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51895U -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51895U
CN211751895U CN202020137306.2U CN202020137306U CN211751895U CN 211751895 U CN211751895 U CN 211751895U CN 202020137306 U CN202020137306 U CN 202020137306U CN 211751895 U CN211751895 U CN 211751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mber
air
hole
carb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73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世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sco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sco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sco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Lesco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73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51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51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51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至少包含:一罩体、二耳挂部以及一气阀,该气阀接合于该罩体,该气阀内设有一隔板以将内部空腔分为分离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于该第二腔室设有一穿孔可供连接一外接设备,不仅用于控制气流单向从该罩体的内部经由该第一腔室流向外界,减少呼出的废气留存在该罩体内,提升吸气中的含氧比率,还能兼顾鼻子吸气过滤面积,减少吸气阻抗,亦可结合外接设备(例如负离子产生单元或空气滤清器),将过滤后干净的空气透过第二腔室提供穿戴者使用。

Description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涉及人脸的鼻嘴其吸气与呼气分离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习见口罩,其结构主要将人脸的鼻子及嘴巴同时覆盖,人体使用时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由于受到覆盖于鼻子及嘴巴外的口罩及其滤材的影响,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不容易由口罩完全排出,使得口罩内部空间里残留许多呼出气体。当人体吸入空气时,除了由口罩外侧吸进含氧空气并经滤材进入口罩内侧外,原本残留在口罩无法排出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其会与人体吸入含氧的空气产生混合且发生混氧情形,对于为了避免吸入大量污染物而穿戴的口罩,反而无法提供人体足够氧气,并对健康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涉及人脸的鼻嘴其吸气与呼气分离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为其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至少包含:一罩体,适应用于人脸及其鼻与嘴,该罩体具有一透孔;耳挂部,连接于该罩体侧边;以及一气阀,具有一阀座、一阀盖以及一阀瓣,该阀座相对该透孔接合于该罩体,该阀座设有贯穿的一阀口,且该阀口连通于该罩体内部,该阀盖固定于该阀座一侧,且与该阀座界定出一与该阀口相通的空腔,该阀盖设有一隔板以将该空腔分为第一、第二腔室,该阀盖底部相对于该第一腔室设有复数排气口,而该阀盖侧壁相对于该第二腔室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可供连接一外接设备,该阀瓣相对该阀口覆盖在该第一腔室。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外接设备为负离子产生单元,该负离子产生单元具有一碳纤维电刷以及与该碳纤维电刷连接的一供电单元,该碳纤维电刷可穿设固定于该穿孔。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外接设备为随身型空气滤清器,该随身型空气滤清器具有一本体、一可拆卸碳纤维电刷以及与该碳纤维电刷连接的一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配置于该本体内,该可拆卸碳纤维电刷可穿设固定于该穿孔。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外接设备为塞体。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阀盖于该第一腔室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该阀瓣具有相对该第一定位部固定不动的一固定部,及形成在端部的一活动部,该活动部用于被气流推动而开放该阀口,使气流从该罩体内部单向通过该阀口进入该第一腔室后,由该排气口向外排气。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阀座具有第二定位部,可相对固定于该第一定位部。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阀座与该隔板间具有可相互卡掣的第一、第二卡合部。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该气阀可控制气流单向从该罩体的内部经由该第一腔室流向外界,减少呼出的废气留存在该罩体内,提升吸气中的含氧比率,还能兼顾鼻子吸气过滤面积,减少吸气阻抗,亦可结合外接设备(例如负离子产生单元或空气滤清器),将过滤后干净的空气透过第二腔室提供穿戴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阀的结构立体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阀的结构分解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罩体 1
透孔 11
耳挂部 2
气阀 3
阀座 31
内板面 311
外板面 312
阀口 313
第一卡合部 314
环壁 315
第二定位部 316
肋条 317
阀盖 32
空腔 320
围绕壁 321
底壁 322
隔板 323
第二卡合部 324
第一定位部 325
第一腔室 326
第二腔室 327
排气口 328
穿孔 329
阀瓣 33
固定部 331
活动部 332
随身型空气滤清器 4
本体 41
碳纤维电刷 42
塞体 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至少包含:一罩体1、耳挂部2以及一气阀3。
该罩体1适应用于人脸及其鼻与嘴,该罩体1具有一透孔11,该罩体1可以是一种可透气的过滤面体,或是不透气的面体、不透气的框架外加过滤单元。在以下的说明中,是以可透气的罩体1为例。
耳挂部2连接于该罩体1侧边,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具有二耳挂部2分别连接于该罩体1相对的二侧边,使该罩体1可以被使用者配戴于脸部上使用;亦或者仅具有一耳挂部,其二端分别与该罩体的左、右两侧相连接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该气阀3具有一阀座31、一阀盖32以及一阀瓣33,该阀座31相对该透孔11接合于该罩体1,并包括朝向该罩体1内部的一内板面311、反向于该内板面311的一外板面312、贯穿该内板面311与该外板面312且相对于该罩体1的透孔11而连通于该罩体1内部的一阀口313、相对于该罩体1的透孔11沿左右方向横隔在该阀口313间的一第一卡合部314、围绕该阀口313的一环壁315、连接于该第一卡合部314一侧的第二定位部316,及由该第二定位部316连接于该环壁315的复数肋条317;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部314以及该第二定位部316由该阀口313朝外突出延伸的结构体。
该阀盖32固定于该阀座31一侧,且与该阀座31界定出一与该阀口313相通的空腔320,并包括与该阀座31的环壁315嵌合的一围绕壁321、邻接该围绕壁321一端的一底壁322、由该底壁322相对该第一卡合部314延伸的一隔板323及其第二卡合部324,及由该底壁322相对该第二定位部316延伸的一第一定位部325。该空腔320连通于该罩体1内部与该阀座3的阀口313,且由该隔板323区分为第一、第二腔室326、327。该围绕壁321相对于该底壁322具有连通于该第一腔室326与外界且朝向下方,及左、右二侧的数排气口328,而该阀盖32侧壁的围绕壁321相对于该第二腔室327设有至少一穿孔329,该穿孔329可供连接一外接设备。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325相对于该第二定位部316形成凹槽构型。
该阀瓣33为一弹性膜片,相对该阀口313覆盖在该第一腔室326,且依循该环壁315的形状覆盖在该环壁315上,并包括被迫抵在该阀座31的第二定位部316与该阀盖32的第一定位部325间的一固定部331,及形成在端部的活动部332。该活动部332接触于该环壁315且对应产生弯曲力矩,而封闭该阀口313的下半部,且能够被气流吹动,而脱离该环壁315并开放该阀口313。组装时,该阀座31与该阀盖32分别利用第一、第二卡合部314、324相互卡掣作用,以及第一、第二定位部325、316相互固定作用,让该阀座31与该阀盖32相互组装固定,且该阀瓣33以其固定部331固定于该阀座31与该阀盖32之间,该阀瓣33仅盖合于该阀口313的下半部,而该阀口313的上半部为常态性开放。当然,第一、第二卡合部314、324或第一、第二定位部325、316为相对应凹入或突出可相互卡掣的构型,可快速达到组装固定的效果。
使用时,如图5所示,穿戴者利用耳挂部将罩体1固定于脸面处,且该气阀3位于相对于穿戴者的口鼻外;当穿戴者以口部或鼻部呼气时,呼气时所产生的正压,而直接推动该阀瓣33的活动部332,使该活动部332朝反向于该阀口313的方向在该第一腔室326内活动,且开放该阀口313的下半部。借此,使废气单向通过该阀口313的下半部进入该第一腔室326后,由该阀盖32直接朝向下方及左、右二侧的该等排气口328向外排气,减低排气压力。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穿孔329连接一外接设备,该外接设备为随身型空气滤清器4,该随身型空气滤清器4具有一本体41、一可拆卸碳纤维电刷42以及与该碳纤维电刷42连接的一供电单元(图未示),该供电单元配置于该本体41内,该碳纤维电刷42可穿设固定于该穿孔329;通电后,该碳纤维电刷42会释放负离子到第二腔室327中,这些负离子附着在空气分子以及空气中的不清洁颗粒上,形成大的颗粒物并沉降,从而避免其进入呼吸系统,借以确保穿戴者所所吸入的气体为纯化后空气,且该纯化后空气借由该阀口313的上半部直接供穿戴者吸入。该可拆卸碳纤维电刷不仅可适用于该随身型空气滤清器,亦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达到空气滤清的效果。
当然,该外接设备亦可以为负离子产生单元,该负离子产生单元具有一碳纤维电刷以及与该碳纤维电刷连接的一供电单元,该碳纤维电刷可穿设固定于该穿孔,同样可以达到空气滤清的效果;再者,该外接设备为塞体5,如图6所示,可固定于该穿孔329,让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做为一般口罩使用。

Claims (7)

1.一种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罩体,适应用于人脸及其鼻与嘴,该罩体具有一透孔;
耳挂部,连接于该罩体侧边;以及
一气阀,具有一阀座、一阀盖以及一阀瓣,该阀座相对该透孔接合于该罩体,该阀座设有贯穿的一阀口,且该阀口连通于该罩体内部,该阀盖固定于该阀座一侧,且与该阀座界定出一与该阀口相通的空腔,该阀盖设有一隔板以将该空腔分为第一、第二腔室,该阀盖底壁相对于该第一腔室设有复数排气口,而该阀盖侧壁相对于该第二腔室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可供连接一外接设备,该阀瓣相对该阀口覆盖在该第一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设备为负离子产生单元,该负离子产生单元具有一碳纤维电刷以及与该碳纤维电刷连接的一供电单元,该碳纤维电刷可穿设固定于该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设备为随身型空气滤清器,该随身型空气滤清器具有一本体、一可拆卸碳纤维电刷以及与该碳纤维电刷连接的一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配置于该本体内,该可拆卸碳纤维电刷可穿设固定于该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设备为塞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盖于该第一腔室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该阀瓣具有相对该第一定位部固定不动的一固定部,及形成在端部的一活动部,该活动部用于被气流推动而开放该阀口,使气流从该罩体内部单向通过该阀口进入该第一腔室后,由该排气口向外排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座具有第二定位部,可相对固定于该第一定位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座与该隔板间具有可相互卡掣的第一、第二卡合部。
CN202020137306.2U 2020-01-21 2020-01-21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Active CN211751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7306.2U CN211751895U (zh) 2020-01-21 2020-01-21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7306.2U CN211751895U (zh) 2020-01-21 2020-01-21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51895U true CN21175189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05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7306.2U Active CN211751895U (zh) 2020-01-21 2020-01-21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51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6236B (zh) 具有风扇呼吸辅助的微粒过滤面罩
KR20210004492A (ko) 전동 마스크
CN106267614B (zh) 在鼻罩上具备排气阀的除微尘呼吸机
EP2950888A2 (en) Respiratory mask having a clean air inlet chamber
CN212327223U (zh) 空气净化呼吸器
KR102069369B1 (ko) 다기능 마스크
CN207286477U (zh) 一种多用途单盒防尘防毒半面罩
CN211751895U (zh) 呼吸过滤防护装置
US20210220679A1 (en) Filter-type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
JP3236829U (ja) ウェアラブル空気浄化装置
CN215501461U (zh) 一种口罩
CN214340293U (zh) 口鼻呼吸分离过滤口罩
KR102453515B1 (ko) 마스크
KR20040083183A (ko) 복합필터가 내장된 휴대용 마스크
KR200351789Y1 (ko) 휴대용 비상호흡기
CN105935472A (zh) 辅助送风防毒面具
KR20220063015A (ko) 웨어러블 공기 청정기
CN212280017U (zh) 口罩
CN216725566U (zh) 可更换滤芯式晶体口罩
CN215084414U (zh) 呼吸面罩
CN212345401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护口罩
CN212465040U (zh) 防护口罩
CN216022745U (zh) 火灾自救呼吸装置
CN214762953U (zh) 一种带有固体碱过滤片的头盔
CN218853344U (zh) 穿戴式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