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8535U - 枕头 - Google Patents

枕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8535U
CN211748535U CN202020184026.7U CN202020184026U CN211748535U CN 211748535 U CN211748535 U CN 211748535U CN 202020184026 U CN202020184026 U CN 202020184026U CN 211748535 U CN211748535 U CN 211748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balloons
head
shaped deformation
blood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40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840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8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8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8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床上用品类的枕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枕头。该枕头中,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置在支架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颈部容纳位。使用时人体颈部容纳在颈部容纳位,两个C形形变气球上铺设有面料层,能防止女性使用时头发进入C形形变气球的缝隙并被夹住的情况。充气组件对两个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能够使人体颈部和头部产生左右摆动的效果。还配置头戴式检测装置,当需要了解睡眠过程中大脑是否获得足够的氧供给时,可将头部佩戴件戴在人体头部上,并通过血氧传感器获取血氧饱和度信息,佩带舒适方便,不妨碍正常睡眠,实现夜间长时间、连续的血氧监测,避免使用现有的指夹式血氧仪在人体躺在床上休息翻身时影响舒适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枕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床上用品类的枕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指夹式血氧仪是一种检测人体血氧饱和度的装置,血氧饱和度即实际含氧量下全氧饱和度的比值,通常在人体的供血能力比较差时血氧饱和度就会下降。常用的指夹式血氧仪需要用户手指被夹持,占用了用户的手指。当人体躺在床上休息,夜晚翻身时妨碍了正常舒适度,用户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头,以解决使用现有的指夹式血氧仪在人体躺在床上休息翻身时影响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包括枕头体及头戴式检测装置;所述枕头体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两个C形形变气球、铺设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上表面的面料层,以及用于使所述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的充气组件,在充气后的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容纳的颈部容纳位;所述头戴式检测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枕头体上,所述头戴式检测装置包括头部佩戴件及设于所述头部佩戴件上且用于检测血氧饱和度的血氧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具有输出口的供氧装置、连接于所述输出口且用于将氧气引导至人体面部的输气管,以及设于所述输气管上且用于切换所述输气管的通断状态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血氧传感器电性连接,以使在由所述血氧传感器检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使所述开关阀被开启预定时间,所述输气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枕头体。
可选地,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口连通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面料层之间的区域,所述面料层为透气的面料层;
或者,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口位于所述面料层的外部;
或者,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口位于所述头部佩戴件。
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与所述血氧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开关阀被开启预定时间后由所述血氧传感器检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产生报警信号。
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声音采集器及与所述声音采集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声音采集器采集到鼾声时使所述开关阀被开启。
可选地,所述头戴式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头部佩戴件上且用于检测人体温度的温度探头,以及设于所述头部佩戴件上且用于显示由所述温度探头检测的温度信息的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C形形变气球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充气气囊,每一所述充气气囊包括两个周边连接以形成气室的弹性膜;所述充气气囊具有相对设置的宽大端与窄小端;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中的所有所述充气气囊的窄小端均靠近所述颈部容纳位设置;
在同一所述C形形变气球中,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囊的弹性膜在所述窄小端处分别开设有通气孔,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囊的所述通气孔的边缘相连接,以使各个所述充气气囊的气室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充气气囊连接至所述充气组件。
可选地,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泵、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的消音器,以及连接于所述消音器的输出端且用于将压缩气体传输至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气流分配器。
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与所述面料层之间的弹性层。
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由所述充气组件充气或排气的升降气囊,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位于所述升降气囊的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该枕头中,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置在支架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颈部容纳位。使用时人体颈部容纳在颈部容纳位,两个C形形变气球上铺设有面料层,能防止女性使用时头发进入C形形变气球的缝隙并被夹住的情况。充气组件对两个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能够使人体颈部和头部产生左右摆动的效果。还配置头戴式检测装置,当需要了解睡眠过程中大脑是否获得足够的氧供给时,可将头部佩戴件戴在人体头部上,并通过血氧传感器获取血氧饱和度信息,佩带舒适方便,不妨碍正常睡眠,实现夜间长时间、连续的血氧监测,避免使用现有的指夹式血氧仪在人体躺在床上休息翻身时影响舒适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人体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的示意图,图中将人体与枕头分离以便于标记;
图2为人体使用图1的枕头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中应用的C形形变气球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枕头在带动人体头部摆动的示意图,图中将人体与枕头分离以便于标记;
图5为图1的枕头中应用的弹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a)、(b)分别为图1的枕头中应用的升降气囊在充气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包括枕头体及头戴式检测装置60;枕头体包括支架10、两个C形形变气球20、面料层40与充气组件 50。两个C形形变气球20设置于支架10上,在充气后的两个C形形变气球 20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容纳的颈部容纳位20a,充气后的两个C形形变气球20 位于人体颈部110下方颈部提肌101的下方。面料层40铺设于C形形变气球 20的上表面。充气组件50用于使C形形变气球20充气或排气。头戴式检测装置60可拆卸地安装于枕头体上以使头戴式检测装置60能够分离于枕头体而独立使用,头戴式检测装置60包括头部佩戴件61及设于头部佩戴件61上且用于检测血氧饱和度的血氧传感器62。
本申请提供的枕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该枕头中,两个C形形变气球20 设置在支架10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之间形成颈部容纳位20a。使用时人体颈部容纳在颈部容纳位20a,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上铺设有面料层40,能防止女性使用时头发进入C形形变气球20的缝隙并被夹住的情况。充气组件 50对两个C形形变气球20充气或排气,能够使人体颈部和头部产生左右摆动的效果。还配置头戴式检测装置60,当需要了解睡眠过程中大脑是否获得足够的氧供给时,可将头部佩戴件61戴在人体头部上,并通过血氧传感器62获取血氧饱和度信息,佩带舒适方便,不妨碍正常睡眠,实现夜间长时间、连续的血氧监测,避免使用现有的指夹式血氧仪在人体躺在床上休息翻身时影响舒适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血氧传感器62属于现有技术,能感受血液中氧分压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头戴式检测装置60中的血氧传感器62采用反射式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血氧传感器62主要由发光管和接收管组成,发光管向额头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穿透皮肤和皮下组织,再穿透静脉和动脉,到达颅骨后沿反方向反射回来,其中一部分反射的光信号被接收管接收,经过现有的数据处理技术可获得血氧饱和度。该枕头既可以作为普通枕头,也可以在用户躺在床上休息时获取头部的血氧饱和度信息,对于脑萎缩和研究老年痴呆等脑类疾病有着积极地作用,该枕头成为多功能枕。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为一块板状结构,支架 10作为其它结构的载体。充气组件50设置在支架10上,并被面料层40覆盖,使得枕头作为一个整体结构。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部佩戴件61可以是套在头部的头带或头套,头部佩戴件61可采用纺织类材料制作,血氧传感器62固定在头部佩戴件61的内侧面并朝向人体额头设置。血氧传感器62可通过数据线63连接至控制器,以将获得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具体地,连接血氧传感器62的数据线63具有接头,枕头体上的控制器电连接有接口,接头可插设在接口以实现数据传递,方便用户将头戴式检测装置60与枕头体的连接或拆卸。连接血氧传感器62另外配置电源后即可形成不具备枕头功能但可随身携带的独立部件。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具有输出口80a的供氧装置80,也就是一个小型储氧罐。枕头还包括连接于输出口80a且用于将氧气引导至人体面部附近的输气管81,以及设于输气管81上且用于切换输气管81 的通断状态的开关阀82,开关阀82与血氧传感器62电性连接,以使在由血氧传感器62检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使开关阀82被开启预定时间。该方案能够在判断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进行自动供氧,在一个预定时间内使开关阀82处于开启,氧气由供氧装置80的输出口80a输出沿输气管81传输至人体头部附近,避免脑缺氧问题,防止脑细胞因缺氧而退化。在预定时间结束使开关阀82处于关闭,不再对人体输送氧气,避免过吸氧给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通常健康人体的血氧饱和度为90~100%,血氧预定值可设为90%。预定时间可设为2分钟或其它数值。具体地,开关阀82可以是常闭电磁阀,开关阀82 与血氧传感器62均连接至控制器,在血氧传感器62检测出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控制器使开关阀82切换至打开状态,将氧气释放出来,为睡眠中的人体供氧。输气管81可拆卸地安装于枕头体以使供氧装置80、输气管81与开关阀82能够分离于枕头体而独立使用。具体地,输气管81的末端与枕头体之间可采用魔术贴或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用户将输气管81与枕头体的连接或拆卸。供氧装置80、输气管81与开关阀82另外配置电源后即可形成不具备枕头功能但可随身携带的独立部件。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输气管81的末端口连通于支架10 与面料层40之间的区域,面料层40为透气的面料层,这样输气管81末端处的氧气进入面料层40内部并透出面料层40外部,对人体供氧。可以理解的,输气管81的末端口位于面料层40的外部。或者,输气管81的末端口位于头部佩戴件61。上述方案都能对人体供氧,按需选用。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与血氧传感器62电性连接的报警装置(图未示),用于在开关阀82被开启预定时间后由血氧传感器 62检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产生报警信号。在提供氧气预定时间内,若血氧指标还是未能达到正常数值,报警装置产生报警信号以提醒周边的监护人,防止意外的发生。预定时间可设为2分钟或其它数值。报警装置可以是产生报警声音的喇叭、产生报警光线的灯具或产生其它报警提示信息的装置。报警装置还可以是远程监管装置,通过自动拨通监护人手机或者网络工具进行远程呼救。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声音采集器11及与声音采集器11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声音采集器11采集到鼾声时使开关阀82被开启。本实施例利用噪音的大小来检测到鼾声,并在检测出鼾声时为人体供氧。比如35到40分贝以下为一个等级,在这个等级范围噪音的大小接近室内空调的噪音值,也就是说,只要鼾声不大于空调的声音,枕头为人体供氧就不会启动。比如选择如45到50分贝这个等级,就是鼾声只要不超过旁边有人小声说话的声音,枕头为人体供氧就不会启动。示例性的,在夜间室内将大于50分贝的声音确定为鼾声。在夜间其实影响使用者的基本也就是鼾声,而外界的噪音基本已经被隔墙和房间的玻璃所隔绝,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噪音出现。利用声音采集器11采集到的声音,并由控制器确认所采集的声音在鼾声的分贝内,也就是采集到鼾声。
进一步的,参阅图2至图4,控制器还用于在声音采集器11采集到鼾声时控制充气组件50以使C形形变气球20充气与放气进而人体头部按预定方式左右摇摆。本实施例利用噪音的大小来控制C形形变气球20的充气与放气,来实现摆头效果。在制止鼾声方面上利用C形形变气球20提供的摆头模式,而止鼾时所执行的摆头模式与颈椎运动模式是有区别的,因为颈椎运动模式是连续工作的,而制止鼾声的模式是短暂的几秒钟,相当于旁边的人被鼾声吵醒后,从一侧轻推了一下打鼾的人,如果轻推后的3秒钟内,打鼾人还在继续打鼾,那么再从另一侧轻推一下打鼾的人。其实从实践中是知道,如果一个人在打鼾,只要被轻推,基本上鼾声都会适当的减弱或者停止下来。再者鼾声的产生大多都是因为呼吸道被松弛下垂的肌肉堵住或半堵住所致,而当头部侧摆时,也会令呼吸道中松弛下垂的肌肉产生位移,位移后呼吸道畅通鼾声也就减弱消失,所以本实施例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通过控制充气组件50使得C形形变气球 20交替充气与放气预定时间,进而使人体头部按预定方式左右摇摆,实现止鼾效果。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检测装置60还包括设于头部佩戴件61上且用于检测人体温度的温度探头(图未示),以及设于头部佩戴件 61上且用于显示由温度探头检测的温度信息的显示屏(图未示),温度探头固定在头部佩戴件61的内侧面并朝向人体额头设置。显示屏可以粘接缝合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头部佩戴件61上,通过信号线连接于温度探头再通过显示屏显示温度信息,实现人体头部温度的检测与显示。
进一步的,显示屏的底色设置为可随着额头的温度变化而变化颜色和是否闪烁,比如:当额头温度低于36度时显示为蓝色闪烁,高于36.5度时显示为红色闪烁,正常温度时显示为黄色不闪烁,监护人员可以通过此显示屏的颜色变化和是否闪烁,快速获知佩戴人的额头温度是否正常,此技术与人体电子温度计的技术原理相同,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3、图4,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C形形变气球20包括多个在上下方向层叠设置的充气气囊21,每一充气气囊21包括两个周边连接以形成气室2111的弹性膜211;充气气囊21具有相对设置的宽大端21a与窄小端21b,宽大端21a的宽度大于窄小端21b的宽度;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中的所有充气气囊21的窄小端21b均靠近颈部容纳位20a设置;在同一C形形变气球20中,相邻两个充气气囊21的弹性膜211在窄小端21b处分别开设有通气孔2112,相邻两个充气气囊21的通气孔2112的边缘相连接,以使各个充气气囊21的气室2111连通;其中一个充气气囊21连接至充气组件50。采用这个方案,由于同一个C形形变气球20中的各个充气气囊21连通,在对C形形变气球20的其中一个充气气囊21充气时,各个充气气囊21将会被充气。当充气时因为同一层充气气囊21宽大端21a处比窄小端21b的高度变形量大,所以C形形变气球20在充气时的累加效果可使C形形变气球20除了升高外还可以绕着通气孔2112位置形成C字形形变。具体地,每一充气气囊21中的两个弹性膜211的周边热熔连接,这样容易成型,并且保证气密性。充气后的充气气囊21呈鸭梨形。位于最下方的充气气囊21连接至充气组件50,便于充气组件50对C形形变气球20充气。
在两个C形形变气球20都被充气时,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上表面将会产生夹紧颈部110的效果,夹紧位置为中医称之为天柱的部位。当两个C形形变气球20同时放气时,头颅被放下,颈部夹紧力和穴位及压力取消,两个C 形形变气球20受自身弹性影响自动恢复平整状态。不论在充气与放气过程中, C形形变气球20的变形都会对颈部110产生除了挤压和释放压力还带有微量的上下的摩擦作用,因而此结构不但可以带动颈椎骨骼肌肉运动而且可以对穴位进行挤压式按摩。
当两个C形形变气球20同时充气后,头颅会处于被向上推起状态。参阅图1、图4,此时将任意一个C形形变气球20中的气体快速释放。没有释放气体的C形形变气球20因被释放气体的C形形变气球20的原有平衡夹持力丧失,而产生响应的压力差而迅速微量膨胀,其作用力会施加在原本与其贴紧的耳后颞骨的下方头颅将会以脊椎连接关节为绕点102,头颅会以自身重量快速向已经释放气体的一方转动滑落。一般情况下单侧施加对耳后颞骨的下方施加微小的轻微的推动,会产生比在头颅其它位置施加力更有效的头颅扭动效果。随着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同时充气,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交替充放气即可形成头部的左右摆动运动。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充气气囊21的上表面设置有风池穴气球22,风池穴气球22与该充气气囊21连通。在C形形变气球20的充气气囊21被充气时,风池穴气球22也会被充气,进而风池穴气球22对人体风池穴103进行挤压。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充气气囊21的上表面设置有永磁体 (图未示)。将永磁体的磁场施加于人体穴位,对人体产生磁疗作用。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位于上方的充气气囊21 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片23。当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同时被充气时,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同时垂直形变可以借助柔性连接片23将人体颈部110 抬升一定高度,利用头颅与脊椎连接关节为绕点102,通过头颅自身重量形成头颅后仰状态,从而改变头颅的仰角。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之间设置柔性连接片23,在不充气的C形形变气球20受弹性膜211的回弹力影响收缩为平整的状态,而柔性连接片23能够限定两个C形形变气球20恢复至预定位置。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充气组件50包括用于产生压缩气体的气泵51、连接于气泵51的输出端的消音器52,以及连接于消音器52的输出端且用于将压缩气体传输至C形形变气球20的气流分配器53。消音器52能够降低压缩气体流动时的噪音。气流分配器53相当于换向阀,能够实现气路的通断与切换,进而实现充气与排气状态的切换。工作时启动气泵51,将气泵51 的压缩气体经消音器52输送给气流分配器53,分别依据充气时间、充气顺序或单独或共同或交替的输送给两个C形形变气球20或其它位置。气泵51、消音器52、气流分配器53与C形形变气球20之间可以通过软管连接。气泵51 连接变压器12,将交流市电转变为直流低压电,通过电线和插头接口将直流低压电力输送给气泵51。
请参阅图1、图2、图6,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设置于支架 10上且由充气组件充气或排气的升降气囊90,两个C形形变气球位于升降气囊90的上方。充气组件50对升降气囊90充气或排气,能调节升降气囊90的高低位置,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枕头高低位置的不同需求,而且调节方便。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升降气囊90呈长条形,升降气囊90 沿垂直于人体颈部110的颈椎方向延伸设置。采用这个方案,长条形的升降气囊90在被充气后能够向上推顶C形形变气球20,使得枕面位置上升。升降气囊90被排气后,C形形变气球20的位置跟随下降,使得枕面位置下降。这样就可以按照使用者需求调节枕头高低位置。而且,呈长条形的升降气囊90沿垂直于人体颈部110的方向延伸设置,结构紧凑,使整体结构占用空间更小。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升降气囊90的一侧部91连接于支架10上。这样的方式容易装配到支架10上。在升降气囊90被充气后,升降气囊90绕连接于支架10的侧部91摆动并膨胀,以向上推动C形形变气球20。在升降气囊90被排气后,升降气囊90收缩复位至支架10上。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用于控制充气组件50对升降气囊90 充气与放气以使人体头部按预定方式上下起落的控制器(图未示),以及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触发器(图未示)。采用这个方案,可实现枕头缓慢上下起落的要求。枕头具有高低可调整功能,由触发器来触发控制器,控制器被设置为按预定时间对升降气囊90充气与放气,实现枕头不断上下起落的功能。气泵 51对升降气囊90充满气且达到压力值为35KPA需要1分钟,而排气时需要1.5 分钟才可将枕面降至最低位,因而只需使气泵51工作对升降气囊90充气一分钟,然后停止,接着排气1.5分钟,然后停止,如此不断循环或设定循环次数与循环时间自动停止,或者通过触发器来实现手动关闭均可。在实际测试时发现,枕头不断上下起落会有不错的促眠效果,通过测试的结论是70%的人使用枕头不断上下起落功能,即使是在略有干扰的房间6-10分钟内即已经处于浅睡眠中,在外界无干扰的卧室15分钟基本可进入深睡眠。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触发器为遥控器。采用遥控器的方式来驱动控制器,控制器驱动充气组件50工作,使用者操作方便。采用遥控器的方式来驱动控制器,这部分属于现有技术。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充气组件50还包括与消音器52连接且用于对升降气囊90充气或排气的控制阀组件55,控制阀组件55包括三通551、连接于气流分配器53的其中一个输出端的第一常闭电磁阀552,以及用于排气的第二常闭电磁阀553,三通551的三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常闭电磁阀552、第二常闭电磁阀553与升降气囊90。在枕头需要升高或降低时,可以通过第一常闭电磁阀 552与第二常闭电磁阀553的开合来配合升降气囊90充入气体来顶起枕面或是排放气体降低枕面来实现。
具体方式为:需要升起枕头时,先使气泵51和第一常闭电磁阀552工作,压缩气体经气流分配器53接至第一常闭电磁阀552,因为此时第一常闭电磁阀 552已经处于开启工作状态,因而气体会通过第一常闭电磁阀552流向升降气囊90,实现对升降气囊90的充气,使其膨胀,顶高枕面。
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使气泵51和第一常闭电磁阀552断电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常闭电磁阀552处于断电状态因而关闭断开了升降气囊90的气体释放回路,此时升降气囊90内因为气体不能释放,所以将保持一定的高度,枕面高度也将保持。
当需要降低枕头高度时,使第二常闭电磁阀553工作,此时升降气囊90 内因为气体将会通过用三通551连接的第二常闭电磁阀553将气体排放掉。因而随着气体排放枕面也会随着降低,当降到使用者认为合理的高度,可使第二常闭电磁阀553停止工作,关闭泄气通道。此时升降气囊90内因为气体不能释放,所以将保持一定的高度,枕面高度也将保持。
本实施例利用气泵51与控制阀组件55即可手动随时调整枕头的高低位置,避免传统升降枕头的使用者必须利用手持充气球并要用手用力挤压才可充气而产生费时费力的苦恼。另外,气泵51、第一常闭电磁阀552与第二常闭电磁阀 553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在遥控器设置相应的按键来实现。
再者,第一常闭电磁阀552与第二常闭电磁阀553选择具有压力在60KPA 以下的气体保持型阀体,所以基本不需要考虑气体泄漏问题。经实验测试,升降气囊90的气压在50KPA的压力状态下,上述充气组件50在此气体压力下2 个月基本无泄漏。而从实际应用和枕面面积的角度来讲,枕头内气囊内部气体压力仅需保持在35KPA就已经足够撑起人的头部和颈部110。因此上述方案是可行的。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设置于C形形变气球20 与面料层40之间的弹性层30。弹性层30能提供更好的柔软舒适性。该枕头的外部无硬物感,在充气组件50不工作时该枕头可直接作为普通枕头使用。弹性层30采用透气材料制作,可供进入支架10与面料层40之间区域的氧气透过。
同时参阅图4、图5,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层30铺设于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上,弹性层30的对应于两个C形形变气球20的位置分别切割形成翻盖结构31,在C形形变气球20充气时对应的翻盖结构31的自由端31a分离弹性层30的所在表面,这样C形形变气球20起伏扭转变形时就不会被包在弹性层30中,而可以自由的起伏,能够实现大于90度角的摆动,达到使用者颈部110和头部大角度摆动的需求,令颈椎牵引和推拿力度的效果提升,避免原有理疗枕动力损耗过高的缺陷。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两个翻盖结构31相对于弹性层30的枢接端31b靠近设置,两个翻盖结构31的自由端31a背对设置。采用这个方案,在C形形变气球20被充气时,各个充气气囊21能够以通气孔2112 位置作大于90度角的摆动,并且自由端31a脱离于弹性层30的原来所在平面。
请参阅图5,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层30包括本体部32及翻盖结构31,翻盖结构31的枢接端31b连接于本体部32,本体部32与翻盖结构31 之间形成间隙33。采用这个方案,容易加工出翻盖结构31。在C形形变气球 20被充气时,弧形面的自由端31a容易分离于弹性层30;在C形形变气球20 被排气时,自由端31a容易复位至弹性层30的所在平面。在两个移动过程中,翻盖结构31自由端31a都不会与弹性层30产生干涉的情况,使得翻盖结构31 能够顺利移动。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层30为棉花层、记忆棉层、乳胶层或负离子棉层或其它弹性层。采用这些弹性层30,能给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柔软舒适性,同时便于在充气组件50对C形形变气球20充气时,弹性层30 能够产生更大的变形,使得C形形变气球20能够产生更大角度的摆动。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面料层40为弹性布料层。弹性布料层具有弹性伸缩的特性,以使在C形形变气球20被充气时弹性布料层能够跟随变形,并保证枕头外观完整性和隔离内部结构。弹性布料层可选用比基尼布料、运动服布料或四面弹布料等等。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枕头还包括设置在支架10上且对应于人体斜方肌104与冈上肌105的倾斜伸缩气球70,倾斜伸缩气球70与充气组件50连接。设置倾斜伸缩气球70,在充放气过程中主要是对颈部大椎穴106、斜方肌104和冈上肌105进行向上进行推抚作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体及头戴式检测装置;所述枕头体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两个C形形变气球、铺设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上表面的面料层,以及用于使所述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的充气组件,在充气后的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容纳的颈部容纳位;所述头戴式检测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枕头体上,所述头戴式检测装置包括头部佩戴件及设于所述头部佩戴件上且用于检测血氧饱和度的血氧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具有输出口的供氧装置、连接于所述输出口且用于将氧气引导至人体面部的输气管,以及设于所述输气管上且用于切换所述输气管的通断状态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血氧传感器电性连接,以使在由所述血氧传感器检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使所述开关阀被开启预定时间,所述输气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枕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口连通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面料层之间的区域,所述面料层为透气的面料层;
或者,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口位于所述面料层的外部;
或者,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口位于所述头部佩戴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与所述血氧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开关阀被开启预定时间后由所述血氧传感器检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预定值时产生报警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声音采集器及与所述声音采集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声音采集器采集到鼾声时使所述开关阀被开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头部佩戴件上且用于检测人体温度的温度探头,以及设于所述头部佩戴件上且用于显示由所述温度探头检测的温度信息的显示屏。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充气气囊,每一所述充气气囊包括两个周边连接以形成气室的弹性膜;所述充气气囊具有相对设置的宽大端与窄小端;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中的所有所述充气气囊的窄小端均靠近所述颈部容纳位设置;
在同一所述C形形变气球中,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囊的弹性膜在所述窄小端处分别开设有通气孔,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囊的所述通气孔的边缘相连接,以使各个所述充气气囊的气室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充气气囊连接至所述充气组件。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泵、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的消音器,以及连接于所述消音器的输出端且用于将压缩气体传输至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气流分配器。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与所述面料层之间的弹性层。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由所述充气组件充气或排气的升降气囊,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位于所述升降气囊的上方。
CN202020184026.7U 2020-02-19 2020-02-19 枕头 Active CN211748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4026.7U CN211748535U (zh) 2020-02-19 2020-02-19 枕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4026.7U CN211748535U (zh) 2020-02-19 2020-02-19 枕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8535U true CN21174853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0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4026.7U Active CN211748535U (zh) 2020-02-19 2020-02-19 枕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8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7370A (zh) * 2021-03-19 2021-06-25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一种药枕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7370A (zh) * 2021-03-19 2021-06-25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一种药枕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42523U (zh) 枕头
CN106806077B (zh) 一种自动翻身气囊护理床垫
CN203736510U (zh) 一种具有监测按摩护理和促醒呼救功能的床垫
CN211748535U (zh) 枕头
CN210842522U (zh) 枕头
CN206166480U (zh) 内置有颈部气囊的智能枕头
CN109998795A (zh) 平车上使用的压力性损伤防治床垫
CN212591440U (zh) 多功能枕
CN113598575A (zh) 一种智调枕芯及枕头和对枕头的控制方法
CN111759699B (zh) 智能按摩枕及基于互联网的健康诊疗系统
CN212368731U (zh) 一种颈椎枕
CN211512512U (zh) 一种充气式的面部减压垫
CN210784951U (zh) 一种止鼾枕及止鼾系统
CN106175327A (zh)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的人机枕
CN213640413U (zh) 一种多功能养护枕
CN202375688U (zh) 新型自动升降薰香枕头
CN215423960U (zh) 一种智调枕芯及枕头
TWI636780B (zh) Care device
CN218607247U (zh) 一种充气式加温侧卧位垫
CN210355189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中老年人护理头枕
CN218390620U (zh) 一种能调整高度的枕头
CN220046217U (zh) 一种可调节的颈椎牵引枕和护理设备
CN215820357U (zh) 一种俯睡防鼾床垫
CN221083323U (zh) 一种改进型颈椎枕
CN211705113U (zh) 可调节充气体位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