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310U -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310U
CN211743310U CN201922241818.3U CN201922241818U CN211743310U CN 211743310 U CN211743310 U CN 211743310U CN 201922241818 U CN201922241818 U CN 201922241818U CN 211743310 U CN211743310 U CN 211743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ywood
inserting plate
picture peg
fuel cell
hydrogen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18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伟
张凯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opa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Kopa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Kopa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Kopa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18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3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合板,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合板内部均开设有水道,所述第一插板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且第一插板的下端设置有进水管,并且出水管与进水管均与水道相贯通,所述合板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且第一密封槽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该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与合板之间为螺栓连接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与合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而且还有利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与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之间的紧密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氢燃料电池在工作时,其工作温度大多都超过200℃,如果不对其进行散热降温,会使氢燃料电池无法正常工作。
而现在大多数的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其散热板的无法同时对燃料电池的四周进行散热,导致燃料电池的散热不均匀,可能会对燃料电池的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二、两块相邻的散热板之间,冷却液水道的连接不够便捷,需要设定多个冷却回路,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负载。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辅助散热结构散热板的无法同时对燃料电池的四周进行散热,导致燃料电池的散热不均匀,而且两块相邻的散热板之间,需要设定多个冷却回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合板,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合板内部均开设有水道,所述第一插板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且第一插板的下端设置有进水管,并且出水管与进水管均与水道相贯通,所述合板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且第一密封槽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槽,且第二密封槽的右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合板上开设有过螺栓孔,所述第一插板上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长度均小于合板的长度,且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与合板之间为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板上的螺纹孔有12个,且螺纹孔关于第二插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且连接头的内径等于水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均为倾斜结构,且第一密封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左端与合板的外表面齐平,且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均为倾斜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1、与合板之间为螺栓连接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与合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而且还有利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与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之间的紧密贴合;
2、连接头的内径等于水道的直径,有利于冷却液在水道和连接头之间的流动,而连接头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便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与合板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3、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直径的第一密封环,能对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与合板的连接处进行分级密封,提高散热装置的密封效果避免冷却液外泄损坏燃料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孔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板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插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插板;2、第二插板;3、连接头;4、第一密封环;5、第二密封环;6、合板;7、水道;8、出水管;9、进水管;10、第一密封槽;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密封槽;13、第二连接孔;14、过螺栓孔;1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插板1、第二插板2和合板6,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3,且连接头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第一插板1、第二插板2和合板6内部均开设有水道7,第一插板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8,且第一插板1的下端设置有进水管9,并且出水管8与进水管9均与水道7相贯通,合板6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0,且第一密封槽10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1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2,且第二密封槽12的右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合板6上开设有过螺栓孔14,第一插板1上开设有螺纹孔15。
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的长度均小于合板6的长度,且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之间为螺栓连接,有利于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使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第二插板2上的螺纹孔15有12个,且螺纹孔15关于第二插板2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不仅使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还有利于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与第一密封槽10和第二密封槽12之间的紧密贴合。
连接头3与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且连接头3的内径等于水道7的直径,便于连接头3与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之间的连接,而连接头3的内径等于水道7的直径,有利于冷却液在水道7和连接头3之间的流动。
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均为倾斜结构,且第一密封环4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5的直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5直径的第一密封环4,能对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的连接处进行分级密封,提高散热装置的密封效果。
第一密封槽10的左端与合板6的外表面齐平,且第一密封槽10和第二密封槽12均为倾斜结构,向内递进的第一密封槽10和第二密封槽12,能有效增强连接头3与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冷却液外泄损坏燃料电池。
工作原理:根据图1-6,首先手动将合板6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手动将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上的连接头3对准合板6上的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后插入,接着将另一块合板6上的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对准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另一端上的连接头3后插入,最后将散热装置扶正后,将螺栓穿过两块合板6上的过螺栓孔14,使之与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上的螺纹孔15进行连接,从而对完成对散热装置的组装和固定,最后将散热装置套在燃料电池的外侧;
根据图1-3,在连接头3插入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时,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分别与第一密封槽10和第二密封槽12紧密贴合,分级设置的第一密封槽10和第二密封槽12能提高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当散热装置工作时,冷却液从第一插板1下端的进水管9注入,通过水道7后从第一插板1上端的出水管8流出,仿照冷凝管进水方式设计的进水管9和出水管8,能在冷却液流速较慢时,保证水道7里的冷却液保持溢满状态,增强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插板(1)、第二插板(2)和合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3),且连接头(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所述第一插板(1)、第二插板(2)和合板(6)内部均开设有水道(7),所述第一插板(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8),且第一插板(1)的下端设置有进水管(9),并且出水管(8)与进水管(9)均与水道(7)相贯通,所述合板(6)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0),且第一密封槽(10)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2),且第二密封槽(12)的右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所述合板(6)上开设有过螺栓孔(14),所述第一插板(1)上开设有螺纹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的长度均小于合板(6)的长度,且第一插板(1)和第二插板(2)与合板(6)之间为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板(2)上的螺纹孔(15)有12个,且螺纹孔(15)关于第二插板(2)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与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3)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且连接头(3)的内径等于水道(7)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均为倾斜结构,且第一密封环(4)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5)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10)的左端与合板(6)的外表面齐平,且第一密封槽(10)和第二密封槽(12)均为倾斜结构。
CN201922241818.3U 2019-12-15 2019-12-15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Active CN211743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1818.3U CN211743310U (zh) 2019-12-15 2019-12-15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1818.3U CN211743310U (zh) 2019-12-15 2019-12-15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310U true CN21174331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1818.3U Active CN211743310U (zh) 2019-12-15 2019-12-15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3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9464U (zh) 动力电池组液冷板及液冷系统
CN105336716B (zh) 一种换流阀阀组模块及使用该阀组模块的换流阀阀塔
CN210403834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液冷系统
CN105990621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WO2023098117A1 (zh) 一种双层模组的集成化电池总成、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
CN211743310U (zh) 一种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辅助散热结构
CN113541050B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线束卡箍装置
CN2067424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219371131U (zh) 储能电池液冷模块
CN209881358U (zh) 一种紧凑型施工的海底电缆登陆段水循环强制冷却系统
CN207690955U (zh) 一种液冷板及锂电池模组
CN2179338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换热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08835137U (zh)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116404302A (zh) 电池液冷组件和电池组
CN113872504B (zh) 一种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光伏系统
CN1134647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接头和集成管路总成
CN211397712U (zh) 一种轻卡重卡模块式水散热器
CN212649039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母线槽
CN214336787U (zh) 一种安全性能强的圆柱蜂窝式水冷板
CN220121955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液冷快换结构
WO2013070005A1 (ko) 열매체 직접 가열식 이중 진공관 집열기
CN221651629U (zh) 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管组件及液冷工装
CN221150207U (zh)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9286548U (zh) 一种防水渗透的电池壳
CN214589007U (zh)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