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57565U -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57565U
CN211757565U CN201921919454.3U CN201921919454U CN211757565U CN 211757565 U CN211757565 U CN 211757565U CN 201921919454 U CN201921919454 U CN 201921919454U CN 211757565 U CN211757565 U CN 211757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central shaft
crushing
vehic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94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洁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gz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gz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gz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94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57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57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57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包括车载系统、取料系统、修复系统和铺设系统,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均设置在所述车载系统上,通过所述车载系统带动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在待修复地面上进行移动,所述取料系统用于破碎并抓取待修复地面上的土壤,所述修复系统对被抓取的土壤进行筛选修复,所述铺设系统将已修复的土壤进行重新铺设;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车载系统、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的设置能够进行同步的待修复土壤输入和已修复土壤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活动与生存的基础,土壤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威胁到人类在粮食、居住和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区别于常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工业固废,土壤污染具有不可见性和隐蔽性。一方面,土壤污染使土壤肥力退化,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另一方面,毒性物质通过累积和吸收,进入食物链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更严重的,土壤中的毒性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经挥发或使用将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目前,用于土壤修复的技术手段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修复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异位修复则需将土壤异位预处理后再经过修复设备进行修复,修复后再将净化的土壤回位处理,其工艺流程较长,各系统独立运行,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且挖掘方式多采用挖机作业,不能有效的控制修复位面,易对非修复层或非污染面产生二次破坏,该技术手段一般作为场地修复应用,受限于场地条件。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包括车载系统、取料系统、修复系统和铺设系统,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均设置在所述车载系统上,通过所述车载系统带动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在待修复地面上进行移动,所述取料系统用于破碎并抓取待修复地面上的土壤,所述修复系统对被抓取的土壤进行筛选修复,所述铺设系统将已修复的土壤进行重新铺设;
所述取料系统包括斗轮组、支撑杆、伸缩杆和传输带,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的后端均与所述车载系统连接,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均可绕与所述车载系统的连接点自由转动,所述支撑杆前端设置所述斗轮组,所述传输带倾斜设置,所述传输带的一端设置有集土铲,所述集土铲对应所述斗轮组设置;
所述斗轮组包括中心轴、旋转筒,所述中心轴、所述旋转筒均设置为圆柱形,且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圆柱形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轴直径,所述旋转筒套设在所述中心轴外部,且所述旋转筒和所述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外圆面环形均布若干抓斗部;
所述取料系统还包括洒液装置,所述洒液装置包括储液罐、输送器和导管,所述储液罐在所述输送器的供能作用下将土壤修复液通过所述导管向所述斗轮组输送,所述中心轴轴线上设置有中心孔,且所述中心孔向所述中心轴外圆面设置若干导流腔,所述旋转筒上环形设置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导流腔和所述出液口配合设置,所述导管连接在所述中心孔的端部。
较佳的,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旋转筒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两端且对应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所述端盖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端盖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中心轴连接。
较佳的,所述中心轴两端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直径小于所述中心轴直径,从而在所述中心轴两端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端盖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端盖中心对应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直径,所述端盖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所述轴承。
较佳的,所述端盖的外圆面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圆弧面上设置有链轮部,挖掘电机和所述链轮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旋转筒转动,所述第二凸台的环形平面上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筒体的两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连接。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放置腔,所述安装部、所述端盖均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斗轮组的端面设置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放置腔连通;所述圆形孔直径大于所述端盖外径。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斗轮组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安装部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螺纹孔连接。
较佳的,所述抓斗部包括平板、加强筋板和导向板,所述平板在所述筒体外圆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平板远离所述筒体的端边设置为斜角锐边;所述加强筋板同时连接所述平板和所述筒体外圆面,所述平板和所述加强筋板形成具有储存空间的槽状结构,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槽状结构内部,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平板、所述筒体外圆面同时连接,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平板形成夹角。
较佳的,所述筒体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槽均设置有环状,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
较佳的,所述导流腔包括径向段和导向段,所述径向段以所述中心孔的轴线径向延伸,所述导向段和所述径向段形成夹角;当所述导流腔移动至所述出液口位置时,所述导流段一端面和所述出液口的一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较佳的,所述导流腔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下部且为扇形分布,所述导流腔整体扇形角度设置为45°~60°,其中一最边缘的所述导流腔横截面中心线竖直设置,其余所述导流腔设置于靠近所述传输带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车载系统、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的设置能够进行同步的待修复土壤输入和已修复土壤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2,通过所述导流腔、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抓斗部的对应设置,实现土壤修复液从所述导流腔喷洒出后对所述抓斗部上所述平板和所述导向板的冲刷,便于所述抓斗部底部待修复土壤的脱离,同时对待修复土壤实现初步洒液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的结构视图;
图2为所述取料系统的连接结构视图;
图3为所述取料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视图;
图4为所述取料系统实施例四的结构视图;
图5为所述集土铲的结构正视图;
图6为所述集土铲的结构俯视图;
图7为所述传输带的结构正视图;
图8为所述传输带的结构侧视图;
图9为所述分料部的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所述修复系统的结构正视图;
图11为所述修复系统的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所述固定调节组的结构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车载系统;2-取料系统;3-修复系统;4-铺设系统;21-斗轮组;22-支撑杆;23-伸缩杆;24-传输带;25-集土铲;31-放置槽;32-破碎仓;33-药剂仓;211-中心轴;212-旋转筒;213-抓斗部;241-第一筛分部;242-分料板;243-调节组;244-运输组;251-铲体;252-集料部;253-挡料框;321-锥形导料板;322-加热输送部;323-粉碎部;324-第二筛分部;325-安装基板;326-导轨;327-工作台;328-固定板;329-第一定位柱;330-第二定位柱;331-弹簧;2111-安装部;2112-中心孔;2113-导流腔;2121-筒体;2122-端盖;2123-轴承;2124-链轮部;2125-出液口;2126-密封环;2127-密封槽;2131-平板;2132-加强筋板;2133-导向板;2431-转轴;2432-弹性件;243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的结构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包括车载系统1、取料系统2、修复系统3和铺设系统4,所述取料系统2、所述修复系统3和所述铺设系统4均设置在所述车载系统1上,通过所述车载系统1带动所述取料系统2、所述修复系统3和所述铺设系统4在待修复地面上进行移动,所述取料系统2用于破碎并抓取待修复地面上的土壤,所述修复系统3对被抓取的土壤进行筛选修复,所述铺设系统4将已修复的土壤进行重新铺设,通过所述车载系统1、所述取料系统2、所述修复系统3和所述铺设系统4的设置能够进行同步的待修复土壤输入和已修复土壤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
所述车载系统1包括移动装置、底板、控制室和机体,所述移动装置可采用履带、车轮等移动式结构,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取料系统2和所述铺设系统4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取料系统2和所述铺设系统4通过所述修复系统3连接,所述控制室和所述机体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机体为所述移动装置提供动能支持,所述控制室操控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同时所述控制室也控制所述取料系统2、所述铺设系统4和所述修复系统3的启停,一般的,所述机体可设置为液压工作站形式。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取料系统的连接结构视图;所述取料系统2包括斗轮组21、支撑杆22、伸缩杆23和传输带24,所述支撑杆22和所述伸缩杆23的后端均与所述机体连接,且所述支撑杆22和所述伸缩杆23均可绕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自由转动,所述支撑杆22前端设置所述斗轮组21,一般的,所述支撑杆22设置为曲臂结构,所述伸缩杆23前端与所述支撑杆22的中部连接,所述伸缩杆23的伸缩操作可改变所述支撑杆22的高度,从而改变所述斗轮组21的挖掘深度。所述传输带24倾斜设置,所述传输带24的一端设置有集土铲25,所述集土铲25对应所述斗轮组21设置,从而将所述斗轮组21挖掘的待修复土壤集中运输至所述传输带24上,从而通过所述传输带24将待修复土壤运输至所述修复系统3内。
所述斗轮组21包括中心轴211、旋转筒212和挖掘电机,所述中心轴211、所述旋转筒212均设置为圆柱形,且所述旋转筒212内设置有圆柱形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直径略大于所述中心轴211直径,所述旋转筒212套设在所述中心轴211外部,且所述旋转筒212和所述中心轴211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212外圆面环形均布若干抓斗部213,通过所述动力组实现所述中心轴211和所述旋转筒212的相对转动,从而完成所述斗轮组21的挖掘操作。
所述中心轴21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所述支撑杆22上,从而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所述旋转筒212包括筒体212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2121两端的端盖2122,所述端盖2122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2121的两端且对应所述中心轴211的两端设置,所述端盖2122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端盖2122通过所述轴承2123与所述中心轴211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中心轴211和所述旋转筒212的相对转动。
一般的,所述端盖2122上还设置有链轮部2124,所述挖掘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输出链轮,所述输出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链轮部2124连接,从而可通过所述挖掘电机带动所述旋转筒212转动。
具体的,所述中心轴211两端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部2111,所述安装部2111直径小于所述中心轴211直径,从而在所述中心轴211两端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端盖2122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端盖2122中心对应所述安装部2111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直径略大于所述安装部2111直径,所述端盖2122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所述轴承2123,通过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凸台的限制,实现所述轴承2123的位置固定。
所述端盖2122的外圆面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链轮部2124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的圆弧面上,所述第二凸台的环形平面上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对应的,所述筒体2121的两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端盖2122和所述筒体2121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可设置为沉头孔,从而避免螺钉对所述链条转动的影响。
所述支撑杆22内设置有放置腔,所述安装部2111、所述端盖2122均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故所述输出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部2124均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从而保护传动系统。
所述支撑杆22靠近所述斗轮组21的端面设置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放置腔连通;所述圆形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端盖2122外径,从而便于放置所述端盖2122,同时,所述端盖2122在所述圆形孔位置处实现较佳的密闭效果,避免土壤从所述圆形孔进行所述放置腔内部。
所述支撑杆22远离所述斗轮组2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对应的,所述安装部2111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螺纹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中心轴211和所述支撑杆22的固定连接。
所述挖掘电机通过所述输出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部2124的链轮传动,带动所述旋转筒212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斗轮组21的挖掘操作。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取料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视图;所述取料系统2还包括洒液装置,所述洒液装置对所述斗轮组21抓取的待修复土壤进行初步洒液操作,所述洒液装置喷洒的液体为土壤修复液。所述洒液装置包括储液罐、输送器和导管,所述储液罐在所述输送器的供能作用下将土壤修复液通过所述导管向所述斗轮组21输送。
所述抓斗部213包括平板2131、加强筋板2132和导向板2133,所述平板2131在所述筒体2121外圆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平板2131远离所述筒体2121的端边设置为斜角锐边,便于对土壤进行挖掘;所述加强筋板2132同时连接所述平板2131和所述筒体2121外圆面从而实现所述平板2131在所述筒体2121上的稳定连接,一般的,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板2132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平板2131的两端,从而使所述平板2131和所述加强筋板2132形成具有储存空间的槽状结构,从而便于挖掘并运输待修复土壤。所述导向板2133设置在所述槽状结构内部,且所述导向板2133与所述平板2131、所述筒体2121外圆面同时连接,所述导向板2133与所述平板2131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所述导向板2133的设置,进一步加强所述抓斗部213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避免在挖掘过程中所述平板2131和所述筒体2121形成的拐角位置处土壤的堆积残留。
所述旋转筒212上环形设置有若干出液口2125,一般的,相邻两所述抓斗部213直接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出液口2125,所述出液口2125为长孔,且所述出液口2125横截面中心线与所述导向板2133平行设置。
所述中心轴211轴线上设置有中心孔2112,且所述中心孔2112向所述中心轴211外圆面设置若干导流腔2113,所述导流腔2113和所述出液口2125配合设置。所述导管连接在所述中心孔2112的端部,从而使土壤修复液从所述中心孔2112经所述导流腔2113的导流作用下在对应的所述出液口2125中流出,从所述出液口2125中流出的土壤修复液可对所述抓斗部213内的待修复土壤进行冲刷使待修复土壤更易从所述抓斗部213内倒出,同时可对待修复土壤进行初步洒液操作。
所述筒体2121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环2126,对应的,所述端盖2122上设置有密封槽2127,所述密封环2126和所述密封槽2127均设置有环状,在所述端盖2122与所述筒体2121安装时,所述密封环2126设置在所述密封槽2127内,便于所述筒体2121和所述端盖2122对位安装的同时,也可提高所述端盖2122和所述筒体2121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降低土壤修复液从所述端盖2122和所述筒体2121之间间隙漏出的概率。
较佳的,所述导流腔2113包括径向段和导向段,所述径向段以所述中心孔2112的轴线径向延伸,所述导向段和所述径向段形成夹角;当所述导流腔2113移动至所述出液口2125位置时,所述导流段一端面和所述出液口2125的一端面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所述导流腔2113内的土壤修复液直接对所述抓斗部213内进行冲刷,在对待修复土壤进行初步洒液操作的同时,使残留在所述抓斗部213底部的待修复土壤在土壤修复液的冲刷作用下更易从所述抓斗部213内倒出。
一般的,在横截面上,所述导流腔2113设置于所述中心轴211下部且为扇形分布,所述导流腔2113整体扇形角度一般设置为45°~60°,即位于最边缘两侧的所述导流腔2113,两对应的所述径向段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60°,且其中一最边缘的所述导流腔2113横截面中心线竖直设置,其余所述导流腔2113设置于靠近所述传输带24的一侧。
当所述出液口2125移动至所述导流腔2113位置时,所述出液口2125对应的所述抓斗部213位于靠近所述传输带24的下部,所述抓斗部213上的所述平板2131处于水平或向所述传输带24倾斜的状态,此时所述抓斗部213内的待修复土壤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平板2131向所述集土铲25滑落,同时也会有部分土壤残留在所述平板2131上,但在所述导流腔2113喷洒出的土壤修复液作用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更易从平板2131上滑落,同时土壤修复液也会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平板2131向所述集土铲25滑落,从而避免土壤修复液在所述抓斗部213内的残留。
同时,所述导流腔2113的位置设置,可避免土壤修复液经所述中心轴211外圆面和所述旋转筒212内圆面之间的间隙通过位于其他位置的所述出液口2125喷出,避免出现土壤修复液在外部的喷射,造成土壤修复液的浪费。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取料系统实施例四的结构视图;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腔2113可整体设置为以所述中心孔2112的轴线径向延伸的腔体,使所述中心孔2112和所述中心轴211外圆部连通,对应的,所述出液口2125设置为横截面上两侧边均径向设置的喇叭口状,对应的,所述导向板2133也径向设置,从而在所述中心轴211和所述旋转筒212相对转动时实现所述出液口2125喷洒出的土壤修复液对所述抓斗部213内的冲刷。
较佳的,所述出液口2125横截面内口宽度大于所述导流腔2113横截面宽度,从而可在所述中心轴211、所述旋转筒212相对转动时,所述出液口2125喷洒出的土壤修复液对所述抓斗部213内进行较大范围的冲刷。较佳的,为保证较佳的冲刷面积,在横截面视图上,所述平板2131与所述筒体2121外圆面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平板2131与所述导向板2133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则所述出液口2125横截面内口宽度A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64563850000081
其中,r为所述中心轴211的半径尺寸;s为所述中心轴211外圆面和所述旋转筒212内圆面之间的间隙尺寸;θ为所述筒体2121经所述第一连接点的径向线与所述平板2131之间的夹角;L1为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为所述平板2131的长度尺寸;a为调节尺寸,一般为0.3L~0.5L。
在所述出液口2125横截面内口宽度A的计算公式中,所述出液口2125横截面内口宽度A的大小随所述半径尺寸r和所述间隙尺寸s的增加而增大,随所述夹角θ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通过设置所述出液口2125横截面内口宽度A的计算公式,可通过设置好所述平板2131位置及尺寸后对所述出液口2125的尺寸进行快速计算,从而便于加工出合适的出液口2125。
通过所述导流腔2113、所述出液口2125以及所述抓斗部213的对应设置,实现土壤修复液从所述导流腔2113喷洒出后对所述抓斗部213上所述平板2131和所述导向板2133的冲刷,便于所述抓斗部213底部待修复土壤的脱离,同时对待修复土壤实现初步洒液操作。
实施例五
如图5、图6所示,图5为所述集土铲的结构正视图;图6为所述集土铲的结构俯视图;所述集土铲25包括铲体251、集料部252,所述铲体251包括一倾斜设置的铲面,所述铲面设置为梯形状,从与地面接触的底边向与所述传输带24连接的位置方向宽度逐渐增大。所述集料部252设置在所述铲面上,所述铲面设置有挡料框253,所述挡料框253在与地面接触的底边以及与所述传输带24连接的位置设置为开口,用于接收地面上的待修复土壤以及将所述铲面上的待修复土壤运输至所述传输带24上;所述挡料框253设置在与地面接触的底边的开口对应所述斗轮组21设置,且所述挡料框253设置在与地面接触的底边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斗轮组21的宽度。
所述集料部252设置为以所述传输带24为中心对称设置的一对可旋转组件,且两所述可旋转组件反向旋转。所述集料部252包括旋转轴、环形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叶片,集料电机设置在所述铲体251内部,通过在所述铲面上开孔实现所述集料电机和所述旋转轴的连接,从而可通过所述集料电机带动所述集料部252转动。
所述叶片包括碎料部和拨料部,所述拨料部设置在所述碎料部上,所述碎料部设置为月牙瓣状,且两所述可旋转组件上的所述碎料部活动范围有重叠,从而在所述碎料部的重叠范围内对待修复土壤进行初步的破碎处理,所述碎料部边缘设置为圆弧形;所述拨料部设置为弧形片状,当有大型硬质石块等物品时,所述碎料部的圆弧形边缘不会强行对石块进行粉碎处理,石块会在挤压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碎料部上方的所述拨料部位置,由于所述拨料部为片状,两所述可旋转组件上的所述拨料部之间空间较大,所述拨料部仅进行拨料操作。
一般的,所述拨料部厚度尺寸设置为所述碎料部厚度尺寸的2至3倍,所述拨料部上端面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料框253上端面高度,所述碎料部上端面高度超过所述挡料框253上端面高度,从而可使部分无法破碎的大型硬质石块从所述挡料框253上方或所述铲面的两侧脱离,排出所述集土铲25,具有一定的初步筛料作用。
同时,所述集料部252与可实现初步洒液操作的所述取料系统2配合设置,可实现待修复土壤与土壤修复液的初步搅拌混合;倾斜设置的所述铲面与可实现初步洒液操作的所述取料系统2配合设置,可使喷洒的多余土壤修复液沿所述铲面向被挖掘后的土壤表层洒落,从而可对被挖掘后的土壤表层进行土壤修复液的喷洒,便于对土壤的进一步修复。
实施例六
如图7、图8所示,图7为所述传输带的结构正视图;图8为所述传输带的结构侧视图;所述传输带24倾斜设置,且所述传输带24下端与所述集土铲25连接,上端与所述修复系统3连接。所述传输带24上部还设置有第一筛分部241,所述第一筛分部241设置为振动筛,一般的,所述振动筛的筛网孔径为10mm~30mm,且所述振动筛外围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对应所述传输带24设置有筛料开口。较佳的,所述振动筛可以以偏心轮轴的运动方式,上下前后振动。
如图9所示,图9为所述分料部的结构侧视图;对应所述振动筛,所述传输带24还设置有分料部,所述分料部对应所述筛料开口设置;所述分料部包括分料板242、调节组243和运输组244,所述分料板242设置于所述振动筛靠近所述传输带24的一侧,且所述分料板242通过所述调节组243固定,所述调节组243包括转轴2431、弹性件2432和限位件2433,所述转轴2431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料板242上,所述转轴2431的两端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修复系统3上,所述分料板242可绕所述转轴2431自由转动。所述弹性件2432设置在所述转轴2431上,所述弹性件2432一般设置为扭矩弹簧,且所述弹性件2432提供的弹力可保证所述分料板242绕所述转轴2431转动,在附图中,所述弹性件2432提供的弹力使所述分料板242逆时针转动,所述限位件2433限制所述分料板242在弹力作用下的转动角度,使所述分料板242保持倾斜状态;一般的,所述分料板242一直处于从上至下向所述斗轮组21方向倾斜的状态,且所述分料板242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传输带24与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分料板242靠近所述斗轮组2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运输组244,所述运输组244用于将所述分料板242筛选出的杂物运输至车外。
所述第一筛分部241通过振动等方式将石块等杂物再次向所述传输带24方向筛出,从而筛落至所述分料板242上,由于本身所述分料板242为倾斜状态,杂物因自身重量向所述运输组244方向滑落并通过所述运输组244运输至车外。同时,通过设置所述分料板242和所述传输带24的合理距离,可通过所述分料板242对所述传输带24上的待修复土壤进行整理,即使所述分料板242一端边靠近所述传输带24,调节该端边和所述传输带24之间的距离,使该端边对所述传输带24上的待修复土壤进行刮扫,从而使所述传输带24上的待修复土壤处于相似的厚度,便于均匀等量的向所述修复系统3运输。
所述弹性件2432的设置在遇到所述传输带24上存在不易整理的杂质时,也可实现所述分料板242的可控转动,避免弄坏所述分料板242,不易整理的杂质可在所述第一筛分部241进行筛分,在不易整理的杂质顺利通过后,所述分料板242可在所述弹性件2432作用再次回归原有位置。同时,在通过不易整理的杂质的过程中,所述分料板242可实现更大角度的倾斜,便于将堆积在所述分料板242上的杂物移动至所述运输组244上。
同样的,也可在所述传输带24上设置提起部,所述提起部随所述传输带24的运输循环移动,所述提起部可抬高所述分料板242的端边,使所述分料板242实现更大角度的倾斜,便于将堆积在所述分料板242上的杂物移动至所述运输组244上,实现对堆积在所述分料板242上杂物的周期性清理,所述提起部可设置为固定在所述传输带24上的杆状件。
实施例七
如图10、图11所示,图10为所述修复系统的结构正视图;图11为所述修复系统的结构侧视图;所述修复系统3整体设置为箱体机构,所述箱体结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放置槽31,所述放置槽31用于放置所述传输带24。
所述修复系统3包括破碎仓32、药剂仓33;所述破碎仓32的开口对应所述第一振动筛位置设置,所述破碎仓32与所述药剂仓33并列设置在所述铺设系统4上。通过所述破碎仓32、所述药剂仓33和所述铺设系统4的配合,达到稳定的固药混合反应,极大地改良了修复技术,最大程度提高修复率和修复品质。
所述破碎仓3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锥形导料板321、加热输送部322和粉碎部323,所述锥形导料板321包括两个三角板,两所述三角板的一边共边且具有一定的角度,且所述三角板的共边倾斜设置,从而使经所述破碎仓32的开口进入待修复土壤沿所述三角板端面分别进入所述锥形导料板321两侧的所述加热输送部322,所述加热运输部将待修复土壤运输至所述粉碎部323位置,所述加热运输部同时对待修复土壤进行加热处理,避免待修复土壤粘性过高粘连在所述粉碎部323上不易破碎。
所述粉碎部323包括两组双切刀组,两所述双切刀组分别上下分布,两所述双切刀组分别通过各自的切刀辊带动旋转。较佳的,同一组内所述双切刀组的两根切刀辊反向旋转,且所述双切刀组上的切刀轨迹圆周相交且刀刃交错布置。通过两所述双切刀的位置布置,提高所述粉碎部323的破碎效率,防止破碎不充分。
所述破碎仓32下端出口还设置有第二筛分部324,用于将经所述破碎仓32仍无法破碎为细料的杂质排出车外,所述第而筛分部的筛网孔径一般设置为0.5mm~20mm。
所述药剂仓33的出药口具有斜面,所述药剂仓33的出药口中设有药剂送料器,根据需求调控加药量,作为优选的,所述药剂送料器为滑块闭合结构。所述药剂仓33顶部设有顶盖,所述药剂仓33外壁上附带爬梯,方便对所述药剂仓33加药。
所述铺设系统4包括搅拌输送仓,所述搅拌输送仓内可并联设置多台螺旋搅拌轴,所述螺旋搅拌轴上轴向设置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搅拌轴均平行于所述底板且与所述机体构成传动系统,所述螺旋搅拌轴轴尾下方的所述底板开有卸料口。横置的所述搅拌输送仓将固药搅拌与输送合为一体,极大缩短了修复系统3的作业线程。
所述卸料口的下方设有卸料带,所述卸料带与所述底板之间为水平转动连接结构。修复后的土壤经所述卸料带输出,通过设置所述卸料带与车身的角度,控制土壤输出的落点。
所述切刀辊在所述破碎仓32之外的部分安装链轮,所述切刀辊与所述链轮之间为键连接,切刀电机通过链条带动链轮转动,从而驱动所述切刀辊带动所述双切刀组转动,对落入所述破碎仓32中的土壤进行第二次破碎。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中对所述粉碎部323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粉碎部323还设置有固定调节组,如图12所示,图12为所述固定调节组的结构视图;所述固定调节部设置在同组所述双切刀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切刀辊上,所述固定调节组包括安装基板325、导轨326、工作台327和弹性组,所述导轨326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325上,所述工作台327设置在所述导轨326上,且所述工作台327可在所述导轨326上滑动,所述导轨326一般设置为两个,且所述导轨326和同组所述双切刀组中两所述切刀辊轴线的连接线平行设置。所述切刀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327上,所述切刀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切刀辊连接。所述弹性组与所述工作台327、所述安装基板325连接,为所述工作台327提供弹力。
所述安装基板325一般为所述破碎仓32对应所述双切刀组的侧板,所述安装基板325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为腰长孔,所述切刀辊通过所述调节孔实现所述破碎仓32内外部的连接。所述切刀辊在所述弹性组的弹力作用下位于所述调节孔的一端。
所述弹性组包括固定板328、第一定位柱329、第二定位柱330和弹簧331,所述固定板328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325上,所述第一定位柱329、所述第二定位柱330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28和所述工作台327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柱329和所述第二定位柱330同轴设置,所述弹簧33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329和所述第二定位柱330上,所述第一定位柱329和所述第二定位柱330稳定所述弹簧331的伸缩方向,从而为所述工作台327提供弹力。
通过所述固定调节部的设置,在遇到硬度较高的杂质时,设置有所述固定调节部的所述切刀辊会产生横向位移,从而增大同组所述双切刀组中两所述切刀辊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杂质顺利通过,避免所述双切刀组强行对硬度较高的杂质进行破碎,造成所述双切刀组的损坏;同时硬度较高的杂质的可通过所述第二筛分部324进行筛分剔除。同时所述弹簧331提供的弹力可相对稳定两所述切刀辊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大部分土壤的破碎处理。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的工作流程如下:
在所述控制室中操控并下达指令,所述斗轮组21逆时针转动,并通过所述伸缩杆23调节所述支撑杆22的高度,使所述斗轮组21深入土壤中指定的深度,根据不同土壤质地,调节所述斗轮组21转速和进取速度,以达到最佳修复效率。所述洒液装置在所述斗轮组21对被挖掘土壤进行初步药物喷洒。
在所述移动装置位移过程中,所述斗轮组21随车身调节进取方向。所述斗轮组21将表层土壤定速、定量取料至所述集土铲25上,同时所述洒液装置喷洒的多余药液沿所述集土铲25向下洒落至被挖掘后的地面表层,表层土壤在所述集土铲25进行初步的破碎搅拌处理后运输至所述传输带24上并通过所述传输带24至所述第一筛分部241,经所述第一筛分部241的初步筛选后进入所述破碎仓32中,经双切刀的破碎粉切,杂质被所述第二筛分部324筛出车外,细料流入所述搅拌输送仓。同时,所述药剂仓33在所述药剂送料器的控制下送药至所述搅拌输送仓,与筛分的细料进行搅拌混合,最后移动至所述卸料口,经所述卸料带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系统、取料系统、修复系统和铺设系统,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均设置在所述车载系统上,通过所述车载系统带动所述取料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和所述铺设系统在待修复地面上进行移动,所述取料系统用于破碎并抓取待修复地面上的土壤,所述修复系统对被抓取的土壤进行筛选修复,所述铺设系统将已修复的土壤进行重新铺设;
所述取料系统包括斗轮组、支撑杆、伸缩杆和传输带,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的后端均与所述车载系统连接,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均可绕与所述车载系统的连接点自由转动,所述支撑杆前端设置所述斗轮组,所述传输带倾斜设置,所述传输带的一端设置有集土铲,所述集土铲对应所述斗轮组设置;
所述斗轮组包括中心轴、旋转筒,所述中心轴、所述旋转筒均设置为圆柱形,且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圆柱形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轴直径,所述旋转筒套设在所述中心轴外部,且所述旋转筒和所述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外圆面环形均布若干抓斗部;
所述取料系统还包括洒液装置,所述洒液装置包括储液罐、输送器和导管,所述储液罐在所述输送器的供能作用下将土壤修复液通过所述导管向所述斗轮组输送,所述中心轴轴线上设置有中心孔,且所述中心孔向所述中心轴外圆面设置若干导流腔,所述旋转筒上环形设置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导流腔和所述出液口配合设置,所述导管连接在所述中心孔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旋转筒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两端且对应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所述端盖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端盖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中心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两端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直径小于所述中心轴直径,从而在所述中心轴两端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端盖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端盖中心对应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直径,所述端盖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所述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外圆面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圆弧面上设置有链轮部,挖掘电机和所述链轮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旋转筒转动,所述第二凸台的环形平面上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筒体的两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放置腔,所述安装部、所述端盖均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斗轮组的端面设置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放置腔连通;所述圆形孔直径大于所述端盖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斗轮组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安装部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螺纹孔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斗部包括平板、加强筋板和导向板,所述平板在所述筒体外圆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平板远离所述筒体的端边设置为斜角锐边;所述加强筋板同时连接所述平板和所述筒体外圆面,所述平板和所述加强筋板形成具有储存空间的槽状结构,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槽状结构内部,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平板、所述筒体外圆面同时连接,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平板形成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槽均设置有环状,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包括径向段和导向段,所述径向段以所述中心孔的轴线径向延伸,所述导向段和所述径向段形成夹角;当所述导流腔移动至所述出液口位置时,所述导向段一端面和所述出液口的一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下部且为扇形分布,所述导流腔整体扇形角度设置为45°~60°,其中一最边缘的所述导流腔横截面中心线竖直设置,其余所述导流腔设置于靠近所述传输带的一侧。
CN201921919454.3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Active CN211757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9454.3U CN211757565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9454.3U CN211757565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57565U true CN21175756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6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9454.3U Active CN211757565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57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7580B (zh) 一种砂石生产线
CN110883076A (zh) 一种多筛选土壤修复一体机
CN109290360A (zh) 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
CN110788125B (zh)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固化稳定化系统
CN209349270U (zh) 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
US12048952B2 (en) Material washing apparatus
CN103252343A (zh) 一种用于黏性污染土壤修复的装置和方法
CN107837938A (zh) 一种铝矿石的初加工装置
KR101570830B1 (ko) 골재 및 토사의 연속 혼합장치
CN111729933A (zh) 一种土壤修复药剂混合设备及工艺
CN112604798B (zh) 建筑用机制砂筛分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1757565U (zh)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CN211757566U (zh) 一种多筛选土壤修复一体车
CN110883077A (zh)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机
CN104174644B (zh) 一种原地异位污染土修复装置
CN211564019U (zh)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机
CN211803031U (zh) 一种多筛选土壤修复一体机
CN110883074A (zh) 一种多破碎多混合土壤修复一体车
CN110883075A (zh) 一种多筛选土壤修复一体车
CN111069259A (zh) 表层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设备
CN108568330A (zh) 一种修复和改良土壤的一体化模块化集成设备的筛分预处理装置
CN210613955U (zh) 土壤改良设备
CN212143914U (zh) 表层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置
CN113475320A (zh) 一种用于园林工程的草皮铺设泥土处理车
CN206996722U (zh) 一种挖掘物的破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