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480U - 数据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480U
CN211744480U CN201921738767.9U CN201921738767U CN211744480U CN 211744480 U CN211744480 U CN 211744480U CN 201921738767 U CN201921738767 U CN 201921738767U CN 211744480 U CN211744480 U CN 211744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data
mobile
mobile terminal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87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网关领域,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组件,该第一转换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处理器单元;第一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对所述第一转换组件的外部暴露;以及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用于通信耦合至少一个传感器。通过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数据转换装置能够提高家庭场景中通过复用移动电话的通信能力而形成组合式网关的组配性、灵活性。

Description

数据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或信号的转换和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二十一世纪老龄化将成为全球性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安全监控、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系统建设,但不管哪种养老方式,都需要相关老人居家的安全、健康监护设备及平台系统的支撑。
另外,随着物联网、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技术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健康检测和/ 或生命安全监控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比如,申请号为CN201410348992的一种智能体征监测腕式可穿戴设备及血压测量方法,等。但现有的专利技术和产品都存在以下主要缺点:1、安全、健康检测方法可靠性较差,误报、漏报率较高;2、测量功能需要用户通过很小的屏幕手动启动,智能化程度低、人机交互性差、可操作性不强;3、没有考虑老人生活便利性需求;4、非系统性闭环解决方案,健康治疗方案可评估性、可追溯性差;5、没有关注老人精神生活需求等。
目前,通过先进的3G手机进行数据传输是目前信息处理的发展方向。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3G移动通信终端的智能报警系统”(公开号为CN201270083,公开日为2009.07.08)公开了一种通过3G移动手机进行智能报警的技术方案,该智能报警系统包括:移动通信终端,用于根据指令实时拍摄现场状况,并将拍摄的现场状况的图片或视频数据、以及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3G/4G通信网络进行传送;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通信终端传送的现场状况的图片或视频数据以及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查找与移动通信终端距离近的安全机构,将图片或视频数据进行传送;安全机构服务器,用于接收中心服务器传送的图片或视频数据,使得安全机构人员根据图片或视频数据采取行动。该智能报警系统可通过3G/4G等通信网络将终端拍摄的图片或视频数据传输到相关安全机构,以进行报警,虽然其功能较好,但是,该智能报警系统存在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昂,因此难以实际推广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业界热点关注的项目。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进行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现有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基于智能小区的智能家居系统,其是智能小区的一部分,主要面向高档住宅,由小区配套安装,难以满足系统的客户化定制需求。另一种是单体住宅的智能家居系统,单体住宅的智能家居系统一般均基于外部运营服务平台进行组建,初期投资较高、且部署及维护复杂,日常运行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相关的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通信应用软件技术的技术路线也发生了多代的复杂演进过程。
通信系统可以为订户提供固定线路连接或无线连接进行通信,如进行语音或数据通信。固定线路系统的一个示例是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另一个示例是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通常是经由订户的移动台和该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网元之间的射频连接发生的。网络内的通信通常但并非一定是利用不同网元之间的固定线路连接处理的。通信也可以是在包括一个或更多数据网络的系统内传输的。这种通信的一个示例是在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上实现语音呼叫的IP(网际协议)语音方案。
通信网络是由通常称为小区的接入实体组成的蜂窝无线网络。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区被限定为经由可能与基站子系统(BSS)相连的无线接口为诸如移动台(MS)的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器(BTS)覆盖的某一区域。几个小区覆盖一个更大的区域,并且通常形成称为位置区域(LA)或者在某些标准中称为路由区域(RA)的无线覆盖区域。应该理解,位置区域或路由区域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和环境,并且可以等于一个小区或更小,如基站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蜂窝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它为移动台提供移动性,亦即,使移动台能够从一个位置区域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区域,甚至从一个网络移动到与该移动台适合的标准兼容的另一个网络。
无线通信,是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无线通信(Wireless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在无线移动通信的网络制式上,用于移动用户的手机网络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 3G、4G四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 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其中全面数字化从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它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属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特点是技术最成熟及先进,并且具有可开通的移动通信业务种类多、手机接续速度快、通话质量好、安全保密性能强、抗干扰能力强、网络覆盖面广。而拓扑结构上,公共移动通信网普遍采用蜂窝拓扑,是基于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减少相互干扰,增加系统容量的考虑。
为了实现从传统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的支持,GPRS在原GSM网络的基础上叠加了支持高速分组数据的网络,向用户提供WAP浏览(浏览因特网页面)、E-mail等功能,推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初次飞跃发展,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尤其是 Internet技术)的完美结合。
从二代GSM开始,大部分的移动通讯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技术)|MMS(彩信、多媒体简讯)、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其中,短信(shortmessageservice,SMS)是“融合通信”业务规划的一部分,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信息,用户每次能接收和发送短信的字符数为160个英文、数字字符或者70个中文字符。
一般而言,所谓“移动数据流量”是指通过GPRS、EDGE、TD-SCDMA、HSDPA、WCDMA、LTE等移动通信技术上网或使用相关数据增值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不包含通过WLAN、CSD等其他方式上网所产生的流量。
在移动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移动通信网,按服务对象分公用移动通信网和专用移动通信网;按业务性质可分为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移动电话网支持进行短信、语音形式的通信。对应地,终端设备中配置有SMS短信接口和语音接口,从而接入移动电话网并收发短信和拨打/接听来自语音网的电话。
另外,移动终端既可以通过上述的基于公有移动数据网络的移动数据流量连接至互联网,也可以通过基于传统的家庭或者企业宽带衍生的WLAN接入点进行连接至互联网,从而使用各种网络服务和程序,实时通讯是其中的一种。
上述的WLAN全称为: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中文名称为:无线局域网络,是一种利用射频(RF,RadioFrequency)技术进行据传输的系统,该技术的出现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实现无网线、无距离限制的通畅网络。目前WLAN所包含的协议标准有:IEEE802.11b协议、IEEE802.11a协议、IEEE802.11g 协议、IEEE802.11E协议、IEEE802.11i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等等,而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个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而对于移动数据网和WLAN这两种通信网络,在行业中称为无线数据传输网。
借助上述的通信技术而衍生出现的实时通信(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实时通信系统(一般包括服务及用户端软件),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实时的传递文字消息、文件、数据、语音与视频交流,包括在移动数据网未普及之前的ICQ,Skype, MSN等,以及后来,随着移动数据网、WLAN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普及,则出现了大量的移动即时通讯服务及软件,如微信,Wechat等。
发明内容
如果能够允许一些电子设备通过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组合或对接(interfacing)从而在数据的转换/传输的过程中复用移动终端的兼容于移动通信网或WLAN等通信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通信能力,对通信资源的利用是更加灵活(flexible)和有益的。
至少部分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组件,该第一转换组件包括:
第一处理器单元;
第一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对所述第一转换组件的外部(例如壳体以外)暴露;以及
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用于通信耦合至少一个传感器。
第一存储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被配置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获取来自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的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将所述第一数据转码为第二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单元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被配置以用于根据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将来自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数据处理并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传送。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中,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与所述第一转换组件独立地配置,例如被物理地(physically)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组件之外。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器单元相分别连接的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第二接口、针对所述移动通信网的接口和/或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接口。应当理解:此三者或四者分别与该第二处理器单元相连接,否则无法进行对应的数据传输/程序或信息的处理/信号传递。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匹配,并在所述移动终端上对外暴露;所述第二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还被配置以用于:
根据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被耦接,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的协议或所述无线局域网的协议兼容,以及
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所述第二数据。
此处,应当理解,存储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因其微观层面的不同的电路结构、微机电结构,或者说存储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微观的结构)配置,而对与其连接的处理器产生不同的驱动作用。而该处理器则可以根据存储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不同的结构/配置而被致动以执行不同的操作(operation),起到不同的作用。
例如PROM,可编程程序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之内部有行列式的熔丝,是需要利用电流将其烧断。PROM的典型产品是“双极性熔丝结构”,如果我们想改写某些单元,则可以给这些单元通以足够大的电流,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原先的熔丝即可熔断,这样就达到了改写某些位的效果。随着该存储其的结构产生该改变,与该存储器相连接的处理器根据该微观的电路结构/(结构)配置而进行的操作也相应地不同。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组件,该第一转换组件包括:
基座;
第一处理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内;
第一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暴露于所述基座外部;以及
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用于通信耦合至少一个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还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组至少一个程序/第一程序组(a first at least one program);其中,所述第一组至少一个程序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执行,所述第一组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获取来自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的第一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将所述第一数据转码为第二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
可选地,第一接口为主要用于通信的通信接口/通讯接口,或兼有电能传输(充电)能力。例如,对于USB连接器,第一接口可以是USB公头接口或USB母头接口。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第而程序组(a second at least one program),该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包括当被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将获取自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数据处理并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传送。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组件之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存储于上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移动终端作为第二转换组件,可以级联(cascade)于第一转换组件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信号/数据转换,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单元,第二接口,所述移动通信网的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接口,以及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内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匹配,并在所述移动终端上对外(例如对移动终端的壳体之外)暴露;所述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存储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执行,所述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被耦接,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的协议或所述无线局域网的协议兼容,以及
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所述第二数据。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移动终端为移动电话,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包括WIFI模块或WLAN模块;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包括蜂窝模块或者GPRS 模块。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包括标准有线数据接口和/或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被构造为匹配于所述移动电话的基座的形态。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包括蓝牙通信协议,所述标准有线数据接口支持总线接口协议,该总线接口协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USB协议、UART协议、SPI协议或I2C协议。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标准有线数据接口为以下接口中一种:GPIO接口,MINI-USB接口,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 Pogopin连接器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以及,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包括蓝牙兼容接口。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包括下述至少一个:呼救信号发生器、烟雾传感器、燃气感应器、门窗传感器。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为433MHz射频传输接口,315MHz射频传输接口。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耦合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外部,被构造以当与所述移动终端机械地耦合时,同步地使能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耦接。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耦合部为适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旋合部、卡合部或嵌合部。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来自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的告警信息/呼救信息;以及,“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所述第二数据”还包括: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借助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经转换的所述第二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通过所述即时通信软件所对应的远程/本地的用户界面,输出所述告警信息/呼救信息。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操作键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操作键组可操作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信号用于触发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以太网、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的通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所述操作键组可响应于外部的操作,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如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建立短消息业务;
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建立语音电话业务;
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数据网传输数据业务信息。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操作键组包括:
第一键,第二键,可独立地响应于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以分别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操作键组还包括:
第三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所述第二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其中所述第三信号为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发起经由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电话网的实时通话请求的信号。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所述第三键、所述第一键、所述第二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面板的右侧的一列中;以及所述耦合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一面板中部。
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传感)接口,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外围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如RFID读卡器,红外感应器,环境传感器等,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按照网络协议,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如:GPRS模块、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
上述的物联网终端装置,可视为具有网关(Gateway)作用,从针对物(Thing)的传感器网络采集数据并转换以兼容于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有线/无线的局域网或以太网的协议等。
结合上述物联网的情况,发明人发现在日常的家居/家庭等各种场景中,存在上述的物联网终端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手机等电子设备/移动终端。这些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内置有通过移动通信网或WLAN等通信网络的通信能力(包括硬件模块/接口,以及支持对应的网络协议的软件模块/接口),而物联网终端也具有直接接入上述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有线/无线的局域网或以太网的能力。在这些场景中存在于上述两种电子设备中的这两部分通信资源/通信能力,在一定某种程度,是冗余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通过第一处理器单元对来自物联网传感器的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转码(convert into)为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兼容于第一接口所支持的通信协议。而第一接口被开放地构造,从而可接受(receive)用户使用第二接口与该第一接口进行对接。配合以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被运行以通过第二接口利用移动电话所内置的针对移动通信网或WLAN等通信网络的通信能力建立对应的通信。因而,该数据转换装置 (基座和外置于基座的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可以复用(reuse)移动电话中内置的GPRS模块、WIFI(或Wi-Fi)模块、射频模块(或蜂窝模块)进行对应的网络通信,从而把从智能家居网络或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处采集的信息发送出去。换言之,该数据转换装置自身并不需要配置GPRS模块、WIFI(或Wi-Fi)模块、蜂窝模块(或射频模块),而可以利用USB/pogo pin等连接器或者蓝牙通信接口将数据转换装置与移动终端按需结合形成“组合式”网关,从而支持通过移动终端所接入的通信网络发送从物联网传感器处采集的信息。因此,这些电子设备中通过提供用于通信耦合的物理触点式连接器/USB数据线接口/蓝牙模块等形式的接口,提高了对家居/家庭等各种场景中,对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中的通信能力的利用率、复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中未提及的技术特征、连接关系乃方法步骤。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与其所在的应用场景中的物联网传感器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所呈现的带有物联网告警信息的即时通信用户界面;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的对端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带有来自数据转换装置的物联网告警信息的即时通信用户界面;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组合前的终端通信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组合后的终端通信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组合后的终端通信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第一键;22-第二键;23-第三键;231-提示灯;24-第四键;25-方向键;26-返回键; 27-电源键;28-音量键;
31-基座外壳;311-第二通信接口;312-第一面板;313-第二面板;314-第三面板;315- 数据扩展接口;32-主机外壳;321-显示屏;
4-本体;41-第一表面;411-安置部;42-第二表面;43-第三表面;
5-第一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按需组合形成网关能力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是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与网桥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不同,网关对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转码,以适应目的系统的需求,兼容目的网络的通信协议。
数据转换装置在整体上可以被构造为“基座及配置于基座中的多个功能模块”的单装置的结构,或者“带有多个功能模块的基座耦合一个移动终端”的组合式装置的结构。当该数据转换装置被实施为“带有多个功能模块的基座耦合一个移动终端”的组合结构,则该数据转换装置在功能上更加接近一般的网关,例如物联网网关。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与其所在的应用场景中的物联网传感器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实施例中的一些数据转换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一些智能家居的场景中,信号转换装置GW01可以通过射频(例如433MHz频率)等无线通信手段进行外设扩展,采集来自呼救装置Sen02的信号或来自室内/室外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信号,例如433MHz的无线门窗探测器Sen03的开关信号、无线烟雾报警器Sen04的烟雾浓度信号等。信号转换装置GW01包括:
第一转换组件,可选地在结构上被构造为基座GW01_7的形态,为便于理解,在后续一些实施例中,以基座GW01_7形态的转换组件(简称基座GW01_7)为例,对信号转换装置GW01_7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可选地,基座GW01_7包括壳体,在基座GW01_7的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处理器单元GW01_20。
基座还包括第一接口GW01_41,(在基座GW01_7内部)连接于第一处理器单元,并向基座GW01_41的外部暴露;以及
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例如433MHz工作频率的信号收发器GW01_10,连接于第一处理器单元GW01_20,并用于以有线/无线方式通信耦合至少一个传感器,例如燃气传感器Sen01、求救按钮Sen02、门窗开关传感器Sen03、烟雾传感器Sen04等。
可选地,数据转换装置GW01还包括:第一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和第一组至少一个程序;其中,第一组至少一个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被配置为由第一处理器单元执行,第一组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获取来自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GW01_10的第一数据;以及
根据第一接口GW01_41所支持的协议,将第一数据转码为第二数据并发送至第一接口GW01_41。而该第二数据在(通信)协议上遵循于第一接口所运行/支持的协议。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还包括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该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包括当被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将获取自第一接口GW01_41的第二数据处理并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通信网络进行传送。
应当注意: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作为数据转换装置的虚拟软件部分,可以独立于数据转换装置GW01的实体组件部分而单独存在或被发行、被制造、被使用、被销售,而承载/存储该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的存储器/介质也可以在物理上独立于数据转换装置的实体硬件部分。例如该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可以被独立地下载安装于第三方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中,通过调用该第三方手机中的资源,经由第一接口与所述基座GW01_7配合工作。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还包括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图中未示出),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物理上与基座GW01_独立地设置,即在物理上并不属于基座的一部分。例如设置于基座GW01_7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移动终端中,其中,至少一个程序被存储于上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还包括第二转换组件,例如家居场景中常用的移动终端GW01_6,该移动终端GW01_6可以组合/级联(cascade)于作为第一转换组件的基座GW01_7上,从而与基座GW01_7相互配合完成更多层级的信号/数据转换。该移动终端GW01_6包括第二处理器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接口GW01_42,移动通信网的接口和/或无线局域网的接口(图中未示出),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内置于移动终端GW01_6;其中,第二接口GW01_42设置在移动终端GW01_6上并与第一接口 GW01_41匹配,并在移动终端GW01_6上对外暴露;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被配置为由第二处理器单元执行,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当移动终端GW01_6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被安置于基座GW01_7而使得第一接口GW01_41与第二接口GW01_42被耦接,根据第一接口GW01_41所支持的协议,经由第二接口获取第二数据;
将第二数据转换为与移动通信网的协议或无线局域网的协议兼容,以及
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第二数据。
具体地,第一处理器单元还用于监控该处理器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微控制器预配置好的I/O口高低电平,接收处理433MHz收发器GW01_10发来的信号,同时将对应信号通过I2C中断信号通知给手机。433MHz收发器GW01_10,包括接收天线与解码器,该收发器GW01_10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传感器(Sen01、Sen02、Sen03、Sen04)发来的433MHz信号,并通过上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预配置好的I/O口输出高低电平。至少一个传感器(Sen01、Sen02、Sen03、Sen04)可被设定不同的安全阈值,用于监控家中(独居的老人、需要帮助的人等)的各项安全指标,部分传感器也可内置有报警信号 (如警示声光)。
另外,优选地,一些实施例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还可以包括开关控制芯片,设置在第一接口GW01_41和处理器GW01_20之间,与两者分别连接(图中未示出),以配合处理器GW01_20整体上提高对来自第一接口GW01_41的信号的处理性能。
可以理解,此处第二接口GW01_42匹配于第一接口GW01_41至少包括两者之间支持相同的通信协议、两者的在物理上、电气上和结构上是相互对应或适配的;或者说第二接口GW01_42与第一接口GW01_41遵循相同的通信协议,在物理形式和通信协议上均兼容,例如例如,对于USB连接器,第一接口可以是USB公头接口或USB母头接口。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是内置或外置于移动终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任选地包括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还任选地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器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设备。上述移动终端可以是例如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者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者说,日常使用的移动电话、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等。
应当注意,此处的第一处理器单元或第二处理器单元均可以包括一个处理器或集中/ 分离配置的多个处理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中,移动终端GW01_6为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接口包括WIFI模块或WLAN模块;移动通信网接口包括蜂窝模块或者GPRS 模块。这些通信资源大部分为移动终端GW01_6所固有的内置模块。本来即存在于家庭场景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GW01_7将在电气和通信功能上与移动电话GW01_6相组合/结合,从而复用移动电话GW01_6的这些通信资源,构成一个组合式的网关(GW01_6、GW01_7)。这种组合式的网关,将减少智能家居场景中的通信资源的冗余,充分利用场景中可利用的电子设备中的对应的资源。而从(物联网)网关的角度而言,由于复用了移动电话GW01_6的上述通信资源进行数据的转换和处理,所以,移动电话GW01_6中不再需要冗余地配置这些资源,因而也降低了作为网关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的结构的复杂度和对应的成本,并提升了在智能家居等场景中实现网关功能的灵活性。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中,第一接口GW01_41和第二接口GW01_42分别包括标准有线数据接口和/或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包括蓝牙通信协议,标准有线数据接口支持总线接口协议,该总线接口协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USB协议、UART协议、SPI协议或I2C协议。由于移动电话和底座分别配置了支持蓝牙通信的对应的蓝牙接口,因而,如果移动电话恰好没有安置在底座上,则通过移动电话GW01_6和底座GW01_7之间的蓝牙链接,移动电话GW01_6也可以及时获知信号收发器移动电话GW01_10从至少一个传感器处获取的报警状态,进而及时通知移动电话GW01_6的对端的子女所持有的电子设备或上报云端启动针对多个对象的自动报警。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中,标准有线数据接口为以下接口中一种:GPIO接口,MINI-USB接口,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Pogopin连接器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这些不同形态的物理接口,可以分别支持上述USB协议、UART协议、SPI协议、I2C协议等不同协议。例如,如果第一接口 GW01_41和第二接口GW01_42分别是pogo pin弹簧探针连接器的探针接口和针孔接口,则通过软件配置,该两个连接器的接口可以支持I2C协议以进行数据传输(通信),同时支持USB协议以进行电能传输,从而支持基座GW01_7通过该接口为移动电话充电充电)。
可选地,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简称GPIO)接口一般包括总线扩展器以及外围电路。相关的GPIO芯片包括可以包括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简称多个端口,该外围电路比如可以是每个端口连接的串联的电阻和开关电路。
可选地,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被配置为使用Wi-Fi(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中的一者或多者进行通信。如果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被实施为蓝牙兼容接口,则该蓝牙接口可以包括以硬件形式配置的蓝牙芯片,以及被可运行于该芯片中的软件所支持的蓝牙通信协议。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至少一个传感器包括下述至少一个:呼救信号发生器Sen02、烟雾传感器Sen04、燃气感应器Sen01、门窗传感器Sen03。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为433MHz射频传输接口,315MHz射频传输接口。另外,可选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还可以为Zigbee 接口、ZWAVE接口、LORA接口。而相对于其他的无线传输方式,433MHz射频传输接口,315MHz射频传输接口具有比较强的障碍穿透能力、传输距离比较远、强于 WIFI/BT/ZIGBEE的2.4GHz,非常适合扩展布置到家庭各个角落,而一般不需要额外的中继信号放大器,布网难度比较小,降低了成本适合于家居场景。同时,因为433MHz 波长较长,所需天线尺寸较大,不太适合直接部署在非常拥挤的手机等移动终端本体上。所以可以将该433MHz射频传输接口,315MHz射频传输接口设置在底座上,恰好充分利用了底座的空间。同时手机的pogo pin又能被复用以传输433MHz收发器的信号。 433MHz主要使用ASK或者OOK这种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适合传输开关类信号,这也适用于上述的物联网传感器所所产生的以开关或数据量较少的信号。
具体地,可以在数据转换装置信号收发器GW01_10中为上述多个传感器/开关装置分配编码区分不同的传感器/开关装置,这些传感器/开关装置可以包括安装在家中各处的紧急按钮、异常开门、红外活动传感、燃气泄漏、烟雾报警等,并且设定不同的安全阈值,用于监控家中(独居的老人、需要帮助的人等)的各项安全指标。当超过或符合设定的阈值,至少一个传感器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信号传到基座GW01_7(一般安装在用户经常逗留区域),该基座GW01_7与用户持有的移动电话GW01_6可以建立物理连接 (触点连接或有线连接)、蓝牙等无线通信链接,因而可以将上述传感器采集的安全指标信息,或告警信息/求救信号,进一步通过基座GW01_7传送至移动电话GW01_6以及与该移动电话GW01_6通信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
可选地,至少一个传感器所包括的呼叫器/红外探测器/开关入侵探测器/防火灾烟雾探测器/一氧化碳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设备均配置以433MHz收发射器(包括收发射天线与编码器),当满足触发条件后,自动发射433MHz的ASK/OOK信号。同时,信号收发器GW01_10也可以接收来自处理器GW01_20的数据,该数据包括对至少一个传感器所采集的告警信息/呼救信息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经信号收发器GW01_10发送给至少一个传感器,例如求救按钮Sen02。该反馈信息可以是与移动终端GW01_6建立了通信的对端的移动电话在接收到上述的呼救信息后,所返回的由对端移动电话的用户所触发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通过移动终端GW01_6、第二接口GW01_42、第一接口 GW01_41、处理器GW01_20、信号收发器GW01_10被传输至求救按钮Sen02上并以音频或视觉的方式表达之后,可告知求救按钮Sen02的使用者:被求救方已经接收到求救按钮Sen02所发送的求救信号,并正在赶来的路上。籍此,底座不仅可以接收来自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也可以反过来控制至少一个传感器或者向至少一个传感器发送信号/ 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求救呼叫器一般设置为小体积,纽扣电池供电,低电流很小(纽扣电池可用一年以上),价格低,适合家中多处安置如浴室厕所等易滑倒的空间,也可以可穿戴的方式随身配置在用户身上,方便老人等用户在突发事件丧失移动能力的情况下还能够尽量快的触发报警信号,使得外界意识到该老人的危险处境。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耦合部GW01_7_1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称为安置部,设置于基座GW01_7外部,被构造以当耦合部GW01_7_1与移动终端GW01_6机械地耦合时,可以同步地使能第一接口GW01_41与第二接口GW01_42之间的耦接,从而使移动终端GW01_6和基座GW01_7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接口GW01_41 与第二接口GW01_42进行数据传输(通信),或者电能传输(充电等)。换言之,第一接口GW01_41与第二接口GW01_42以可分拆方式耦接,当耦接时即具备建立通信的能力。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耦合部GW01_7_1为适配于移动终端GW01_6的旋合部、卡合部或嵌合部(如图1或图9所示)。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第二数据包括来自至少一个传感器的告警信息/呼救信息;以及,“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第二数据”的软件程序的操作还包括: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借助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发送经转换的第二数据;以及,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在远程/本地所对应的用户界面,输出告警信息/呼救信息。具体地,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经转换的第二数据,并将该第二数据中包括的告警信息/呼救信息 GW01_A_1输出于移动终端GW01_6中即时通信软件所对应的即时通信界面GW01_UI_1上,如图3所示,以及在对端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上将相关的告警信息/呼救信息 GW01_A_2输出于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对应的即时通信界面GW01_UI_2上,如图4所示。可选地,数据转换装置还可以以通过移动终端GW01_6或其对端的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扬声器等模块以音频方式通知用户。进一步可选地,第二组至少一个程序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该(些)指令当被执行时致使移动终端GW01_6通过移动通信网/WLAN以即时通信的方式向一个或多个对端的电子设备发起(在线的)实时通话请求,或者通过移动通信网/WLAN向一个或多个对端的电子设备发送包括上述告警信息/呼救信息的即时消息,以及可选地,通过该(些)对端的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扬声器等模块以音频方式通知对应的用户。
这些扬声器一方面可作为移动电话中音频数据的声音外放,另一方面当处理器/MCU 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传感器的告警信号,可以用于播放预置的报警声音,因为功率较大,可以通知房间内或邻居其他人。另外,基座上还可以设置LED灯:指示作用,也可通过视觉闪烁来作为光线辅助报警,对外表达上述的告警信息/呼救信息。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组合前的数据转换装置/终端通信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组合后的数据转换装置/终端通信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在这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由于其功能的进一步多样化,因此,也可以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称为终端通信装置。
可选地,上述或下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GW01还可以包括通信操作接口,作为一种软件或硬件形式的人机接口配置于机器上供用户操作以建立/触发电子设备的通信。该通信操作接口可以是物理形式的操作键组(21、22、23),设置于基座31上,连接于第一接口,例如通信接口311,操作键组(21、22、23)可操作以通过通信接口311、第二接口(图中未示出)向移动终端5发送信号用于触发移动终端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的通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操作键组(21、22、23)可响应于外部的操作,致使移动终端5向通信接口311发送如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移动终端5通过移动电话网建立短消息业务;
第二信号,用于指示移动终端5通过移动电话网建立语音电话业务;
第三信号,用于指示移动终端5通过无线局域网或移动数据网传输数据业务信息。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操作键组包括:
第一键21,第二键22,可独立地响应于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以分别向通信接口311发送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操作键组还包括:
第三键23,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向通信接口311发送第二信号或第三信号,其中第三信号为用于指示移动终端5发起经由无线局域网或移动电话网的实时通话请求的信号。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第三键23、第一键21、第二键22设置于基座31的第一面板312(例如供用户交互或操作的主要表面)的右侧的一列中;以及耦合部GW01_7_1被配置于按键组的左侧,基本位于第一面板中部。
针对上述带有通信操作接口的数据转换装置,以及该数据转换装置中具体的通信操作接口的结构或者该数据转换装置的其他性能(Feature)/组件(component)/模块,均可参见下述标题“带有通信操作接口的数据转换装置”中相关部分的对应描述。为不增加冗余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带有通信操作接口的数据转换装置
本标题之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数据转换装置,或称终端通信装置,参见图9、图10、图11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包括: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5,其中,基座包括:
本体4;
安置部411,形成于本体4上以安置第一移动终端5;
物理操作部,设置于本体4上;
第一接口,设置于本体4上,其第一端与物理操作部耦合;
第二接口,设置于第一移动终端5上;
第一接口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口通信耦合并与所述第二接口可分拆;
其中,物理操作部可操作以通过耦合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向第一移动终端5发送信号以触发第一移动终端5通过至少一个通信网络的通信,例如,与第二终端之间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交换媒体数据。
可选地,在包括标题“按需组合形成网关能力”下的任一实施例在内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通信网络包括移动电话网,无线数据传输网,而无线数据传输网可包括WLAN 和移动数据网;物理操作部可以包括第一操作部,该第一操作部可响应于外部操作,向第一接口发送如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电话网建立短消息业务;
第二信号,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电话网建立语音电话业务;
第三信号,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网传输数据业务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部包括:第一键和第二键。其中,第一键可响应于第一操作向第一接口发送上述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第二键,也可响应于第二操作以向第一接口发送上述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优选地,第一键和第二键可向第一接口发送的信号不同,即如果第一键可向第一接口发送第二信号,则第二键被设置为向第一接口发送第一信号。
可选地,第一操作部还包括第三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向第一接口发送上述地第二信号或第三信号,可选地,第三信号可以是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向另一个通信设备发起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实时通话请求的信号。
参见图9所示,第一接口为物理接口,并与主机外壳上的第一通信接口直接连接。
此外,第二接口可以为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5上的物理接口与第一接口匹配。
进一步可选地,当第一接口为物理接口时,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构成弹簧探针连接器,例如Pogopin连接器,第一接口可以优选为弹簧探针连接器的触点结构的接口,例如Pogopin连接器的探针接口,而第二通信接口则可以设置为Pogopin连接器的针孔接口,从而不易因反复插拔而损坏。
当然,在适配于市面上常规的,并非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座定制化设计的移动终端时,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也可使用市面各种移动终端上常见数据传输接口,例如闪电接口或USB接口。其中,以闪电接口和Type-C型USB接口为优选方案。
而在数据接口协议等通信耦合方面,可以采用USB协议或者GPIO等数据接口协议从而支持数据传输、音视频传输,以及电力供给。
当然,第一接口也可以是无线接口,通过蓝牙、NFC等近距离通信协议与第二接口无线连接。
当采用无线连接时,还可以在本体4内设置无线充电机构,利用无线充电机构同时为第一移动终端5充电。此时,安置部411可以不形成为如图9中所示的固定结构,而可以简化为一个平台,以供第一移动终端5放置于其上。
而无论时采用物理接口还是无线接口,通过安置部411的连接机构/固定机构,可以包括且不限于例如滑槽、卡扣、磁吸结合机构以及利用装置的摆放角度而产生的重力的结合机构等。
应当注意:第一接口也可以通过一些转接机构/组件,例如连接器、连接线等等与其他的并不兼容上述各种物理接口或不兼容USB协议、GPIO等数据接口协议的移动终端进行转换连接。
其中,第二终端通常可以是位于远程的任意的移动终端。根据不同的联系人,持有的移动终端将有所不同,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指的第二终端或第二终端并非对某一移动终端的特指,也就是说,任何可能与第一移动终端5发生媒体数据的移动终端,都可以定义为第二终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通信装置,借由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物理操作部,将第一移动终端5的操作转变为具有良好反馈的物理操作,大幅度提高了便利性,特别适合包括但不限于老人、儿童、盲人等不擅长操作电子设备的人群在内的用户使用。
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指的媒体数据包括且不限于在多台移动终端之间因通信而产生的各种文字消息、文件、数据、语音与视频交流的数据。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GSM网络通信、通话时,费用相对高昂,而许多人群对通话资费较为敏感。相比之下,通过无线数据网交换媒体数据往往是免费的,或资费较低的。但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来说,通常难以区分基于GSM网络和基于无线数据网络的区别,也难以找到采用无线数据网络进行通信的入口。
以“微信”这一应用程序为例。在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中,人们在操作微信以发送语音、视频消息时,需要在移动终端的“设置”中打开无线数据网,然后开启“微信” app(应用程序),再在app的界面中找到需要联络的联系人,切换至该联系人的界面并打开对话框,在对话框附近找到“更多”的加号按钮,再选择“视频通话”这一按钮,才能够实现对特定联系人的视频通话。这一系列的操作对于前文提及的特定人群十分困难。
而,在本申请中,仅仅只要对物理操作部进行操作,就可以促使第一移动终端5直接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发起视频通话、发送音频、文字或图片数据等等,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在操作上显然具有显著的便利性,在资费上也显然能够使用户更加安心、放心。其中,如前文所述,第一移动终端5可以通过识别是否与第一接口连接,以切换自身的网络环境为Wlan或3G、4G、等网络,进一步降低用户的资费负担。
接下来,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座的物理操作部的可选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可选的,物理操作部包括第一操作部,第一操作部可响应于外部的操作,经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向第一移动终端5发送如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采集并发送媒体数据的信号;
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播放媒体数据的信号。
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向第二终端发起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实时通话请求的信号。
在第一操作部中,集成了用作交换媒体数据的大部分功能,十分方便。在第一操作部中,可以具体实现为物理的操作组件的形式,例如按键,操作杆,手柄,触控板等等。后续的一些实施例中,以优选的按键结构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具体可选的,第一操作部包括:
第一键21,可响应于第一操作以经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向第一移动终端5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采集并发送媒体数据的信号;
第二键22,可响应于第二操作以经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向第一移动终端5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播放媒体数据的信号。
其中,该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可以以相邻方式设置。这两个物理键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等形状的外形结构。当然,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也可以分散设置,例如一个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面、另一个设置在本体4的第二面;或者,该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也可以分布设置在本体4的同一面。
其中,各个操作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各个“键”的形态来确定,例如,可以通过按压、拨动、滑动等多种操作,对应于按键、拨动键、滑动杆等多种形态的“键盘”。
以按压操作为例,在按下第一键21时,第一移动终端5收到来自第一接口的信号,开始采集媒体数据,并给出对应的提示。用户收到提示之后,可以对将自己的语音、视频录制下来,作为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其中,媒体数据可以被设置有规定的时长,也可以不作限制。
可选的,第一操作部还包括:
第三键23,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经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向第一移动终端5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向第二终端发起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实时通话请求。
第二终端可以响应这一实时通话请求,实现第一移动终端5与第一移动终端5之间的实时通话。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指的实时通话请求。包括且不限于视频电话、语音电话等多种实时的沟通方式。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键21、第二键22、第三键23这三个简单的键,用户可以一键触发并满足自己的沟通需求,因此在操作时无需进行多个层级菜单的复杂操作,提升了通信装置的可操作性,以及通信装置中的通信资源的可访问性。
可选的,第三键23的形状与第一键21、第二键22不同。通过将第三键23的形状与第一键21、第二键22形成区分,可以防止误操作,减少用户的记忆需求。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三键23,转而利用第一键21或第二键22的组合操作,例如同时按下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来实现实时通话请求的目的。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
提示灯231,用于反映第一终端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提示灯231设置在第三键23上。在第三键23上设置的提示灯231,可以直接给出实时通话的状态反馈,例如,可以在实时通话请求失败的时候亮红灯,在实时通话过程中亮绿灯。相比于直接设置在本体 4的其他部位而言,可以提高状态示意的直观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网络拥堵的情况,表现为视频、音频的实时通话过程中出现卡顿。对于特殊人群而言,难以理解卡顿出现的原因,有可能会认为通话失败而做出额外的非必要操作,例如拍打本体4,取下第一移动终端5等等。在第三键23上设置提示灯231,可以在网络拥堵时依然启动提醒用户实时通话并未中断的作用,因此具有积极意义。
可选的,第三键23、第一键21、第二键22基本沿直线设置。
这三个键沿着同一直线设置时,可以更清楚直观地让用户理解其交互逻辑。而且在第一移动终端5的UI界面(用户界面)中,通常也会将功能等同的三个键沿一直线设置。在UI界面中的虚拟按键和在本体4上的实体按键一致时,可以提高用户操作的一致性,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进一步来说,第三键23、第一键21、第二键22基本沿直线依次设置。其中,由于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的功能有关联,因此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之间的位置也可以相互交换。
更进一步来说,第三键23与第一键21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一键21与第二键22之间的间隔距离。
由于第三键23的功能与第一键21、第二键22的功能关联性相对较小,因此第三键23被设置在相对较远位置时,可以进一步防止误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之间的间隔可以设置得较小,甚至可以连接在一起,即一体化设置。
可选的,安置部411可以设置于本体4的第一表面41,第一操作部设置在第一表面41上。将安置部411和第一操作部设置的同一个表面上时,用户在观看第一移动终端5 的显示屏的同时就可以看到第一操作部的内容,通信装置的互动性、操作性可以进一步地得到提升。
此外,当第一移动终端5的用户界面中存在与第一操作部的按键的外观(颜色、形状、大小等)一致的虚拟按键时,用户可以直观地明白第一操作部的按键的功能也和虚拟按键是一致的,因此提升通信装置的可操作性,降低用户与通信装置之间互动操作的难度。
进一步可选的,安置部411可以设置于本体4的第一表面41的左侧,第一操作部设置在第一表面41的右侧。
安置部411设置于左侧,而第一操作部设置于右侧时,符合右撇子人群的操作习惯,提高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基座的适应人群范围。当然,安置部411设置于右侧而第一操作部设置于左侧也是可行的设计。
可选的,物理操作部还包括:
第四键24,可响应于第四操作以经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向第一移动终端5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5向至少两个第二终端发起实时通话请求。
第四键24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按键使用。第四操作可以是单次按压或连续2~3次按压等单一动作的操作。在触发第四键24时,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5支持的所有可用的数据传输路径向多个第二终端发起实时通话请求。这些数据传输路径包括且不限于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所有数据传输路径,当任意一个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的网络逐个尝试。
被发起请求的第二终端所对应的联系人可以被预设于第一移动终端5中。实际应用中,终端通信装置中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可以预先设置有紧急联系人组,该紧急联系人组中包括至少两个联系人,一般为了保证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成功地联系到紧急联系人,该紧急联系人组中一般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联系人。
可选的,第四键24设置于本体4的第二表面42,安置部411形成于本体4的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与第一表面41相交。如此一来,第四键24的位置可以和第一、第二、第三键23之间形成显著区分。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表面41为前表面,也是基座的主要的操作面(或称操作面板),第二表面42为上表面,从而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更加容易地进行第四操作。位于上表面时,用户在黑暗状态下最容易接触到上表面,易于摸索到第四键24的位置,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更易于被找到。
可选的,参见图10所示,物理操作部还可以包括:
第二操作部,包括:
方向键25和/或返回键26。
方向键25可以供用户选择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例如通过上述通信应用程序所显示的联系人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该方向键25实现联系人的选择。方向键25可以是一对或单个方向键25,通常以一对方向键25为佳。返回键26则可以供用户回滚所做的操作,或者返回至主页(初始页面)。
另外,可选的,安置部411形成于本体4的第一表面41,第二操作部设置于基座的本体4上与第一表面41相交的表面。具体的,可以设置在前述的第二表面42上,并令第二操作部和第四键24之间保持较远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方向键25被设置在第二表面42时,可以于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的切换方向更好地保持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通信装置启动后,在首界面上呈现第一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或者第一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此时,处理器可以响应于用户按下方向键25而在屏幕上切换显示第二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第二联系人的交互界面,或者第二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该第一联系人可以是统计意义上用户最频繁联系的联系人,此后的第二联系人及第三联系人在统计意义上的被使用频率依次降低。
另外,可选地,物理操作部还包括功能操作部,该功能操作部进一步包括:
电源键27,可响应于第五操作以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5 开关电源的信号;
音量键28,可响应于第六操作以调节所述基座的音量,或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调节音量的信号。
通过对基座本体4上的功能操作部,可以直接实现对第一移动终端5音量和电源开关这两个常用功能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
可选的,安置部411形成于本体4的第一表面41,功能操作部设置于本体4的与第一表面41相交的表面上。其中,功能操作部,可以被设置在第三表面43上,以与第一、第二表面形成区分,第三表面43可以是本体4的侧表面或背表面。
具体地,第三表面43可以位于本体4的侧表面。将电源键27和音量调节键设置在与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的所在表面都分别相交的第三表面43,可以防止误触导致的关机、音量陡增的意外情况。而且,由于电源键27和音量键28的使用频率较低,设置在侧表面并不会影响到二者的使用。
综上,用户仅需要对该物理操作部或设置在基座上的物理操作部包括的至少一个键分别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不同的通信需求,操作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用户向联系人发送通信消息的及时性、可靠性以及接收联系人发来的通信消息的即时性。
可选的,安置部411设置有磁力吸附组件,用于结合第一移动终端5。具体的,可以在安置部411上设置永磁体,而在第一移动终端5上设置铁磁性物质,从而防止自发磁性对第一移动终端5使用可能产生的影响。
具体的,至少部分的第一接口形成为弹性凸部。而第一移动终端5上的与第一接口对应的部位,例如第二接口可以对应形成有凹槽。
第一移动终端5受到磁力作用置于安置部411时,凸出物可以自然地被插入到凹槽之中,以实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卡扣、卡位件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此处不赘述。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包括:转接器,转接器的一端可拆分地连接第一接口,另一端输出为USB接口、闪电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中的至少一个。转接器可以使得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及的基座在采用特殊接口时,不但可以适配于专用的第一移动终端5,也可以适配于其他市售的常规移动终端。
可选的,安置部411包括相对于本体4的放置表面向上倾斜的斜面。
具体说来,这一斜面通常可以具有10度-30度的倾角,或者50度-80度的倾角,分别适用于坐下时和站立时的使用情形。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及的基座,特别可以适用于放置在客厅茶几、床头柜时的应用场景。通常在使用时,这些平台的普遍高度决定了用户无法平视第一移动终端5的显示屏,而需要以一定的倾角俯视。据此,将安置部411设置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可以显著地改善用户体验。
可选的,安置部411包括一平台,被设置在本体4上以承载第一移动终端5,该平台能够相对本体4的其余部位旋转以调节自身的朝向。
当平台能够相对本体4的其余部位旋转以调节自身的朝向时,也就是可以自由地调节第一移动终端5的朝向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平台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可旋状机构来调节其可旋状的方向,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此不再赘述。
安置部411的可调节结构,还可以有更多改进,例如平台还可以被设置为可升降的,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线控单元和线控操作部,线控单元第一端连接至本体4,线控操作部设置于线控单元第二端,并可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线控单元连接至本体4,并可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移动终端5 通信连接。
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老化,包括部分老年人在内的一些用户有远视的症状。他们在看第一移动终端5的显示屏时,往往会刻意地拉远与显示屏的距离。对于远视程度较为严重的用户而言,在针对本体4上的物理操作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手部与头部相互远离的动作可能会影响操作感,产生不适。
此外,在将基座放置在客厅茶几,用户靠在沙发上操作,或将基座放在床头柜,而躺在床上操作时,由于身体距离基座较远,直接操作物理操作部也不够舒适。
据此,所设置的线控单元可以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提供替代物理操作部的功能,以扩大用户在使用基座时的活动范围。具体的,可以在线控单元上设置与本体4上的物理操作部功能一致的线控操作部,以供用户遥控操作。
进一步的,线控操作部上各个键的形状、结构、操作方式可以与物理操作部保持一致,以提高可识别度,降低学习成本。
相比于遥控器而言,线控单元既不容易丢失,也不需要更换电池,对于相对较为健忘的老年人和相对较为顽皮的儿童而言也可以提高便利性。
进一步可选的,参见图11所示,本体4还设置有数据扩展接口,用于外接扩展设备。
这些外接扩展设备可以是各种能够与主机发生联动的设备,例如打印机、扫描仪、鼠标、灯具等等,特别可以是适用于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血压计、治疗仪、心电图测试仪等等疾病诊疗设备。利用数据扩展接口可以显著地增强终端通信装置的可扩展性,使其功能更加强大、易用。
数据扩展接口本身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闪电、Mini、Micro-USB或者Type-C等接口。而在数据接口协议等通信耦合方面,可以采用USB协议或者GPIO等数据接口协议。
特别的,数据扩展接口还可以包括前述的线控单元。利用数据扩展接口连接线控单元,在线控单元发生损坏时易于更换,可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借助于可拆分设置的基座和第一移动终端5的组合,使得用户可以在基座上对第一移动终端5的通讯动作进行简易、层级少的界面操作,因此即便是老人、儿童这种难以熟练使用智能终端设备的人群也能借助于基座的物理操作部,容易、且直观地实现远程通信通话需求。据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通信装置得以降低了使用和学习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便利性。
前文介绍了几种终端通信装置上物理键盘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该终端通信装置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该终端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为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也可以实现为一种便携式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为遥控器,等等。下面,结合如下实施例来介绍几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图5中示意的物理键盘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三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三键以带有L/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此时,该终端通信装置的正面上还包括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屏,该显示屏支持触发操作,因此也可以成为触摸屏,可以用于显示图5中示意的联系人交互界面等界面元素。图5中示意的是物理键盘位于显示屏下方的位置,但是,物理键盘也可以位于比如显示屏的左侧或右侧,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终端通信装置的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映终端通信装置运行状态的提示灯,比如反映电量是否充足的提示灯(如图5中示意的电源提示灯),在电量较低时闪烁或亮起以提示用户为终端通信装置充电;比如反映网络连接状况的提示灯(如图5中示意的网络提示灯),在网络质量异常时闪烁或亮起以提示用户网络不佳。
另外,如图5中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的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电源键、音量调节键。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与某种智能终端配合使用的遥控器。遥控器与该智能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通信,比如通过蓝牙、红外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物理键盘可以设置在该遥控器中。但是,可选地,该智能终端中也可以设置有物理键盘,另外,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也可以安装于该智能终端中。
图6中示意的位于遥控器中的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第二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一键以带有L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二键以带有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一种便携式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物理键盘以及一块或几块数字显示屏。
图7中示意的位于该终端设备中的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第二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一键以带有L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二键以带有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
图7中示意的该终端设备上设置有两块数字显示屏,每块数字显示屏关联有两个切换按钮。其中,第一块数字显示屏用于切换显示联系人信息,第二块数字显示屏可以显示与第一块数字显示屏中显示的联系人对应的未读取消息数量以及切换显示未读消息。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一种具有可分离的控制器的终端设备。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物理键盘可以设置在该控制器中,该控制器通过连接接口与终端设备主体连接。也就是说,该物理键盘可分拆地设置在终端通信装置的壳体上,并与处理器12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接口通信耦合。
图8中示意的位于该控制器中的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第二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一键以带有L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二键以带有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 字样的按键来示意。
另外,“带有通信操作接口的数据转换装置”标题下的任何实施例,可以与标题“按需组合形成网关能力”下的实施例中所披露的独立的/组合的特性(Feature)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变形例,以使得相关的数据转换装置或终端通信装置具有更多的网关性能/ 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赘述,在此后的实施例中,将不再重复本实施例已经述及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样可用/可结合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明白,本实施例所提之技术方案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得到组合和应用。
备选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数据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组件,
所述第一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处理器单元;
第一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对所述第一转换组件的外部暴露;以及
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用于通信耦合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
第一存储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被配置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获取来自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的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将所述第一数据转码为第二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单元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被配置以用于根据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将来自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数据处理并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进行传送。
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被物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组件之外。
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以及
针对所述移动通信网的接口和/或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接口、第二接口,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匹配,并在所述移动终端上对外暴露;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还被配置以用于:
根据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被耦接,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的协议或所述无线局域网的协议兼容,以及
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所述第二数据。
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为移动电话,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包括WIFI模块或WLAN模块;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包括蜂窝模块或者GPRS 模块。
6.根据实施例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包括标准有线数据接口和/或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被构造为匹配于所述移动电话的基座。
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包括蓝牙通信协议,所述标准有线数据接口支持总线接口协议,该总线接口协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USB协议、UART协议、SPI协议或I2C协议。
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标准有线数据接口为以下接口中一种:GPIO接口,MINI-USB接口,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Pogopin连接器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以及,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包括蓝牙兼容接口。
9.根据实施例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包括下述至少一个:呼救信号发生器、烟雾传感器、燃气感应器、门窗传感器。
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为433MHz射频传输接口,315MHz射频传输接口。
11.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耦合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外部,被构造以当与所述移动终端机械地耦合时,同步地使能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耦接。
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所述耦合部为适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旋合部、卡合部或嵌合部。
13.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
14.根据实施例4或13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操作键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操作键组可操作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信号用于建立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以太网、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的通信。
15、根据14所述的信号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所述操作键组可响应于外部的操作,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如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建立短消息业务;
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建立语音电话业务;
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数据网传输数据业务信息。
16.根据15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键组包括:
第一键,第二键,可独立地响应于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以分别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
17、根据1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键组还包括:
第三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所述第二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其中所述第三信号为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发起经由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电话网的实时通话请求的信号。
18、根据实施例17所述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键、所述第一键、所述第二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面板的右侧的一列中;以及所述耦合部被配置于所述操作键组左侧,基本占据第一面板中部。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例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140、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 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作为替换方案,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或者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信息、信号和数据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技术和技艺来表示。例如,以上描述通篇引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学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单元、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单元、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申请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实施例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些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仅仅被限于定于这些术语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大体上等于”、“大体上垂直于”、“大体上对称”等等的意思是,所指的两个特征之间在宏观上的尺寸或相对位置关系十分接近于所述及的关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由于误差、公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使得物体的位置关系在小尺度乃至微观角度难以被正好约束。因此即使二者之间的尺寸、位置关系稍微存在点误差,也并不会对本申请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产生较大影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例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组件,
所述第一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处理器单元;
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一转换组件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并对所述第一转换组件的外部暴露;以及
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用于耦合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被耦合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
第一存储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单元被配置以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的第一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转码为兼容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单元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被配置以用于根据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将来自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数据处理并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进行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被物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组件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以及
针对所述移动通信网的接口和/或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接口、第二接口,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匹配,并在所述移动终端上对外暴露;所述第二处理器单元还被配置以用于:
根据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配置或微观电路结构,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被耦接,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所支持的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的协议或所述无线局域网的协议兼容,以及
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和/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经由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发送经转换的所述第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移动电话,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包括WIFI模块或WLAN模块;所述移动通信网接口包括蜂窝模块或者GPRS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包括标准有线数据接口和/或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被构造为匹配于所述移动电话的基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所支持的协议包括蓝牙通信协议,所述标准有线数据接口支持总线接口协议,该总线接口协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USB协议、UART协议、SPI协议或I2C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有线数据接口为以下接口中一种:GPIO接口,MINI-USB接口,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Pogopin连接器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以及,短距离无线通讯接口包括蓝牙兼容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包括下述至少一个:呼救信号发生器、烟雾传感器、燃气感应器、门窗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无线传输接口为433MHz射频传输接口,315MHz射频传输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耦合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外部,被构造以当与所述移动终端机械地耦合时,同步地使能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耦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为适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旋合部、卡合部或嵌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装置还包括,操作键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操作键组可操作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信号用于建立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以太网、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通信网中至少一个的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所述操作键组可响应于外部的操作,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如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建立短消息业务;
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建立语音电话业务;
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数据网传输数据业务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键组包括:
第一键,第二键,可独立地响应于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以分别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键组还包括:
第三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向所述第一接口发送所述第二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其中所述第三信号为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发起经由所述无线局域网或所述移动电话网的实时通话请求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键、所述第一键、所述第二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面板的右侧的一列中;以及耦合部被配置于所述操作键组左侧,基本占据第一面板中部。
CN201921738767.9U 2018-10-19 2019-10-16 数据转换装置 Active CN2117444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4427 2018-10-19
CN2018112244274 2018-10-19
CN201822204440 2018-12-26
CN2018222044405 2018-12-26
CN2019213278051 2019-08-15
CN201921327805 2019-08-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480U true CN21174448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8767.9U Active CN211744480U (zh) 2018-10-19 2019-10-16 数据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52433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系统
CN102281370B (zh)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401764B (zh) 简化的交互逻辑及交互方法、电子设备
CN104504598A (zh) U家智慧社区商务管理系统
US20080016366A1 (en) Multimedia network appliances for 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JP5813199B1 (ja) ナースコールシステム
WO2011153663A1 (zh) 智能家庭服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13429B (zh) 通信资源提供方法
CN111432356A (zh) 数据转换装置
CN104052858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情景模式设定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273220A (zh) 资源的配置方法、用户界面的导航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207441234U (zh) 一种基于ZigBee网关的语音识别系统
CN110213424B (zh) 终端通信装置
CN111049940A (zh) 通信资源的配置方法、用户界面的导航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1744480U (zh) 数据转换装置
JP2007049583A (ja) ナースコールシステム
CN110198262A (zh) 跨应用的界面元素提供方法
CN202551084U (zh) 一种基于多网络架构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CN108322687A (zh) 具有一键呼叫、呼救功能的居家养老可视呼叫系统
CN202503580U (zh) 一种多功能通讯装置
CN204836304U (zh) 一种居家养老服务系统
CN211015864U (zh) 一种社区老人紧急救助系统
CN209930294U (zh) 应急通信系统用多媒体综合接入设备
CN101047749B (zh) 可使用移动电话拨打网络电话的通讯系统
CN210578668U (zh) 终端通信装置和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