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1849U -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1849U
CN211781849U CN201922250018.8U CN201922250018U CN211781849U CN 211781849 U CN211781849 U CN 211781849U CN 201922250018 U CN201922250018 U CN 201922250018U CN 211781849 U CN211781849 U CN 211781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ir guide
wind
guide blade
blad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00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炬烽
吴兴利
张永欣
庄华虎
邓妃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00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1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1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1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所述导风叶片连杆具有流线型截面,其自朝向风源一侧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迎风部、过渡部以及背风部,所述过渡部为所述导风叶片连杆厚度最大部分,所述迎风部和背风部厚度自与所述过渡部连接处逐渐减小;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叶片、传动杆、导风叶片连杆以及驱动马达。导风叶片连杆截面流线型的设置,结合中间厚度大两端厚度小的形状设置,使得从空调风道吹出的冷风能够沿导风叶片连杆的表面到达其背风面,有效减少了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温差,减小了导风叶片连杆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结露的风险;同时导风叶片连杆流线型设置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风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送风角度的调整,以提高用户舒适度;空调器左右送风角度的调整主要靠设于室内机吹出格中的扫风组件来实现。空调室内机扫风组件包括驱动马达、导风叶片以及导风叶片连杆;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吹出格两侧,所述导风叶片可摆动地固定于吹出格顶部,并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穿设于吹出格两侧开设的连杆避让孔,与位于吹出格外的驱动马达传动连接。而现有技术中连杆通常采用截面为方形或采用片状结构的连杆,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一,图2为现有技术中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二,采用方形截面的连杆其强度高,但是其风阻大,背风面的导风性不足,连杆的前后温差大,导致冷热交汇出容易冷凝结露,结露水W随空调风吹出影响使用;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使用片状结构的连杆,由于其背风面小,前后温差较小,不易结露,但是其结构强度低,受力容易造成弯曲变形甚至发生断裂,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其具有结构强度高、不易结露的优点。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具有流线型截面,其自朝向风源一侧向背风一侧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迎风部、过渡部以及背风部,所述过渡部为所述导风叶片连杆厚度最大部分,所述迎风部和背风部厚度自与所述过渡部连接处向两侧逐渐减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风叶片连杆截面流线型的设置,结合中间厚度大两端厚度小的形状设置,使得从空调风道吹出的冷风能够沿导风叶片连杆的表面到达其背风面,有效减少了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温差,减小了导风叶片连杆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结露的风险;同时导风叶片连杆流线型设置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风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的中心线与风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中心线为所述迎风部端部和背风部端部的连线,此设置能够确保冷风最大量地到达导风叶片连杆背向风源的一侧,进一步减少温差,防止结露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的横截面呈具有过渡圆角的菱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的横截面呈飞机机翼状,其包括一大端和一小端,所述大端位于朝向风源一侧,其阻力系数小,能够有效减少所受风阻,降低因受力而产生弯曲变形甚至断裂的风险,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的横截面呈水滴状,所述迎风部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背风部包括固定连接的背风部本体以及背风前端,所述背风前端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迎风部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背风前端圆弧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部圆弧半径与所述背风前端圆弧半径的比值为2.5-3.0。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的厚度最大值与所述迎风部到背风部的距离最大值的比值为0.4-0.6。导风叶片连杆水滴状截面的进一步限定有助于确保导风叶片连杆的强度以及有效的导风。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其包括多个导风叶片、传动杆、驱动马达以及以上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每个导风叶片上均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上;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一端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马达传动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吹出格以及以上所述的导风组件,所述吹出格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底板、下底板以及侧板;所述导风叶片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上底板;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吹出格侧板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连杆避让孔,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活动穿设于所述连杆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与所述连杆避让孔为间隙配合,避免导风叶片连杆与所述连杆避让孔内壁发生摩擦,影响其活动,同时尽可能减小连杆避让孔的面积,以避免吹出格中吹出的冷风从连杆避让孔处到达所述驱动马达处,并在其上出现冷凝结露,影响驱动马达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其使用寿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导风叶片连杆截面其通过流线型的设置,结合中间厚度大两端厚度小的形状设置,使得从空调风道吹出的冷风能够沿导风叶片连杆的表面到达其背风面,有效减少了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温差,减小了导风叶片连杆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结露的风险;同时导风叶片连杆流线型设置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风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保证导风叶片连杆与连杆避让孔之间的缝隙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了连杆避让孔的面积,以避免吹出格中吹出的冷风从连杆避让孔到达所述驱动马达处,并在其上出现冷凝结露,影响驱动马达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室内机,其结构简单且强度高,同时有效降低了冷凝结露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导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导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与吹出风切线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区域P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与连杆避让孔连接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照图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1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导风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叶片连杆23,具有流线型截面,其自朝向风源一侧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迎风部232、过渡部234以及背风部236,过渡部234为导风叶片连杆23厚度最大部分,迎风部232和背风部236厚度自与过渡部234连接处逐渐减小。过渡部234可以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结构,也可以仅为迎风部232和背风部236的衔接处。导风叶片连杆23截面流线型的设置,结合中间厚度大两端厚度小的形状设置,使得从空调风道吹出的冷风能够沿导风叶片连杆23的表面到达其背风部,有效减少了迎风部和背风部的温差,减小了导风叶片连杆23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结露的风险,如图4中所示;同时导风叶片连杆流线型设置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风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导风叶片连杆截面其通过流线型的设置,结合中间厚度大两端厚度小的形状设置,使得从空调风道吹出的冷风能够沿导风叶片连杆的表面到达其背风面,有效减少了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温差,减小了导风叶片连杆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结露的风险;同时导风叶片连杆流线型设置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风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其与实施例1导风叶片连杆的区别仅在于:其截面呈具有过渡圆角的菱形。
实施例3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其与实施例1所述一种导风叶片连杆的区别仅在于:其截面呈飞机机翼状,其包括一大端和一小端,所述大端位于朝向风源一侧,其阻力系数小,能够有效减少所受风阻,降低因受力而产生弯曲变形甚至断裂的风险,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例4
请参照图7-1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导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与吹出风切线方向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20,其包括多个导风叶片21、传动杆22、实施例1-3任一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23以及驱动马达24,每个导风叶片21上均设置有传动轴25,传动轴25可转动地连接于传动杆22上;导风叶片连杆23一端与传动杆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马达24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叶片连杆23为塑料件,结构强度高,其呈折线状。导风叶片连杆的截面呈水滴状,其横向中心线,即从水滴的尖端到末端的连线,应与所述吹出格内吹出风的切线方向平行,优选地,与空调风道出风切线一致。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迎风部232的截面呈圆弧形,过渡部234为迎风部232与背风部236的衔接处,背风部236包括固定连接的背风部本体2362以及背风前端2364,背风前端2364的截面呈圆弧形,迎风部圆弧的半径R(a)大于背风前端圆弧的半径R(b),优选地,R(a)与R(b)的比值为2.5-3.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导风叶片连杆过渡部234的厚度最大值H与其迎风部232到背风部236距离最大值L的比值为0.4-0.6。导风叶片连杆形状的设置既能够确保导风叶片连杆的强度,又能确保冷风最大量地到达导风叶片连杆背向风源的一侧,进一步减少温差,防止结露的发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风组件,其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且有效降低了冷凝结露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实施例5
请参照图10-1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区域P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与连杆避让孔连接处放大示意图。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有吹出格10,其固定于空调室内机底盘上,并位于空调风道的出口。吹出格10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底板11、下底板12以及侧板13;导风叶片可转动地固定于上底板11;驱动马达24设置于吹出格侧板13外侧,侧板13上开设有连杆避让孔14,导风叶片连杆23一端活动穿设于连杆避让孔14。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杆避让孔14呈矩形结构,导风叶片连杆23与连杆避让孔14为间隙配合,即连杆避让孔14与导风叶片连杆23之间具有缝隙,以避免导风叶片连杆与连杆避让孔内壁发生摩擦,影响其活动。优选地,所述导风叶片连杆过渡部厚度最大处表面与所述连杆避让孔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3mm,迎风部和背风部末端与所述连杆避让孔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3mm,在保证导风叶片连杆与连杆避让孔存在间隙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连杆避让孔的面积,以避免吹出格中吹出的冷风从连杆避让孔到达所述驱动马达处,如图12中箭头所示,并在驱动马达上出现冷凝结露,影响驱动马达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其使用寿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其通过导风叶片连杆截面流线型的设置,结合中间厚度大两端厚度小的形状设置,使得从空调风道吹出的冷风能够沿导风叶片连杆的表面到达其背风面,有效减少了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温差,减小了导风叶片连杆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结露的风险;同时导风叶片连杆流线型设置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风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保证导风叶片连杆与连杆避让孔之间的缝隙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了连杆避让孔的面积,以避免吹出格中吹出的冷风从连杆避让孔处到达所述驱动马达处,并在其上出现冷凝结露,影响驱动马达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导风组件结构简单且强度高,同时有效降低了冷凝结露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具有流线型截面,其自朝向风源一侧向背风一侧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迎风部、过渡部以及背风部,所述过渡部为所述导风叶片连杆厚度最大部分,所述迎风部和背风部厚度自与所述过渡部连接处向两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截面的中心线与风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中心线为所述迎风部端部和背风部端部的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的横截面呈具有过渡圆角的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的横截面呈飞机机翼状,其包括一大端和一小端,所述大端位于朝向风源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的横截面呈水滴状,所述迎风部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背风部包括固定连接的背风部本体以及背风前端,所述背风前端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迎风部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背风前端圆弧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部圆弧半径与所述背风前端圆弧半径的比值为2.5-3.0。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的厚度最大值与所述迎风部到背风部的距离最大值的比值为0.4-0.6。
8.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导风叶片、传动杆、驱动马达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导风叶片连杆;每个导风叶片上均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上;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一端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马达传动连接。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吹出格以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组件,所述吹出格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底板、下底板以及侧板;所述导风叶片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上底板;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吹出格侧板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连杆避让孔,所述导风叶片连杆活动穿设于所述连杆避让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连杆与所述连杆避让孔为间隙配合。
CN201922250018.8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1781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018.8U CN211781849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018.8U CN211781849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1849U true CN211781849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8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0018.8U Active CN211781849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1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3249B2 (ja) 多翼ファン
WO2017050237A1 (zh) 翅片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WO2020134806A1 (zh) 一种集成灶风机的叶片以及集成灶风机
CN211781849U (zh) 一种导风叶片连杆、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CN109340915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833299U (zh) 一种轴流风轮
CN107328084B (zh) 空调器的电机支架和空调器
CN211650681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1716822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01173529Y (zh) 空调器室外机中的电机支架
CN103867487A (zh) 风扇叶片
CN209101409U (zh) 一种风管机面板及空调器
CN212585073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框及空调室内机
CN111006381B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1476253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1650682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110749077B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110848958A (zh) 百叶组件、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02562137U (zh) 具有密封条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10749079A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10902829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296523B (zh) 提高固定可靠性的扰流片及使用其的空调机组
CN201983365U (zh) 一种双风扇空调室外机箱体及双风扇空调室外机
CN211177364U (zh) 百叶组件、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2057693U (zh) 一种空调器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