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6175U - 一种船用堵漏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堵漏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66175U CN211766175U CN201922104696.3U CN201922104696U CN211766175U CN 211766175 U CN211766175 U CN 211766175U CN 201922104696 U CN201922104696 U CN 201922104696U CN 211766175 U CN211766175 U CN 211766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plug
- marine
- pole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堵漏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堵漏塞底部面积小,与支撑器材配合不紧密,易于滑落的问题。通过采用伸调节杆、外杆、伸缩杆和微调杆相结合的方式,当船用堵漏塞固定作业时,连接各部件,将塞锥堵住破口,拉伸伸缩杆至合适位置,将主横柱旋转卡于斜U槽内,旋转锁紧螺母,推动副横柱,使微调杆伸出,齿形底座压紧支撑部件(可为船上设备或临时人为搭建)接触,使塞锥堵住破口,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保证堵漏过程迅速、及时、有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堵漏塞。
背景技术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通航密度的增加,船舶在航行、停泊和作业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导致船体破损进水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船体破损事故屡见不鲜。船体破损降低了船舶的稳性,减少了储备浮力,对船舶带来极大危害,直接威胁到船舶的生命力。
当船体发生破损进水时,堵漏和排水是首要任务。目前船舶上都配备有堵漏器材,木质堵漏塞是船舶堵漏的常备器材。现有堵漏塞通常只适用于小型破口,为了防止松动有时也配合支撑器材(如金属伸缩支柱、木支柱)等固定,一方面堵漏塞底部面积小,与支撑器材配合不紧密,易于滑落,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器材配合使用,作业所需的人员数量多,导致堵漏过程不能迅速、及时、有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堵漏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堵漏塞,包括调节杆,通过前接头安装在调节杆一端的塞体,与调节杆螺纹连接且位于调节杆远离塞体一端的外杆,位于外杆远离塞体一端且可沿Z方向移动的伸缩杆,位于伸缩杆远离外杆一端且可沿Z方向移动的微调杆。
进一步的,所述塞体包括中空结构的塞锥,安装在塞锥两侧且位于塞锥靠近调节杆一端、关于塞锥对称的抓手,安装在抓手上的一对栓绳环,安装在塞锥上的麻套,一端安装在麻套上且另一端安装在栓绳环上的固定绳。
进一步的,所述前接头包括一端安装在塞体上且设有固定腔A的前球座,一端安装在调节杆上的前颈部,一端插入固定腔A且通过前压盖锁紧固定、另一端安装在前颈部上的前球体,前球体与固定腔A内表面贴合,前球体可在固定腔A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杆上设有沿Z方向延伸且关于外杆对称的一对限位槽,限位槽包括沿外杆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多个前横槽,位于相邻两个前横槽之间且两端与前横槽连通、与水平面倾斜的斜U槽,安装在外杆外圆柱面上且关于外杆对称的一对前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一端伸入外杆内的内杆,安装在内杆上且位于内杆远离外杆一端的主杆,一端安装在内杆外圆柱面上且另一端伸出限位槽、可在限位槽内滑动的一对主横柱,与主杆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安装在锁紧螺母上且关于主杆对称的一对后把手;
主杆上设有一对关于主杆对称的后横槽。
进一步的,所述微调杆包括一端插入主杆内的副杆,一端安装在副杆圆柱面上且另一端伸出后横槽、可在后横槽内滑动的一对副横柱,通过后接头安装在副杆上且位于副杆远离主杆一端的齿形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后接头包括一端安装在塞体上且设有固定腔A的前球座,一端安装在副杆上的后颈部,一端插入固定腔B且通过后压盖锁紧固定、另一端安装在后颈部上的后球体,后球体与固定腔B内表面贴合,后球体可在固定腔B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腔A、固定腔B均为球面结构,固定腔A、固定腔B截面所述圆心角均不超过180°。
进一步的,所述麻套内填充有棉麻。
进一步的,所述齿形底座远离微调杆一端安装有多个锯齿。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堵漏塞底部面积小,与支撑器材配合不紧密,易于滑落的问题。通过采用伸调节杆、外杆、伸缩杆和微调杆相结合的方式,当船用堵漏塞固定作业时,连接各部件,将塞锥堵住破口,拉伸伸缩杆至合适位置,将主横柱旋转卡于斜U槽内,旋转锁紧螺母,推动副横柱,使微调杆伸出,齿形底座压紧支撑部件(可为船上设备或临时人为搭建)接触,使塞锥堵住破口,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保证堵漏过程迅速、及时、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接头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杆与伸缩杆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杆与伸缩杆后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接头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拉出、微调杆微调后的主视图。
图中:
100-塞体,101-塞锥,102-抓手,103-栓绳环,104-麻套,105-固定绳,106-前接头,107-固定腔A,108-前球座,109-前颈部,110-前压盖,111-前球体。
200-调节杆。
300-外杆,301-限位槽,302-前横槽,303-斜U槽,304-前把手。
400-伸缩杆,401-内杆,402-主杆,403-主横柱,404-锁紧螺母,405-后把手,406-后横槽。
500-微调杆,501-副杆,502-副横柱,503-齿形底座,504-锯齿,505-后接头,506-固定腔B,507-后球座,508-后颈部,509-后压盖,510-后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船用堵漏塞,包括调节杆200,通过前接头106安装在调节杆200一端的塞体100,与调节杆200螺纹连接且位于调节杆200远离塞体100一端的外杆300,位于外杆300远离塞体100一端且可沿Z方向移动的伸缩杆400,位于伸缩杆400远离外杆300一端且可沿Z方向移动的微调杆500。
调节杆200设有多种长度规格,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塞体100包括中空结构的塞锥101,安装在塞锥101两侧且位于塞锥101靠近调节杆200一端、关于塞锥101对称的抓手102,安装在抓手102上的一对栓绳环103,安装在塞锥101上的麻套104,一端安装在麻套104上且另一端安装在栓绳环103上的固定绳105。麻套104内填充有棉麻。
前接头106包括一端安装在塞体100上且设有固定腔A107的前球座108,一端安装在调节杆200上的前颈部109,一端插入固定腔A107且通过前压盖110锁紧固定、另一端安装在前颈部109上的前球体111,前球体111与固定腔A107内表面贴合,前球体111可在固定腔A107内转动和摆动,转动范围角度小,不超过20°。
外杆300上设有沿Z方向延伸且关于外杆300中轴线呈中心对称的一对限位槽301,限位槽301包括沿外杆300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多个前横槽302,位于相邻两个前横槽302之间且两端与前横槽302连通、与水平面倾斜的斜U槽303,安装在外杆300外圆柱面上且关于外杆300对称的一对前把手304。
伸缩杆400包括一端伸入外杆300内的内杆401,安装在内杆401上且位于内杆401远离外杆300一端的主杆402,一端安装在内杆401外圆柱面上且另一端伸出限位槽301、可在限位槽301内滑动的一对主横柱403,两个主横柱403关于内杆401对称,
伸缩杆400还包括与主杆402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404,安装在锁紧螺母404上且关于主杆402对称的一对后把手405;
主杆402上设有一对关于主杆402对称的后横槽406。
微调杆500包括一端插入主杆402内的副杆501,一端安装在副杆501圆柱面上且另一端伸出后横槽406、可在后横槽406内滑动的一对副横柱502,通过后接头505安装在副杆501上且位于副杆501远离主杆402一端的齿形底座503。齿形底座503远离微调杆500一端安装有多个锯齿504。
通过转动锁紧螺母404,锁紧螺母404推动副横柱502在后横槽406内移动,带动微调杆500在Z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本申请长度的微调,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支撑距离,提高本申请的适应性。
后接头505包括一端安装在塞体100上且设有固定腔A107的前球座108,一端安装在副杆501上的后颈部508,一端插入固定腔B506且通过后压盖509锁紧固定、另一端安装在后颈部508上的后球体510,后球体510与固定腔B506内表面贴合,后球体510可在固定腔B506内转动和摆动,转动范围角度小,不超过20°。
固定腔A107、固定腔B506均为球面结构,固定腔A107、固定腔B506截面所述圆心角均不超过180°。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船用堵漏塞固定作业时,2人合作,1人握抓手102,1人握前把手304,将塞锥101堵住破口,握抓手102之人将伸缩杆400拉伸至合适位置,将主横柱403旋转置于斜U槽303内,旋转后把手405,利用锁紧螺母404推动副横柱502,使微调杆500带动齿形底座503在Z方向运动,使齿形底座503压紧支撑部件可为船上设备或临时人为搭建接触,使塞锥101堵住破口,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由于采用调节杆200、伸缩杆400和微调杆500相结合实现支撑距离粗调、微调,使装置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杆(200),通过前接头(106)安装在调节杆(200)一端的塞体(100),与调节杆(200)螺纹连接且位于调节杆(200)远离塞体(100)一端的外杆(300),位于外杆(300)远离塞体(100)一端且可沿Z方向移动的伸缩杆(400),位于伸缩杆(400)远离外杆(300)一端且可沿Z方向移动的微调杆(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00)包括中空结构的塞锥(101),安装在塞锥(101)两侧且位于塞锥(101)靠近调节杆(200)一端、关于塞锥(101)对称的抓手(102),安装在抓手(102)上的一对栓绳环(103),安装在塞锥(101)上的麻套(104),一端安装在麻套(104)上且另一端安装在栓绳环(103)上的固定绳(1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头(106)包括一端安装在塞体(100)上且设有固定腔A(107)的前球座(108),一端安装在调节杆(200)上的前颈部(109),一端插入固定腔A(107)且通过前压盖(110)锁紧固定、另一端安装在前颈部(109)上的前球体(111),前球体(111)与固定腔A(107)内表面贴合,前球体(111)可在固定腔A(107)内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300)上设有沿Z方向延伸且关于外杆(300)对称的一对限位槽(301),限位槽(301)包括沿外杆(300)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多个前横槽(302),位于相邻两个前横槽(302)之间且两端与前横槽(302)连通、与水平面倾斜的斜U槽(303),安装在外杆(300)外圆柱面上且关于外杆(300)对称的一对前把手(30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00)包括一端伸入外杆(300)内的内杆(401),安装在内杆(401)上且位于内杆(401)远离外杆(300)一端的主杆(402),一端安装在内杆(401)外圆柱面上且另一端伸出限位槽(301)、可在限位槽(301)内滑动的一对主横柱(403),与主杆(402)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404),安装在锁紧螺母(404)上且关于主杆(402)对称的一对后把手(405);
主杆(402)上设有一对关于主杆(402)对称的后横槽(4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杆(500)包括一端插入主杆(402)内的副杆(501),一端安装在副杆(501)圆柱面上且另一端伸出后横槽(406)、可在后横槽(406)内滑动的一对副横柱(502),通过后接头(505)安装在副杆(501)上且位于副杆(501)远离主杆(402)一端的齿形底座(50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头(505)包括一端安装在塞体(100)上且设有固定腔A(107)的前球座(108),一端安装在副杆(501)上的后颈部(508),一端插入固定腔B(506)且通过后压盖(509)锁紧固定、另一端安装在后颈部(508)上的后球体(510),后球体(510)与固定腔B(506)内表面贴合,后球体(510)可在固定腔B(506)内转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麻套(104)内填充有棉麻。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底座(503)远离微调杆(500)一端安装有多个锯齿(50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4696.3U CN211766175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船用堵漏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4696.3U CN211766175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船用堵漏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66175U true CN211766175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6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04696.3U Active CN211766175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船用堵漏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661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6921A (zh) * | 2021-06-11 | 2021-09-14 |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门字架式船舶堵漏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22104696.3U patent/CN2117661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6921A (zh) * | 2021-06-11 | 2021-09-14 |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门字架式船舶堵漏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66175U (zh) | 一种船用堵漏塞 | |
KR101837986B1 (ko) | 선박용 차량 고박장치 | |
CN111619735A (zh) | 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 | |
CN207005429U (zh) | 一种水阀开关工具 | |
CN104158119B (zh) | 一种架空避雷线悬垂线夹调正方法及缓冲装置 | |
CN102561684A (zh) | 模板拉索预张紧装置 | |
AU2016320231B2 (en) | Connector | |
CN214785880U (zh) | 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 | |
CN215167900U (zh) | 一种附着支座支顶器 | |
CN205116014U (zh) | 一种斜拉索软牵引装置 | |
CN213015359U (zh) | 一种脚手架的固定连接件 | |
CN205137006U (zh) | 一种便携式绞磨机用安装挂架 | |
CN108426211A (zh) | 一种用于嵌入式安装的可调节软悬挂装置 | |
WO2021109360A1 (zh) | 一种用于专用卸扣的水下拆装模块 | |
CN112046677B (zh) | 一种船用自回转式横杆 | |
CN210307546U (zh) | 一种可以提供准确剪切力的套筒 | |
CN205776939U (zh) | 一种玻璃幕墙支撑机构 | |
CN216276562U (zh) |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组装楼梯的结构 | |
CN212428070U (zh) | 一种土建施工浇筑用的模具 | |
CN202467198U (zh) | 模板拉索预张紧装置 | |
CN206562907U (zh) | 施工用伸缩梯 | |
CN214248153U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花篮螺栓 | |
CN108840222B (zh) | 角铁吊装固定装置 | |
KR20140003202U (ko) | 선박의 인입식 계주 | |
CN218264894U (zh) | 一种可调尺寸的脚手架连墙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