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673U -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673U
CN211743673U CN202020832908.XU CN202020832908U CN211743673U CN 211743673 U CN211743673 U CN 211743673U CN 202020832908 U CN202020832908 U CN 202020832908U CN 211743673 U CN211743673 U CN 211743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laser
reflector
optical lens
emitting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29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宗庆
王耀德
李名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Edison Op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Edison Op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Edison Opto Corp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Edison Opto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8329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3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包括支架、反射体、至少一侧射型激光光源及至少一光学透镜。支架具有底板。反射体设置于底板的中央区上。侧射型激光光源设置于支架的底板上,且具有朝向反射体的出光面。光学透镜设置于支架上且覆盖侧射型激光光源,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的出光面发出的光线经由反射体反射而穿过光学透镜。如此一来,侧射型激光光源的光线可经由反射体从水平方向的光路改变为垂直方向的光路,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中的空间可有效利用,并可搭配位于支架上的光学透镜进一步改变光路,以满足所欲达成的光线投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揭露是有关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使用光学技术的家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常见,例如真空管电视、液晶屏幕、电浆显示器、触控面板或投影机等,都是应用光学技术所制造的产品。
显示装置(例如投影机)的发光模块可具有多组独立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组,并利用这些发光二极管晶片组产生不同色光,以达到混光的目的。然而,这样的配置使得显示装置的体积难以缩小。因此,在使用光学技术显像的同时,除了追求更细致的画质解析度之外,如何使设备的体积缩小,降低空间利用也是需重视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揭露的一技术态样为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包括支架、反射体、侧射型激光光源及光学透镜。支架具有底板。反射体设置于底板的中央区上。侧射型激光光源设置于支架的底板上,侧射型激光光源具有朝向反射体的出光面。光学透镜设置于支架上且覆盖侧射型激光光源。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的出光面发出的光线经由反射体反射而穿过光学透镜。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进一步包括多个侧射型激光光源,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围绕反射体。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的数量为三,且反射体具有三反射面,三侧射型激光光源分别位置对应于反射体的三反射面。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的数量为四,且反射体具有四反射面,四侧射型激光光源分别位置对应于反射体的四反射面。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的数量为五,且反射体具有五反射面,五侧射型激光光源分别位置对应于反射体的五反射面。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反射体具有顶面与邻接顶面的反射面,反射面朝向侧射型激光光源,反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0度至50度的范围中。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反射体的反射面为金属镀层的表面。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光学透镜具有相对的顶面与底面,顶面与底面皆为平面,或者顶面与底面分别为凸面与平面。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中光学透镜的数量为二,其中一者位于另一者与反射体之间。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进一步包括缓冲垫。缓冲垫位于支架的底面。
在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具有设置于底板之中央区上的反射体,且具有朝向反射体的侧射型激光光源,因此当侧射型激光光源发出光线时,光线可经由反射体反射,进而穿过光学透镜。如此一来,侧射型激光光源的光线可经由反射体从水平方向的光路改变为垂直方向的光路。此外,经由上述配置,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中的空间可有效利用,并可搭配位于支架上的光学透镜进一步改变光路,以满足所欲达成的光线投射效果。
附图说明
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移除光学透镜的立体图;
图3绘示图1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沿线段3-3的剖面图;
图4A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的上视图;
图4B绘示图4A沿线段4B-4B的剖面图;
图5A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的上视图;
图5B绘示图5A沿线段5B-5B的剖面图;
图6绘示图1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的剖面图;
图8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应用于投影设备中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100a、100b、100c: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110:支架
111:底板
112:侧壁
113:容置空间
120、120a、120b:反射体
121:反射面
122:顶面
123:金属镀层
130:侧射型激光光源
131:出光面
140、140a、140b:光学透镜
150:缓冲垫
3-3、4B-4B、5B-5B:线段
θ:夹角
L:光线
D:数字微镜装置
P:投影透镜
S:后射式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揭露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说,在本揭露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移除光学透镜140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1及图2,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包括支架110、反射体120、至少一侧射型激光光源130以及至少一光学透镜140。支架110具有底板111及围绕底板111的侧壁112。侧壁112与底板111定义出容置空间113。反射体120设置于底板111的中央区上。侧射型激光光源130设置于支架110的底板111上。光学透镜140设置于支架110上并覆盖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数量为四,支架110上设置单一光学透镜140,但并不用以限制本揭露。
图3绘示图1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沿线段3-3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具有朝向反射体120的出光面131。由于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具有设置于底板111的中央区上的反射体120,且具有朝向反射体120的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因此当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出光面131发出光线L时,光线L可经由反射体120反射,进而穿过位于反射体120与侧射型激光光源130上方的光学透镜140。如此一来,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光线L可经由反射体120从水平方向的光路改变为垂直方向的光路。此外,经由上述配置,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中的空间可有效利用,并可搭配位于支架110上的光学透镜140进一步改变光路,以满足所欲达成的光线投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体120具有顶面122及邻接于顶面122的反射面121,且反射面121与水平面夹角θ为40度角至50度角。反射面121可以为金属镀层123的表面。举例来说,反射体120的材质可为玻璃切割加工后再形成金属镀层123于表面,或者用塑胶射出成型后再形成金属镀层12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反射面121可以是反射体120本身的材料表面具有反射效果,例如反射体120为金属块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体120具有四个反射面121,四个反射面121分别朝向四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发光面131,且四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分别位置对应反射体120的四个反射面121。反射体120的俯视形状为矩形。
侧射型激光光源130设置于支架110的底板111上,且具有朝向反射体120的出光面131。在此实施方式中,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对应反射体120的反射面121的数量,但不以此为限。其中,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围绕反射体120设置。此外,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出光面131大致与底板111相互垂直,也就是以水平方向出光。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可以为单色光,且多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可发出不同波长、不同颜色的光线L。这些光线L经反射体120的反射面121反射后可穿过光学透镜140,利用反射面121倾斜角度与特定功能的光学透镜140,可让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具有混光效果。
光学透镜140具有相对的顶面与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与图3所示,光学透镜140的顶面与底面皆为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学透镜140的顶面与底面也可分别为凸面与平面,或是顶面与底面皆为凸面,可藉由光学透镜140的光学折射原理以达成聚焦或散焦的目的。
图4A及图4B分别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a的上视图及剖面图。如图所示,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a包括支架110、反射体120a、侧射型激光光源130以及光学透镜140a。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a的侧射型激光光源130数量为三个,并且,反射体120a具有三个反射面121。三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分别位置对应于反射体120a的三个反射面121。也就是说,三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三出光面131分别朝向对应的三个反射面121。反射体120a的俯视形状为三角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透镜140a的顶面与底面分别为凸面与平面。
图5A及图5B分别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b的上视图及剖面图。如图所示,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b包括支架110、反射体120b、侧射型激光光源130以及光学透镜140b。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b的侧射型激光光源130数量为五个,并且,反射体120b具有五个反射面121,五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分别位置对应于反射体120b的五个反射面121。也就是说,五个侧射型激光光源130的五出光面131分别朝向对应的五个反射面121。反射体120b的俯视形状为五边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透镜140b的顶面与底面皆为凸面。
图6绘示图1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还包括缓冲垫150。缓冲垫150设置于支架110的底面。缓冲垫150的材质可以包含陶瓷。陶瓷材质的缓冲垫150具有高硬度、耐高温及抗腐蚀的特性,可降低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碰撞损坏的可能性。
图7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c的剖面图。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c包括支架110、反射体120、侧射型激光光源130以及两光学透镜140a、140b。光学透镜140a、140b依序设置在支架110上。光学透镜140a位于反射体120与光学透镜140b之间,也就是光学透镜140a较光学透镜140b靠近反射体120。
依设计需求,所选用的透镜类型可控制聚光与散光的效果,例如平透镜不具聚光的作用,凸透镜不论是平凸透镜或是双凸透镜皆可使光线汇聚,若是选用多个凸透镜搭配组合的透镜组则可以产生更佳的光线汇聚效果,可用于将侧射型激光光束汇聚集中并应用如光纤电缆等科技。
图8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应用于投影设备中的示意图。如图所绘示,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作为后射式投影(Rear projectiondisplay)的光源可取代传统多组单色侧射型激光晶片结合棱镜的复杂配置,以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100发出光源后经由数字微镜装置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及投影透镜P(Projection lens)显像于后射式屏幕S(Rear projection screen)。
虽然本揭露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露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架,具有一底板;
一反射体,设置于该底板的中央区上;
至少一侧射型激光光源,设置于该支架的该底板上,该侧射型激光光源具有朝向该反射体的一出光面;以及
至少一光学透镜,设置于该支架上且覆盖该侧射型激光光源,
其中该侧射型激光光源的该出光面发出的光线经由该反射体反射而穿过该光学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该侧射型激光光源,其中该些侧射型激光光源围绕该反射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侧射型激光光源的数量为三,且该反射体具有三反射面,该三侧射型激光光源分别位置对应于该反射体的该三反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侧射型激光光源的数量为四,且该反射体具有四反射面,该四侧射型激光光源分别位置对应于该反射体的该四反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侧射型激光光源的数量为五,且该反射体具有五反射面,该五侧射型激光光源分别位置对应于该反射体该五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反射体具有一顶面与邻接该顶面的至少一反射面,该反射面朝向该侧射型激光光源,该反射面与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0度至50度的范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反射体的该反射面为金属镀层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透镜具有相对的一顶面与一底面,该顶面与该底面皆为一平面,或者该顶面与该底面分别为一凸面与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透镜的数量为二,其中一者位于另一者与该反射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缓冲垫,位于该支架的底面。
CN202020832908.XU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Active CN211743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2908.XU CN21174367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2908.XU CN21174367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673U true CN211743673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1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2908.XU Active CN21174367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3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3333B2 (en) Screen having micro-lens array and projector
US7566148B2 (en)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backlight unit
JP7459563B2 (ja) 空中表示装置
US20060285311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20060092662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the same
JP2018122702A (ja) 照明装置
JP2018125137A (ja) 照明装置
JP2007288169A (ja) 光学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940739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6809867B2 (en) Illuminating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it
CN211743673U (zh) 一种侧射型激光封装结构
US20240027884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13534588B (zh) 激光器和投影设备
KR102002546B1 (ko) 화상생성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TWM600006U (zh) 一種側射型雷射封裝結構
CN100432834C (zh) 投影显示光学系统
US20190317392A1 (en) Projection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JP4815301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投影型表示装置
CN112462564B (zh) 激光光学投影模块及包含其的穿戴装置
WO2022080117A1 (ja) 空間浮遊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
CN215219403U (zh) 投影装置、投影镜头组件以及投影系统
CN211929528U (zh) 一种激光封装结构
CN111752038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22045010A1 (ja) 空中表示装置
KR100970644B1 (ko) 스캐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