外壳440 运动至第一位置,且第二外壳440与第一外壳420止抵。在该运动过程中,弹簧450具有复位功能,方便套管组件400在弯折状态变和直线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6所示,第二外壳440的内周壁上可以具有沿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弹簧挂钩444。弹簧挂钩444可以用来钩挂弹簧450,弹簧 450的一端与凸缘4321止抵,弹簧450的另一端挂设于弹簧挂钩444。由此,当套管组件400切换至直线状态时,被压缩的弹簧450复位,在弹簧挂钩444的限定下,可以避免复位后的弹簧450脱离安装位置,进而可以提升弹簧450运动的稳定性。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衬430可以包括连接座431和弹簧座432。其中,连接座431与第一内衬410可枢转地连接,连接座431外套于连接软管300,弹簧座432外套于连接软管300,弹簧座432与连接座431连接。
连接座431的轴线与第二吸管20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当连接座431与第一内衬410相对转动时,连接座431与第一内衬41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第一内衬410与第二内衬43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由此第二吸管200与第一吸管10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使套管组件400在弯折状态时可以调整折弯的角度。
参考图1和图3,弹簧座432的外周壁具有凸缘4321,弹簧外套于弹簧座432,弹簧的一端与凸缘4321止抵,连接座431外套于弹簧。由此,连接座431和弹簧座432 将弹簧450包裹在二者之间,连接座431可以对弹簧450的一端进行限位,弹簧座432 可以对弹簧450的另一端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将弹簧450稳定地限定在相应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5-图6所示,连接座431具有用于避让弹簧的避让缺口4311。第二外壳440具有弹簧挂钩444,弹簧挂钩444穿设于避让缺口 4311,以与弹簧450卡接。由此可以利用避让缺口4311,为弹簧挂钩444提供避让空间,使弹簧挂钩444可以与弹簧450卡接,从而可以使弹簧450带动第二壳体440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避让缺口4311可以为多个,多个避让缺口4311沿连接座43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间隔开的多个避让缺口4311可以为第二外壳440提供多个通道,以使第二外壳440可以有多处与弹簧450止抵,进而增多第二外壳440的受力点,从而便于套管组件400在弯折状态变和直线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外壳440的内周壁具有限位凸起441,第二内衬430的外周壁具有限位凹槽4312。当第二外壳440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凸起441脱离限位凹槽4312。如图8-图9所示,当第二外壳440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凸起441卡设于限位凹槽4312内,限位凹槽4312对限位凸起441进行限位,使得第二外壳440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第二位置。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内衬410具有第一悬臂411,所述第二内衬430具有第二悬臂4313,套管组件400还包括枢转轴组460,枢转轴组460穿设于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第一内衬410和第二内衬430相对于枢转轴组460 可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衬410可以为第一悬臂411提供载体,第二内衬430可以为第二悬臂4313提供载体,枢转轴组460可以为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提供转动轴,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可以相对转动。由此,第一内衬410和第二内衬430 相对于枢转轴组460可转动,从而便于套管组件400在直线状态和弯折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枢转轴组460可以包括螺栓杆461和螺钉462。其中,螺栓杆461的一端具有第一螺帽4611,螺栓杆461的另一端的端面具有安装孔4612,螺栓杆461穿设于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螺钉462固设于安装孔4612内,螺钉 462具有第二螺帽4621,第二螺帽4621凸出于螺栓杆461的外周壁,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位于第一螺帽4611和第二螺帽46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将枢转轴组460设置成螺钉462与螺栓杆461的形式,便于将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安装至螺栓杆461。在枢转轴组460装配至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时,可以先将螺栓杆461依次穿设于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然后再利用螺钉462将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限定在螺栓杆461上;反之,可以对枢转轴组460、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进行拆卸。由此可以简化枢转轴组460、第一悬臂411和第二悬臂4313之间的拆卸和装配过程。
结合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内衬410和第一外壳420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卡接不仅可以使得第一内衬410和第一外壳420可靠地连接,而且还可以简化第一外壳420与第一内衬410之间的拆卸过程。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衬410和第一外壳420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衬410和第一外壳420也可以通过螺纹件连接。螺纹件连接的方式具有连接可靠性以及拆卸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软管300可以为带电软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软管300可以自身带电,也即连接软管300具有导电特性;当然,连接软管300 内也可以设置有导电部件。由此,便于在连接软管300处实现电连接。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气处理装置,通过在第一吸管100和第二吸管200之间设置连接软管300,并通过改变套管组件400的状态,改变连接软管300的延伸方向,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吸管100和第二吸管200之间的夹角,从便于对低矮空间、角落等进行吸尘,由此,可提升吸管组件1000的使用便利性、功能多样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管;
第二吸管;
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位于所述第一吸管和所述第二吸管之间;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管连接,所述套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管连接;
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另一端可动,以使所述第一吸管与所述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另一端运动时,所述套管组件的状态包括直线状态和折弯状态,当所述套管组件处于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第一吸管、所述套管组件和所述第二吸管构造出直管结构;当所述套管组件处于所述折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管与所述第二吸管之间的夹角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包括:
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套设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第一吸管连接;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外套于所述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吸管连接;
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一内衬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内衬套设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二吸管连接;
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外壳沿所述第二内衬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当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止抵,所述套管组件处于直线状态;
当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间隔开,所述套管组件处于适于切换至折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的外周壁具有凸缘;
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外套于所述第二内衬,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凸缘止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止抵,以推动所述第二外壳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包括: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内衬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连接座外套于所述连接软管;
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外套于所述连接软管,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外周壁具有凸缘,所述弹簧外套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凸缘止抵,所述连接座外套于所述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弹簧的避让缺口,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弹簧挂钩,所述弹簧挂钩穿设于所述避让缺口,以与所述弹簧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为多个,多个所述避让缺口沿所述连接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周壁具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内衬的外周壁具有限位凹槽;
当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卡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具有第一悬臂,所述第二内衬具有第二悬臂,
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枢转轴组,所述枢转轴组穿设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二内衬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组可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组包括:
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一端具有第一螺帽,所述螺栓杆的另一端的端面具有安装孔,所述螺栓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
螺钉,所述螺钉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螺钉具有第二螺帽,所述第二螺帽凸出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周壁,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第一螺帽和所述第二螺帽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一外壳卡接,或者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一外壳通过螺纹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为带电软管。
13.一种尘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
CN202020178005.4U 2020-02-17 2020-02-17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796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005.4U CN211796204U (zh) 2020-02-17 2020-02-17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005.4U CN211796204U (zh) 2020-02-17 2020-02-17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6204U true CN211796204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8005.4U Active CN211796204U (zh) 2020-02-17 2020-02-17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6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11867C2 (ru) Удлинительная трубка с шарнирным соединением,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пылесоса
US7350263B2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US20130283561A1 (en) Vacuum Cleaner with Retractable Auxiliary Suction Hose
CN1623486A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可弯曲延伸管
CN211796204U (zh) 尘气处理装置的吸管组件和尘气处理装置
US20070204427A1 (en) Suction brush for vacuum cleaner
GB2419386A (en) Latching hose connection that can be released by relative rotation
CN108742316B (zh) 用于吸尘器的吸管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5959684U (zh) 集尘盒组件及清洁装置
CN214007620U (zh) 一种风机固定装置及应用有该风机固定装置的吸油烟机
CN113458025A (zh) 一种可扩大操作者观察视角的医疗扫描设备
CN216317365U (zh) 可弯折管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EP0650688A1 (en) Vacuum cleaner suction nozzle
CN211059576U (zh) 一种不易阻塞的不锈钢管件弯头
CN209285373U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软管的组件
CN212205001U (zh) 可拆装运动机构、可拆装滑动门和空调器
CN215993849U (zh) 带有枢转结构的表面清洁设备
KR20040036518A (ko) 공조기기의 실내기용 청소기구
CN215838700U (zh) 清洁装置的吸管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JP2004229994A (ja) 電気掃除機用接続パイ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9177102U (zh) 卫浴软管防缠绕结构
JP2014018276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5078004U (zh) 地刷机构及吸尘器
WO2023116341A1 (zh) 清洁设备
CN117583291B (zh) 一种铝合金加工用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