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6813U -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6813U
CN211786813U CN202020509876.XU CN202020509876U CN211786813U CN 211786813 U CN211786813 U CN 211786813U CN 202020509876 U CN202020509876 U CN 202020509876U CN 211786813 U CN211786813 U CN 211786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laser
sig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98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毅
吴荣亮
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S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S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S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S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98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6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6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6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该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和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恒温模块,所述恒温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达到保证激光器的稳定工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激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设备,广泛有效的应用于医疗、工业、照明等等系统中,例如用于激光焊接等。大功率的激光器在发射的过程中,会产生高热量,会使得激光器的工作温度升高。
然而,当下很多激光设备,当激光器达到输出大功率的时候,很多激光器受温度影响,使得激光器工作使用的过程中,并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以实现保证激光器的稳定工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和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
恒温模块,所述恒温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温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一测温电路;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设置于所述激光器上,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参数;
所述第一测温电路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温度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温单元包括第二热敏电阻和第二测温电路;
所述第二热敏电阻设置于热沉中,用于基于环境温度产生第二参数;
所述第二测温电路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二温度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形状为圆球型、圆片型或棒球型。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可选的,所述恒温模块包括恒温控制单元和半导体制冷器;
所述恒温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端的第二控制信号产生调节信号;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恒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节信号,以基于所述调节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
可选的,所述恒温控制单元包括多组恒温控制电路,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之间相互并联,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控制单元和散热器;
所述散热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端发送的第三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散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和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恒温模块,所述恒温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解决了当激光器达到输出大功率的时候,很多激光器受温度影响,使得激光器工作使用的过程中,并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保证激光器的稳定工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测温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恒温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散热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热敏电阻称为第二热敏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热敏电阻称为第一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两者都是热敏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热敏电阻。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110、控制模块120和恒温模块130。本实施例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用于对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其中:
所述测温模块110包括第一测温单元111和第二测温单元112,所述第一测温单元111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112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12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111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112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恒温模块130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120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温单元111是用于采集激光器的温度,并根据激光器的温度转换成第一温度信号的单元。第二测温单元112是用于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将环境温度转换成第二温度信号的单元。控制模块120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对恒温模块130进行控制,以使恒温模块130对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可选的,控制模块120可以是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具体的,在激光器开始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测温单元111采集激光器的温度和第二测温单元112采集环境温度,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可以确定激光器温度高低。此时为了保证激光器尽快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控制模块120可以发送控制信号给恒温模块130,以控制恒温模块130给激光器进行制热,以使得激光器尽快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激光器在继续工作过程中,由于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或功率的增大,激光器的温度升高,逐渐超过最佳工作温度,此时第一测温单元111将激光器的温度转换成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测温单元112将激光器的温度转换成第二温度信号,而环境温度不会随激光器的温度改变而快速改变,因此控制模块120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恒温模块130,从而控制恒温模块130对激光器进行制冷,从而使的激光器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参考图2,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2可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温单元111包括第一热敏电阻1111和第一测温电路1112;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111设置于所述激光器上,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参数;所述第一测温电路1112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111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温度信号。
所述第二测温单元112包括第二热敏电阻1121和第二测温电路1122;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121设置于热沉中,用于基于环境温度产生第二参数;所述第二测温电路1122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111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二温度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敏电阻1111设置于激光器上,根据激光器的温度表现出与激光器温度对应的电阻值。本实施例的第一热敏电阻1111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也可以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此处不作限制。优选的,第一热敏电阻111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例,激光器的温度越高,第一热敏电阻1111的电阻越低。可选的,第一热敏电阻1111的形状为圆球型、圆片型或棒球型等有规则的形状,此处不作具体限制。第一参数是指第一热敏电阻1111的电阻值。第一测温电路1112是指用于根据第一热敏电阻1111的第一参数,转换成第一温度信号的电路拓扑。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温度信号为电压或电流。第二热敏电阻1121设置于热沉中,根据环境温度表现出与环境温度对应的电阻值。热沉(heat sink)是指它的温度不随传递到它的热能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它可以是大气、大地等物体。本实施例的第二热敏电阻1121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也可以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此处不作限制。优选的,第二热敏电阻112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可选的,第二热敏电阻1121的形状为圆球型、圆片型或棒球型等有规则的形状,此处不作具体限制。第二参数是指第二热敏电阻1121的电阻值。第二测温电路1122 是指用于根据第二热敏电阻1121的第二参数,转换成第二温度信号的电路拓扑。具体的,第二温度信号为电压或电流。
参考图3,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测温电路1112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3可知,第一测温电路1112包括稳压芯片TL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2。具体的,稳压芯片TL1为三端稳压芯片。稳压芯片TL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电阻R2并联,稳压芯片TL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与电阻 R3并联,电阻R2和电阻R3之间相互串联,稳压芯片TL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分别与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电阻R4的一端与稳压芯片TL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控制模块120连接。其中,稳压芯片TL1与第一热敏电阻1111 电连接,稳压芯片TL1产生精准的基准信号,连接第一热敏电阻1111,输出一个第一温度信号给控制模块120。可选的,控制模块120为单片机,则第一温度信号可以送给单片机的AD0口。具体的,第二测温电路1122的结构拓扑跟第一测温电路1112的结构拓扑相类似,此处不作赘述。
参考图4,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4可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20为单片机。所述恒温模块130包括恒温控制单元131和半导体制冷器132。其中:
所述恒温控制单元131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20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20 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端的第二控制信号产生调节信号;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32与所述恒温控制单元131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节信号,以基于所述调节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恒温控制单元131根据第一控制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端的控制信号产生调节信号。具体的,第一控制端的第一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模块120根据第一温度信号生成,第二控制端的第二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模块120根据第二温度信号生成。半导体制冷器132根据调节信号对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具体的,半导体制冷器132(Thermo Electric Cooler,TEC) 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所谓珀尔帖效应,是指当直流电流通过两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时,其一端吸热,一端制热的现象。重掺杂的N 型和P型的碲化铋主要用作TEC的半导体材料,碲化铋元件采用电串联,并且是并行发热。TEC包括一些P型和N型对(组),它们通过电极连在一起,并且夹在两个陶瓷电极之间;当有电流从TEC流过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从TEC 的一侧传到另一侧,在TEC上产生″热″侧和″冷″侧,这就是TEC的制热与致冷原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控制单元131包括多组恒温控制电路,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之间相互并联,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3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组恒温控制电路可以连接同一个半导体制冷器132,也可以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单独连接一个半导体制冷器132,此处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恒温控制电路的组数不作限制。优选的,恒温控制电路为三组。
参考图5,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温控制单元131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5可知,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控制单元131包括三组恒温控制电路,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均有一个单独的VCC电源。其中,第一组恒温控制电路 1311A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二极管D1、二极管 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具体的,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均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Q1的源极与三极管Q2的漏极连接,三极管 Q2的源极与三极管Q3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3的漏极与三极管Q4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4的漏极与三极管Q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 Q1的源极同时与半导体制冷器132的第一输入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源极同时与半导体制冷器132的第二输入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第二组恒温控制电路1311B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第三组恒温控制电路 1311C包括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2。其中第二组恒温控制电路1311B和第三组恒温控制电路1311C的电路拓扑与第一组恒温控制电路1311A的电路拓扑相同,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具体的,三极管Q1的栅极、三极管Q5的栅极、三极管Q9的栅极、三极管 Q11的栅极、三极管Q7的栅极和三极管Q3的栅极相互连接,并通过恒温控制单元131的三极管Q18与控制模块12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三极管Q1的栅极和三极管Q18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18的栅极与控制模块12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其中,三极管Q18为NPN型三极管。
三极管Q2的栅极、三极管Q6的栅极、三极管Q10的栅极、三极管Q12的栅极、三极管Q8的栅极和三极管Q4的栅极相互连接。并通过恒温控制单元131 的三极管Q14与控制模块12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三极管Q14的漏极与三极管 Q3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14的栅极与控制模块12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其中,三极管Q14为NPN型三极管。恒温控制单元131的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18 的漏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漏极连接。恒温控制单元131的电阻R18的一端与三极管Q14的漏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漏极连接。
具体的,当第一控制端的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第二控制端的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此时通过半导体制冷器132的电流为顺时针流向,为制冷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此时通过半导体制冷器132的电流为逆时针流向,为制热模式。
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不同占空比,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器132输出不同量的制冷量。
参考图6,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6可知,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散热模块140,该散热模块140包括散热控制单元141和散热器142,其中:
散热模块140,所述散热模块140包括散热控制单元141和散热器142;
所述散热控制单元141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20的第三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端发送的第三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散热。
具体的,当激光器的发热量过大时,通过恒温控制模块120无法对激光器进行恒温控制。此时需要通过散热模块140对激光器进行散热。可选的,散热器142可以是一个散热风扇,通过控制散热器142的转速从而对激光器进行散热。散热控制单元141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20的第三控制端连接,以接收第三控制端发送的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三控制信号进行散热。具体的,散热控制单元141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散热器142对激光器进行散热。
参考图7,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控制单元141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7可知,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控制单元141包括5V电源、电阻R11、三极管Q15、电阻R9和电阻R10。其中,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三控制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5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15的漏极接地,三极管 Q15的源极与分别与电阻R9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5V电源,R10的另一端与散热器14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和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恒温模块,所述恒温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由于可以根据激光器的温度控制恒温模块对激光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激光器的温度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佳的范围内,可以达到保证激光器的稳定工作的技术效果。此外,在激光器刚开始工作时对其进行制热,可以缩短激光器开始正常工作的时间。
实施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器20,包括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200。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200包括测温模块210、控制模块220和恒温模块230,其中:
所述测温模块210包括第一测温单元211和第二测温单元212,所述第一测温单元211的采集端与激光器20连接,用于将所述激光器20的温度转换成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212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22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211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212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恒温模块230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220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20进行制热或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温单元211是用于采集激光器20的温度,并根据激光器20的温度转换成第一温度信号的单元。第二测温单元212是用于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将环境温度转换成第二温度信号的单元。控制模块220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对恒温模块230进行控制,以使恒温模块230对激光器20进行制热或制冷。可选的,控制模块220可以是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具体的,在激光器20开始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测温单元211采集激光器 20的温度和第二测温单元212采集环境温度,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可以确定激光器20温度过低。此时为了保证激光器20尽快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控制模块220可以发送控制信号给恒温模块230,以控制恒温模块230给激光器20进行制热,以使得激光器20尽快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激光器20在继续工作过程中,由于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或功率的增大,激光器20的温度升高,逐渐超过最佳工作温度,此时第一测温单元211将激光器20的温度转换成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测温单元212将激光器20的温度转换成第二温度信号,而环境温度不会随激光器20的温度改变而快速改变,因此控制模块220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恒温模块230,从而控制恒温模块 230对激光器20进行制冷,从而使的激光器20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激光器包括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和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恒温模块,所述恒温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由于可以根据激光器的温度控制恒温模块对激光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激光器的温度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佳的范围内,可以达到保证激光器的稳定工作的技术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和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采集端与激光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测温单元采集环境温度,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第二温度信号;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
恒温模块,所述恒温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一测温电路;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设置于所述激光器上,用于基于所述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第一参数;
所述第一测温电路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温度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单元包括第二热敏电阻和第二测温电路;
所述第二热敏电阻设置于热沉中,用于基于环境温度产生第二参数;
所述第二测温电路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二温度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形状为圆球型、圆片型或棒球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模块包括恒温控制单元和半导体制冷器;
所述恒温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端的第二控制信号产生调节信号;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恒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节信号,以基于所述调节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制热或制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控制单元包括多组恒温控制电路,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之间相互并联,每一组恒温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控制单元和散热器;
所述散热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端发送的第三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对所述激光器进行散热。
10.一种激光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02020509876.XU 2020-04-09 2020-04-09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Active CN211786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9876.XU CN211786813U (zh) 2020-04-09 2020-04-09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9876.XU CN211786813U (zh) 2020-04-09 2020-04-09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6813U true CN211786813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9876.XU Active CN211786813U (zh) 2020-04-09 2020-04-09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68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941A (zh) * 2021-11-20 2022-10-28 衢州学院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941A (zh) * 2021-11-20 2022-10-28 衢州学院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52595A1 (en) Thermoelectric device based on diodes
CN103453688B (zh) 一种热电制冷/热系统
CN111404002B (zh) 一种激光器热电制冷器的控制电路
TR201807670T4 (tr) Elektronik sıcaklık kontrol aparatı ve bu aparatın kontrol yöntemi.
CN206180041U (zh) 电池组制冷制热系统
US3255593A (en) Thermoelectric system
CN211786813U (zh)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激光器
CN110244798A (zh) 一种激光指示装置的自适应温控系统
CN201097244Y (zh) 可调谐激光器温度控制装置
US3391728A (en) Thermal valve
US11765862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 thermoelectric element
JP2000353830A (ja) ペルチェ素子駆動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5087940A (zh) 用于机动车辆通信系统的平衡热传递机制和控制
US3091939A (en) Thermoelectric cooler circuit with thermal electric feed-back arrangement
CN113220049B (zh) 用于单光子探测器的分段温度控制装置和量子通信设备
CN115249941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3909643U (zh) 一种精确控制电子功率模块工作温度的装置
KR100355663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냉각탱크의 온도 제어장치
CN219202194U (zh) 电阻温度控制装置及电流检测装置
CN219891580U (zh) 芯片热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752319A (zh) 一种随温度变化可线性调节tec驱动电路
KR101849079B1 (ko) 전자식 온도 조절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냉각기, 이를 이용한 가열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218728749U (zh) 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
CN104181954A (zh) 一种电子制冷器恒温控制电路
Ivanov et al. Peltier Module-Based Thermoregulator for Liquid Bidirectional Temperature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