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8404U -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8404U
CN211788404U CN202020410523.4U CN202020410523U CN211788404U CN 211788404 U CN211788404 U CN 211788404U CN 202020410523 U CN202020410523 U CN 202020410523U CN 211788404 U CN211788404 U CN 211788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magnetic induction
rocker arm
potentiometer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05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显峰
罗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o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罗小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罗小丽 filed Critical 罗小丽
Priority to CN2020204105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8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8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8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包括摇杆、电位器本体和磁感应组件,所述电位器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路板、下摇臂和上摇臂;通过设置有磁感应组件、电路板、下摇臂和上摇臂,通过转动摇杆带动上摇臂和下摇臂转动,摇杆转动时带动磁体转动,磁体转动产生磁场强弱变化,磁感应器检测磁场的变化,并将磁场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与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连接的电子设备,避免了磁体与磁感应器发生接触,不会出现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损、接触不良的问题,也没有电性噪音的产生,提高了该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摇杆电位器主要是有电刷、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碳阻等组成的,通过外力使得电刷在碳阻上移动而在电路板上产生不同电阻值,然后由不同的电阻值产生的电信号不同达到利用摇杆电位器控制方向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摇杆电位器的电刷主要由弹性金属组成,但是利用弹性较大的金属作为电刷时,电刷磨损的快,使用寿命短,如果利用弹性较小的金属作为电刷,电刷和碳阻之间容易出现接触不好、失灵的情况;且如果使用高硬度的碳阻,电刷磨损的快,会产生较大的电性噪音,如果使用低硬度的碳阻,碳阻上的碳粉很快就会被电刷磨掉,碳粉还会粘在电刷上,影响了电刷的电气性能,使得电位器出现功能异常的问题。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电刷的弹性以及碳阻的硬度都恰到好处的电位器,所以现在的电位器普遍存在使用寿命短和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包括摇杆以及与所述摇杆连接的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路板、下摇臂和上摇臂,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摇臂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下摇臂与所述摇杆连接,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下摇臂上,所述摇杆穿过所述上摇臂与所述下摇臂连接;
所述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还包括有磁感应组件,所述磁感应组件包括磁感应器和磁体,所述磁感应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磁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摇杆上。
优选的,所述摇杆包括摇杆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摇杆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摇臂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磁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垫圈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还包括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位器本体底部。
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所述垫圈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摇杆与所述电位器本体之间还设置有防尘罩,所述摇杆穿过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电位器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孔,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接孔相匹配的限位柱。
优选的,所述下摇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腔体和两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位于所述下摇臂中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上,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摇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摇臂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上摇臂中间,所述摇杆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下摇臂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通过设置有磁感应组件、电路板、下摇臂和上摇臂,通过转动摇杆带动上摇臂和下摇臂转动,摇杆转动时带动磁体转动,磁体转动产生磁场强弱变化,磁感应器检测磁场的变化,并将磁场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与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连接的电子设备,避免了磁体与磁感应器发生接触,不会出现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损、接触不良的问题,也没有电性噪音的产生,提高了该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摇杆、上摇臂、下摇臂和垫圈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摇杆、上摇臂、下摇臂、垫圈和复位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上摇臂和下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摇杆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摇杆1,电位器本体2,复位组件4,第一连接孔,摇杆头11,连接杆12,胶帽13,第一凹槽14,第一连接柱15,防尘罩16,空腔121,底座21,上盖22,电路板23,垫圈24,上摇臂27,下摇臂 28,第二连接柱211,第一扣接孔212,限位柱221,连接头232,第二凹槽241,第三扣接孔271,第三连接孔272,第二安装腔体281,第二扣接孔282,第二连接孔283,磁感应器31,磁体32,弹簧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包括摇杆1、电位器本体2、磁感应组件和复位组件4,所述电位器本体2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孔,所述摇杆1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电位器本体2连接,所述复位组件4固定设置于所述电位器本体2底部。
所述摇杆1与所述电位器本体2之间还设置有防尘罩16,所述防尘罩16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电位器本体2,提高了该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使用寿命,所述防尘罩16套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上,所述摇杆1穿过所述防尘套16与所述电位器本体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述摇杆1可提高复位精准度和减少虚位;所述摇杆1包括摇杆头11和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与所述摇杆头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位器本体2连接。
所述摇杆头11上固定连接有胶帽13,所述胶帽13用于增加用户使用时的手感;所述胶帽1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对应于所述摇杆头11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安装孔,通过将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将所述胶帽13固定安装于所述摇杆头11上,所述胶帽13与所述摇杆头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所述胶帽13上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 用于增加所述胶帽13的摩擦力,四个所述第一凹槽14等间隔分布于所述胶帽13的上表面。
所述连接杆12的中间设置有空腔121,所述连接杆12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柱15,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15位于所述连接杆12 的另一端上;所述空腔121用于固定所述磁感应组件。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电位器本体2包括底座 21和上盖22,所述底座21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11,所述第二连接柱2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孔212,所述上盖2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接孔212相匹配的限位柱221;所述限位柱221扣接到所述第一扣接孔212内将所述底座21与所述上盖22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21上还设置有电路板23、垫圈24、上摇臂27和下摇臂28,所述电路板23位于所述底座21的上表面,所述垫圈24位于所述电路板23的中间位置,所述下摇臂28位于所述垫圈24的上方,所述上摇臂27位于所述下摇臂28的上方。
所述电路板23上设置有连接头232,所述连接头232位于所述电路板23的一侧边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232的形状优选为排线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232的形状还可以优选为针插式。
参照图3和图4,所述垫圈24位于所述电路板2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垫圈24上设置有与所述复位组件4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41。
参照图5,所述下摇臂28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腔体281、第二扣接孔282和两个第二连接孔283,所述第二安装腔体281位于所述下摇臂28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扣接孔282位于所述下摇臂28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28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281的左右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15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283将所述摇杆1与所述下摇臂28连接。
所述上摇臂27上设置有第三扣接孔271和第三连接孔272,所述第三扣接孔271位于所述上摇臂27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孔272 位于所述上摇臂27的中间位置。
参照图1、图4和图6所述磁感应组件包括磁感应器31和磁体 32,所述磁感应器31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3的下表面,所述磁体 32固定设置于所述空腔12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体32优选为磁铁。
所述复位组件4包括弹簧41,所述弹簧41固定设置于所述垫圈 24和所述电路板23之间,所述弹簧4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41内。
所述磁感应摇杆电位器使用时:
首先,用户通过下压所述摇杆头11带动所述连接杆12下移,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磁体32下移,所述磁体32下移会使得所述磁感应器31附近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所述磁感应器31根据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变化判断开启或者关闭与该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连接的电子设备,然后通过转动所述摇杆头11带动所述连接杆12转动,所述连接杆12转动时带动所述磁体32转动,所述磁体32转动使得所述连接杆 12附近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所述磁感应器31检测到所述连接杆12 附近的磁场强弱变化,并将磁场变化转变成电信号发送给与该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磁体32在下压和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磁感应器31没有接触,不会出现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损、接触不良的问题,也没有电性噪音的产生,提高了该磁感应摇杆电位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所述连接杆12转动还会带动所述上摇臂27和所述下摇臂28转动,所述上摇臂27和所述下摇臂28转动时会挤压所述垫圈24,所述垫圈24对所述弹簧41产生挤压,当用户停止操作所述摇杆头11时,受到挤压的所述弹簧41会恢复形状,从而使得所述垫圈24恢复形状,所述垫圈24恢复形状时将所述上摇臂27和所述下摇臂28弹回初始位置,确保所述摇杆1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复位动作,使得所述摇杆1电位器的使用效果更加稳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包括摇杆以及与所述摇杆连接的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路板、下摇臂和上摇臂,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摇臂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下摇臂与所述摇杆连接,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下摇臂上,所述摇杆穿过所述上摇臂与所述下摇臂连接;
所述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还包括有磁感应组件,所述磁感应组件包括磁感应器和磁体,所述磁感应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磁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摇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包括摇杆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摇杆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摇臂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磁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垫圈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应摇杆电位器还包括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位器本体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所述垫圈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与所述电位器本体之间还设置有防尘罩,所述摇杆穿过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电位器本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孔,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接孔相匹配的限位柱。
9.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摇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腔体和两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位于所述下摇臂中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上,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摇杆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感应摇杆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上摇臂中间,所述摇杆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下摇臂连接。
CN202020410523.4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Active CN211788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0523.4U CN211788404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0523.4U CN211788404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8404U true CN211788404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0523.4U Active CN211788404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84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4265A (zh) * 2021-07-30 2021-11-09 广东控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摇杆传感器、控制装置及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4156028A (zh) * 2021-10-26 2022-03-08 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回弹力可调的摇杆电位器
TWI793808B (zh) * 2021-10-15 2023-02-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操縱杆以及終端裝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4265A (zh) * 2021-07-30 2021-11-09 广东控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摇杆传感器、控制装置及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3624265B (zh) * 2021-07-30 2024-04-26 广东控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摇杆传感器、控制装置及处理系统和方法
TWI793808B (zh) * 2021-10-15 2023-02-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操縱杆以及終端裝置
CN114156028A (zh) * 2021-10-26 2022-03-08 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回弹力可调的摇杆电位器
CN114156028B (zh) * 2021-10-26 2023-11-14 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回弹力可调的摇杆电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88404U (zh) 一种磁感应摇杆电位器
US7371125B2 (en) Miniature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08807061B (zh) 使用键盘或类似的用于位置指示的机构的旋转开关
CN110829068A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271957U (zh) 一种摇杆电位器
CN203798419U (zh) 液位传感器
CN210443693U (zh) 一种冠簧结构
CN210726710U (zh) 电子烟的防童装配结构
CN213607092U (zh) 一种电动牙刷
CN202423091U (zh) 一种用于音响设备的集成组合连体按键
CN113624265A (zh) 一种非接触式摇杆传感器、控制装置及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13277907U (zh) 一种连排触发开关组
CN217035297U (zh) 阶跃式变阻器、电阻式行程识别装置及可更换配件识别装置
CN215266047U (zh) 一种带丝印的硅胶按键
CN220360670U (zh) 一种跳绳计数部件、跳绳计数手柄及跳绳
CN207018382U (zh) 一种膜片弹簧
CN219979832U (zh) 一种装配简单的端子排
CN218730597U (zh) 一种新型翘板按键结构
CN217280484U (zh) 一种带有磁性接触组件的点触式开关
CN217014044U (zh) 一种组合型真空采血管
CN110001830B (zh) 铃铛及应用该铃铛的车
CN217563001U (zh) 一种可伸缩的导电刷
CN216101822U (zh) 一种内置喇叭开关功能的叉车组合开关
CN210490030U (zh) 一种电刷组件
CN210073519U (zh) 一种平稳型摇杆电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4

Address after: 516100 liboshui section of Yongshi Avenue, Shiwan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25700 group 11, Daping village, jinpenwei Township, Xintian County, Yong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o Xiaol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